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開門紅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這話,李偉表情有點複雜地看看二兒子,不過沒說話。
當爹的,看到兒子有用了,心中當然高興。但是,又是第一次麵對兒子對老子的權威衝擊,多少也有點失落。
李文全倒是沒多想,而是好奇地問李文貴道:“多看,多想,多做,是這樣麽?”
很顯然,他對李文貴給陳家那邊人說話時,把這事記心裏了。
對於二弟的本事,此時的他,已經是佩服的了,因此,他也想學學。
李文貴聽了,微笑著說道:“是這樣的,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要多看,多想,多做。”
對於家人,他當然是不吝嗇自己的學問,給大哥仔細解釋道:“多看,這是基礎,要不腦子中沒有知識,就是想再多,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他說話時,看到他爹和小妹也露出認真的表情時,就說得更仔細了:“多想,就是在多看的基礎上,平時就多想想,這事為什麽是這樣做的,其中道理是怎麽樣的,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怎麽去做?這便是多想。”
“至於多做,那就很簡單了,想再多都沒用,需要去做,去做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的想法對不對。”
說到這裏,李文貴認真地說道:“不管麵對任何事情,如果平時都記住多看,多想,多做這三點,人就一定會有進步,積累多了,就能讓人刮目相看!”
李文全和李彩蓮聽了,不約而同地點頭迴應道:“哦!”
李偉看著他們,有點複雜的心情忽然又變得欣慰起來,臉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正在這時,李文貴轉頭看向他,對他說道:“爹,我們搬家的事情,迴頭還是要告訴下大姐,否則有什麽事情,沒法第一時間找到我們。”
李偉當然想和如今的大女兒多聯係下,但是他聽到二兒子的話之後,卻是有點為難地說道:“王府高高在上,我們也沒法通知啊!”
李文貴聽了,馬上迴答道:“這事也不急,或許我們的蜂窩煤做出來之後,可以把法子給大姐,那個時候再說便是!”
“啊?”李偉一聽,立刻坐直了身體,有點疑惑地說道:“為啥要給她,那不是給外人了麽?”
在他的認知中,女兒都嫁出去了,那便是人家的人了。
雖然蜂窩煤的事情,八字還沒一撇,可一聽要給別人,他下意識地就不願意了。
李文貴聽了,耐心地給他爹解釋道:“做蜂窩煤並沒有什麽門檻,時間久了肯定會被人學了去。因此,我們提前給大姐,這樣也能讓大姐在裕王那邊更有說話的份量,不管怎麽樣,也算是幫到大姐了。等大姐以後發達了,我們家不就發達了,還看得上一個蜂窩煤不是?”
一聽這話,李偉覺得有道理,便點頭同意了。
邊上的李彩蓮,眼睛睜得大大的,看著她二哥,忽然感覺二哥好厲害,連爹都聽二哥的了。
一家人就這麽說了一會話之後,天色黑下來,便各自迴房睡覺了。
第二天一早,李偉和李文全還是和往常一樣,是家裏最先出門的。李文貴也是一樣,是最後一個起床的。
他懷裏揣著劉掌櫃送得那一吊錢,準備找時間去幾個鐵匠鋪轉轉,這是定金的錢。
這時候的物價,鐵鋤頭,好的那種,要一錢二分銀左右,也就是一百二十文。蜂窩煤機的訂做,是全新的東西,估計會比鋤頭更貴,一百文是肯定不夠的。
李文貴想著這事,不知不覺間便到了書鋪。
還沒進門呢,就見店裏的夥計衝出來招唿他道:“東家和掌櫃都在等您呢,快點進去吧!”
李文貴看到他的臉色是帶著喜氣的,便知道不是壞事,就連忙進去了。
後院大堂這邊,地上堆滿了一堆書,大概有半人高的高度,疊了五六堆。
陳景行坐在他的書桌那,正在和身邊的錢掌櫃看著書桌上的一本冊子說著話。
李文貴走進門去了,他們都還沒發現,便隻好開口說道:“伯父,第一冊書怎麽樣了?”
聽到說話聲,陳景行抬頭一看,頓時臉上露出了笑容,連忙招手說道:“賢侄快快過來,你來看看!”
錢掌櫃一見,立刻笑著讓開位置。
不過李文貴沒有馬上站到他的位置上去,而是雙手抱拳向錢掌櫃說道:“昨日錢掌櫃登門,我剛好不在,沒能留錢掌櫃吃飯,實在是失禮了!”
別人對自己的好,絕對不能忘記,這是他的做事原則。
錢掌櫃一聽這話,當即哈哈笑著說道:“哈哈,沒事,這不,店裏忙呢!”
李文貴的這話,就是告訴他,這份情,他記下了,對此,錢掌櫃當然是高興的。
於是,他在說完之後,又立刻對李文貴說道:“還沒恭喜公子呢,這書開門紅了!”
聽到這話,李文貴也是關心,便立刻走過去,看向書桌上。
陳景行見了,便指著書冊上的內容對他說道:“就按賢侄的法子,事先聯絡了這些書鋪,看,我們通州這邊,預定了三十二冊,京師那邊,預定了七十八冊。就等於說,這書剛印出來,就賣出了一百一十冊了!”
李文貴聽著他的話,看著那冊子,發現上麵寫著書鋪的地址,然後定了多少冊。
他粗略一看,其實每家書鋪都不多,最多的一家書鋪,也就是十一本而已。
好在大明朝的文風鼎盛,書鋪很多,這才匯聚起了一百一十冊。
他在看著,陳景行在繼續給他介紹道:“這第一冊書,就是最便宜的了,我們定價是二十文,一冊書就賺兩文錢而已,一百一十冊,就隻賺了兩百二十文。但是這是書都沒出,就有人因為書名和簡介而定下的。”
說到這裏,他抬頭看向李文貴,興奮地說道:“這些書鋪,京師那邊的,我決定親自過去一趟,和他們談合作的事情。要想賺大錢,還是要看京師那邊。”
李文貴聽了也是高興,提醒陳景行說道:“伯父,我們賺錢主要是在後頭,這前麵的書冊,是為了打響名氣,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樣看過覺得好看的會繼續看,他們又會推薦給親朋好友,如此,我們的讀者會越來越多的!”
當爹的,看到兒子有用了,心中當然高興。但是,又是第一次麵對兒子對老子的權威衝擊,多少也有點失落。
李文全倒是沒多想,而是好奇地問李文貴道:“多看,多想,多做,是這樣麽?”
很顯然,他對李文貴給陳家那邊人說話時,把這事記心裏了。
對於二弟的本事,此時的他,已經是佩服的了,因此,他也想學學。
李文貴聽了,微笑著說道:“是這樣的,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要多看,多想,多做。”
對於家人,他當然是不吝嗇自己的學問,給大哥仔細解釋道:“多看,這是基礎,要不腦子中沒有知識,就是想再多,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他說話時,看到他爹和小妹也露出認真的表情時,就說得更仔細了:“多想,就是在多看的基礎上,平時就多想想,這事為什麽是這樣做的,其中道理是怎麽樣的,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怎麽去做?這便是多想。”
“至於多做,那就很簡單了,想再多都沒用,需要去做,去做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的想法對不對。”
說到這裏,李文貴認真地說道:“不管麵對任何事情,如果平時都記住多看,多想,多做這三點,人就一定會有進步,積累多了,就能讓人刮目相看!”
李文全和李彩蓮聽了,不約而同地點頭迴應道:“哦!”
李偉看著他們,有點複雜的心情忽然又變得欣慰起來,臉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正在這時,李文貴轉頭看向他,對他說道:“爹,我們搬家的事情,迴頭還是要告訴下大姐,否則有什麽事情,沒法第一時間找到我們。”
李偉當然想和如今的大女兒多聯係下,但是他聽到二兒子的話之後,卻是有點為難地說道:“王府高高在上,我們也沒法通知啊!”
李文貴聽了,馬上迴答道:“這事也不急,或許我們的蜂窩煤做出來之後,可以把法子給大姐,那個時候再說便是!”
“啊?”李偉一聽,立刻坐直了身體,有點疑惑地說道:“為啥要給她,那不是給外人了麽?”
在他的認知中,女兒都嫁出去了,那便是人家的人了。
雖然蜂窩煤的事情,八字還沒一撇,可一聽要給別人,他下意識地就不願意了。
李文貴聽了,耐心地給他爹解釋道:“做蜂窩煤並沒有什麽門檻,時間久了肯定會被人學了去。因此,我們提前給大姐,這樣也能讓大姐在裕王那邊更有說話的份量,不管怎麽樣,也算是幫到大姐了。等大姐以後發達了,我們家不就發達了,還看得上一個蜂窩煤不是?”
一聽這話,李偉覺得有道理,便點頭同意了。
邊上的李彩蓮,眼睛睜得大大的,看著她二哥,忽然感覺二哥好厲害,連爹都聽二哥的了。
一家人就這麽說了一會話之後,天色黑下來,便各自迴房睡覺了。
第二天一早,李偉和李文全還是和往常一樣,是家裏最先出門的。李文貴也是一樣,是最後一個起床的。
他懷裏揣著劉掌櫃送得那一吊錢,準備找時間去幾個鐵匠鋪轉轉,這是定金的錢。
這時候的物價,鐵鋤頭,好的那種,要一錢二分銀左右,也就是一百二十文。蜂窩煤機的訂做,是全新的東西,估計會比鋤頭更貴,一百文是肯定不夠的。
李文貴想著這事,不知不覺間便到了書鋪。
還沒進門呢,就見店裏的夥計衝出來招唿他道:“東家和掌櫃都在等您呢,快點進去吧!”
李文貴看到他的臉色是帶著喜氣的,便知道不是壞事,就連忙進去了。
後院大堂這邊,地上堆滿了一堆書,大概有半人高的高度,疊了五六堆。
陳景行坐在他的書桌那,正在和身邊的錢掌櫃看著書桌上的一本冊子說著話。
李文貴走進門去了,他們都還沒發現,便隻好開口說道:“伯父,第一冊書怎麽樣了?”
聽到說話聲,陳景行抬頭一看,頓時臉上露出了笑容,連忙招手說道:“賢侄快快過來,你來看看!”
錢掌櫃一見,立刻笑著讓開位置。
不過李文貴沒有馬上站到他的位置上去,而是雙手抱拳向錢掌櫃說道:“昨日錢掌櫃登門,我剛好不在,沒能留錢掌櫃吃飯,實在是失禮了!”
別人對自己的好,絕對不能忘記,這是他的做事原則。
錢掌櫃一聽這話,當即哈哈笑著說道:“哈哈,沒事,這不,店裏忙呢!”
李文貴的這話,就是告訴他,這份情,他記下了,對此,錢掌櫃當然是高興的。
於是,他在說完之後,又立刻對李文貴說道:“還沒恭喜公子呢,這書開門紅了!”
聽到這話,李文貴也是關心,便立刻走過去,看向書桌上。
陳景行見了,便指著書冊上的內容對他說道:“就按賢侄的法子,事先聯絡了這些書鋪,看,我們通州這邊,預定了三十二冊,京師那邊,預定了七十八冊。就等於說,這書剛印出來,就賣出了一百一十冊了!”
李文貴聽著他的話,看著那冊子,發現上麵寫著書鋪的地址,然後定了多少冊。
他粗略一看,其實每家書鋪都不多,最多的一家書鋪,也就是十一本而已。
好在大明朝的文風鼎盛,書鋪很多,這才匯聚起了一百一十冊。
他在看著,陳景行在繼續給他介紹道:“這第一冊書,就是最便宜的了,我們定價是二十文,一冊書就賺兩文錢而已,一百一十冊,就隻賺了兩百二十文。但是這是書都沒出,就有人因為書名和簡介而定下的。”
說到這裏,他抬頭看向李文貴,興奮地說道:“這些書鋪,京師那邊的,我決定親自過去一趟,和他們談合作的事情。要想賺大錢,還是要看京師那邊。”
李文貴聽了也是高興,提醒陳景行說道:“伯父,我們賺錢主要是在後頭,這前麵的書冊,是為了打響名氣,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樣看過覺得好看的會繼續看,他們又會推薦給親朋好友,如此,我們的讀者會越來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