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譚綸的答複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譚綸看得非常興奮,時不時為之叫好!
作為帶兵打仗的前線統帥,最是清楚不過軍卒的護具有多重要了!
合適的護具穿在軍卒身上,能讓軍卒勇猛無畏,隻要護著緊要部位,麵對盔甲不如己方的軍隊,那絕對是碾壓的。
打過幾次仗之後,新兵變老兵,就全是精銳了。
盔甲的重要,從朝廷不禁民間擁有刀槍弓箭,卻要禁盔甲就可以看出來了。
不過以前的時候,也隻有一些精銳軍隊,皇帝的親信軍隊,才能全員著甲,特別是鐵甲,更是稀少。
可如今,一套胸甲,竟然隻要一兩銀子,成本大幅下降之下,大明軍隊都能有裝備的可能,如此一來,大明軍隊,實力絕對提高不知道多少!
高拱看到譚綸看得如此興奮,便又對他說道:“你來得也是正好,在衍神公的改進之下,我們對火炮和火銃,也分別進行了改進。不過還沒正式開始大批量製作,隻是在熟悉衍神公改進的做法。”
譚綸一聽,毫不猶豫地,立刻便要求去看看。
高拱提出來,便是要帶他去看的意思,因此,他自然不會拒絕譚綸的要求,又帶他去了軍器局的另外一側作坊。
火器的製造,大明這時候的做法,都是鐵皮卷起來鍛打,並且是分節的。
比如說打造鳥銃,就是需要四塊鐵皮鍛打一節鳥銃的銃管,然後一共是三節銃管才組成一把鳥銃。這些都是由鐵皮鍛打而成,然後還有鑽膛打磨,需要三個人在木製鏜床裏鑽膛。
完全可以說,打造一把鳥銃,是絕對費時費力的。大概來說,一個熟練的工匠要六到十天左右。如果不是熟練工匠的話,不但鳥銃質量難以把握,而且製造周期更是不知道要拉長多少。
但是,如今有蒸汽機之後,提供的鋼鐵質量就高,動能無限之下,各個環節的進度都加快,特別是蒸汽動力鍛錘可替代手工捶打,快速成型鐵板,可將槍管鍛造時間從兩三天時間縮短至數小時。
另外,蒸汽驅動的鏜床可精密加工槍管內膛,替代手工打磨,耗時從數日減至幾小時。
這就是譚綸過來參觀之後,親眼目睹的槍械零件打造的過程,在他眼裏,堪稱是奇跡了!
邊上的高拱,看到他的表情,很是有點得意地說道:“就是時間短了點,衍神公所提議的其他槍械零件的打造還有些問題,主要是標準化,就是尺寸全都統一的問題,還在調試,等這些都就緒之後,就能實現衍神公所說的流水化作業……”
說到這裏,他看著譚綸,提高了點聲音補充說道:“流水化作業知道是何意否?就是把槍械各類部件按照流水一樣打造出來,那個時候,就能知道朝廷打造一把鳥銃的速度有多快了!”
譚綸聽完他的介紹,驚喜交加地說道:“首輔大人,如果下官沒有理解錯的話,這一把鳥銃的打造速度,至少能縮短一半時間以上,並且,用同樣的人在縮短一半時間的基礎上還能打造出更多的鳥銃?”
高拱聽了,微笑撫須點頭道:“就目前估計來說,就是如此。”
說完之後,他踱步過去,伸手拿起一根槍管,把一頭伸到他眼睛那往裏看了看,然後又對譚綸說道:“另外,根據衍神公的格物推論,這槍管裏麵如果刻上螺旋膛線,便能讓這火槍的射擊精度和射擊距離大大提高。不過暫時來說,還沒做這一步,等到前麵這些能順暢運轉起來之後,再讓他們嚐試這個螺旋膛線的事情。”
譚綸已經被一次次震驚地麻木了,學著高拱的樣子,拿起槍管看看,然後有點疑惑地說道:“膛線?這內膛刻螺旋的線?這槍就能變得更強?”
問出口之後,他又連忙補充一句道:“真是衍神公所說?格物所知?”
高拱已經說過,不想再重複迴答,便隻是點點頭,算是迴應了他的問話。
譚綸得到確認之後,頓時有點麻了,轉頭看看剛才過來的護甲作坊那邊,又再轉迴頭,看看槍械作坊這邊,耳邊聽著蒸汽機的動靜,一時之間,好長一會沒有說話。
高拱看他的表情,哪怕這些軍械護甲的改良製造,並不是他想出來的,但是終歸是他領導下的成果,因此,他心中就很是自豪。
此時的他,也不說話,就等著譚綸說話。
過了一會之後,譚綸迴過神來,當即轉向高拱,正色說道:“首輔大人,如果朝廷真能大量供應護甲和槍械的話,下官敢保證,軍隊的訓練肯定沒問題,就算抽調了一部分軍隊前去征討倭國,俺答汗也絕不敢異動!”
高拱帶他來參觀軍器局,就是要他來評估這個事情,此時聽到他的表態,心中很是高興,便立刻追問道:“那如果按照衍神公所提議,迴頭這些裝備軍隊之後,搞一個閱兵儀式,然後邀請俺答汗來觀看。是否能震懾他,向他要求也派兵相助朝廷征討倭國,他會答應麽?”
這是他帶譚綸過來,想要搞清楚的第二個問題。
譚綸聽了,認真想了一會之後便迴答道:“俺答汗已無年輕時候的雄心,如今和朝廷的互市中,又得到了很大的好處。如果朝廷要搞這個閱兵儀式來震懾他們,那下官建議調戚繼光戚總兵所練薊鎮軍隊來參加這個閱兵儀式。”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又補充說道:“另外,還可以要求朝鮮國王,或者他們的實權臣子也來參觀這個閱兵儀式。如此之下,下官以為,就算他們不情願配合朝廷,那也要掂量掂量朝廷對他們的態度!”
高拱一聽他這話,頓時就心裏有數了。
從譚綸的建議上來說,就是這個閱兵儀式值得搞!
有前線統帥的答複,高拱便再無異議,迴去內閣之後,再商量之後,便向隆慶帝上奏,就根據李文貴所說,舉辦一個閱兵儀式,同時要求大明下轄各勢力到京師來觀禮!
作為帶兵打仗的前線統帥,最是清楚不過軍卒的護具有多重要了!
合適的護具穿在軍卒身上,能讓軍卒勇猛無畏,隻要護著緊要部位,麵對盔甲不如己方的軍隊,那絕對是碾壓的。
打過幾次仗之後,新兵變老兵,就全是精銳了。
盔甲的重要,從朝廷不禁民間擁有刀槍弓箭,卻要禁盔甲就可以看出來了。
不過以前的時候,也隻有一些精銳軍隊,皇帝的親信軍隊,才能全員著甲,特別是鐵甲,更是稀少。
可如今,一套胸甲,竟然隻要一兩銀子,成本大幅下降之下,大明軍隊都能有裝備的可能,如此一來,大明軍隊,實力絕對提高不知道多少!
高拱看到譚綸看得如此興奮,便又對他說道:“你來得也是正好,在衍神公的改進之下,我們對火炮和火銃,也分別進行了改進。不過還沒正式開始大批量製作,隻是在熟悉衍神公改進的做法。”
譚綸一聽,毫不猶豫地,立刻便要求去看看。
高拱提出來,便是要帶他去看的意思,因此,他自然不會拒絕譚綸的要求,又帶他去了軍器局的另外一側作坊。
火器的製造,大明這時候的做法,都是鐵皮卷起來鍛打,並且是分節的。
比如說打造鳥銃,就是需要四塊鐵皮鍛打一節鳥銃的銃管,然後一共是三節銃管才組成一把鳥銃。這些都是由鐵皮鍛打而成,然後還有鑽膛打磨,需要三個人在木製鏜床裏鑽膛。
完全可以說,打造一把鳥銃,是絕對費時費力的。大概來說,一個熟練的工匠要六到十天左右。如果不是熟練工匠的話,不但鳥銃質量難以把握,而且製造周期更是不知道要拉長多少。
但是,如今有蒸汽機之後,提供的鋼鐵質量就高,動能無限之下,各個環節的進度都加快,特別是蒸汽動力鍛錘可替代手工捶打,快速成型鐵板,可將槍管鍛造時間從兩三天時間縮短至數小時。
另外,蒸汽驅動的鏜床可精密加工槍管內膛,替代手工打磨,耗時從數日減至幾小時。
這就是譚綸過來參觀之後,親眼目睹的槍械零件打造的過程,在他眼裏,堪稱是奇跡了!
邊上的高拱,看到他的表情,很是有點得意地說道:“就是時間短了點,衍神公所提議的其他槍械零件的打造還有些問題,主要是標準化,就是尺寸全都統一的問題,還在調試,等這些都就緒之後,就能實現衍神公所說的流水化作業……”
說到這裏,他看著譚綸,提高了點聲音補充說道:“流水化作業知道是何意否?就是把槍械各類部件按照流水一樣打造出來,那個時候,就能知道朝廷打造一把鳥銃的速度有多快了!”
譚綸聽完他的介紹,驚喜交加地說道:“首輔大人,如果下官沒有理解錯的話,這一把鳥銃的打造速度,至少能縮短一半時間以上,並且,用同樣的人在縮短一半時間的基礎上還能打造出更多的鳥銃?”
高拱聽了,微笑撫須點頭道:“就目前估計來說,就是如此。”
說完之後,他踱步過去,伸手拿起一根槍管,把一頭伸到他眼睛那往裏看了看,然後又對譚綸說道:“另外,根據衍神公的格物推論,這槍管裏麵如果刻上螺旋膛線,便能讓這火槍的射擊精度和射擊距離大大提高。不過暫時來說,還沒做這一步,等到前麵這些能順暢運轉起來之後,再讓他們嚐試這個螺旋膛線的事情。”
譚綸已經被一次次震驚地麻木了,學著高拱的樣子,拿起槍管看看,然後有點疑惑地說道:“膛線?這內膛刻螺旋的線?這槍就能變得更強?”
問出口之後,他又連忙補充一句道:“真是衍神公所說?格物所知?”
高拱已經說過,不想再重複迴答,便隻是點點頭,算是迴應了他的問話。
譚綸得到確認之後,頓時有點麻了,轉頭看看剛才過來的護甲作坊那邊,又再轉迴頭,看看槍械作坊這邊,耳邊聽著蒸汽機的動靜,一時之間,好長一會沒有說話。
高拱看他的表情,哪怕這些軍械護甲的改良製造,並不是他想出來的,但是終歸是他領導下的成果,因此,他心中就很是自豪。
此時的他,也不說話,就等著譚綸說話。
過了一會之後,譚綸迴過神來,當即轉向高拱,正色說道:“首輔大人,如果朝廷真能大量供應護甲和槍械的話,下官敢保證,軍隊的訓練肯定沒問題,就算抽調了一部分軍隊前去征討倭國,俺答汗也絕不敢異動!”
高拱帶他來參觀軍器局,就是要他來評估這個事情,此時聽到他的表態,心中很是高興,便立刻追問道:“那如果按照衍神公所提議,迴頭這些裝備軍隊之後,搞一個閱兵儀式,然後邀請俺答汗來觀看。是否能震懾他,向他要求也派兵相助朝廷征討倭國,他會答應麽?”
這是他帶譚綸過來,想要搞清楚的第二個問題。
譚綸聽了,認真想了一會之後便迴答道:“俺答汗已無年輕時候的雄心,如今和朝廷的互市中,又得到了很大的好處。如果朝廷要搞這個閱兵儀式來震懾他們,那下官建議調戚繼光戚總兵所練薊鎮軍隊來參加這個閱兵儀式。”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又補充說道:“另外,還可以要求朝鮮國王,或者他們的實權臣子也來參觀這個閱兵儀式。如此之下,下官以為,就算他們不情願配合朝廷,那也要掂量掂量朝廷對他們的態度!”
高拱一聽他這話,頓時就心裏有數了。
從譚綸的建議上來說,就是這個閱兵儀式值得搞!
有前線統帥的答複,高拱便再無異議,迴去內閣之後,再商量之後,便向隆慶帝上奏,就根據李文貴所說,舉辦一個閱兵儀式,同時要求大明下轄各勢力到京師來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