蕭老太傅一行人,在河灘上,十分怡然清閑。


    但同一時間的茶山鎮,看著被拒馬攔在外的一兩百人,張大柱隻覺頭痛不已,這已經是開春第三批人,他懷疑這些人的到來,是受人指使,故意為之。


    不然農忙時節,一大群老漢爺們,不在地裏幹活,跑這裏來幹啥呢?得虧有這一排排拒馬,將他們擋在外麵,不然村民連地都種不好。


    “你們是誰?此處是禹都縣,沒本縣戶籍一律不許進!”


    李雲澤:“對!不許進!”


    “大人,我來這裏尋親。”一男子從人群中擠出來。


    “他是哪裏人?叫什麽名?”張大柱不是個不近人情之人,若真能說出名字,他親人願意接納他,讓他進來也無妨。


    “他叫王大福...是..大人我這有信。”說著那漢子從腰帶夾縫中掏出一油紙,取出裏麵的信,向前走了幾步,想要通過木架縫隙遞給張大柱。


    張大柱抬手製止他:“你隻管說名字,家在哪?我派人去核實。”


    “大人,我不識字啊。”


    “找人看看!”


    正說著話,林間又竄出六人來,他們一出現,目標明確,扒開人群,徑直來到拒馬前,為首的年輕男子,盯著李雲澤看了一會,有些不確定的問:“師父?李雲啟?”


    “我是李雲澤!”


    年輕男子滿臉疑惑,但對方一開口,他就知道此人不是。


    這時,他身後的一人上前,掏出一信封:“我是北境吳景元、吳將軍手下,這是將軍的手信。”


    去年吳將軍派人去京都,張大柱是知道的,但他沒接信,看了信又如何,他又不認識吳將軍的字,轉頭說:“雲澤少爺,這幾人可能是吳將軍手下,咱把拒馬移開,放他們進來。”


    李雲澤扭頭,一臉不解。


    “吳將軍啊,就是坐大船來拉糧的那人。”


    這麽一解釋,李雲澤懂了,將身前的拒馬往旁邊一推,露出僅一人可過的通道。


    張大柱見狀,忙說:“進來把刀、劍扔在地上,等身份確認後,再還給你們。”


    幾個依次進來,紛紛將刀扔在地上。


    “還有沒有人?”


    “沒有,就我們六個。”


    “來人,帶他們去客棧休息。”


    “是!”


    走之前,吳景熙再次問:“你認識一個叫李雲啟的人嗎?”


    李雲澤眨眼。


    張大柱接話:“不認識。”


    吳景熙悻悻走了。


    拒馬外的人,見他們六人安然進去,激動起來,但看著眼前一丈高的拒馬,嗯,整個山坡全是這種,若沒有拒馬架內的石頭,他們應該能衝過去。


    但拒馬裏麵堆積的石頭,都有半丈之高。


    不多時,之前拿信的人再次跑來,“大人,我妹妹嫁到石崗鎮,她叫鄭三妞,她夫家姓王。”


    “你叫什麽名字?”


    “鄭福安,我是她二哥!”


    張大柱招來小兵,“你現在迴城,去縣衙找錢師爺,確認下有沒有王大福這人,若有,讓他們來認人;同時...唔,找修城牆的高峰來。”


    小兵應聲離去。


    張大柱見那人緊貼著拒馬,“你且去一邊等著!別堵在這裏。”


    “大人,我說的是真的,讓我們進去吧,我娘快要餓死了,你放心,我們絕不給你添麻煩...”


    張大柱一聽這話,心頭不舒服,冷笑著問:“怎麽?進來就有吃的?外麵沒有?還是說,你想進來搶劫?”


    “不不不,大人,我有錢,我花錢買!”


    看著這群人,一個個蓬頭垢麵,杵著木棍,身上的味都飄了好遠,張大柱轉身,看向躲在樹後瞧熱鬧的幾人:“迴去問問你們娘,要不要來這裏賣餅子?賺點錢。”


    幾個半大小子聽懂了,轉身跑迴了家。


    直到太陽西下,那些小孩提著竹籃來了。


    四個小孩十分識趣,走到李雲澤跟前,讓他先選。


    李雲澤瞅了兩眼,後退一步:“不要!”妹妹說過,不能吃別人的東西,何況他今晚有鵝肉吃。


    張大柱見狀,笑道:“他不吃,你們去前頭賣,知道怎麽賣嗎?多少錢一個?”


    一小孩脆生生迴答:“我娘說,十文錢一個餅子!”


    聽到十文錢一個,難民發瘋似地衝到拒馬跟前,抓著木架子,大喊大叫著。


    “給我五個!”


    “我要兩個!”


    “十個...”


    一下湧來這麽多人,厚重的拒馬劇烈晃了兩下,見此情景,李雲澤拿著竹竿,驅趕外麵的人。


    張大柱緊隨其後:“要買餅子就排隊,不許鬧,這麽長的拒馬,夠你們排,不許搖晃拒馬,退後!往後退!不然別怪我不客氣!”


    “後退!全部後退!”


    “不許靠近....”


    如此,過了兩刻鍾,外麵的人在竹竿的震懾下,漸漸平息情緒,有錢的排隊,沒錢的退到後麵。


    張大柱繞著拒馬走了一圈,發現並無問題,鬆了口氣,這麽多人要是跑進村,於村民而言,可不是好事。


    若非這些拒馬,李雲澤再能打,他們也不可能全身而退,不僅他這樣認為,守在繡山鎮的張老頭,也是同樣感慨著,他這邊的拒馬比茶山鎮還多,不知給他省了多少事。


    得虧楊老弄出這麽個防禦架子,比壘土牆省事,還能隨時移動,看著守在外麵的難民,張老頭不由焦慮起來,拒馬能抵擋一時,可擋不了一世。


    這麽多人聚在一起,最容易滋生瘟疫。


    可眼下,他也找不到解決辦法。


    糧食,去年給過,原以為這些人熬到春,就會離開。


    但開了春,難民並未離開,甚至埋都要埋在這裏,這麽一來,張老頭更加不可能放他們進來,隻能吩咐人多做些拒馬,將邊界圍起來,將難民攔在外麵。


    不僅邊界架起了一排排拒馬,挨著邊界的村莊也架起了拒馬。


    拒馬簡單,有木料就能做。


    若有錢,如同張老頭,用結實的杉木做。


    村民買不起杉木,直接用木條子搭在一起,弄成一個立體的長框,內部堆放石頭。


    村民晨起下地幹活,迴村順手撿些石頭堆在裏麵,或讓家裏孩子去撿,小孩背不動石頭,就背些木刺、泥土堆在裏麵。


    有些村莊,早早都圍上了拒馬,甚至將家裏壞掉的瓶瓶罐罐拿到拒馬下,時刻準備著。


    唯獨好一點的是,福山鎮的邊界。


    李雲溪走之前,特意與傍山村的村長和王安交代過,如何處理來人。


    當然他們也有拒馬,但這邊的拒馬,內部是空的,裏麵住了人,起初隻有二十多個難民,就做了二十多拒馬出來。


    樹木是難民進山砍迴來的,一根樹換十個餅子。


    搭好的拒馬,放在土牆外,分給難民住。


    想要吃食,就幹活。


    傍山村的村長相當有膽量,直接招了十幾個人,進村幹活,工錢也跟哨點一樣,十個餅子。


    盡管老玉米餅子,吃著噎人還拉嗓,但餅子頂餓,有吃的、又有活,難民隻要能活下去,也沒那個心思想東想西。


    哪怕後麵再有人來,難民也會幫忙管理。


    簡直不要太輕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糟了!李家穿來兩個大力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斷江的氣海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斷江的氣海穴並收藏糟了!李家穿來兩個大力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