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眼紅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修路,這是意料中的事情,隆慶帝隨即又開口問道:“文貴啊,那接下來還準備做些什麽?”
李文貴有什麽打算,自然不會瞞他,便馬上迴答道:“海瑞走之前,熱情邀請我們去南京那邊開錢莊,開水泥作坊。我也答應過他,說等京師這邊水泥路修好之後,就會有這個打算。”
隆慶帝一聽,頓時一喜道:“真得麽?可以啊!”
去南京那邊賺錢的事情,他早就期待了。江南那邊更有錢,到時候說不定能賺得更多。
他說完之後,想起什麽,便又問李文貴道:“南京那邊開錢莊的話,你是不是要親自去一趟?”
作為錢莊的大東家之一,又知道了以前開得南京錢莊虧得底褲都沒了,隆慶帝雖然想賺錢,卻有些不放心,便有此一問。
李文貴聽了,點點頭迴答道:“嗯,南京那邊開得話,我覺得我還是要親自過去一趟才能放心。而且既然我過去了,就順便把幾個買賣都開到那邊去!”
隆慶帝一聽李文貴要親自去一趟,那他就放心了,當即很是高興。
甚至等他到了晚上就寢了,這高興勁都沒過。
剛好,他是和李彩鳳一起的。李彩鳳看他這麽高興,便順口問了下,是什麽事情讓他這麽高興。
隆慶帝自然也不會瞞他,當即把李文貴要親自去南京那邊把買賣都做起來的事情說了下。
讓他沒想到的是,李彩鳳聽到之後,卻並不開心,反而露出了擔憂之色。
隆慶帝見了,便安慰道:“他也就是去個一年半載而已,又不是長久去南京。”
李彩鳳聽到他的話,卻是搖搖頭,看著他的眼睛,擔心地說道:“不是這個意思,陛下,您還記得文貴前年遇到的險事麽?如果不是身邊的徐謂神勇,文貴說不定就被歹人劫走了!”
隆慶帝聽到這話,稍微愣了下,他確實也想起這個事情來了。
李文貴可是他的財神,不能出意外的。
不過等他迴過神來之後,還是安慰李彩鳳道:“如今不是不一樣了麽?他的身邊,始終有幾個家丁護衛的,不可能再有那樣的事情了。”
然而,李彩鳳或許是血脈親情在,卻依舊不放心,還是擔心地說道:“但是文貴去南京那邊,離得遠不說,那邊的人心如何,也是未知。不說別的,光是文貴所設書社,還有錢莊,應該就得罪過不少人了的。妾身怕文貴去了那邊,要應對的,可不隻是小蟊賊了!”
聽到這話,隆慶帝不由得也是鄭重了起來。
要是換了別人,他肯定不會這麽認真去思考,但是,這是李文貴的安危,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誰都可以有事,但是李文貴絕對不能有事!
他在思考了一會之後,便迴答李彩鳳道:“愛妃放心好了,朕一定會做出妥善安排的,不會讓文貴有事!”
李彩鳳的意思,本來是不想讓李文貴去江南的,但是,聽隆慶帝的意思,還是要去,不過會另外有安排。
她還是擔心,想了想之後,還是決定見好就收,先不說了,等看看皇帝拿什麽對策出來再說。
要是皇帝的應對之策實在不能讓他放心,那就隻能去和自己的二弟說,讓他要麽不去,要麽多帶人去。
對她來說,錢不是最重要的,親情才是最重要的!
…………
路橋公司準備修一條通州到天津衛的水泥路,這個事情也很快在京師傳開了。
很自然的,京師上上下下,就都在討論這個事情。
在一處大宅書房,也有二人正在討論這個事情。
看他們這二人的架勢,自有一股官氣,哪怕他們此時穿得隻是便衣,卻也掩蓋不住的。
就聽年紀最小的那個中年人,恭敬地開口對那個年長的人說道:“有好些個同鄉找到下官,說這修路的買賣,其實是包賺錢的買賣,而且修路鋪橋,也算是個善事,他們也想在我們晉地做起來,還想修一條到京師的水泥路,為我們晉地百姓造福。”
“不過水泥是水泥作坊特有之物,平日裏外賣價格比起路橋公司那邊的水泥價格要貴不少。就算他們想修,這成本肯定要比路橋公司貴多了。他們想問問,是否能讓水泥作坊把價格降下來賣給他們?”
年長的這人,身材魁梧,卻又顯儒雅,此時聽了,便微微皺眉說道:“水泥價格要是降下來的話,就等於是動了陛下和全城百姓的錢,這事兒,怕是不容易!”
他叫楊博,此時擔任吏部尚書,是晉人在朝堂上混得最好的。
而年輕一點的這個,同樣是晉人,叫張四維,如今的他,才剛被隆慶帝任命為侍講,官職不算高。
晉人為官中,還有一個,叫王國光,不過此時因病辭官,迴晉地去了。
這張四維也是極聰明之人,聽到楊博的話,便立刻聽出了意思,連忙懇切地說道:“事關我們晉地百姓,還請大人想想辦法?”
楊博聽了,並沒有馬上迴答,而是過了一會之後,才看向張四維說道:“除非自己能做出水泥來,否則不可能自己去修路。而如今,路橋公司又要修通州到天津衛的水泥路,要說讓他們再修晉地到京師的路,怕不知道要等什麽時候。且車流少的路,他們未必會願意修……”
張四維聽著他這麽一件件事說出來,神態反而不是擔心。因為他知道,楊博思慮周全了說出的結果,必然是有用的。
果然,在楊博說了一連串地困難之後,話鋒接著一轉,又道:“此事不能由我們一家來說,南方那邊多雨水,更是比我們要迫切。因此,不妨聯合南方各省在朝之官,一起向陛下上奏這個修水泥路的事情。如此,才能確保晉地早點修上水泥路,甚至有可能,把水泥路的好處,也分潤一些出來!”
張四維聽了,很是高興,他其實也是這麽想的,但是和其他省的官員聯合,卻需要楊博這樣德高望重的人站出來才行。
李文貴有什麽打算,自然不會瞞他,便馬上迴答道:“海瑞走之前,熱情邀請我們去南京那邊開錢莊,開水泥作坊。我也答應過他,說等京師這邊水泥路修好之後,就會有這個打算。”
隆慶帝一聽,頓時一喜道:“真得麽?可以啊!”
去南京那邊賺錢的事情,他早就期待了。江南那邊更有錢,到時候說不定能賺得更多。
他說完之後,想起什麽,便又問李文貴道:“南京那邊開錢莊的話,你是不是要親自去一趟?”
作為錢莊的大東家之一,又知道了以前開得南京錢莊虧得底褲都沒了,隆慶帝雖然想賺錢,卻有些不放心,便有此一問。
李文貴聽了,點點頭迴答道:“嗯,南京那邊開得話,我覺得我還是要親自過去一趟才能放心。而且既然我過去了,就順便把幾個買賣都開到那邊去!”
隆慶帝一聽李文貴要親自去一趟,那他就放心了,當即很是高興。
甚至等他到了晚上就寢了,這高興勁都沒過。
剛好,他是和李彩鳳一起的。李彩鳳看他這麽高興,便順口問了下,是什麽事情讓他這麽高興。
隆慶帝自然也不會瞞他,當即把李文貴要親自去南京那邊把買賣都做起來的事情說了下。
讓他沒想到的是,李彩鳳聽到之後,卻並不開心,反而露出了擔憂之色。
隆慶帝見了,便安慰道:“他也就是去個一年半載而已,又不是長久去南京。”
李彩鳳聽到他的話,卻是搖搖頭,看著他的眼睛,擔心地說道:“不是這個意思,陛下,您還記得文貴前年遇到的險事麽?如果不是身邊的徐謂神勇,文貴說不定就被歹人劫走了!”
隆慶帝聽到這話,稍微愣了下,他確實也想起這個事情來了。
李文貴可是他的財神,不能出意外的。
不過等他迴過神來之後,還是安慰李彩鳳道:“如今不是不一樣了麽?他的身邊,始終有幾個家丁護衛的,不可能再有那樣的事情了。”
然而,李彩鳳或許是血脈親情在,卻依舊不放心,還是擔心地說道:“但是文貴去南京那邊,離得遠不說,那邊的人心如何,也是未知。不說別的,光是文貴所設書社,還有錢莊,應該就得罪過不少人了的。妾身怕文貴去了那邊,要應對的,可不隻是小蟊賊了!”
聽到這話,隆慶帝不由得也是鄭重了起來。
要是換了別人,他肯定不會這麽認真去思考,但是,這是李文貴的安危,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誰都可以有事,但是李文貴絕對不能有事!
他在思考了一會之後,便迴答李彩鳳道:“愛妃放心好了,朕一定會做出妥善安排的,不會讓文貴有事!”
李彩鳳的意思,本來是不想讓李文貴去江南的,但是,聽隆慶帝的意思,還是要去,不過會另外有安排。
她還是擔心,想了想之後,還是決定見好就收,先不說了,等看看皇帝拿什麽對策出來再說。
要是皇帝的應對之策實在不能讓他放心,那就隻能去和自己的二弟說,讓他要麽不去,要麽多帶人去。
對她來說,錢不是最重要的,親情才是最重要的!
…………
路橋公司準備修一條通州到天津衛的水泥路,這個事情也很快在京師傳開了。
很自然的,京師上上下下,就都在討論這個事情。
在一處大宅書房,也有二人正在討論這個事情。
看他們這二人的架勢,自有一股官氣,哪怕他們此時穿得隻是便衣,卻也掩蓋不住的。
就聽年紀最小的那個中年人,恭敬地開口對那個年長的人說道:“有好些個同鄉找到下官,說這修路的買賣,其實是包賺錢的買賣,而且修路鋪橋,也算是個善事,他們也想在我們晉地做起來,還想修一條到京師的水泥路,為我們晉地百姓造福。”
“不過水泥是水泥作坊特有之物,平日裏外賣價格比起路橋公司那邊的水泥價格要貴不少。就算他們想修,這成本肯定要比路橋公司貴多了。他們想問問,是否能讓水泥作坊把價格降下來賣給他們?”
年長的這人,身材魁梧,卻又顯儒雅,此時聽了,便微微皺眉說道:“水泥價格要是降下來的話,就等於是動了陛下和全城百姓的錢,這事兒,怕是不容易!”
他叫楊博,此時擔任吏部尚書,是晉人在朝堂上混得最好的。
而年輕一點的這個,同樣是晉人,叫張四維,如今的他,才剛被隆慶帝任命為侍講,官職不算高。
晉人為官中,還有一個,叫王國光,不過此時因病辭官,迴晉地去了。
這張四維也是極聰明之人,聽到楊博的話,便立刻聽出了意思,連忙懇切地說道:“事關我們晉地百姓,還請大人想想辦法?”
楊博聽了,並沒有馬上迴答,而是過了一會之後,才看向張四維說道:“除非自己能做出水泥來,否則不可能自己去修路。而如今,路橋公司又要修通州到天津衛的水泥路,要說讓他們再修晉地到京師的路,怕不知道要等什麽時候。且車流少的路,他們未必會願意修……”
張四維聽著他這麽一件件事說出來,神態反而不是擔心。因為他知道,楊博思慮周全了說出的結果,必然是有用的。
果然,在楊博說了一連串地困難之後,話鋒接著一轉,又道:“此事不能由我們一家來說,南方那邊多雨水,更是比我們要迫切。因此,不妨聯合南方各省在朝之官,一起向陛下上奏這個修水泥路的事情。如此,才能確保晉地早點修上水泥路,甚至有可能,把水泥路的好處,也分潤一些出來!”
張四維聽了,很是高興,他其實也是這麽想的,但是和其他省的官員聯合,卻需要楊博這樣德高望重的人站出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