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邢望待在二老身側,雖然不像小時候那樣問東問西,好像成熟了不少,視線卻沒能從路過的一株蘭草上麵移開,老太太自然看見了,心裏咯噔一下,開始佯裝不耐煩起來,連忙將邢望丟給了他哥。
俞冀安走在後麵將此情此景看得清清楚楚,當年二老「望草興嘆」的樣子他也記得清清楚楚,所以有些忍俊不禁起來。
邢望一轉頭便看見他哥看著他莫名其妙地笑,心裏雖然不明白原因,卻不妨礙他板著一張臉,耳尖通紅起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這不苟言笑的樣子是在給他哥甩臉色呢。
俞冀安卻覺得眼前麵無表情的人,和幼時那個神情鮮活的邢小希相差無幾——還是小孩子呢,頂多話沒有那麽多了而已。
二老此行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倆外孫體驗一下當地風土人情,至於更多的,就隻能他們自己想了。
行此山間,祭拜祖先早已不是唯一的目的。
堅硬的墓碑其實並非滄海桑田的見證者,因為碑上的銘文會漫漶模糊,然而邢望看過的這些墓碑上都壓著今年清明時分的紙錢,哪怕外婆和他談起,那裏長眠著的是外婆的爺爺奶奶。
邢望仍能看清上麵的字跡——盡管逝者的生卒年月離他格外遙遠,長輩的姓名以及子孫後代的名字也令他深感陌生,但這墓地無疑被修葺得很好,好到他在歲月無情的洪流之中,仍能窺見那些久遠的韶光。
【作者有話說】
邢小希隻是看看野生蘭花,沒有挖過!
保護野生動植物人人有責!
第4章 訪客
屋外雨聲淅淅瀝瀝,仿佛鬱結已久的詩人在暢飲之後一氣嗬成的佳作。屋內樂聲在雨簾和窗牗的重重遮掩下,甚至比屋外的青山還要空寂微茫。
今日有客來訪。
邢望從兄長那裏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剛從小提琴構造的悠遠世界之中脫離。
俞冀安聽到樂聲戛然而止,仿佛故事已經沒了後文,這才敲響了邢望的房門。
「是外婆的學生,京城來的。」
聽到俞冀安的話,邢望露出了更加不解的表情。
俞冀安從那表情裏看出了邢望沒有說出口的問題——不是快過年了嗎?什麽事還能跨過大半個國家過來?
「或許你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對方似乎很想認識你。」
邢望對此更加疑惑,投身國畫創作領域的外婆亦是一名美術教育家,和同樣站在三尺講台授業解惑的外公一起做到了真正的桃李遍天下,邢望印象中,家中的信件常如雪花一般紛至遝來,寄件方來自天南地北——那麽問題來了,外婆的學生——一名畫家,為什麽會想要認識他?
下樓之後邢望便隱隱約約聽見了陌生的聲音,是中年女性的聲音,說話輕而緩,而等邢望見到那人,便覺得人如其聲。坐在外婆身邊的是一位氣質溫婉的女士,秀發烏黑靚麗,麵容娟好。
邢望想到了前幾日見到的另外一個人——鎮上診所的那名女醫師。或許是因為外婆的審美傾向於這一類型呢?不然邢望很難在短短幾天內見到兩位如此相似的人物。
隻是那位女醫師沉靜如水,眼前的女士卻悠然如遠山,而經過外婆的介紹,邢望也得知了她的姓名。
鍾遠岫。
倒是有些耳熟。
或許是曾經寫過信件給外婆,又或者他曾碰巧聽過她的姓名?
「小希應該是沒印象了,這是之前和你媽媽共事過的阿姨,她們當時合作的那部電視劇叫《雁磧難》,她是導演。」
老太太一句話就讓邢望的腦子轉了幾個彎。
《雁磧難》,他是知道這部劇的,劇拍出來的時候他才讀小學,所以小時候並沒有看得很明白,隻記得那是媽媽寫完後最忐忑的一部劇,期間為了能讓媽媽尋找靈感,爸爸甚至還做主帶著他們一家子跑到大西北旅遊。
《雁磧難》是一部古裝武俠劇,雖然講述江湖故事,卻將視線投注於北方邊塞,是很經典的俠客救國劇情,圍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展開所有的故事敘述。但其實這並非馮照影擅長的題材,因為就傳統觀念而來,江湖故事充滿著酒與血的氣味,颯爽而明快,就連恩怨情仇也是大開大合的,同她以往擅長的文藝題材截然不同,但是劇播出來反響意外的好,甚至超出了觀眾期望。
在一年前,邢望將父母所有的作品都看完了,自然也包括這部《雁磧難》。或許在劇情方麵它不如其他經典跌宕起伏,埋的伏筆卻都是令人潸然淚下,是至今媒體盤點古裝虐心橋段仍會提到的劇。
他看劇的時候並未關注到導演,現在外婆和他講起眼前這位溫婉恬淡的女士是血淚同流的《雁磧難》的導演——這種反差還是讓他怔愣了一瞬。
「歲月如梭,阿影的小孩兒都已經那麽大了?」
鍾遠岫帶著長輩特有的目光端詳著邢望的眉眼,轉而和老太太說:「老師,剩下的就讓我來說吧。」
「雖然老師剛剛已經介紹過了,但是我還是想同你介紹一下我自己。」
鍾遠岫望向邢望那雙黑眸的時候,其中的靜穆令她有些難以揣摩,但是一想到這是故友的孩子,年紀都能當她兒子了,心態便放平了。
「我叫鍾遠岫,你可以叫我鍾阿姨。阿姨之前從事美術創作,是你外婆的學生,所以和你媽媽相熟,後來發生了點意外,便改行做編導了。」
俞冀安走在後麵將此情此景看得清清楚楚,當年二老「望草興嘆」的樣子他也記得清清楚楚,所以有些忍俊不禁起來。
邢望一轉頭便看見他哥看著他莫名其妙地笑,心裏雖然不明白原因,卻不妨礙他板著一張臉,耳尖通紅起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這不苟言笑的樣子是在給他哥甩臉色呢。
俞冀安卻覺得眼前麵無表情的人,和幼時那個神情鮮活的邢小希相差無幾——還是小孩子呢,頂多話沒有那麽多了而已。
二老此行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倆外孫體驗一下當地風土人情,至於更多的,就隻能他們自己想了。
行此山間,祭拜祖先早已不是唯一的目的。
堅硬的墓碑其實並非滄海桑田的見證者,因為碑上的銘文會漫漶模糊,然而邢望看過的這些墓碑上都壓著今年清明時分的紙錢,哪怕外婆和他談起,那裏長眠著的是外婆的爺爺奶奶。
邢望仍能看清上麵的字跡——盡管逝者的生卒年月離他格外遙遠,長輩的姓名以及子孫後代的名字也令他深感陌生,但這墓地無疑被修葺得很好,好到他在歲月無情的洪流之中,仍能窺見那些久遠的韶光。
【作者有話說】
邢小希隻是看看野生蘭花,沒有挖過!
保護野生動植物人人有責!
第4章 訪客
屋外雨聲淅淅瀝瀝,仿佛鬱結已久的詩人在暢飲之後一氣嗬成的佳作。屋內樂聲在雨簾和窗牗的重重遮掩下,甚至比屋外的青山還要空寂微茫。
今日有客來訪。
邢望從兄長那裏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剛從小提琴構造的悠遠世界之中脫離。
俞冀安聽到樂聲戛然而止,仿佛故事已經沒了後文,這才敲響了邢望的房門。
「是外婆的學生,京城來的。」
聽到俞冀安的話,邢望露出了更加不解的表情。
俞冀安從那表情裏看出了邢望沒有說出口的問題——不是快過年了嗎?什麽事還能跨過大半個國家過來?
「或許你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對方似乎很想認識你。」
邢望對此更加疑惑,投身國畫創作領域的外婆亦是一名美術教育家,和同樣站在三尺講台授業解惑的外公一起做到了真正的桃李遍天下,邢望印象中,家中的信件常如雪花一般紛至遝來,寄件方來自天南地北——那麽問題來了,外婆的學生——一名畫家,為什麽會想要認識他?
下樓之後邢望便隱隱約約聽見了陌生的聲音,是中年女性的聲音,說話輕而緩,而等邢望見到那人,便覺得人如其聲。坐在外婆身邊的是一位氣質溫婉的女士,秀發烏黑靚麗,麵容娟好。
邢望想到了前幾日見到的另外一個人——鎮上診所的那名女醫師。或許是因為外婆的審美傾向於這一類型呢?不然邢望很難在短短幾天內見到兩位如此相似的人物。
隻是那位女醫師沉靜如水,眼前的女士卻悠然如遠山,而經過外婆的介紹,邢望也得知了她的姓名。
鍾遠岫。
倒是有些耳熟。
或許是曾經寫過信件給外婆,又或者他曾碰巧聽過她的姓名?
「小希應該是沒印象了,這是之前和你媽媽共事過的阿姨,她們當時合作的那部電視劇叫《雁磧難》,她是導演。」
老太太一句話就讓邢望的腦子轉了幾個彎。
《雁磧難》,他是知道這部劇的,劇拍出來的時候他才讀小學,所以小時候並沒有看得很明白,隻記得那是媽媽寫完後最忐忑的一部劇,期間為了能讓媽媽尋找靈感,爸爸甚至還做主帶著他們一家子跑到大西北旅遊。
《雁磧難》是一部古裝武俠劇,雖然講述江湖故事,卻將視線投注於北方邊塞,是很經典的俠客救國劇情,圍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展開所有的故事敘述。但其實這並非馮照影擅長的題材,因為就傳統觀念而來,江湖故事充滿著酒與血的氣味,颯爽而明快,就連恩怨情仇也是大開大合的,同她以往擅長的文藝題材截然不同,但是劇播出來反響意外的好,甚至超出了觀眾期望。
在一年前,邢望將父母所有的作品都看完了,自然也包括這部《雁磧難》。或許在劇情方麵它不如其他經典跌宕起伏,埋的伏筆卻都是令人潸然淚下,是至今媒體盤點古裝虐心橋段仍會提到的劇。
他看劇的時候並未關注到導演,現在外婆和他講起眼前這位溫婉恬淡的女士是血淚同流的《雁磧難》的導演——這種反差還是讓他怔愣了一瞬。
「歲月如梭,阿影的小孩兒都已經那麽大了?」
鍾遠岫帶著長輩特有的目光端詳著邢望的眉眼,轉而和老太太說:「老師,剩下的就讓我來說吧。」
「雖然老師剛剛已經介紹過了,但是我還是想同你介紹一下我自己。」
鍾遠岫望向邢望那雙黑眸的時候,其中的靜穆令她有些難以揣摩,但是一想到這是故友的孩子,年紀都能當她兒子了,心態便放平了。
「我叫鍾遠岫,你可以叫我鍾阿姨。阿姨之前從事美術創作,是你外婆的學生,所以和你媽媽相熟,後來發生了點意外,便改行做編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