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太天真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隆慶帝聽了,頓時眼睛一亮。
他此前聽高拱說了,比較頭疼的事情,就是這人口的問題。
田是死的,人是活的,朝廷用考成法督促地方官,高拱相信,田地有多少,肯定是可以丈量出來的。但是,人卻是會躲起來,地方上的大戶人家,也不好讓所有人都出來點名,就算如此,人家躲起來,也有的是辦法對付。
此時,隆慶帝聽到李文貴有法子。如果是一般的皇帝,或許會聽了之後,去臣子那裏顯擺。但是,隆慶帝這邊,他卻懶得傳達,知道李文貴有法子之後,他便立刻說道:“走,去內閣一趟,免得你再說一遍了!”
李文貴一聽,有點無語,不過表麵上,他也沒說什麽,隆慶帝愛咋樣就咋樣了。
內閣在文華殿對麵,他們一行人過去時,就聽到高拱的大嗓門在內閣裏麵迴蕩:“……此事關係重大,雖難亦是要辦!得罪人怕什麽,要怕的,就不配在這內閣待著……”
隆慶帝聽到,有點尷尬,下意識地止步了,似乎是想等高拱發完脾氣再進去。
不過引道的內侍沒他這想法,已經跨步進了內閣通報。
內閣裏麵的聲音,一下便沒了。高拱帶著內閣輔臣趕緊出來迎接。
隆慶帝就當沒聽到高拱在裏麵發飆,隻是笑嗬嗬地對高拱說道:“高卿啊,你今早所奏之事,特別是有關人口藏匿之事,文貴倒是有法子,因此,朕就帶他過來,卿且聽聽。”
高拱等人一聽,頓時有點驚訝,紛紛看向皇帝身後的李文貴,一時之間,似乎有點難以置信。
在他們看來,李文貴賺錢確實厲害,但是,這朝堂上的大事,他也有心得?
要知道,他們都在頭疼,想不出好辦法的事情,李文貴還能想得出來?
也就是隆慶帝在,要不然,看高拱的樣子,估計會當場發問了。
等他們在內閣按君臣就座之後,高拱便馬上問了。
李文貴把之前給隆慶帝所說得那些話,再次說了一遍。他這個角度,讓高拱、張居正等人都有點意外,因此,更為認真地聽著了。
隻聽李文貴對他們說道:“基於我剛才的想法,是不是可以改為這樣,把人頭稅分攤到田稅中去。這麽一來,沒有田地的人,就不用交稅,也就沒有隱匿的理由了。自身利益決定言行,對他們而言,繼續隱匿,反而更多的是不方便。”
張居正聽得微微點頭,卻沒想到,高拱聽到他這話之後,忽然發問道:“利益決定言行,那對你又有什麽好處?”
這個話,張居正是絕對問不出來的,自己得了好處,還問這個,就有點不近情理了。
可是,不近情理的事情,高拱做得,多了去了。性格使然,又怎麽會在意這一件?
李文貴被他問得一愣,迴過神來之後,卻也不生氣,隻是淡然地迴答道:“因為是我姐夫來問我,我當然是要幫我姐夫的忙了!”
隆慶帝一聽這話,臉上頓時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不過李文貴的話還沒說完,就聽他繼續接著說道:“另外,把更多的隱匿人口找出來,對我也是有好處的。以後的買賣,會越來越多,越做越大,就需要更多的人手。”
“還有,識字的人越多,迴頭做買賣時候雇傭的人就越好用。因此,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好用的人手。”
張居正聽了,連忙打圓場道:“文貴和朝廷的目標一致,算是一舉兩得之事也!”
高拱聽了之後,並沒有繼續追問,似乎問過之後就和他沒事情了,隻是在低頭沉思,想著事情。
隆慶帝看看他們,打個哈哈,正準備站起來溜了時,忽然就聽到高拱抬頭,看向李文貴說道:“你剛才所說,確實能解決人口隱匿之事,不過如此一來,有田地的那些人,卻是要多收稅了。”
“做買賣,能賺大錢,如果沒有田地,就不用交稅,對他們有些不公了!”
他指的的是人頭稅,都讓有田地的人交了,哪怕做買賣賺大錢的商人,卻也少了人頭稅。
從這點上來說,高拱想得確實有道理。
在原本的曆史上,雍正實施攤丁入畝時,商業還不發達;而如今,在李文貴的蝴蝶效應之下,大規模的商業蓬勃而起,必然也是有人盯著的。
明朝初期主要的人頭稅稱為“丁稅”或“丁銀”,是基於人口數量,特別是成年男子(丁)來征收的賦稅。一般來說,16歲至60歲的男子為成丁,需承擔丁役和丁稅。
這個主要是以實物和力役為主。實物可能包括糧食、布帛等;力役則要求百姓親自為官府從事各種勞役,如修建城池、水利工程,或承擔運輸等任務。
基於此,李文貴聽到高拱的話之後,便決定更進一步,當即對他說道:“高大人既然覺得不公,那我就建議,直接廢除人頭稅好了!”
在座的所有人,包括隆慶帝在內,聽到李文貴說出這麽激進的話,頓時都是一愣。
李文貴不管他們的反應,對他們說道:“我這邊的買賣,比如說,路橋公司修路,要是以往的話,應該是朝廷征發百姓去修路,也就是丁役。但是如今,路橋公司卻是給錢的,這就等於變相地免去了修路的丁役。”
“還有其他工程什麽的,朝廷其實也可以這麽做,不但不用丁役這招,並且還要給百姓錢。如此一來,百姓幹活,還能有錢拿,積極性就高了,百姓富了,朝廷也能有錢。”
高拱聽到這裏,當即搖頭說道:“人頭稅是朝廷收入中很大的一部分,如果沒有了這些,國庫更為虧空。不說這,光是如今要收人頭稅的時候,朝廷都不可能有錢來給百姓發錢。你這說法,太過天真了!”
按道理來說,李文貴的說法,確實是收獲民心的好辦法。但是,身為大明總管,還是要計較錢的,而不是隻有名聲。
讓高拱沒想到的是,李文貴聽到他的話,卻是笑了。
他此前聽高拱說了,比較頭疼的事情,就是這人口的問題。
田是死的,人是活的,朝廷用考成法督促地方官,高拱相信,田地有多少,肯定是可以丈量出來的。但是,人卻是會躲起來,地方上的大戶人家,也不好讓所有人都出來點名,就算如此,人家躲起來,也有的是辦法對付。
此時,隆慶帝聽到李文貴有法子。如果是一般的皇帝,或許會聽了之後,去臣子那裏顯擺。但是,隆慶帝這邊,他卻懶得傳達,知道李文貴有法子之後,他便立刻說道:“走,去內閣一趟,免得你再說一遍了!”
李文貴一聽,有點無語,不過表麵上,他也沒說什麽,隆慶帝愛咋樣就咋樣了。
內閣在文華殿對麵,他們一行人過去時,就聽到高拱的大嗓門在內閣裏麵迴蕩:“……此事關係重大,雖難亦是要辦!得罪人怕什麽,要怕的,就不配在這內閣待著……”
隆慶帝聽到,有點尷尬,下意識地止步了,似乎是想等高拱發完脾氣再進去。
不過引道的內侍沒他這想法,已經跨步進了內閣通報。
內閣裏麵的聲音,一下便沒了。高拱帶著內閣輔臣趕緊出來迎接。
隆慶帝就當沒聽到高拱在裏麵發飆,隻是笑嗬嗬地對高拱說道:“高卿啊,你今早所奏之事,特別是有關人口藏匿之事,文貴倒是有法子,因此,朕就帶他過來,卿且聽聽。”
高拱等人一聽,頓時有點驚訝,紛紛看向皇帝身後的李文貴,一時之間,似乎有點難以置信。
在他們看來,李文貴賺錢確實厲害,但是,這朝堂上的大事,他也有心得?
要知道,他們都在頭疼,想不出好辦法的事情,李文貴還能想得出來?
也就是隆慶帝在,要不然,看高拱的樣子,估計會當場發問了。
等他們在內閣按君臣就座之後,高拱便馬上問了。
李文貴把之前給隆慶帝所說得那些話,再次說了一遍。他這個角度,讓高拱、張居正等人都有點意外,因此,更為認真地聽著了。
隻聽李文貴對他們說道:“基於我剛才的想法,是不是可以改為這樣,把人頭稅分攤到田稅中去。這麽一來,沒有田地的人,就不用交稅,也就沒有隱匿的理由了。自身利益決定言行,對他們而言,繼續隱匿,反而更多的是不方便。”
張居正聽得微微點頭,卻沒想到,高拱聽到他這話之後,忽然發問道:“利益決定言行,那對你又有什麽好處?”
這個話,張居正是絕對問不出來的,自己得了好處,還問這個,就有點不近情理了。
可是,不近情理的事情,高拱做得,多了去了。性格使然,又怎麽會在意這一件?
李文貴被他問得一愣,迴過神來之後,卻也不生氣,隻是淡然地迴答道:“因為是我姐夫來問我,我當然是要幫我姐夫的忙了!”
隆慶帝一聽這話,臉上頓時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不過李文貴的話還沒說完,就聽他繼續接著說道:“另外,把更多的隱匿人口找出來,對我也是有好處的。以後的買賣,會越來越多,越做越大,就需要更多的人手。”
“還有,識字的人越多,迴頭做買賣時候雇傭的人就越好用。因此,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好用的人手。”
張居正聽了,連忙打圓場道:“文貴和朝廷的目標一致,算是一舉兩得之事也!”
高拱聽了之後,並沒有繼續追問,似乎問過之後就和他沒事情了,隻是在低頭沉思,想著事情。
隆慶帝看看他們,打個哈哈,正準備站起來溜了時,忽然就聽到高拱抬頭,看向李文貴說道:“你剛才所說,確實能解決人口隱匿之事,不過如此一來,有田地的那些人,卻是要多收稅了。”
“做買賣,能賺大錢,如果沒有田地,就不用交稅,對他們有些不公了!”
他指的的是人頭稅,都讓有田地的人交了,哪怕做買賣賺大錢的商人,卻也少了人頭稅。
從這點上來說,高拱想得確實有道理。
在原本的曆史上,雍正實施攤丁入畝時,商業還不發達;而如今,在李文貴的蝴蝶效應之下,大規模的商業蓬勃而起,必然也是有人盯著的。
明朝初期主要的人頭稅稱為“丁稅”或“丁銀”,是基於人口數量,特別是成年男子(丁)來征收的賦稅。一般來說,16歲至60歲的男子為成丁,需承擔丁役和丁稅。
這個主要是以實物和力役為主。實物可能包括糧食、布帛等;力役則要求百姓親自為官府從事各種勞役,如修建城池、水利工程,或承擔運輸等任務。
基於此,李文貴聽到高拱的話之後,便決定更進一步,當即對他說道:“高大人既然覺得不公,那我就建議,直接廢除人頭稅好了!”
在座的所有人,包括隆慶帝在內,聽到李文貴說出這麽激進的話,頓時都是一愣。
李文貴不管他們的反應,對他們說道:“我這邊的買賣,比如說,路橋公司修路,要是以往的話,應該是朝廷征發百姓去修路,也就是丁役。但是如今,路橋公司卻是給錢的,這就等於變相地免去了修路的丁役。”
“還有其他工程什麽的,朝廷其實也可以這麽做,不但不用丁役這招,並且還要給百姓錢。如此一來,百姓幹活,還能有錢拿,積極性就高了,百姓富了,朝廷也能有錢。”
高拱聽到這裏,當即搖頭說道:“人頭稅是朝廷收入中很大的一部分,如果沒有了這些,國庫更為虧空。不說這,光是如今要收人頭稅的時候,朝廷都不可能有錢來給百姓發錢。你這說法,太過天真了!”
按道理來說,李文貴的說法,確實是收獲民心的好辦法。但是,身為大明總管,還是要計較錢的,而不是隻有名聲。
讓高拱沒想到的是,李文貴聽到他的話,卻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