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鐵軌、水泥和枕木,以及其他一些物資。


    這些物資都是提前計算好的,能滿足一個單位路段的鋪設需求,中途不需要額外補充物資。 隻需要在下一個補給點,補充相應的物資,就能繼續鋪設。


    因為機器的特性,不會疲勞,不會鬧脾氣,能保證鐵路鋪設的質量穩定,能保證鋪設速度。 “百聞不如一見。”


    “我說的再多也是理論,現在,我將啟動模型,來一次現場演示。” 萬興邦示意。


    他帶來的操作小組立刻啟動鋪設車模型。


    鋪設車周圍的地麵上,出現了有顏色的線條,是激光形成的線條,是先進的激光定位設備。 依靠激光定位係統反饋的數據,鋪設車先定位,再經過複雜的計算,確定鋪設的具體方位。 鋪設車運轉起來。


    前半節車身,依靠履帶和輪子的支撐離開鐵軌,後半截還在鐵軌上。


    正常施工的時候,全身都會安裝防護罩,避免外界因素幹擾內部運轉,比如灰鳥小動物之類的。 或者是碎石之類的。


    跑到機器內部,有可能會卡住齒輪,或影響其他係統運轉 ………


    但現在。


    是在演示。


    必須讓大掌櫃等人看清楚。


    萬興邦拿掉了防護罩,內部運作可以直接看到。


    預製好的道床,從第八節車廂開始傳送, 一直傳送到第一節車廂,隨後鋪設在院子裏的地麵上。 “今天的目的隻是演示。”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還有一個識別過程,識別是否已建好路基,然後在路基上鋪設鐵軌。” “今天把這一環節省掉了,直接在地麵上鋪設。”


    萬興邦解釋。 眾人點頭。


    道床通過傳送帶, 一片一片運送到第一節車廂,隨後鋪設到平整的地麵上,十分整齊連貫。 隨後傳送出等比縮小的鐵軌。


    精準卡到道床上的卡槽內, 一切過程行雲流水,沒有任何偏差,在傳送的同時進行激光校準。 隨後使用螺栓、螺母和扣件等設施進行固定。


    鋪了一段直道,又開始鋪彎道,在鋪設車內部,鐵軌被折彎,調整到合適的彎曲角度鋪設。 鋪設彎道也沒出現意外,仍然行雲流水一般。


    大掌櫃走過去,看著剛剛鋪好的鐵軌,直接用肉眼看, 一點毛病都沒有,比人工鋪設更整齊。 “很好!”


    “興邦,你讓我們開了眼界!”


    5.5“你設計的鐵軌鋪設車的效率如何?” 大掌櫃感慨。


    “以目前的施工條件,保證充足的情況下, 一個施工隊, 一天可以鋪設大概十公裏的鐵路。”


    “換成鐵軌鋪設車, 一天最少可以鋪設一百公裏的鐵路,所需的人手隻是人工鋪設的二十分之一。” “節省人工是一方麵,最重要的是質量穩定。”


    “人工鋪設鐵軌,因為技術不熟練、疲勞等諸多因素,總會有一定質量差別,影響整體質量。”


    萬興邦繼續講解鐵軌鋪設車的優點。 “成本呢?”


    “鐵軌鋪設車的成本一定很高吧?” 有一個內閣成員追問。


    任何一種機械,隻要包含了先進技術,就不隻是材料的基本價格,還要包含技術研發的費用.


    “鐵軌鋪設車製造難度不大,研發費用暫時可以忽略不計。”


    “用它來鋪路,相比大量用人哺乳的人工成本來說,肯定要低很多,最少能節省一半資金。” 萬興邦沒直接說造價。


    而是計算到鋪設鐵軌的成本裏。


    鋪設鐵軌的時候,要是大量用人,首先是工資,其次是後勤,各種保障哪一樣不需要花錢? 鐵軌鋪設車,隻需要二十分之一的工人,以及鐵軌鋪設車的相關費用。


    包括購買、日常維護、折舊等等。 總體計算下來。。


    是用鐵軌鋪設車鋪設鐵路,總體成本大幅度下降,這隻是投入的成本。 重要的是時間成本,大大加快進度。


    眾人點頭。


    這一次演示非常成功。


    決策層全票通過,以後鋪設鐵軌,再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使用鐵軌鋪設車。


    “我建議,成立一個專門的企業,單獨負責製造鐵路鋪設車,以及和鐵路相關的一些設施。” 萬興邦提議。


    二十年25大計劃中,第一步計劃就是九橫九縱。


    九條橫向鐵路。 九條縱向鐵路。


    組成一個高鐵大動脈。


    從龍國最北端到最南端,從最東端到最西端,保證至少有一條高鐵可以暢通,打通大動脈。 大動脈通了。


    方便物資人員運輸。


    全麵加速全國交通網絡建設。


    詳細計劃書早就交上去了,也通過了審批,今天鐵軌鋪設車的演示,隻是確定具體實施方案。


    是大量招工,全人工鋪設鐵軌。


    還是少量招工,大量使用鐵軌鋪設車。


    看過演示之後,很顯然是第二種情況,少量招工,大規模采用鐵軌鋪設車。 為其他項目提供充足工人。


    比如塔克拉瑪幹的太陽能電站工程,三萬平方公裏的超大型太陽能電站,需要一大批工人。 建成後。


    日常維護也需要一大批工人。


    “單獨成立的企業,就掛在鐵路第一局名下吧!就叫鐵路第一局技術製造局!” 大掌櫃一錘定音。


    其他人也沒反對。 討論完畢。


    大掌櫃把萬興邦單獨留下。 “看看吧!”


    大掌櫃遞給萬興邦一份資料。


    萬興邦看了一眼就明白怎麽迴事了,是關於旱情的報告,北方很多地區麵臨嚴峻的用水問題。 生活用水。


    農業生產用水。


    還有工業生產用水。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水資源分布不平衡。


    龍國水資源的分布,除了個別地區之外,總體是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南方地區,特別是在長江流域,水資源豐富,降水也多,每年都會爆發一定程度的洪澇災害。 而北方地區。


    尤其是華北平原地區,水資源相對匱乏,再加上氣候原因,經常爆發幹旱災害。 遇到大災年就是顆粒無收。


    按麵積計算,長江流域以北的國土麵積,占總國土麵積的百分之六十四,接近總麵積三分之二。 水資源卻隻有總水資源的百分之十九,連五分之一都不到。


    再加上降水少。


    糧食連年減產,情況十分嚴峻。


    “你有什麽想法嗎?” 大掌櫃問萬興邦。


    “我還真有一個想法,沒有水,就把水引過來。”


    “南方水資源豐富,甚至會爆發洪澇災害,就把南方的水資源調過來,來一個南水北調工程。” 萬興邦想起二十一世紀一個影響非常遠大的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


    在南水北調工程完工之前,北方的水資源一直很緊缺。


    南水北調之後,北方的水資源狀況得到改善,促使北方的經濟發展,保障了北方的淡水供應。


    無論是生活用水。 農業用水。


    還是工業用水。


    都得到很大程度改善。


    “南水北調,這倒是一個解決思路,問題是怎麽把水調過來?”


    “這恐怕不是一個小工程,你有具體思路嗎?” 大掌櫃追問。


    萬興邦不是第一個提出南水北調的人。 事實上。


    很多人都有過這一想法。


    問題是南北之間路途遙遠,怎麽把南方的水送到北方? 重點不是南水北調。


    重點是如何輸送?


    連接南北方倒是有一條大運河,問題是自然環境變化,再加上人為破壞,運河早就幹涸了。 “如何南水北調,的確是一個大難題。”


    “以前我們的工業體係比較落後,更少大型機械,的確不具備這個條件。”


    “但現在,我們有了這個條件,在建造盒電站的時候,就動用了很多大型、超大型建築機械。” 萬興邦整理思路。


    迴憶南水北調工程的具體情況。


    “南水北調工程,從距離上來說,我認為這個工程應該分成東、中、西三條路線。” “分別從黃江流域,向華北、滿洲等地輸送淡水。”


    “粗略估計,耗資四十億左右。” 萬興邦給出了一個總體估算。


    要解決北方幹旱問題,南水北調幾乎是唯一的辦法,就算現在不進行,將來肯定也要進行。


    180 “北方幹旱的問題必須解決,別說投資四十億,就算再加一倍,也是值得的,也必須投資!”


    大掌櫃縱觀全局。


    要是能解決北方幹旱的問題,帶來的好處太多了。


    “你打算具體怎麽實施?” 大掌櫃追問。


    “首先是水源地的選擇。”


    “南水北調的是原地,我認為應該選擇在黃江、漢江和淮河等南方河流。”


    “這些河流都有一個統一的特點,水資源十分豐沛,就算調走一部分,也不影響當地的生態。” “甚至調走一部分,還能緩解當地的洪澇災害。”


    “解決了南方的澇,同時也解決了北方的旱。” 萬興邦分析。


    不能為解決北方的旱情,緩解北方的用水困難,就搶了南方的水資源,要適當調度做到雙贏。 否則。


    這一工程根本實施不下去。


    南方的民眾肯定會反對,甚至可能有人破壞工程。


    總之南水北調是利民工程,就要真正做到利民,同時造福南北方的民眾。 “你說的有道理!”


    “調動水資源,不能把當地變成用水困難戶。” 大掌櫃點頭。


    “第二步就是進行水資源調整工程,建設水庫、水閘、水泵等,能操控水資源的水利設施。”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萬興邦的逆襲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緣天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緣天雪並收藏四合院:萬興邦的逆襲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