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言文叫了一輛蹦蹦三輪車,一大早就趕到賓館。蹦蹦三輪車是當地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
儲殷他們也都準備好了。他們坐著儲殷的車先去了村委會。
幾個村幹部已經聚集在那裏了。
會議室裏準備了一些水果茶點。
怎麽招商引資,怎麽辦廠,左言文他們是瞎子走路,分不清東西南北。他們隻有先聽聽儲殷他們怎麽說。
儲董事長說:“說實話,我也是第一次到外地開廠。具體怎麽操作我也說不好。臨出門,我也向有相關經驗的朋友諮詢過。大致的情況應該是這樣。首先要選址,看開在哪裏合適。接下來就應該是談協議了。協議的內容應該包括需要多少畝土地,土地出讓金,土地使用年限,產權歸屬,雙方的權益和義務。”
他又說:“一想到這些我頭都疼了。怎麽弄啊?有一點肯定很明確。土地方麵的事,你們幾個人可能是做不了主的。這要鎮裏縣裏土地局方麵的人說了算。”
左言文說:“董事長這麽一說,還真是這麽迴事。那這次招商引資跟我們村裏有什麽關係呀?”
儲殷說:“廠子不是在你們村裏嗎?起碼賣地的錢歸你們。還有就業,到時招工肯定要先招你們的人。”
儲董事長連忙咳嗽了幾聲。
左言文說:“照董事長這麽說,——”
儲董事長說:“別跟他們那樣一口一個董事長的,聽著別扭!你還是叫叔叔吧!”
左言文說:“也是!還是叔叔叫著親切。那叔叔,照你這麽說,我們是不是要先找塊地皮呀?”
儲董事長說:“那當然!”
有一個村幹部插話道:“那就去街上唄!”
不知道他是不是街上有地還是街上熱鬧。
儲董事長說:“街上肯定不行!要找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最好是荒地。當然交通要便利,最起碼能開大貨車。還有水源要考慮,我們車間的用水量是很大的。另外還要考慮排汙的問題。”
左言文問:“那需要多大的地方呢?”
儲殷接過話,說:“看了再說吧!盡量大一點。”
來的路上,他父親就跟他說,場地一開始一定要弄得大一點。除了要考慮將來擴大規模以外,還要搞一個皮革加工車間。剝皮、切割、浸泡、浸染、染色,整個過程對環境的汙染是很嚴重的。浙江那邊已經抓得很嚴了,逼著他們要把這個車間轉移出去。他父親之所以答應來安徽投資,很大成分有這方麵的考慮。如果把這個車間放在這裏,皮革成品就可以直接拉到浙江了。
左言文說:“那我們就根據叔叔的幾個要求,出去兜一兜,看哪個地方比較合適。”
圍繞著中義村反複轉了幾圈,也沒有一個地方完全符合儲董事長所說的條件。
最後,反複權衡,儲董事長覺得有一個山坡基本上還行。
山坡比較大,而且坡勢很平緩。上麵也有一些旱地,已經很久沒有人耕種了,地裏麵都長滿了灌木和雜草。還有幾座土墳。他看中了這裏,大概是考慮到征地成本的問題。
山坡不遠處就是一條公路,再修個幾百米就能連接上了。
問題是沒有水源。
這裏他們往返看了三次,最後,儲董事長還是決定放棄。
儲殷不甘心。他忽然說:“老爸!山坡下麵不是有一片稻田嗎?我們廠區可以分成兩塊。一塊是製鞋車間,一塊是製革車間。”
他父親心中一亮。覺得這個辦法行。
因為製革車間占地不會很大,土地不需要太多。關鍵是稻田上麵有一個很大的池塘,是給稻田供水的。下麵是一條河。處理過汙水可以直接排掉。
他問左言文:“這池塘是歸誰的?這池塘的水我們能使用嗎?”
左言文說:“以前屬於生產隊,現在也沒有明確歸誰,下麵的稻田都可以用。你們要是把這田地收了,這水塘裏的水肯定隨便用。”
“平時水塘裏的水多嗎?”
“多!你看,都這個季節了,水還是滿滿的。現在這田都荒了,沒人用水。”
儲董事長說:“那暫時就定在這裏。左主任,那什麽時候找人把這裏測量一下。要用多少土地要有一個具體數字。”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他不再叫左言文“左班長”,而是“左主任”。
左言文說:“行啊!這事我來辦。”
儲董事長說:“一個大概數字就行,主要是上報的時候需要。到時候,國土局是要重新測量的。”
一個大的難題算是解決了。
遠處站著很多人,旁邊也有幾個村民在看熱鬧。
過了一會,儲董事長又對左言文說:“我覺得還有一件事要落實。這土地的主人假如不願意出讓怎麽辦?我們看中了也沒用啊!要麽我們下午去鎮裏,看看他們怎麽說?”
“可以啊!”左言文說,“我現在就聯係。看書記和鎮長在不在?”
左言文立刻打電話。
左言文說書記不在鎮長在。約好了下午過去。
他們先迴到了村委會。
儲殷說要去左言文的家裏看看。他給左言文父母帶了禮物。左言文本來也是這麽安排的,說中午就在家裏吃個便飯。
出了村委會,就是村子。
村子中心地帶基本上都是老宅子。房屋古色古香,青磚黛瓦,一色的明清徽式建築。一家連著一家,巷子曲折而幽深。典型的古村落。雖說有些破敗,卻也顯得古樸端莊。
路過一座高大的庭院。
左言文說:“這是左氏祠堂。以前國家拿去了做糧站。現在裏麵已經毀壞得不成樣子了。我們正籌劃給它修繕一下。另外還要修家譜。挺麻煩的!”
左言文的家就在巷子深處。
左言文父母和弟弟,一上午都在忙著午飯。雖說是便飯,可都是大魚大肉,像過年似的。雖然有些油膩,可客人們也都吃得慣。畢竟皖南與浙江相隔得不是太遠,口味也差不多。
因為下午有事,中午就沒喝酒了。喝了幾口飲料,意思意思。
中午十二點多鍾,左言文他們就到了鎮政府。
鎮領導本來要午休的,得知儲董事長他們要來,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會議室。
參加會議的,除了田鎮長,還有一個負責國土資源事務的辦事員。
會議剛開始,黃書記就趕了後來。他一進門就說:
“抱歉!抱歉!開始了沒有?”
田鎮長說:“正好正好!”
他連忙換了座位,移到旁邊的一個位子。
黃書記一坐下,就問:“廠址選好了?”
儲董事長說:“差不多吧!我們過來就是諮詢一下有關土地方麵的一些事情,沒想到領導們這麽重視。真的不好意思!”
黃書記說:“應該的!”
田鎮長問:“到底遇到了什麽問題?”
儲董事長說:“也不是遇到了什麽問題,就是想請教一下。因為我們是第一次到外地投資,對有些政策實在不了解。比如說,我把廠址選定了,那土地所有者不願意出讓或者漫天要價怎麽辦?所以,這個問題我必須要搞清楚。”
田鎮長說:“這個問題應該不是大問題。我一接到左主任的電話,我就把王幹事找來了。”
他示意了一下他旁邊的那個人。接著說:“王幹事一直負責這方麵的工作。那就請王幹事解釋一下。\"
王幹事說:“我們鎮長說的對呀!這沒問題。土地是集體,也可以說是國家的。不存在什麽土地所有者。他們隻是承包了土地,土地所有權並沒有改變。一旦土地被收迴,也隻是對他們做一定的補償。這補償的錢也不是他想要多少就給多少。是有一定標準的,是政府和開發商之間的事情。跟個人沒關係。一旦談好了價錢,土地承包者不接受也得接受。這就是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不像資本主義的國家,一個項目要一個土地主一個土地主地談。”
王幹事解釋得特別清楚,儲董事長他們連連點頭。
王幹事又說:“具體到你們的情況,就是先把廠址確定下來,然後就按流程走唄!”
儲董事長說:“什麽樣的流程,我還不太清楚。”
王幹事說:“接下來就是你們和村裏鎮裏商量唄!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協議。協議討論什麽,我想你們都知道。這也就是一個投資意向書。也就是立項。然後上報縣裏有關部門,特別是國土資源局,做出行政審批。審批下來了,你們就按照協議該咋樣就咋樣。然後才能破土動工。清楚了嗎?還有疑問盡管說。”
儲董事長說:“沒有了。”他接著又補充了一句,“目前沒有了。”
黃書記說:“按我的理解是不是就是這幾個關鍵詞?立項、上報、等結果。”
王幹事說:“就是這樣。”
黃書記說:“那就開始立項吧!王幹事和田鎮長你們多辛苦點。抓緊上報。”
田鎮長說:“書記放心!我們政府方麵把這項工作會當作近期主要工作來抓。盡快落實。”
他吩咐王幹事:“你明天帶幾個人把他們看中的土地測量一下。然後我們坐下來談。董事長,你看這樣行不行?”
儲董事長說:“我們都聽你們領導安排。我看很好。”
左言文坐在一旁,好像沒他什麽事。他心裏非常清楚。兩個領導之所以這麽積極,黃書記還特地從縣裏趕迴來,主要是快年底了,這件事如果能盡快辦成,也是他們今年的政績。
田鎮長又要安排他們吃晚飯。
儲董事長說:“不了不了!我們在這裏也不是一天兩天,不能天天麻煩你們。”
左言文沒有和儲殷他們一起走。田鎮長留下他說事情。大概是交代談判的事。
迴去的路上,儲殷父親說:“我原來隻是打算問幾個問題,沒想到他們這麽重視,居然開起會了。不過這開會還真有必要。真能解決問題。”
秦紅說:“他們也太熱情了!”
儲殷說:“接下來就不好說了,談判桌上吵架都是有可能的。”
他父親說:“我們也應該準備準備。心裏要有一杆秤。等會坐下來好好地捋一捋。”
到了賓館,三個人就開始討論。
儲殷父親說:“上午在村委會,小殷子說話不過腦子。說什麽土地補償款,招工要先招本村人。這話不能先由我們說,這都是談判時的條件。下次要注意!”
儲殷說:“對對對!你一咳嗽我就知道了。”
儲殷父親畢竟是個幾十年的生意人。他為接下來的談判擬定了一個原則:無論哪一條都要有一個底線和上線。底線的設定要有談判空間。底牌不能亮出來。
他讓儲殷做記錄,一條一條的列出來。
一、資金方麵。實投一千五百萬,號稱兩千萬。
二、土地方麵。底線:甲方無償提供土地;上限:每畝五萬元。土地性質:商業用地,產權歸乙方。期限五十年。
三、稅收方麵。底線:五年免稅;上限一年免稅。
四、一切動產和不動產都由乙方處置,甲方不得幹涉。
------
林林總總列了十幾條。
儲殷父親說:“到時隨機應變。能爭取一點是一點。”
左言文也果然是在談這件事。
隻是他們談的不是那麽詳細,都大而化之,一個梗概。他們的原則就是要盡量促成這件事。
田鎮長說,先讓鎮裏的法務擬一個草案,大家再討論修改,然後拿到談判桌上,做一個底本。
有些事情,左嶺鎮的兩位主官並不是那麽和諧,甚至互相拆台。可在這次招商引資這件事上,黃書記和田鎮長卻空前的一致。他們私下裏已經達成默契。鞋廠的事,田鎮長主抓。天堂山的事由黃書記負責。
他們倆都太需要一些政績了。
田副縣長之所以當上副縣長,就是因為幾年前他在一個鄉裏搞成了幾個項目。
項目並不大,就是搞了一個民宿村。那個村子在山上,冬暖夏涼,尤其是夏天,白天氣溫隻有二十幾度,晚上更涼爽了,睡覺還要蓋被子,空調就是一個擺設。夏天去度假的人特別多,都是合肥、武漢、九江等周邊城市的旅客。開始隻是一個村子,後來一個鄉都做起了民宿。
田書記就因為這個政績變成了田副縣長。
黃書記和田鎮長也是這麽幻想著。
儲殷他們也都準備好了。他們坐著儲殷的車先去了村委會。
幾個村幹部已經聚集在那裏了。
會議室裏準備了一些水果茶點。
怎麽招商引資,怎麽辦廠,左言文他們是瞎子走路,分不清東西南北。他們隻有先聽聽儲殷他們怎麽說。
儲董事長說:“說實話,我也是第一次到外地開廠。具體怎麽操作我也說不好。臨出門,我也向有相關經驗的朋友諮詢過。大致的情況應該是這樣。首先要選址,看開在哪裏合適。接下來就應該是談協議了。協議的內容應該包括需要多少畝土地,土地出讓金,土地使用年限,產權歸屬,雙方的權益和義務。”
他又說:“一想到這些我頭都疼了。怎麽弄啊?有一點肯定很明確。土地方麵的事,你們幾個人可能是做不了主的。這要鎮裏縣裏土地局方麵的人說了算。”
左言文說:“董事長這麽一說,還真是這麽迴事。那這次招商引資跟我們村裏有什麽關係呀?”
儲殷說:“廠子不是在你們村裏嗎?起碼賣地的錢歸你們。還有就業,到時招工肯定要先招你們的人。”
儲董事長連忙咳嗽了幾聲。
左言文說:“照董事長這麽說,——”
儲董事長說:“別跟他們那樣一口一個董事長的,聽著別扭!你還是叫叔叔吧!”
左言文說:“也是!還是叔叔叫著親切。那叔叔,照你這麽說,我們是不是要先找塊地皮呀?”
儲董事長說:“那當然!”
有一個村幹部插話道:“那就去街上唄!”
不知道他是不是街上有地還是街上熱鬧。
儲董事長說:“街上肯定不行!要找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最好是荒地。當然交通要便利,最起碼能開大貨車。還有水源要考慮,我們車間的用水量是很大的。另外還要考慮排汙的問題。”
左言文問:“那需要多大的地方呢?”
儲殷接過話,說:“看了再說吧!盡量大一點。”
來的路上,他父親就跟他說,場地一開始一定要弄得大一點。除了要考慮將來擴大規模以外,還要搞一個皮革加工車間。剝皮、切割、浸泡、浸染、染色,整個過程對環境的汙染是很嚴重的。浙江那邊已經抓得很嚴了,逼著他們要把這個車間轉移出去。他父親之所以答應來安徽投資,很大成分有這方麵的考慮。如果把這個車間放在這裏,皮革成品就可以直接拉到浙江了。
左言文說:“那我們就根據叔叔的幾個要求,出去兜一兜,看哪個地方比較合適。”
圍繞著中義村反複轉了幾圈,也沒有一個地方完全符合儲董事長所說的條件。
最後,反複權衡,儲董事長覺得有一個山坡基本上還行。
山坡比較大,而且坡勢很平緩。上麵也有一些旱地,已經很久沒有人耕種了,地裏麵都長滿了灌木和雜草。還有幾座土墳。他看中了這裏,大概是考慮到征地成本的問題。
山坡不遠處就是一條公路,再修個幾百米就能連接上了。
問題是沒有水源。
這裏他們往返看了三次,最後,儲董事長還是決定放棄。
儲殷不甘心。他忽然說:“老爸!山坡下麵不是有一片稻田嗎?我們廠區可以分成兩塊。一塊是製鞋車間,一塊是製革車間。”
他父親心中一亮。覺得這個辦法行。
因為製革車間占地不會很大,土地不需要太多。關鍵是稻田上麵有一個很大的池塘,是給稻田供水的。下麵是一條河。處理過汙水可以直接排掉。
他問左言文:“這池塘是歸誰的?這池塘的水我們能使用嗎?”
左言文說:“以前屬於生產隊,現在也沒有明確歸誰,下麵的稻田都可以用。你們要是把這田地收了,這水塘裏的水肯定隨便用。”
“平時水塘裏的水多嗎?”
“多!你看,都這個季節了,水還是滿滿的。現在這田都荒了,沒人用水。”
儲董事長說:“那暫時就定在這裏。左主任,那什麽時候找人把這裏測量一下。要用多少土地要有一個具體數字。”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他不再叫左言文“左班長”,而是“左主任”。
左言文說:“行啊!這事我來辦。”
儲董事長說:“一個大概數字就行,主要是上報的時候需要。到時候,國土局是要重新測量的。”
一個大的難題算是解決了。
遠處站著很多人,旁邊也有幾個村民在看熱鬧。
過了一會,儲董事長又對左言文說:“我覺得還有一件事要落實。這土地的主人假如不願意出讓怎麽辦?我們看中了也沒用啊!要麽我們下午去鎮裏,看看他們怎麽說?”
“可以啊!”左言文說,“我現在就聯係。看書記和鎮長在不在?”
左言文立刻打電話。
左言文說書記不在鎮長在。約好了下午過去。
他們先迴到了村委會。
儲殷說要去左言文的家裏看看。他給左言文父母帶了禮物。左言文本來也是這麽安排的,說中午就在家裏吃個便飯。
出了村委會,就是村子。
村子中心地帶基本上都是老宅子。房屋古色古香,青磚黛瓦,一色的明清徽式建築。一家連著一家,巷子曲折而幽深。典型的古村落。雖說有些破敗,卻也顯得古樸端莊。
路過一座高大的庭院。
左言文說:“這是左氏祠堂。以前國家拿去了做糧站。現在裏麵已經毀壞得不成樣子了。我們正籌劃給它修繕一下。另外還要修家譜。挺麻煩的!”
左言文的家就在巷子深處。
左言文父母和弟弟,一上午都在忙著午飯。雖說是便飯,可都是大魚大肉,像過年似的。雖然有些油膩,可客人們也都吃得慣。畢竟皖南與浙江相隔得不是太遠,口味也差不多。
因為下午有事,中午就沒喝酒了。喝了幾口飲料,意思意思。
中午十二點多鍾,左言文他們就到了鎮政府。
鎮領導本來要午休的,得知儲董事長他們要來,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會議室。
參加會議的,除了田鎮長,還有一個負責國土資源事務的辦事員。
會議剛開始,黃書記就趕了後來。他一進門就說:
“抱歉!抱歉!開始了沒有?”
田鎮長說:“正好正好!”
他連忙換了座位,移到旁邊的一個位子。
黃書記一坐下,就問:“廠址選好了?”
儲董事長說:“差不多吧!我們過來就是諮詢一下有關土地方麵的一些事情,沒想到領導們這麽重視。真的不好意思!”
黃書記說:“應該的!”
田鎮長問:“到底遇到了什麽問題?”
儲董事長說:“也不是遇到了什麽問題,就是想請教一下。因為我們是第一次到外地投資,對有些政策實在不了解。比如說,我把廠址選定了,那土地所有者不願意出讓或者漫天要價怎麽辦?所以,這個問題我必須要搞清楚。”
田鎮長說:“這個問題應該不是大問題。我一接到左主任的電話,我就把王幹事找來了。”
他示意了一下他旁邊的那個人。接著說:“王幹事一直負責這方麵的工作。那就請王幹事解釋一下。\"
王幹事說:“我們鎮長說的對呀!這沒問題。土地是集體,也可以說是國家的。不存在什麽土地所有者。他們隻是承包了土地,土地所有權並沒有改變。一旦土地被收迴,也隻是對他們做一定的補償。這補償的錢也不是他想要多少就給多少。是有一定標準的,是政府和開發商之間的事情。跟個人沒關係。一旦談好了價錢,土地承包者不接受也得接受。這就是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不像資本主義的國家,一個項目要一個土地主一個土地主地談。”
王幹事解釋得特別清楚,儲董事長他們連連點頭。
王幹事又說:“具體到你們的情況,就是先把廠址確定下來,然後就按流程走唄!”
儲董事長說:“什麽樣的流程,我還不太清楚。”
王幹事說:“接下來就是你們和村裏鎮裏商量唄!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協議。協議討論什麽,我想你們都知道。這也就是一個投資意向書。也就是立項。然後上報縣裏有關部門,特別是國土資源局,做出行政審批。審批下來了,你們就按照協議該咋樣就咋樣。然後才能破土動工。清楚了嗎?還有疑問盡管說。”
儲董事長說:“沒有了。”他接著又補充了一句,“目前沒有了。”
黃書記說:“按我的理解是不是就是這幾個關鍵詞?立項、上報、等結果。”
王幹事說:“就是這樣。”
黃書記說:“那就開始立項吧!王幹事和田鎮長你們多辛苦點。抓緊上報。”
田鎮長說:“書記放心!我們政府方麵把這項工作會當作近期主要工作來抓。盡快落實。”
他吩咐王幹事:“你明天帶幾個人把他們看中的土地測量一下。然後我們坐下來談。董事長,你看這樣行不行?”
儲董事長說:“我們都聽你們領導安排。我看很好。”
左言文坐在一旁,好像沒他什麽事。他心裏非常清楚。兩個領導之所以這麽積極,黃書記還特地從縣裏趕迴來,主要是快年底了,這件事如果能盡快辦成,也是他們今年的政績。
田鎮長又要安排他們吃晚飯。
儲董事長說:“不了不了!我們在這裏也不是一天兩天,不能天天麻煩你們。”
左言文沒有和儲殷他們一起走。田鎮長留下他說事情。大概是交代談判的事。
迴去的路上,儲殷父親說:“我原來隻是打算問幾個問題,沒想到他們這麽重視,居然開起會了。不過這開會還真有必要。真能解決問題。”
秦紅說:“他們也太熱情了!”
儲殷說:“接下來就不好說了,談判桌上吵架都是有可能的。”
他父親說:“我們也應該準備準備。心裏要有一杆秤。等會坐下來好好地捋一捋。”
到了賓館,三個人就開始討論。
儲殷父親說:“上午在村委會,小殷子說話不過腦子。說什麽土地補償款,招工要先招本村人。這話不能先由我們說,這都是談判時的條件。下次要注意!”
儲殷說:“對對對!你一咳嗽我就知道了。”
儲殷父親畢竟是個幾十年的生意人。他為接下來的談判擬定了一個原則:無論哪一條都要有一個底線和上線。底線的設定要有談判空間。底牌不能亮出來。
他讓儲殷做記錄,一條一條的列出來。
一、資金方麵。實投一千五百萬,號稱兩千萬。
二、土地方麵。底線:甲方無償提供土地;上限:每畝五萬元。土地性質:商業用地,產權歸乙方。期限五十年。
三、稅收方麵。底線:五年免稅;上限一年免稅。
四、一切動產和不動產都由乙方處置,甲方不得幹涉。
------
林林總總列了十幾條。
儲殷父親說:“到時隨機應變。能爭取一點是一點。”
左言文也果然是在談這件事。
隻是他們談的不是那麽詳細,都大而化之,一個梗概。他們的原則就是要盡量促成這件事。
田鎮長說,先讓鎮裏的法務擬一個草案,大家再討論修改,然後拿到談判桌上,做一個底本。
有些事情,左嶺鎮的兩位主官並不是那麽和諧,甚至互相拆台。可在這次招商引資這件事上,黃書記和田鎮長卻空前的一致。他們私下裏已經達成默契。鞋廠的事,田鎮長主抓。天堂山的事由黃書記負責。
他們倆都太需要一些政績了。
田副縣長之所以當上副縣長,就是因為幾年前他在一個鄉裏搞成了幾個項目。
項目並不大,就是搞了一個民宿村。那個村子在山上,冬暖夏涼,尤其是夏天,白天氣溫隻有二十幾度,晚上更涼爽了,睡覺還要蓋被子,空調就是一個擺設。夏天去度假的人特別多,都是合肥、武漢、九江等周邊城市的旅客。開始隻是一個村子,後來一個鄉都做起了民宿。
田書記就因為這個政績變成了田副縣長。
黃書記和田鎮長也是這麽幻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