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行囊備妥赴考場
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 作者:愛吃魷魚小炒的沈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縣試的日期一日日臨近,小河村陳家的氣氛也隨之變得有些不同尋常。
往日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夾雜著期盼、緊張與忙碌的氛圍。
全家上下,幾乎都在圍繞著陳平安即將到來的縣城之行打轉。
清晨,天剛蒙蒙亮,陳母李秀便早早起了床。
她先是輕手輕腳地走到兒子房間門口,側耳聽了聽裏麵的動靜,確認兒子還在熟睡,沒有被自己吵醒,這才放心地去了廚房。
灶膛裏生起火,鍋裏煮著米粥,空氣中彌漫開淡淡的米香。
李秀一邊照看著火候,一邊從櫥櫃裏翻出早已準備好的各色物件。
一個嶄新的竹編考籃,是特意請村裏手巧的王大娘編的,結實又輕便。
幾支上好的狼毫筆,一錠徽墨,幾遝裁切整齊的宣紙,還有一方硯台,這些都是前幾日陳平安自己去鎮上墨韻齋挑選的,劉掌櫃給打了不小的折扣。
李秀將這些文具小心翼翼地用幹淨的棉布包好,生怕磕著碰著。
除了筆墨紙硯,最重要的便是吃食。
縣試一考便是數日,考場之內條件艱苦,吃食都得自己備足。
李秀早就盤算好了。
幾張烙得金黃噴香的麥餅,是主食,頂餓。
一小罐自家醃製的鹹菜疙瘩,下飯又開胃。
還有幾個煮熟的雞蛋,用鹽水浸過,方便攜帶。
水囊也早已刷洗幹淨,準備灌上晾涼的井水。
考慮到秋日早晚天涼,李秀又翻出一件半舊的夾襖,雖然不是新的,但洗得幹幹淨淨,也暖和。
最後,從床底下摸出一個用布包得嚴嚴實實的小包,打開來,裏麵是幾十個銅板和幾塊碎銀子。
這是家裏省吃儉用攢下來的積蓄,準備給兒子路上應急用。
李秀數了又數,生怕漏了一個子兒。
日頭漸漸升高,陳平安也起了床。
吃過早飯,陳父陳山便默默地接過李秀準備好的東西,開始一樣一樣地往考籃裏裝。
陳山不善言辭,但對兒子的關心卻一點也不少。
他仔細檢查著每一件物品,考籃的提手是否牢固,水囊的塞子是否擰緊,幹糧是否放得妥當,確保萬無一失。
那雙常年勞作、布滿老繭的手,此刻卻顯得格外細致。
柳柔柔也在這時來到了陳家。
她手裏捧著一個小小的布包,臉上帶著幾分羞澀,走到陳平安麵前。
“平安哥,這個……這個給你。”
陳平安接過布包,入手柔軟。
打開一看,裏麵是一雙納得厚實勻稱的鞋墊,針腳細密,看得出是用了心的。
鞋墊旁邊,還有一個小巧玲瓏的錦囊,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鞋墊是我娘讓我做的,說考場裏坐久了腳冷,墊上能暖和些。”柳柔柔低著頭,聲音細若蚊蚋,“這個荷包裏裝了些提神的香草,你若是在考場裏困了乏了,聞一聞興許能好受些。”
陳平安心中一暖,看著眼前這個低眉順眼的少女,眼神溫柔。
“柔柔,多謝你。有心了。”
“應該的。”柳柔柔抬起頭,對他展顏一笑,笑容純淨得像清晨的露珠。
下午,方敬儒先生也拄著拐杖,慢慢踱了過來。
老先生看起來精神不錯,顯然《師說》之事讓他心情大好。
“平安,明日便要啟程了,老夫再來囑咐你幾句。”方先生坐下,喝了口陳母遞上的熱茶,緩緩開口。
“先生請講,學生洗耳恭聽。”陳平安恭敬地站在一旁。
方先生捋了捋胡須,道:“縣試不比平日習作,一要注意審題,切莫慌張,務必看清題目要求,不可偏題。二要注意卷麵,字跡務求工整清晰,切忌潦草塗抹。三要注意時辰,合理分配答題時間,莫要因小失大。”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由方先生鄭重其事地說出來,陳平安依舊聽得十分認真。
“還有,”方先生從懷中取出一個用綢布包裹的小物件,遞給陳平安,“這是老夫年輕時參加縣試用過的一套文具,雖不名貴,但也算是個吉利之物,你且帶上,權當是個念想。”
陳平安雙手接過,打開一看,是一支斑駁的舊毛筆,一方小巧的端硯,還有一枚刻著“惜時”二字的鎮紙。
物件雖舊,卻透著一股歲月的沉澱和殷切的期盼。
“多謝先生厚賜,學生定不負先生厚望。”陳平安深深一揖。
所有該準備的,似乎都已準備妥當。
陳平安將自己的備考筆記,以及那幾篇在八股文和《師說》寫作上頗為得意的稿件,也仔細整理好,放入考籃的夾層,準備在路上有空時再溫習一遍。
他逐一檢查著行囊中的每一件物品,感受著家人和師長沉甸甸的關愛,心中充滿了感激,也對未來充滿了堅定的信念。
與此同時,青溪縣城,陳家大宅。
管家陳三正躬身向地主陳老爺稟報。
“老爺,都打探清楚了。那陳平安明日一早便會啟程前往縣城。同行的,還有小河村的幾個童生,以及他們的一些長輩護送。他們走的多半是沿河的那條官道,路程約莫大半天。”
陳老爺端著茶碗,慢悠悠地呷了一口,眼中閃過一絲陰冷的笑意。
“很好。都安排下去了嗎?”
“迴老爺,都安排妥當了。”陳三臉上露出一抹諂媚的笑容,“小的已經找了幾個平日裏遊手好閑的潑皮,許了他們些好處。明日讓他們在半道上候著,不求傷他性命,隻需將他打上一頓,讓他缺胳膊斷腿,或是搶了他的考引文書,讓他無法參加縣試便可。至少,也要好好驚嚇他一番,讓他心神不寧,在考場上難以發揮。”
“嗯。”陳老爺滿意地點點頭,“此事做得幹淨些,莫要留下什麽手尾,讓人查到咱們頭上。”
“老爺放心,那些潑皮都是些亡命之徒,收了錢財,自然知道該怎麽做。事後小的再給他們些封口費,打發他們去外地躲一陣子,神不知鬼不覺。”陳三陰笑著說道。
夜色漸漸深了。
小河村陳家,燈火依舊亮著。
陳平安與父母、柳柔柔圍坐在堂屋的小方桌旁,吃著一頓簡單卻溫馨的晚餐。
飯桌上,李秀依舊絮絮叨叨地囑咐著兒子出門在外的各種注意事項,從吃穿住行到待人接物,事無巨細。
陳山則默默地給兒子夾著菜,偶爾才插上一兩句,提醒他注意安全。
柳柔柔安靜地坐在一旁,時不時地給陳平安添些飯,眼神中充滿了不舍與期盼。
陳平安耐心地聽著母親的嘮叨,感受著父親無言的關懷,以及柳柔柔脈脈的目光。
心中既有離別前夕的淡淡傷感,也有對未來的憧憬與忐忑。
這是他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遠行。
雖然隻是去一趟縣城,但對他而言,卻像是踏上了一段全新的征程。
前路如何,尚未可知。
那看似平靜的青溪道上,是否真的會如陳老爺所“期望”的那樣,暗藏兇險?
麵對未知的挑戰和可能的意外,他又能否從容應對,順利抵達?
一切,都將在明日啟程之後,揭曉答案。
往日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夾雜著期盼、緊張與忙碌的氛圍。
全家上下,幾乎都在圍繞著陳平安即將到來的縣城之行打轉。
清晨,天剛蒙蒙亮,陳母李秀便早早起了床。
她先是輕手輕腳地走到兒子房間門口,側耳聽了聽裏麵的動靜,確認兒子還在熟睡,沒有被自己吵醒,這才放心地去了廚房。
灶膛裏生起火,鍋裏煮著米粥,空氣中彌漫開淡淡的米香。
李秀一邊照看著火候,一邊從櫥櫃裏翻出早已準備好的各色物件。
一個嶄新的竹編考籃,是特意請村裏手巧的王大娘編的,結實又輕便。
幾支上好的狼毫筆,一錠徽墨,幾遝裁切整齊的宣紙,還有一方硯台,這些都是前幾日陳平安自己去鎮上墨韻齋挑選的,劉掌櫃給打了不小的折扣。
李秀將這些文具小心翼翼地用幹淨的棉布包好,生怕磕著碰著。
除了筆墨紙硯,最重要的便是吃食。
縣試一考便是數日,考場之內條件艱苦,吃食都得自己備足。
李秀早就盤算好了。
幾張烙得金黃噴香的麥餅,是主食,頂餓。
一小罐自家醃製的鹹菜疙瘩,下飯又開胃。
還有幾個煮熟的雞蛋,用鹽水浸過,方便攜帶。
水囊也早已刷洗幹淨,準備灌上晾涼的井水。
考慮到秋日早晚天涼,李秀又翻出一件半舊的夾襖,雖然不是新的,但洗得幹幹淨淨,也暖和。
最後,從床底下摸出一個用布包得嚴嚴實實的小包,打開來,裏麵是幾十個銅板和幾塊碎銀子。
這是家裏省吃儉用攢下來的積蓄,準備給兒子路上應急用。
李秀數了又數,生怕漏了一個子兒。
日頭漸漸升高,陳平安也起了床。
吃過早飯,陳父陳山便默默地接過李秀準備好的東西,開始一樣一樣地往考籃裏裝。
陳山不善言辭,但對兒子的關心卻一點也不少。
他仔細檢查著每一件物品,考籃的提手是否牢固,水囊的塞子是否擰緊,幹糧是否放得妥當,確保萬無一失。
那雙常年勞作、布滿老繭的手,此刻卻顯得格外細致。
柳柔柔也在這時來到了陳家。
她手裏捧著一個小小的布包,臉上帶著幾分羞澀,走到陳平安麵前。
“平安哥,這個……這個給你。”
陳平安接過布包,入手柔軟。
打開一看,裏麵是一雙納得厚實勻稱的鞋墊,針腳細密,看得出是用了心的。
鞋墊旁邊,還有一個小巧玲瓏的錦囊,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鞋墊是我娘讓我做的,說考場裏坐久了腳冷,墊上能暖和些。”柳柔柔低著頭,聲音細若蚊蚋,“這個荷包裏裝了些提神的香草,你若是在考場裏困了乏了,聞一聞興許能好受些。”
陳平安心中一暖,看著眼前這個低眉順眼的少女,眼神溫柔。
“柔柔,多謝你。有心了。”
“應該的。”柳柔柔抬起頭,對他展顏一笑,笑容純淨得像清晨的露珠。
下午,方敬儒先生也拄著拐杖,慢慢踱了過來。
老先生看起來精神不錯,顯然《師說》之事讓他心情大好。
“平安,明日便要啟程了,老夫再來囑咐你幾句。”方先生坐下,喝了口陳母遞上的熱茶,緩緩開口。
“先生請講,學生洗耳恭聽。”陳平安恭敬地站在一旁。
方先生捋了捋胡須,道:“縣試不比平日習作,一要注意審題,切莫慌張,務必看清題目要求,不可偏題。二要注意卷麵,字跡務求工整清晰,切忌潦草塗抹。三要注意時辰,合理分配答題時間,莫要因小失大。”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由方先生鄭重其事地說出來,陳平安依舊聽得十分認真。
“還有,”方先生從懷中取出一個用綢布包裹的小物件,遞給陳平安,“這是老夫年輕時參加縣試用過的一套文具,雖不名貴,但也算是個吉利之物,你且帶上,權當是個念想。”
陳平安雙手接過,打開一看,是一支斑駁的舊毛筆,一方小巧的端硯,還有一枚刻著“惜時”二字的鎮紙。
物件雖舊,卻透著一股歲月的沉澱和殷切的期盼。
“多謝先生厚賜,學生定不負先生厚望。”陳平安深深一揖。
所有該準備的,似乎都已準備妥當。
陳平安將自己的備考筆記,以及那幾篇在八股文和《師說》寫作上頗為得意的稿件,也仔細整理好,放入考籃的夾層,準備在路上有空時再溫習一遍。
他逐一檢查著行囊中的每一件物品,感受著家人和師長沉甸甸的關愛,心中充滿了感激,也對未來充滿了堅定的信念。
與此同時,青溪縣城,陳家大宅。
管家陳三正躬身向地主陳老爺稟報。
“老爺,都打探清楚了。那陳平安明日一早便會啟程前往縣城。同行的,還有小河村的幾個童生,以及他們的一些長輩護送。他們走的多半是沿河的那條官道,路程約莫大半天。”
陳老爺端著茶碗,慢悠悠地呷了一口,眼中閃過一絲陰冷的笑意。
“很好。都安排下去了嗎?”
“迴老爺,都安排妥當了。”陳三臉上露出一抹諂媚的笑容,“小的已經找了幾個平日裏遊手好閑的潑皮,許了他們些好處。明日讓他們在半道上候著,不求傷他性命,隻需將他打上一頓,讓他缺胳膊斷腿,或是搶了他的考引文書,讓他無法參加縣試便可。至少,也要好好驚嚇他一番,讓他心神不寧,在考場上難以發揮。”
“嗯。”陳老爺滿意地點點頭,“此事做得幹淨些,莫要留下什麽手尾,讓人查到咱們頭上。”
“老爺放心,那些潑皮都是些亡命之徒,收了錢財,自然知道該怎麽做。事後小的再給他們些封口費,打發他們去外地躲一陣子,神不知鬼不覺。”陳三陰笑著說道。
夜色漸漸深了。
小河村陳家,燈火依舊亮著。
陳平安與父母、柳柔柔圍坐在堂屋的小方桌旁,吃著一頓簡單卻溫馨的晚餐。
飯桌上,李秀依舊絮絮叨叨地囑咐著兒子出門在外的各種注意事項,從吃穿住行到待人接物,事無巨細。
陳山則默默地給兒子夾著菜,偶爾才插上一兩句,提醒他注意安全。
柳柔柔安靜地坐在一旁,時不時地給陳平安添些飯,眼神中充滿了不舍與期盼。
陳平安耐心地聽著母親的嘮叨,感受著父親無言的關懷,以及柳柔柔脈脈的目光。
心中既有離別前夕的淡淡傷感,也有對未來的憧憬與忐忑。
這是他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遠行。
雖然隻是去一趟縣城,但對他而言,卻像是踏上了一段全新的征程。
前路如何,尚未可知。
那看似平靜的青溪道上,是否真的會如陳老爺所“期望”的那樣,暗藏兇險?
麵對未知的挑戰和可能的意外,他又能否從容應對,順利抵達?
一切,都將在明日啟程之後,揭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