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腹有詩書,欲說還休
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 作者:愛吃魷魚小炒的沈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屠戶帶著一身未散的煞氣和滿腹的疑慮,罵罵咧咧地離開了。
茅屋裏,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隻剩下粗重的喘息聲。
陳山靠在門框上,臉色依舊蒼白,眼神複雜地看著自家兒子。
李秀則癱坐在小凳上,雙手捂著臉,肩膀微微聳動,顯然是後怕得厲害。
剛才那一幕,實在太過驚險。
若非兒子急中生智,用那套神神叨叨的說辭唬住了陳屠戶,後果不堪設想。
許久,陳山才找迴自己的聲音,幹澀地開口:“平安…你剛才說的那些,山神爺爺…福兔…都是真的?”
語氣裏帶著一絲小心翼翼的求證,還有著無法完全壓下的懷疑。
屋內安靜下來,父母的目光都聚焦在陳平安身上。
迎著父母探尋的目光,陳平安知道不能露餡。
低下頭,小手絞著衣角,聲音帶著點後怕和孩童的固執:“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山神爺爺,反正…就是個白胡子老爺爺跟我說的。他說那兔子不能給殺豬的吃,吃了會倒黴。”
把一切推給一個神秘的“白胡子老爺爺”,是最穩妥的說辭。
李秀擦了擦眼角,站起身,走到兒子身邊,一把將他摟進懷裏,聲音哽咽:“我苦命的兒啊…老天保佑,是哪個神仙顯靈保佑你呢…不然今天…”
她不敢想下去。
陳山也走過來,粗糙的大手輕輕放在兒子頭頂,動作笨拙卻帶著暖意:“好了,沒事就好,沒事就好。那陳屠戶…被你唬住了,暫時不會來了。”
話雖如此,但眉宇間的憂慮並未散去。
五天。
陳屠戶隻給了五天時間。
五天之後,那筆沉重的債務,依舊像座大山一樣壓在頭頂。
李秀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剛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當家的,五天…五天後可咋辦啊?那利滾利的錢,咱們砸鍋賣鐵也湊不齊啊。”
陳山沉默了,狠狠地錘了一下土牆,發出沉悶的響聲。
一個平日裏頂天立地的漢子,此刻卻被逼得束手無策。
看著父母絕望無助的樣子,陳平安心裏像是被什麽東西堵住了。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必須找到一條出路。
深吸一口氣,陳平安從母親懷裏掙脫出來,抬起頭,眼神異常堅定。
“爹,娘。”
稚嫩的聲音,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陳山和李秀都看向他。
“我想…去蒙學讀書。”陳平安一字一句地說道。
石破天驚。
話音落下,屋子裏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陳山和李秀都瞪大了眼睛,如同聽到了什麽天方夜譚,滿臉的難以置信。
“讀…讀書?”李秀最先反應過來,聲音都變了調,“平安,你說啥胡話呢。讀書?你知道讀書要花多少錢嗎?”
陳山也迴過神來,眉頭緊鎖:“平安,別瞎想。咱們莊戶人家,哪有那個錢供你讀書。再說,你才多大…”
“我知道要花錢。”陳平安打斷了父親的話,語氣依舊平靜,“可爹,娘,你們看,咱們光靠種地,能還得清陳屠戶的債嗎?能過上好日子嗎?”
一句話問得夫妻倆啞口無言。
是啊,麵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年到頭,遇上好年景勉強糊口,遇上災年就得借債度日。
這樣的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
“讀書,才有出路。”陳平安繼續說道,小小的身軀挺得筆直,“書上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隻有讀書考取了功名,才能不受人欺負,才能…讓咱們家過上好日子。”
這些道理,對於他這個擁有現代靈魂的人來說,是常識。
但對於陳山和李秀這對一輩子麵朝黃土的農民來說,卻如同另一個世界的事情,遙遠而渺茫。
“功名…那是那麽好考的?”陳山苦笑一聲,“鎮上多少秀才老爺讀了一輩子書,不也還是…唉。再說那束修、筆墨紙硯,哪一樣不要錢?咱們家…”
“爹,錢的事…我想辦法。”陳平安眼神閃爍,透露出一絲神秘。
“你想辦法?”李秀更擔心了,“平安,你可別再做什麽危險的事了。這次能套到兔子是運氣好,可萬一…”
“娘,不是去打獵。”陳平安趕緊解釋,“是別的法子。”
看著父母依舊疑慮重重的眼神,他知道必須給他們一點信心。
“爹,娘,你們不覺得…我這次病好之後,好像…聰明了點嗎?”他小心翼翼地問道。
陳山和李秀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認同。
確實,兒子這次醒來後,無論是說話、做事,都透著一股以前沒有的機靈勁兒,甚至…有些讓他們都看不懂的“早慧”。
難道真是老天爺顯靈,讓兒子“開竅”了?
“我…我好像能記住很多以前聽過的故事。”陳平安開始拋出誘餌,半真半假地說道,“就好像…今天那個白胡子老爺爺跟我說的那些話,還有以前…村裏老人講的那些神仙故事,我都記得清清楚楚。”
“我聽說…鎮上有人說書,能掙錢。”
他不敢直接提寫話本,怕嚇到父母,先從更貼近生活的“說書”入手。
“說書掙錢?”李秀將信將疑,“那都是有專門本事的人,咱…”
“我可以試試。”陳平安語氣堅定,“我知道好多好多故事,可好聽了。要是能掙到錢,說不定…就能湊夠束修了。”
他的話語裏充滿了自信,眼神明亮,似乎真的看到了希望。
陳山和李秀看著兒子這副模樣,心中也忍不住泛起一絲波瀾。
兒子似乎真的變聰明了。
說不定…他真的有辦法?
讀書…功名…
那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的夢想,此刻仿佛被兒子點燃了一絲微弱的火苗。
沉默了許久,陳山看著兒子堅定的眼神,終於鬆了口。
“讀書的事…先不急著定。”聲音依舊低沉,但不再是完全否定,“你要是…真有法子能掙到錢,不偷不搶,不做什麽出格的事…那,那爹就…”
後麵的話沒說出來,但意思已經很明顯。
隻要陳平安能證明自己,他們就願意支持他去嚐試那條看似不可能的道路。
得到了父母初步的默許,陳平安心裏的大石落下了一半。
送走父母去休息後,他獨自坐在油燈下,開始認真思考下一步的計劃。
說書。
這似乎是目前最可行的“知識變現”方式。
成本最低,隻需要一張嘴。
風險也相對較小,一個孩子給大家講故事,不容易引人懷疑。
關鍵是,講什麽故事?
腦海中的圖書館再次被調動。
通俗小說、戲曲話本、民間傳說…
無數的素材在眼前閃過。
《三國演義》?太複雜,人物眾多,涉及權謀,不適合初期吸引普通聽眾。
《水滸傳》?草莽英雄,打打殺殺,容易引來麻煩。
《聊齋誌異》?鬼狐精怪,或許能吸引人,但格調不高,且容易被視為“怪力亂神”。
目光最終落在了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愛情故事上。
《白蛇傳》。
這個故事,有曲折的愛情,有神奇的法術,有人妖之間的糾葛,情節跌宕起伏,情感真摯動人,雅俗共賞。
最重要的是,它的內核相對“安全”,雖然涉及妖精,但主題是追求愛情和報恩,更容易被這個時代的價值觀所接受。
就它了。
初步選定了故事,新的難題又來了。
怎麽講?
直接照搬原文肯定不行,語言風格不符,太過書麵化。
必須進行改編,用更符合大夏王朝背景、更貼近鄉土口語的方式講述出來。
在哪裏講?
村口大榕樹下?鎮上集市?茶館酒肆?
對誰講?
一開始免費吸引聽眾?還是直接收費?
如何收費?
一個銅板聽一段?還是按故事長短收費?
一個又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麵前。
將腦海中的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益,這中間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陳平安揉了揉有些發脹的太陽穴,看著油燈下自己小小的影子,眼神逐漸變得堅定。
路再難,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
為了生存,為了未來,為了…不再讓父母露出那樣絕望的表情。
明天,就從村頭那棵大榕樹下開始吧。
第一個聽眾,會是誰呢?
茅屋裏,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隻剩下粗重的喘息聲。
陳山靠在門框上,臉色依舊蒼白,眼神複雜地看著自家兒子。
李秀則癱坐在小凳上,雙手捂著臉,肩膀微微聳動,顯然是後怕得厲害。
剛才那一幕,實在太過驚險。
若非兒子急中生智,用那套神神叨叨的說辭唬住了陳屠戶,後果不堪設想。
許久,陳山才找迴自己的聲音,幹澀地開口:“平安…你剛才說的那些,山神爺爺…福兔…都是真的?”
語氣裏帶著一絲小心翼翼的求證,還有著無法完全壓下的懷疑。
屋內安靜下來,父母的目光都聚焦在陳平安身上。
迎著父母探尋的目光,陳平安知道不能露餡。
低下頭,小手絞著衣角,聲音帶著點後怕和孩童的固執:“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山神爺爺,反正…就是個白胡子老爺爺跟我說的。他說那兔子不能給殺豬的吃,吃了會倒黴。”
把一切推給一個神秘的“白胡子老爺爺”,是最穩妥的說辭。
李秀擦了擦眼角,站起身,走到兒子身邊,一把將他摟進懷裏,聲音哽咽:“我苦命的兒啊…老天保佑,是哪個神仙顯靈保佑你呢…不然今天…”
她不敢想下去。
陳山也走過來,粗糙的大手輕輕放在兒子頭頂,動作笨拙卻帶著暖意:“好了,沒事就好,沒事就好。那陳屠戶…被你唬住了,暫時不會來了。”
話雖如此,但眉宇間的憂慮並未散去。
五天。
陳屠戶隻給了五天時間。
五天之後,那筆沉重的債務,依舊像座大山一樣壓在頭頂。
李秀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剛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當家的,五天…五天後可咋辦啊?那利滾利的錢,咱們砸鍋賣鐵也湊不齊啊。”
陳山沉默了,狠狠地錘了一下土牆,發出沉悶的響聲。
一個平日裏頂天立地的漢子,此刻卻被逼得束手無策。
看著父母絕望無助的樣子,陳平安心裏像是被什麽東西堵住了。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必須找到一條出路。
深吸一口氣,陳平安從母親懷裏掙脫出來,抬起頭,眼神異常堅定。
“爹,娘。”
稚嫩的聲音,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陳山和李秀都看向他。
“我想…去蒙學讀書。”陳平安一字一句地說道。
石破天驚。
話音落下,屋子裏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陳山和李秀都瞪大了眼睛,如同聽到了什麽天方夜譚,滿臉的難以置信。
“讀…讀書?”李秀最先反應過來,聲音都變了調,“平安,你說啥胡話呢。讀書?你知道讀書要花多少錢嗎?”
陳山也迴過神來,眉頭緊鎖:“平安,別瞎想。咱們莊戶人家,哪有那個錢供你讀書。再說,你才多大…”
“我知道要花錢。”陳平安打斷了父親的話,語氣依舊平靜,“可爹,娘,你們看,咱們光靠種地,能還得清陳屠戶的債嗎?能過上好日子嗎?”
一句話問得夫妻倆啞口無言。
是啊,麵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年到頭,遇上好年景勉強糊口,遇上災年就得借債度日。
這樣的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
“讀書,才有出路。”陳平安繼續說道,小小的身軀挺得筆直,“書上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隻有讀書考取了功名,才能不受人欺負,才能…讓咱們家過上好日子。”
這些道理,對於他這個擁有現代靈魂的人來說,是常識。
但對於陳山和李秀這對一輩子麵朝黃土的農民來說,卻如同另一個世界的事情,遙遠而渺茫。
“功名…那是那麽好考的?”陳山苦笑一聲,“鎮上多少秀才老爺讀了一輩子書,不也還是…唉。再說那束修、筆墨紙硯,哪一樣不要錢?咱們家…”
“爹,錢的事…我想辦法。”陳平安眼神閃爍,透露出一絲神秘。
“你想辦法?”李秀更擔心了,“平安,你可別再做什麽危險的事了。這次能套到兔子是運氣好,可萬一…”
“娘,不是去打獵。”陳平安趕緊解釋,“是別的法子。”
看著父母依舊疑慮重重的眼神,他知道必須給他們一點信心。
“爹,娘,你們不覺得…我這次病好之後,好像…聰明了點嗎?”他小心翼翼地問道。
陳山和李秀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認同。
確實,兒子這次醒來後,無論是說話、做事,都透著一股以前沒有的機靈勁兒,甚至…有些讓他們都看不懂的“早慧”。
難道真是老天爺顯靈,讓兒子“開竅”了?
“我…我好像能記住很多以前聽過的故事。”陳平安開始拋出誘餌,半真半假地說道,“就好像…今天那個白胡子老爺爺跟我說的那些話,還有以前…村裏老人講的那些神仙故事,我都記得清清楚楚。”
“我聽說…鎮上有人說書,能掙錢。”
他不敢直接提寫話本,怕嚇到父母,先從更貼近生活的“說書”入手。
“說書掙錢?”李秀將信將疑,“那都是有專門本事的人,咱…”
“我可以試試。”陳平安語氣堅定,“我知道好多好多故事,可好聽了。要是能掙到錢,說不定…就能湊夠束修了。”
他的話語裏充滿了自信,眼神明亮,似乎真的看到了希望。
陳山和李秀看著兒子這副模樣,心中也忍不住泛起一絲波瀾。
兒子似乎真的變聰明了。
說不定…他真的有辦法?
讀書…功名…
那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的夢想,此刻仿佛被兒子點燃了一絲微弱的火苗。
沉默了許久,陳山看著兒子堅定的眼神,終於鬆了口。
“讀書的事…先不急著定。”聲音依舊低沉,但不再是完全否定,“你要是…真有法子能掙到錢,不偷不搶,不做什麽出格的事…那,那爹就…”
後麵的話沒說出來,但意思已經很明顯。
隻要陳平安能證明自己,他們就願意支持他去嚐試那條看似不可能的道路。
得到了父母初步的默許,陳平安心裏的大石落下了一半。
送走父母去休息後,他獨自坐在油燈下,開始認真思考下一步的計劃。
說書。
這似乎是目前最可行的“知識變現”方式。
成本最低,隻需要一張嘴。
風險也相對較小,一個孩子給大家講故事,不容易引人懷疑。
關鍵是,講什麽故事?
腦海中的圖書館再次被調動。
通俗小說、戲曲話本、民間傳說…
無數的素材在眼前閃過。
《三國演義》?太複雜,人物眾多,涉及權謀,不適合初期吸引普通聽眾。
《水滸傳》?草莽英雄,打打殺殺,容易引來麻煩。
《聊齋誌異》?鬼狐精怪,或許能吸引人,但格調不高,且容易被視為“怪力亂神”。
目光最終落在了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愛情故事上。
《白蛇傳》。
這個故事,有曲折的愛情,有神奇的法術,有人妖之間的糾葛,情節跌宕起伏,情感真摯動人,雅俗共賞。
最重要的是,它的內核相對“安全”,雖然涉及妖精,但主題是追求愛情和報恩,更容易被這個時代的價值觀所接受。
就它了。
初步選定了故事,新的難題又來了。
怎麽講?
直接照搬原文肯定不行,語言風格不符,太過書麵化。
必須進行改編,用更符合大夏王朝背景、更貼近鄉土口語的方式講述出來。
在哪裏講?
村口大榕樹下?鎮上集市?茶館酒肆?
對誰講?
一開始免費吸引聽眾?還是直接收費?
如何收費?
一個銅板聽一段?還是按故事長短收費?
一個又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麵前。
將腦海中的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益,這中間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陳平安揉了揉有些發脹的太陽穴,看著油燈下自己小小的影子,眼神逐漸變得堅定。
路再難,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
為了生存,為了未來,為了…不再讓父母露出那樣絕望的表情。
明天,就從村頭那棵大榕樹下開始吧。
第一個聽眾,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