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離登玉階,入高堂,大漢天子劉協正高坐龍椅之上,等待著他。
時至今日,陸離已經再沒有了當初覲見皇帝時的緊張。如今的他已經是手握泰半天下的實權軍閥,睥睨世間,沒有幾個人敢仰視於他。不過陸離卻不為這狀況感到豪情萬丈,反倒是有一種悵然若失。
他的眼裏,再沒有了當初第一次來到皇宮時的戰戰兢兢,也沒有了一雙審美的眼睛,去賞看亭台樓閣之間飛舞的金雀石蝠。
他心裏所想的,已經完全變成了其他的東西。
當初的自己和朋友們,都是為了拯救天下拔劍而戰。如今走到這個地位,還有人秉持初心嗎?雖然自己身邊謀臣如雨猛將如雲,但是他們心裏,是想匡扶社稷,還是想附鳳攀龍?如果自己當著皇帝的麵——也就是天下人的麵,說出自己真正想要締造的漢室,一個君王隻作為象征高高在上,而國家卻由良好製度維持運轉的漢室。
世間局勢的軌跡,是否會為自己的驚人之語而再度轉變?有多少人將因野心叛離,有多少人會為他們所認定的大義舉旗反對自己?
世間智士,都仿佛能廟算百代之後,以一人之力造天下太平。可如果這是真的,為何漢道陵遲、天下崩沮?若是自己將本不該屬於這個時代的製度搬上了台麵,這時代又會有怎樣的結局?
利益將如何分配?如今的人們,又能否承認這樣的體製?即使眾人在自己的聲勢裹挾下一片叫好,但自己的想法從廟堂之上來到鄉野田間,有多少東西會因一層層官僚誤讀曲解而變質?一個未經考量和驗證的政體,即使得以貫徹,又會在多少年後就完全腐壞?這一天是自己能看到的,還是交由後人來匡正?千秋萬代之後,是否有人會說,當年的陸離為多麽暴虐的惡政開啟了端倪呢?
這些問題,陸離一個都不敢確信。
不知不覺間,大殿的門就已經到了。陸離恍然間才驚覺自己已經身在皇宮正殿的門前,木料的暗香讓他神誌冷靜,周圍緩緩吹起的樂鳴震動著他的五髒六腑,仿佛一次洗禮。
殿門開了。
陸離長長舒了口氣,邁進這大殿之中。
一個聲音從龍座之上傳來。
“豈愛歐冶劍,將換杜康酒。
良辰當無負,佳期莫不酬。
醉吟金闕下,騎獵紅塵中。
貪歡盡興時,長樂未央宮。”
天子劉協念著這首陸離多年前所作的詩歌,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雖然他年紀很小,但與陸離印象中不同的是,這個君王並不是軟弱可欺之輩。相反,他雖然年輕,臉上卻有著英邁之氣。
當然,陸離並不會因為一個皇帝長得帥就認為他是好皇帝。聽到劉協在念著自己寫的詩,陸離大概能夠猜到,這位少年天子是什麽意思。
於是陸離下拜,把一切朝見皇帝的禮儀都畢恭畢敬地做完,這才起身來——在自己行這些大禮時,劉協一言未發,陸離便知道,他不是個軟柿子。
劉協看著陸離,微微笑道:“昔日董太師也曾提兵入京,掃卻閹宦之亂。如今陸州牧也帶兵前來,是想在征伐天下之時,用朕當鼓吹嗎?”
這話實在是太帶刺了,但陸離卻品過味來。看來皇帝並不把自己當外人,否則怎麽會用逆臣董卓來做例子相比?陸離也不提防什麽在天子麵前說話要謹慎的規矩,直接說:“臣敢,但臣不為。”
要是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敢拿天子當鼓吹,這話絕對能定個大不敬之罪。但劉協卻顯得毫不介意:“愛卿倒是說說,為什麽你敢,卻不為?”
“因為這天下是英雄的試煉場,真正的英雄不為皇恩權位,隻圖為生民立命,所以要陛下無用。”陸離說道。
此言一出,四座皆驚。在漢帝身邊的那些大臣們無一不是見過世麵的,甚至有不少從董卓手底下逃生出來的人。然而他們哪怕在董卓統治的時代,也沒見過這樣跋扈的大臣,竟然直言犯上!
“陸離,你放肆!”不少臣工從班列中出來,直指陸離罵道,“世上豈有你這樣的亂臣賊子,竟然無視陛下,說天子無用?”
陸離哼笑了一聲:“臣失言,天子至少比隻會耍嘴皮子的大臣要有用得多。像臣這樣的亂臣賊子,為陛下收複了天下之半,但是某些臣工雖然會誇誇其談,u看書.ukanshu.om 卻百無一用。”
劉協聽了一愣,反而哈哈大笑。那些被陸離嘲諷的臣子無不是臉色通紅,對於他們而言,陸離自然是個不懂禮數、罪該萬死的逆賊,但是即使他們也無法否認陸離做了多大功績。
“哼!小人得誌!”有人仍然不服,竊竊私語著。
陸離冷冷地看著那些人,原本有千萬句嘲諷的話到嘴邊,卻終究隻是歎了口氣:“各位,世事艱難,有實務才幹的人,應該得到更高的地位。別說此時,何時不該如此呢?你們尋章摘句,就自詡聖賢,但是哪個真正的聖賢,不是有功於時事?禮儀教化,不是光憑嘴就能說服人的。將士們可以折節向學,博士們又何必泥古?”
眾臣聽到陸離這樣說,有人雖然還心存不屑,但也有人開始有所觸動。
陸離環顧眾人,繼續說道:“大漢朝連綿數百年,完全稱得上國運長久。然而這樣一個強盛的帝國,也出現了日薄西山的景色。眾人在沉溺於榮光之中,覺得略有腐敗也無礙、稍微怠惰也無妨,連國君也認為,權貴的權利更大一點也無關緊要。卻不知錢財、權位……這一切,都是要以民力為基礎。不愛惜民力,與暴政有什麽區別?大漢王朝的一切榮耀,就是這樣不知不覺,慢慢地銷蝕了。大漢確實已經步入衰世,幾乎不可救藥。列位若是真的忠於大漢,應當如何處事,難道還需我我向諸君明言嗎?當權者少要一點俸祿,削減一點封地,遣散幾個奴仆,讓田園重煥生機、朝廷的稅收完成繳納,這就是重建大漢、使之長久的基石。”
時至今日,陸離已經再沒有了當初覲見皇帝時的緊張。如今的他已經是手握泰半天下的實權軍閥,睥睨世間,沒有幾個人敢仰視於他。不過陸離卻不為這狀況感到豪情萬丈,反倒是有一種悵然若失。
他的眼裏,再沒有了當初第一次來到皇宮時的戰戰兢兢,也沒有了一雙審美的眼睛,去賞看亭台樓閣之間飛舞的金雀石蝠。
他心裏所想的,已經完全變成了其他的東西。
當初的自己和朋友們,都是為了拯救天下拔劍而戰。如今走到這個地位,還有人秉持初心嗎?雖然自己身邊謀臣如雨猛將如雲,但是他們心裏,是想匡扶社稷,還是想附鳳攀龍?如果自己當著皇帝的麵——也就是天下人的麵,說出自己真正想要締造的漢室,一個君王隻作為象征高高在上,而國家卻由良好製度維持運轉的漢室。
世間局勢的軌跡,是否會為自己的驚人之語而再度轉變?有多少人將因野心叛離,有多少人會為他們所認定的大義舉旗反對自己?
世間智士,都仿佛能廟算百代之後,以一人之力造天下太平。可如果這是真的,為何漢道陵遲、天下崩沮?若是自己將本不該屬於這個時代的製度搬上了台麵,這時代又會有怎樣的結局?
利益將如何分配?如今的人們,又能否承認這樣的體製?即使眾人在自己的聲勢裹挾下一片叫好,但自己的想法從廟堂之上來到鄉野田間,有多少東西會因一層層官僚誤讀曲解而變質?一個未經考量和驗證的政體,即使得以貫徹,又會在多少年後就完全腐壞?這一天是自己能看到的,還是交由後人來匡正?千秋萬代之後,是否有人會說,當年的陸離為多麽暴虐的惡政開啟了端倪呢?
這些問題,陸離一個都不敢確信。
不知不覺間,大殿的門就已經到了。陸離恍然間才驚覺自己已經身在皇宮正殿的門前,木料的暗香讓他神誌冷靜,周圍緩緩吹起的樂鳴震動著他的五髒六腑,仿佛一次洗禮。
殿門開了。
陸離長長舒了口氣,邁進這大殿之中。
一個聲音從龍座之上傳來。
“豈愛歐冶劍,將換杜康酒。
良辰當無負,佳期莫不酬。
醉吟金闕下,騎獵紅塵中。
貪歡盡興時,長樂未央宮。”
天子劉協念著這首陸離多年前所作的詩歌,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雖然他年紀很小,但與陸離印象中不同的是,這個君王並不是軟弱可欺之輩。相反,他雖然年輕,臉上卻有著英邁之氣。
當然,陸離並不會因為一個皇帝長得帥就認為他是好皇帝。聽到劉協在念著自己寫的詩,陸離大概能夠猜到,這位少年天子是什麽意思。
於是陸離下拜,把一切朝見皇帝的禮儀都畢恭畢敬地做完,這才起身來——在自己行這些大禮時,劉協一言未發,陸離便知道,他不是個軟柿子。
劉協看著陸離,微微笑道:“昔日董太師也曾提兵入京,掃卻閹宦之亂。如今陸州牧也帶兵前來,是想在征伐天下之時,用朕當鼓吹嗎?”
這話實在是太帶刺了,但陸離卻品過味來。看來皇帝並不把自己當外人,否則怎麽會用逆臣董卓來做例子相比?陸離也不提防什麽在天子麵前說話要謹慎的規矩,直接說:“臣敢,但臣不為。”
要是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敢拿天子當鼓吹,這話絕對能定個大不敬之罪。但劉協卻顯得毫不介意:“愛卿倒是說說,為什麽你敢,卻不為?”
“因為這天下是英雄的試煉場,真正的英雄不為皇恩權位,隻圖為生民立命,所以要陛下無用。”陸離說道。
此言一出,四座皆驚。在漢帝身邊的那些大臣們無一不是見過世麵的,甚至有不少從董卓手底下逃生出來的人。然而他們哪怕在董卓統治的時代,也沒見過這樣跋扈的大臣,竟然直言犯上!
“陸離,你放肆!”不少臣工從班列中出來,直指陸離罵道,“世上豈有你這樣的亂臣賊子,竟然無視陛下,說天子無用?”
陸離哼笑了一聲:“臣失言,天子至少比隻會耍嘴皮子的大臣要有用得多。像臣這樣的亂臣賊子,為陛下收複了天下之半,但是某些臣工雖然會誇誇其談,u看書.ukanshu.om 卻百無一用。”
劉協聽了一愣,反而哈哈大笑。那些被陸離嘲諷的臣子無不是臉色通紅,對於他們而言,陸離自然是個不懂禮數、罪該萬死的逆賊,但是即使他們也無法否認陸離做了多大功績。
“哼!小人得誌!”有人仍然不服,竊竊私語著。
陸離冷冷地看著那些人,原本有千萬句嘲諷的話到嘴邊,卻終究隻是歎了口氣:“各位,世事艱難,有實務才幹的人,應該得到更高的地位。別說此時,何時不該如此呢?你們尋章摘句,就自詡聖賢,但是哪個真正的聖賢,不是有功於時事?禮儀教化,不是光憑嘴就能說服人的。將士們可以折節向學,博士們又何必泥古?”
眾臣聽到陸離這樣說,有人雖然還心存不屑,但也有人開始有所觸動。
陸離環顧眾人,繼續說道:“大漢朝連綿數百年,完全稱得上國運長久。然而這樣一個強盛的帝國,也出現了日薄西山的景色。眾人在沉溺於榮光之中,覺得略有腐敗也無礙、稍微怠惰也無妨,連國君也認為,權貴的權利更大一點也無關緊要。卻不知錢財、權位……這一切,都是要以民力為基礎。不愛惜民力,與暴政有什麽區別?大漢王朝的一切榮耀,就是這樣不知不覺,慢慢地銷蝕了。大漢確實已經步入衰世,幾乎不可救藥。列位若是真的忠於大漢,應當如何處事,難道還需我我向諸君明言嗎?當權者少要一點俸祿,削減一點封地,遣散幾個奴仆,讓田園重煥生機、朝廷的稅收完成繳納,這就是重建大漢、使之長久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