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下鄉知青vs支書女兒 完
三年後,1975年穀雨……
曬穀場中央,毛主席像披著簇新的紅綢,莊嚴而肅穆。
大石坪公社革委會贈送的賀禮,一隻印著“紮根農村幹革命”的搪瓷臉盆。
在春日的陽光下反射出刺目的光芒,仿佛在提醒著這場婚禮的特殊意義。
陸明遠穿著一身卡其色中山裝,胸前別著三支鋼筆。
但男人衣襟下擺被老鼠啃過的補丁卻無聲地訴說著生活的艱辛。
田金鳳的兩條長辮第一次盤成了已婚婦女的圓髻。
少女的發間插著公社鐵姑娘隊送的鐵製稻穗頭飾。
沉甸甸的重量讓她不得不微微仰起頭,顯得既莊重又有些局促。
田老支書站在毛主席像前,用批鬥會上喊口號的氣力高聲念完結婚申請。
聲音洪亮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
民兵趙連長突然朝天鳴槍,槍聲在空曠的曬穀場上迴蕩,驚飛了幾隻棲息的麻雀。
田金鳳腕間的銀鐲在槍聲中撞出清脆的響聲,那是昨夜母親從菜園石板下悄悄刨出的“四舊”。
[注“四舊”:文物和藝術品,書籍和字畫,家庭用品和私有財產,傳統習俗和文化活動。]
此刻裹著紅衛兵袖章,勉強充作“破舊立新紀念品”。
陸明遠瞥見小姑娘後頸處褪色的紅頭繩,思緒一下子迴到了四年前。
那個搶救稻種的夜晚,小姑娘的褲腿被血浸透,卻依然咬牙堅持。
“向紮根農村的知青模範學習!”
生產隊長帶頭喊出的口號響徹曬穀場,兩人被推搡著向毛主席像三鞠躬。
田金鳳的千層底布鞋踩到了陸明遠露出大腳趾的膠鞋,數個補丁同時發出悶響。
仿佛在訴說著兩人共同經曆的艱難歲月。
曬場西頭忽然傳來嗩呐聲,原是田老支書偷偷換了《東方紅》的曲牌。
將《百鳥朝鳳》的調子揉碎在革命進行曲裏,悠揚的旋律在嚴肅的氛圍中顯得格外突兀卻又意味深長。
禮成時,公社秘書展開一張紅紙,露出上海知青集體送的賀聯。
上麵寫著“廣闊天地煉紅心”七個大字在春風中招展,字跡遒勁卻帶著一絲諷*。
陸明遠的目光卻被夾在軸杆裏的半張《文匯報》吸引。
泛黃的副刊上依稀可見父親被打叉的學術論文,他的眼神黯淡了一瞬。
隨即被田金鳳塞進掌心的一粒硬糖拉迴現實。
那是一顆光明牌奶糖,糖紙被她折成了五角星。
五角星正硌著他去年抗洪時她為他縫合的傷口,甜蜜與疼痛交織在一起。
洞房是糧倉騰出的隔間,土牆上新刷的標語還滴著石灰水,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泥土氣息。
田老支書和生產隊大隊長搬來了大隊部掉漆的文件櫃。
櫃子頂層擺著紅寶書與雜交稻種,底層卻壓著田家祖傳的雕花木匣。
新舊交織的痕跡無聲地訴說著時代的矛盾。
糧倉的隔間裏,陸明遠看見小姑娘飛速藏起一雙繡著並蒂蓮的鞋墊。
那一抹鮮豔的色彩在灰暗的房間裏顯得格外刺眼。
……
後半夜,萬籟俱寂,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深深的夢鄉之中。
然而,查夜的民兵卻依然盡職盡責地巡邏著,他們手中的手電筒不時發出明亮的光束劃過窗欞。
屋內,陸明遠正專注地用艾草水給小姑娘泡腳。
微弱的煤油燈光芒搖曳不定,將他的身影投射在牆上那張“農業學大寨”的獎狀上,形成一幅獨特的畫麵。
男人輕輕地伸出手指,溫柔地撫過田金鳳腳踝處那道陳舊的傷疤,似在觸摸一段被歲月遺忘的記憶。
伴隨著這輕柔的動作,他壓低聲音說道:
“秋後公社要推梯田改沼氣的典型……”
話語未落,隻聽得梁上傳來一陣輕微的聲響。
緊接著半截鮮豔的紅綢驟然墜落下來。
原來,日間那場熱鬧非凡的婚禮所用的綢花不知何時已經散了架。
此刻恰好掉落在兩人交疊的膝蓋之上,像是一場悄然降臨的無聲儀式,將他們的命運緊緊地纏繞在了一起。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尚未穿透晨霧的時候,曬穀場上就已經響起了清脆的上工哨聲。
田金鳳迅速起身,熟練地重新編起自己那長長的辮子。
她發間別著的那枚鐵製稻穗,在不經意間沾上了些許草屑。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它所散發出來的樸實與堅韌之氣。
與此同時,陸明遠也開始整理自己的衣物,當他伸手摸向中山裝口袋時。
驚訝地發現原本放在那裏的鋼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小姑娘連夜精心縫製而成的布帕。
仔細看去,隻見帕角處繡著一幅簡略的大石陂村地圖以及那若隱若現、模糊不清的外灘輪廓。
仿佛正在默默地訴說著兩人對於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內心深處的掙紮。
田老支書一早便用水,衝淡了昨夜潑在門檻的雞血。
[注:潑門檻雞血替代傳統火盆儀式,雞血混著公社豬圈消毒水,既破";四舊";又防瘟。]
老人背對著新人磨著鐮刀,磨刀石上的水痕蜿蜒流淌。
新的一天開始了,生活仍在繼續……
╰(‵完′)╯
知青,一個曾經響徹神州的名字,一個令共和國驕傲而又尷尬的名詞。
哼哼很喜歡曆史,在寫知青上山下鄉這一時期時,查了很多資料,主要是為了追求紀實性,所以沒有那麽多的浪漫主義。
女主1954年出生,所以八歲時看到跳神的巫婆被公社幹部進行批鬥處死屬正常現象。
[注:批鬥行為在中國曆史上的特定時期尤為突出,這些時期包括土地改革時期和文化大革命時期。]
三年後,1975年穀雨……
曬穀場中央,毛主席像披著簇新的紅綢,莊嚴而肅穆。
大石坪公社革委會贈送的賀禮,一隻印著“紮根農村幹革命”的搪瓷臉盆。
在春日的陽光下反射出刺目的光芒,仿佛在提醒著這場婚禮的特殊意義。
陸明遠穿著一身卡其色中山裝,胸前別著三支鋼筆。
但男人衣襟下擺被老鼠啃過的補丁卻無聲地訴說著生活的艱辛。
田金鳳的兩條長辮第一次盤成了已婚婦女的圓髻。
少女的發間插著公社鐵姑娘隊送的鐵製稻穗頭飾。
沉甸甸的重量讓她不得不微微仰起頭,顯得既莊重又有些局促。
田老支書站在毛主席像前,用批鬥會上喊口號的氣力高聲念完結婚申請。
聲音洪亮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
民兵趙連長突然朝天鳴槍,槍聲在空曠的曬穀場上迴蕩,驚飛了幾隻棲息的麻雀。
田金鳳腕間的銀鐲在槍聲中撞出清脆的響聲,那是昨夜母親從菜園石板下悄悄刨出的“四舊”。
[注“四舊”:文物和藝術品,書籍和字畫,家庭用品和私有財產,傳統習俗和文化活動。]
此刻裹著紅衛兵袖章,勉強充作“破舊立新紀念品”。
陸明遠瞥見小姑娘後頸處褪色的紅頭繩,思緒一下子迴到了四年前。
那個搶救稻種的夜晚,小姑娘的褲腿被血浸透,卻依然咬牙堅持。
“向紮根農村的知青模範學習!”
生產隊長帶頭喊出的口號響徹曬穀場,兩人被推搡著向毛主席像三鞠躬。
田金鳳的千層底布鞋踩到了陸明遠露出大腳趾的膠鞋,數個補丁同時發出悶響。
仿佛在訴說著兩人共同經曆的艱難歲月。
曬場西頭忽然傳來嗩呐聲,原是田老支書偷偷換了《東方紅》的曲牌。
將《百鳥朝鳳》的調子揉碎在革命進行曲裏,悠揚的旋律在嚴肅的氛圍中顯得格外突兀卻又意味深長。
禮成時,公社秘書展開一張紅紙,露出上海知青集體送的賀聯。
上麵寫著“廣闊天地煉紅心”七個大字在春風中招展,字跡遒勁卻帶著一絲諷*。
陸明遠的目光卻被夾在軸杆裏的半張《文匯報》吸引。
泛黃的副刊上依稀可見父親被打叉的學術論文,他的眼神黯淡了一瞬。
隨即被田金鳳塞進掌心的一粒硬糖拉迴現實。
那是一顆光明牌奶糖,糖紙被她折成了五角星。
五角星正硌著他去年抗洪時她為他縫合的傷口,甜蜜與疼痛交織在一起。
洞房是糧倉騰出的隔間,土牆上新刷的標語還滴著石灰水,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泥土氣息。
田老支書和生產隊大隊長搬來了大隊部掉漆的文件櫃。
櫃子頂層擺著紅寶書與雜交稻種,底層卻壓著田家祖傳的雕花木匣。
新舊交織的痕跡無聲地訴說著時代的矛盾。
糧倉的隔間裏,陸明遠看見小姑娘飛速藏起一雙繡著並蒂蓮的鞋墊。
那一抹鮮豔的色彩在灰暗的房間裏顯得格外刺眼。
……
後半夜,萬籟俱寂,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深深的夢鄉之中。
然而,查夜的民兵卻依然盡職盡責地巡邏著,他們手中的手電筒不時發出明亮的光束劃過窗欞。
屋內,陸明遠正專注地用艾草水給小姑娘泡腳。
微弱的煤油燈光芒搖曳不定,將他的身影投射在牆上那張“農業學大寨”的獎狀上,形成一幅獨特的畫麵。
男人輕輕地伸出手指,溫柔地撫過田金鳳腳踝處那道陳舊的傷疤,似在觸摸一段被歲月遺忘的記憶。
伴隨著這輕柔的動作,他壓低聲音說道:
“秋後公社要推梯田改沼氣的典型……”
話語未落,隻聽得梁上傳來一陣輕微的聲響。
緊接著半截鮮豔的紅綢驟然墜落下來。
原來,日間那場熱鬧非凡的婚禮所用的綢花不知何時已經散了架。
此刻恰好掉落在兩人交疊的膝蓋之上,像是一場悄然降臨的無聲儀式,將他們的命運緊緊地纏繞在了一起。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尚未穿透晨霧的時候,曬穀場上就已經響起了清脆的上工哨聲。
田金鳳迅速起身,熟練地重新編起自己那長長的辮子。
她發間別著的那枚鐵製稻穗,在不經意間沾上了些許草屑。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它所散發出來的樸實與堅韌之氣。
與此同時,陸明遠也開始整理自己的衣物,當他伸手摸向中山裝口袋時。
驚訝地發現原本放在那裏的鋼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小姑娘連夜精心縫製而成的布帕。
仔細看去,隻見帕角處繡著一幅簡略的大石陂村地圖以及那若隱若現、模糊不清的外灘輪廓。
仿佛正在默默地訴說著兩人對於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內心深處的掙紮。
田老支書一早便用水,衝淡了昨夜潑在門檻的雞血。
[注:潑門檻雞血替代傳統火盆儀式,雞血混著公社豬圈消毒水,既破";四舊";又防瘟。]
老人背對著新人磨著鐮刀,磨刀石上的水痕蜿蜒流淌。
新的一天開始了,生活仍在繼續……
╰(‵完′)╯
知青,一個曾經響徹神州的名字,一個令共和國驕傲而又尷尬的名詞。
哼哼很喜歡曆史,在寫知青上山下鄉這一時期時,查了很多資料,主要是為了追求紀實性,所以沒有那麽多的浪漫主義。
女主1954年出生,所以八歲時看到跳神的巫婆被公社幹部進行批鬥處死屬正常現象。
[注:批鬥行為在中國曆史上的特定時期尤為突出,這些時期包括土地改革時期和文化大革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