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爆炸核心越近,燒傷越嚴重。


    這麽危險的洲際導彈上天,有哪一個大勢力不提心吊膽?


    萬興邦早就下了命令,從點火開始,龍國多顆衛星就鎖定了兩顆洲際導彈,全程收集數據。


    西方各大勢力,比如鷹醬和老毛子,衛星技術比較差,追蹤的時候隻能使用比較原始的手段。 原始的手段,指的是光學傳感器。


    這些衛生的光學傳感器,大多能檢測到可見光和紅外光,以此來監測大氣層上的物體活動。 …………


    重點是導彈。


    這種監測手段可靠性不太高,有些人會出現誤報,搞出過一些烏龍。


    按原來的曆史軌跡,直到七十年代,才有了第一代的早期導彈發射警告係統。 又過了十多年。


    到了八十年代,新一代的監測衛星,結合了光學和紅外傳感器,采用更先進的信號處理係統。 速度更快。


    可靠性也提高了。


    龍國就是另外一種情況。


    采用了更先進的技術,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廣的監測範圍,溫度也遠遠超過鷹醬和老毛子。 萬興邦計劃利用衛星網絡,組建一個反導彈係統。


    第一次發射洲際導彈,表麵上隻是試射洲際導彈,實際上也是對衛星網絡反導彈的一次測試。 讓衛星網絡實時監測導彈。


    隻有先捕捉,先鎖定,先監測,才能談攔截!


    這一次發射的兩顆洲際導彈,采用的是二級推進係統。 一級推進氣,能給導彈提供足夠的加速度。


    按設計要求,在進入太空的時候, 一級推進器的燃料消耗完畢,並主動脫離以免造成幹擾。 二級推進器必須緊跟著點火,繼續給導彈提供足夠的推力,讓導彈進入太空。


    脫落的導彈推進器,不是直接扔了,也不是不管了。 必須銷毀。


    導彈推進器也是高科技的結晶。


    要是不銷毀,萬一落到某個大勢力手裏,集合一批專家學者,有可能反推出先進的推進器技術。 銷毀推進器第一步,在數百裏高空,推進氣自由落體,達到一定的速度,和大氣層劇烈摩擦。


    急速升溫。


    達到紅熱狀態。 進而燃燒。


    達到一定溫度之後,推進器中的衝壓發動機就會發生爆炸,完成自毀,把整個推進器炸成碎片。 此時。


    推進器還在高空,就算是炸成碎片,也在高速下落,繼續和空氣劇烈摩擦,直到燒成灰燼。


    發射衛星的火箭推進器可迴收。 洲際導彈推進器可迴收嗎?於.


    從技術層麵來講,無論發射衛星的火箭推進器,還是發射洲際導彈的推進器,都可以迴收! 問題是現實情況不允許!。


    導彈是幹什麽的?


    洲際導彈又是幹什麽的? 都是武器!


    都是用來攻擊敵人的!


    在和平年代,兩款武器除了試驗,基本上用不著,沒有迴收的價值,迴收還不如研發的資金多! 非和平年代,洲際導彈都飛到敵人領空了,脫落的推進器怎麽迴收?


    肯定不能落到別人領地上! 多加點燃料飛迴來?


    先不談安全性,也不談成本,這麽做肯定會增加洲際導彈的體積和重量,影響洲際導彈的性能! 任何一款武器,價格是第一要素,性能是第“二五七”二要素。


    在不考慮價格的情況下,性能就是最重要的,不能因為要迴收,就影響了洲際導彈的性能! 因而。


    不管技術可行不可行,不管有沒有價值,洲際導彈的推進器隻有毀掉,沒有迴收。


    除非將來某一天,某些資源特別、特別、特別珍貴。 洲際導彈還非用不可,不用不行,沒有可替代品。


    才會考慮用一定裝置迴收。 此時。


    在二級推進器的推動下,可洲際導彈離開了大氣層。


    兩顆洲際導彈的飛行高度並不一樣,但全都超過了八百公裏的實際高度。 通常情況下。


    大多數彈道導彈的飛行高度, 一般不會超過一千公裏,也不會低於一百公裏。 發射階段、攻擊階段除外。


    導彈飛行的高度越高,航程就越遠,攻擊的時候,下落的速度就越快。 同時。


    分享的高度越高,需要的推力就越大,需要的燃料就越多,導彈的相對體積也就越大。 飛行高度超過五百公裏的導彈,射程大多超過一萬公裏。


    很顯然。


    龍國發射的兩款洲際導彈,不管是通過發射井發射的,還是通過發射車發射的,射程都超過一萬公裏。 這隻是基礎數據,實際射程絕對不止一萬公裏。


    此時。


    兩個洲際導彈都進入自主飛行階段,處於接近真空環境中。 這一階段,是導彈生命裏程的中段。


    主要依靠慣性導航係統進行定位和導航,沿著發射前編程好的發射軌跡前進,並進行微調。 微調的目的不是改變飛行軌跡,是讓落點更精準。


    同時。


    因為導彈飛行在太空,會遭遇一些太空垃圾,像隕石,衛星碎片,甚至都在使用中的衛星。 遇到障礙物,不可能直接撞上去。


    小的障礙物獲取沒多大影響。 大的障礙物會直接撞報廢。


    這就需要進行調整,通過導彈的舵或側麵噴口來實現。


    導彈抵達目標上空的時候,就到了最後階段,彈頭和彈體分離,二級推進器脫離。 戰鬥部攜帶的彈頭繼續向目標前進。


    其餘部分和一級推進器一樣,落迴大氣層,燃燒,爆炸,徹底摧毀,最後隻剩下一些灰燼。 不給任何人反推技術的機會。


    當戰鬥部抵達預定高度的時候,戰鬥部的推進器也和彈頭脫離,彈頭進入大氣層,會進行激動和反偵察措施,以規 避一些攔截,增加生存能力,這是為了將來的導彈攔截係統設計的功能。


    目前。


    導彈還不完善。


    各大勢力都沒有攔截係統,隻有萬興邦在構建。


    導彈的彈頭利用全球定位、慣性導航和其他導航係統,綜合校準,以便精準命中地麵目標。


    為了這一次洲際導彈試射。


    萬興邦把北鬥衛星定位係統提前了,提前發射了四顆衛星,給兩顆洲際導彈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 兩顆圓錐形彈頭,高速撞入大氣層,速度超過二十馬赫。


    速度越來越快,並沒有因為空氣的劇烈摩擦而減速。 兩顆導彈,向預定位置精準落下。


    這兩個弱點相距六百公裏,都在尼莫點範圍內,也提前警告過,各大勢力也不會有船隻經過。 當然。


    要誰不聽話,偷偷安排船進去,隻能算他倒黴! 同一時刻。


    龍國的君事偵察衛星也進入了最佳探測範圍。


    導彈以閃電一般的速度,精準落在落點,實際落點,和理論落點,相差竟然還不到三百米!


    對一款有效殺傷半徑為二十公裏的武器而言 ………


    三百米的誤差,簡直是沒有誤差! 這個精準度是非常驚人的。


    老毛子的ss-6洲際導彈,或者是鷹醬的宇宙神洲際導彈,誤差都在八公裏以上,不是八百米! 是八公裏!


    八千米!


    對任何一款洲際導彈來說,打擊精準度,隻要誤差小於五百米,就可以自信的說沒有誤差! 這不是自欺欺人。


    是國際公認! 實際上。


    洲際導彈也不需要太精準。


    洲際導彈一般都是幾百萬當量,龍國的爆炸當量更是過千萬,以後的洲際導彈威力肯定更大。


    相對這麽大的威力,誤差幾公裏,對實際殺傷效果沒有影響。 龍國兩枚洲際導彈先後引爆。


    最先引爆的是機動式洲際導彈,通過車載發射的,在水麵上空兩千米處引爆。 強光過後。


    海麵上升起一朵蘑孤雲。


    各大勢力的衛星都在進入蘑孤雲的數據,通過蘑孤雲的數據,能夠反推出盒彈的一些數據。 隨後引爆的是發射井發射的導彈,在水麵下一千米左右引爆。


    巨浪滔天。


    隨後形成一朵巨大的蘑孤雲,衝霄而起,足有三萬多米高!


    兩朵蘑孤雲,意味著龍國兩枚洲際導彈試射成功,不僅成功,還是完美成功,3.6性能令人震驚。


    同時也意味著龍國的洲際導彈,有了實際部署能力! 更恐怖的是從發射到引爆,全程還不到二十分鍾。


    這就是告訴他們,龍國一旦決定要打他們, 一旦決定要動用洲際導彈,留給他們的應對時間不足二十分鍾! 不管是老毛子的ss-6洲際導彈,還是鷹醬的宇宙神洲際導彈。


    不談準備。 不談發射。


    隻說飛行時間,都接近半個小時。 除了飛行時間,還有戰鬥單量。


    他們的導彈,最大爆炸當量五百噸tnt, 龍國的一顆就是一千萬噸級!


    相比龍國的龍興一型和龍興二型兩款導彈,兩大勢力的導彈都落後了,性能差距不是一般大!.


    在各項實戰數據之前,鷹醬和老毛子不想承認都不行,他們的洲際導彈落後了,還是遠遠落後! 龍國試射的兩顆洲際導彈,相對他們的導彈,性能優勢是碾壓式的!


    無論是打擊精度,打擊速度,還是打擊航程,全方位大超越,沒有任何一個方麵是落後的。。 還有另一個關鍵點。


    盒彈小型化。 當然。


    小型化有一個大前提,殺傷力不能變,爆炸當量不僅不能降低,反而在小型化的同時要提升。 老毛子的ss-6洲際導彈,還有鷹醬的宇宙神洲際導彈,總重量都超過一百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萬興邦的逆襲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緣天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緣天雪並收藏四合院:萬興邦的逆襲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