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為何不等確認這兩人說的是真是假後再讓他走?這樣的人日後未必忠誠。”鄧四知不明白鳳銜珠的選擇。


    “我也不需要他的忠誠。”鳳銜珠放出了白貂,給他喂零食:“我隻是想找個合適的借口把他送去刑部大牢而已。就算沒有他,我也能讓這兩個山匪開口,不過是費事罷了。”


    “是談話那天就決定的?”鄧四知恍然大悟,當初鳳銜珠為何要在金環的名字旁圈一個紅圈。


    “是的,這次機會正好,我賣他一個人情,他承不承情,我倒無所謂。”鳳銜珠垂目:“這山匪為何來殺人,鄧先生以為重要嗎?”


    “自然重要。若是不重要,夫人又何必興師動眾?”鄧四知不解。


    “我來的第三天就預料會發生劫糧之事。不過沒想到發生得這麽快,人也沒有底線。若他們搶了就走,我眼下也確實就放過了。事實上,聰明點,他們也應該見好就收,可是迴頭屠殺,冒這麽大的險,那必須是有必須要湮滅的事。”鳳銜珠沉吟:“我隻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


    “夫人心中可有預想。”鄧四知明白了鳳銜珠的用意,但是他很訝異為何初來乍到的少女能有如此的判斷。


    鳳銜珠自己知道,虞泉也知道,她看似陷入了沉默,實則在和虞泉對話。他們都不約而同想起了那場席卷整個神龍末期的饑荒。


    “小妹想到的可是永平三年那場饑荒?”雪貂問道。


    “我不記得年號,隻是我軍事史學得還不錯,記得後世史學家們評為神龍‘亡國第一戰’的鳳凰隕落之事。鳳家的嫡長子死於一場並不算嚴重的邊境衝突,導致了衝突成為戰爭,龍晗關岌岌可危,雖然鳳家三子連續馳援,最終用了一年多穩住了局麵,但是經驗豐富的我的父親,大哥、二哥死於此。自此,神龍再無可戰之將。”


    “史學家都認為,造成這些意外的是永平三年時突然饑荒,流寇橫行,各種補給運輸困難,頻頻被劫,前線將士時常食不裹腹,衣不蔽體造成的。”虞泉補充道。


    “現在看來,也沒那麽簡單。”鳳銜珠說完,中斷了腦內和虞泉的交流,看向仍是滿臉疑惑的鄧四知。


    “我這個人做事講究證據,不願意猜測。”鳳銜珠換了個問法:“先生之前說過,平日靠代寫書信、起草碑文之類為生。”


    “正是。”鄧四知不懂這和他的猜測有何關係。


    “近些日子,先生代寫的書信內容,與往常有些什麽變化嗎?”鳳銜珠的問題讓他開始迴憶,想了一會兒才道:“往日農忙前寫書信的人會比較多,大多是邀請親朋過來,或者約定一些豐收後的事。通常是算著路上的用時,提前寄出。今年似乎少有這種信,我收入銳減,母親又病了,才會如此拮據。”


    “我這十日內與農戶們談話,現場查問,都發現了幹旱的問題,今年的收成恐怕不會太好。這是天災。”鳳銜珠的擔憂在鄧四知看來問題卻不大。


    “夫人,潁川是神龍重要的產糧之處,因此有屯糧保障的習慣。就算年景偶有不好,各家富戶、官府都會放糧。”


    “被搶的莊園,是玄家在潁川最好的,也是這次減產沒有被影響到的良田。”鳳銜珠的判斷沒錯,但鄧四知仍然不明白這有什麽問題。


    “山匪在潁川盤踞已久,會搶奪良田也正常。”


    “那為什麽要迴頭殺人呢?”鳳銜珠的反問則充滿了亮點:“他們既然盤踞已久,該知道如今年景不好,秋收剛剛開始,他們就來搶掠,甚至迴頭殺人,對於要靠著潁川富戶活下去的他們,無異於殺雞取卵。他們很顯然明白這個道理,往年也都留一線,為何今年突然要殺人?”


    “夫人的意思是,破壞這塊田地的收成才是他們的根本目的?”鄧四知突然悟了。


    “我在搶劫現場看過。一般搶劫目的是拿走更多的財物或者糧食。但是潁川的搶奪現場,很顯然更多的是作物被踩踏。”鳳銜珠說出了自己的觀察。


    “可是如今作物都熟了,踩踏落在地上及時收起,或者紅薯之類的也並不影響收獲。”鄧四知以為是鳳銜珠不懂農事,但鳳銜珠卻看向他道。


    “先生忘記了嗎?這個道理,當初和佃農談話時,他們曾告訴過我。我知道此時作物已經成熟,即便被踩踏,特別是有些作物本來也不要上半部分,所以問題不大。可山匪不知道。他們迴來殺人,是因為沒有真正完成任務。”


    “那裏一旦大部分莊戶被屠殺染血,就很難及時完成收割。如此大案,若是官府來封鎖檢查,少說兩三個月無法解封。”鄧四知徹底明白了問題的關鍵:“隻是這樣做,對這些山匪有什麽好處?”


    “當然有了,世間事,從村頭傳到村尾,尚有訛變,更遑論這豐腴之地,滅門絕收之事。饑荒之下,潁川的膏腴之地絕收,你覺得糧價會如何?就算潁川素來有開倉放糧的習慣,那其他地方呢?”


    鳳銜珠的步步推進讓鄧四知背後全是冷汗,卻聽她說出最後更可怕的猜測:“鄧先生是否還記得,之前也是那個莊子最會種田的老農老王頭說過,潁川,隻有他們莊子,再惡劣的天氣也沒有絕收過。”


    “是異象!人為的異象!”鄧四知臉色蒼白:“這是直指廟堂!”


    鳳銜珠終於點頭了:“是啊,天下有災荒,是誰的錯呢?”


    鄧四知不再開口了,少女笑了一下,原地來迴踱步,又等了一會兒,才又開口道:“先生不敢說?總不會是陛下的錯,不是陛下的錯,便是妖妃的錯,不是嗎?”


    “貴妃!”


    “永平廢妃案!”


    兩道聲音一道在現實,一道在腦內響起。鄧四知突然明白這事與正受寵的曹貴妃有關。而虞泉也終於將這事和永平三年春節的那場宮廷政變聯係在一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是誰殺了女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藿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藿香並收藏是誰殺了女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