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入夜,安昌王一清點,發現自己的兵力已經被折損了大半,不禁恨得咬牙切齒。
「急躁太過,不懂懷柔,還不會保留實力!」他在營帳中團團轉,邊想邊罵道:「無知小兒,眼中哪還有半點尊敬兄長的樣子!」
安昌王身邊的是他的謀士,四十餘歲,長著一小撮山羊鬍。這些年來,正是他陪在安昌王身旁,一步步替對方謀劃東山再起之路。
而此時,謀士慢慢摸著自己的鬍子,狹小的眼睛裏透出精於算計的光,出言道:
「王爺不必著急。那小兒的軍隊今日耗神耗力,明日便會士氣大降,況且,他手底下也折損不少。如此急功近利,反倒讓人摸清了他的軟肋。」
安昌王遲疑了一下:「你是說……」
謀士點點頭,緩聲道:「城內,不是還有個人嗎?」
安昌王想了想,臉色不太好看:
「你是指聞端?這……不太好辦啊。本王這些時日派去暗殺他的人,都無聲無息地消失了,那間客棧明麵上有本王安插的人手,但實際——」
安昌王欲言又止,最後隻重重嘆了口氣,說:
「能將這姓聞的困在城中,本王已是竭盡全力。不過還好,先前本王邀他來府上一敘時,命人給他傳了疫氣,想必過不了多久,就會命喪黃泉了吧。」
謀士搖搖頭,道:「屬下的意思,並不是讓王爺您費力氣去殺那將死之人。」
安昌王皺眉:「何解?」
「聞端人在城中,既然出不去,那是生是死,性命是否掌控在王爺您手中,豈不是由得我們說?」
安昌王一愣,隨即恍然大悟:「你是讓本王給那小兒傳假消息,引得他心神大亂,或許會有可趁之機!」
謀士摸著山羊鬍,笑道:「王爺英明。」
*
明月高懸,謝桐坐在篝火邊,用樹枝撥弄著燃燒的火堆。
火光躍動著,照見他白皙沉靜的側顏。長長的睫羽垂下,似仍有重重心事。
曲遷端著盛了熱粥的碗,在謝桐旁邊坐下,見他如此情態,於是主動開口道:「聖上,該用膳了。」
在外行軍,飲食艱苦,但即便如此,曲遷也盡力在每一次的膳食中添加幾味溫和的藥材,用來保證用膳者的精力,否則以謝桐每天吃的分量,絕對無法撐到現在。
謝桐抬起睫,接過他手裏的碗,淡淡道了一聲謝。
曲遷看著麵前的人喝了半碗粥,忽然又問:「聖上是在迴憶白日裏的那場仗麽?」
謝桐喝了一小半粥,有些喝不下了,於是放在手邊,聞言隨意道:「怎麽了?」
「當時明明形勢有利於我們,為何聖上要下令撤軍呢?」曲遷說:「草民不懂軍事,見聖上眉間隱有憂愁,鬥膽猜測是因為這件事。」
謝桐緩緩搖頭,嗓音雲淡風輕:
「朕的軍隊跋涉千裏才到此地,與安昌王休養多日不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白日裏雖然看上去優勢在我們這方,但若是再戰一刻鍾,疲勢便會逐漸凸顯。安昌王再堅持個一會兒,就會獲得轉敗為勝的機會。」
「朕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謝桐用樹枝架起火堆,語氣裏略有幾分譏嘲:「朕要讓他在出其不意的攻勢下節節敗退,又因朕的突然撤軍惶恐無措。說不定會狗急跳牆,想出些歪招來,更易對付。」
曲遷望見謝桐黑眸中冷淡而銳利的光芒,不由自主被吸引,心神紛亂下,一時間竟忘了言語。
所幸謝桐並沒有注意到他的失神,目光隻是落在麵前的火堆上。
兩人間沉寂了片刻,曲遷才反應過來,下意識道:「那聖上不是因為戰事,又是因為什麽而煩心?」
謝桐不答,反而問了他一個問題:「你的家人都在城內,現下我們就在城外,卻無法進去相見,你心情如何?」
曲遷沉默半晌,低聲說:「心焦如焚。」
謝桐垂下眼,語氣極輕:「朕隻會比你更加煎熬。」
曲遷聽了,擱在膝上的手指不自覺蜷縮了一下,忍不住問:「是……因為太傅大人嗎?」
謝桐沒有說話,但曲遷已經明白了。
「太傅大人吉人天相,必會平安的。」曲遷遲疑了許久,終於還是忍不住開口:「草民曾聽朝中傳言聖上與聞太傅不合,雖已知是謠傳,但也沒想到……」
「……聖上已將聞太傅視為親密的家人。」他說。
謝桐撥弄火堆的動作猛地一頓。
——家人?
他怎麽可能將聞端視為自己的家人?若論起血緣親疏,隔著護城河的那個反賊,才是謝桐真正的兄長。
謝桐心跳得有幾分快,狀似不在意般道:「你怎會這樣想?太傅與朕,不過是相熟的君臣而已。朕會擔憂他,自然也是有道理的。」
曲遷擰起眉心,他性格率真,向來有話直說,於是又出聲:
「草民聽聖上方才將太傅與草民的家人相提並論,故而才如此問。隻是,聖上鬱鬱寡歡已有數日,若非真正關心,怎會如此影響心緒?」
謝桐怔了怔。
但……聞端不是他的家人啊。
假若真如曲遷所說的這般關心,他又並不將聞端當成家人,那究竟是當成什麽呢?
謝桐張了張口,還沒能說話,眼角餘光突然瞥見不遠處有兩個人影朝他奔過來。
一個瞧著眼熟,似是聞府中人;另一個,則是他派去河邊巡視,隨時傳達新消息的士兵。
「急躁太過,不懂懷柔,還不會保留實力!」他在營帳中團團轉,邊想邊罵道:「無知小兒,眼中哪還有半點尊敬兄長的樣子!」
安昌王身邊的是他的謀士,四十餘歲,長著一小撮山羊鬍。這些年來,正是他陪在安昌王身旁,一步步替對方謀劃東山再起之路。
而此時,謀士慢慢摸著自己的鬍子,狹小的眼睛裏透出精於算計的光,出言道:
「王爺不必著急。那小兒的軍隊今日耗神耗力,明日便會士氣大降,況且,他手底下也折損不少。如此急功近利,反倒讓人摸清了他的軟肋。」
安昌王遲疑了一下:「你是說……」
謀士點點頭,緩聲道:「城內,不是還有個人嗎?」
安昌王想了想,臉色不太好看:
「你是指聞端?這……不太好辦啊。本王這些時日派去暗殺他的人,都無聲無息地消失了,那間客棧明麵上有本王安插的人手,但實際——」
安昌王欲言又止,最後隻重重嘆了口氣,說:
「能將這姓聞的困在城中,本王已是竭盡全力。不過還好,先前本王邀他來府上一敘時,命人給他傳了疫氣,想必過不了多久,就會命喪黃泉了吧。」
謀士搖搖頭,道:「屬下的意思,並不是讓王爺您費力氣去殺那將死之人。」
安昌王皺眉:「何解?」
「聞端人在城中,既然出不去,那是生是死,性命是否掌控在王爺您手中,豈不是由得我們說?」
安昌王一愣,隨即恍然大悟:「你是讓本王給那小兒傳假消息,引得他心神大亂,或許會有可趁之機!」
謀士摸著山羊鬍,笑道:「王爺英明。」
*
明月高懸,謝桐坐在篝火邊,用樹枝撥弄著燃燒的火堆。
火光躍動著,照見他白皙沉靜的側顏。長長的睫羽垂下,似仍有重重心事。
曲遷端著盛了熱粥的碗,在謝桐旁邊坐下,見他如此情態,於是主動開口道:「聖上,該用膳了。」
在外行軍,飲食艱苦,但即便如此,曲遷也盡力在每一次的膳食中添加幾味溫和的藥材,用來保證用膳者的精力,否則以謝桐每天吃的分量,絕對無法撐到現在。
謝桐抬起睫,接過他手裏的碗,淡淡道了一聲謝。
曲遷看著麵前的人喝了半碗粥,忽然又問:「聖上是在迴憶白日裏的那場仗麽?」
謝桐喝了一小半粥,有些喝不下了,於是放在手邊,聞言隨意道:「怎麽了?」
「當時明明形勢有利於我們,為何聖上要下令撤軍呢?」曲遷說:「草民不懂軍事,見聖上眉間隱有憂愁,鬥膽猜測是因為這件事。」
謝桐緩緩搖頭,嗓音雲淡風輕:
「朕的軍隊跋涉千裏才到此地,與安昌王休養多日不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白日裏雖然看上去優勢在我們這方,但若是再戰一刻鍾,疲勢便會逐漸凸顯。安昌王再堅持個一會兒,就會獲得轉敗為勝的機會。」
「朕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謝桐用樹枝架起火堆,語氣裏略有幾分譏嘲:「朕要讓他在出其不意的攻勢下節節敗退,又因朕的突然撤軍惶恐無措。說不定會狗急跳牆,想出些歪招來,更易對付。」
曲遷望見謝桐黑眸中冷淡而銳利的光芒,不由自主被吸引,心神紛亂下,一時間竟忘了言語。
所幸謝桐並沒有注意到他的失神,目光隻是落在麵前的火堆上。
兩人間沉寂了片刻,曲遷才反應過來,下意識道:「那聖上不是因為戰事,又是因為什麽而煩心?」
謝桐不答,反而問了他一個問題:「你的家人都在城內,現下我們就在城外,卻無法進去相見,你心情如何?」
曲遷沉默半晌,低聲說:「心焦如焚。」
謝桐垂下眼,語氣極輕:「朕隻會比你更加煎熬。」
曲遷聽了,擱在膝上的手指不自覺蜷縮了一下,忍不住問:「是……因為太傅大人嗎?」
謝桐沒有說話,但曲遷已經明白了。
「太傅大人吉人天相,必會平安的。」曲遷遲疑了許久,終於還是忍不住開口:「草民曾聽朝中傳言聖上與聞太傅不合,雖已知是謠傳,但也沒想到……」
「……聖上已將聞太傅視為親密的家人。」他說。
謝桐撥弄火堆的動作猛地一頓。
——家人?
他怎麽可能將聞端視為自己的家人?若論起血緣親疏,隔著護城河的那個反賊,才是謝桐真正的兄長。
謝桐心跳得有幾分快,狀似不在意般道:「你怎會這樣想?太傅與朕,不過是相熟的君臣而已。朕會擔憂他,自然也是有道理的。」
曲遷擰起眉心,他性格率真,向來有話直說,於是又出聲:
「草民聽聖上方才將太傅與草民的家人相提並論,故而才如此問。隻是,聖上鬱鬱寡歡已有數日,若非真正關心,怎會如此影響心緒?」
謝桐怔了怔。
但……聞端不是他的家人啊。
假若真如曲遷所說的這般關心,他又並不將聞端當成家人,那究竟是當成什麽呢?
謝桐張了張口,還沒能說話,眼角餘光突然瞥見不遠處有兩個人影朝他奔過來。
一個瞧著眼熟,似是聞府中人;另一個,則是他派去河邊巡視,隨時傳達新消息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