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晏身影消失在官道許久,穆原還站在原地。
還是趙尋喊了幾聲,才依依不舍上了馬車。
馬車搖晃在官道上,穆原一顆心像是在海裏浮沉。
怎麽都落不到實處,被她填得滿滿當當。
伸手摸出懷裏她塞進來的書信,心裏軟得一塌糊塗。
特意追來送他書信,怕他有危險。
心中甜蜜又酸楚。
陛下催得急,讓他替她相看合適的兒郎做駙馬。
他不想,這才請旨做了巡察使,離了京。
想著等過段時間,西鄴使者進京議和,陛下就沒空管此事了。
總能拖得一陣。
可是如今。
他卻覺得折磨才剛剛開始。
......
秦三娘子交代十分清楚,嶽娘子沒撐多久也交代了。
大理寺禦史台共同查探辦理。
去了那永樂坊胡人酒樓搜證,掌櫃也承認吳同和和秦三娘子經常來他這裏。
根據秦三娘子的供述,也查出購買錦壽坊宅子的是吳同和身邊的下人。
大理寺會同禦史台徹底查了吳同和相關人等。
事無巨細。
發現他雖名下財產並不多,可是他的旁係親人財產卻不少。
還找到了一處十分隱蔽的莊子。
裏麵修繕富麗堂皇,還有不少打手護衛守著。
地下密室裏放著錢財無數,珠寶多得晃眼。
這處莊子,是吳同和用吳府管家的名義購買,用來藏匿他的錢財。
大理寺派人將他下獄,徹夜不停審問。
吳同和大喊冤枉,寧死不交代罪行。
整日在牢中哭訴。
隻承認他和秦三娘子的私情,拒不承認貪汙。
大理寺眾人無法。
好歹是朝廷大員,也不能隨意定罪,隻能暫時查封吳府,各處莊子鋪子,把他關起來。
繼續搜集證據。
焦頭爛額之際,溫承和魏直迴了京。
兗州去年秋糧征收一事徹底敗露。
滿朝嘩然。
糧稅,國之根本。
兗州刺史也簽了字畫了押,承認是和戶部侍郎勾連,刻意隱瞞秋糧一事。
多出的秋糧運到青州售賣。
青州刺史也是同夥。
明晏又擺出證據。
青州這批秋糧,最終是由官府收購,發往平南軍充作軍糧。
果然左手倒右手,把錢從國庫套出來了。
成元帝在早朝時候就將滿朝文武罵了個遍。
立時就要將兩州刺史滿門抄斬,吳同和五馬分屍。
被明晏勸住。
此事不可能僅憑兩州刺史就能瞞天過海,建議先將人抓捕迴京,詳細審問,一幹人等,查證清楚。
成元帝氣得眼前發暈。
“兩州刺史現在何處?”
明晏跪地請罪道:“兒臣怕打草驚蛇,隻派了人秘密查探,兗州離平南軍駐地不遠,兒臣去信請蘇衛出手相助,如今被平南軍看守著。”
這事,成元帝是知道的。
之前密談之時,明晏就提過讓平南軍抽人協助,免得驚動兩州。
如今查出問題,便要將人押迴受審。
成元帝命大理寺,禦史台、刑部三司派專人,將各州賦稅秋糧上繳全給查一遍。
三司長官頭大如鬥,恭敬領命。
最近忙得,都要起飛。
一件接著一件啊,沒個頭啊。
兗州事發,吳同和徹底死了心。
此案牽連甚廣,兩州刺史並底下官員,多多少少都有些問題。
戶部參與此事的官員也不少。
沒過幾日,兩州刺史並涉案官員被一並押解迴京,投入大理寺獄。
所有證據擺出來,三司會審定案。
成元帝動了怒,要求嚴懲。
涉事官員全部抄家斬首,相關糧商查抄問斬。
兗州青州刺史滿門抄斬,家產抄沒。
吳同和身為主謀,夷三族。
滿朝大駭。
禦史大夫上書,夷三族慘絕人寰,牽連甚廣,死傷無數,血流成河。
動搖國本,成元帝本就怒不可遏,根本聽不進勸。
吳同和收到判決便在牢裏暈死過去。
京城也議論紛紛。
三司長官急得團團轉。
穆相不在京城,連個能勸陛下的都沒有。
周王剛從太廟出來,不敢忤逆成元帝,最近老實得不像他。
瑞王作壁上觀,幸災樂禍。
臨王存在感太低,毫無話語權。
王相倒是求過情,被斥責一番,說他監管不力,還有臉求情,又罰了一年俸祿。
最後禦史大夫隻能上公主府,請求靖安公主出麵勸阻。
明晏本不想管。
畢竟糧食賦稅就是國之根本,吳同和敢動,就該有付出慘重代價的心理準備。
禦史大夫勸了半日。
說三族牽連甚廣,父族,母族,妻族,涉及人數成百上千,無辜之人眾多。
夷三族,滅其宗,絕其後。
若真夷三族,當真是大雍第一慘案,陛下也會落個殘暴名聲。
明晏糾結許久,還是點頭進了宮。
成元帝正在乾元殿生氣,聽她說是為吳同和求情而來。
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
明晏頭皮發緊,乖乖聽罵。
成元帝一個折子扔她腳邊,罵道:“你也學哪些大臣心軟?吳同和敢偷國庫,真恨不得殺他千次。”
明晏蹲下身將折子撿了起來,恭恭敬敬放了迴去。
小聲道:“兒臣知道,吳同和死不足惜,車裂淩遲兒臣都沒意見。”
還貼心建議:“您要是願意,把他給兒臣拿去給手底下的人練練刑罰,什麽剝皮拆骨,挖眼割舌,試試身上能不能紮一萬根針之類的,怎麽痛苦怎麽來,但又不叫他死……”
一旁低垂著頭的徐嘉聽得默默後退了一步。
小殿下真是來勸的嗎?
怎麽聽起來更狠毒了。
成元帝也愣了下。
這聽起來也沒好到哪兒去吧。
明晏話鋒一轉,又道:“吳同和是該死,可他三族之內,無辜者眾多,都殺了,造孽。”
成元帝道:“那也是他造孽,還要和朕扯上關係?”
明晏歎口氣,道:“如今天下初定,父皇若殺人太多,怕百姓惶恐。”
趴在書案上,道:“父皇,民間已經有傳言說您殘暴了,戶部蛀蟲多,吳同和夷三族,那後麵查出別的人來也要夷三族嗎?”
“那是自然?”
“那都夷完了,咱大雍,還有人嗎?”
成元帝:……
“而且那日父皇下令夷三族,滿朝文武變了臉色,真要夷了,不得先嚇死一批?”
成元帝道:“此事若不嚴懲,如何以儆效尤。”
明晏道:“父皇,夷三族,太嚴了,禦史公頭發都愁白了,就怕被人誤會父皇您殘暴不仁。畢竟一件壞事對名聲的影響可比成百上千件好事來得容易。”
成元帝板著臉道:“你倒是發了慈悲心。”
明晏嘻嘻笑道:“您不知道,這事一出來,最近都沒人說兒臣心狠手辣了,都偷偷說有其父必有其女呢。”
成元帝又是一個折子扔過去,被她氣笑,“胡說八道。”
明晏沒躲,那折子扔過來也沒多大力道。
任由它從頭上滑下來,掉在書案上。
還是趙尋喊了幾聲,才依依不舍上了馬車。
馬車搖晃在官道上,穆原一顆心像是在海裏浮沉。
怎麽都落不到實處,被她填得滿滿當當。
伸手摸出懷裏她塞進來的書信,心裏軟得一塌糊塗。
特意追來送他書信,怕他有危險。
心中甜蜜又酸楚。
陛下催得急,讓他替她相看合適的兒郎做駙馬。
他不想,這才請旨做了巡察使,離了京。
想著等過段時間,西鄴使者進京議和,陛下就沒空管此事了。
總能拖得一陣。
可是如今。
他卻覺得折磨才剛剛開始。
......
秦三娘子交代十分清楚,嶽娘子沒撐多久也交代了。
大理寺禦史台共同查探辦理。
去了那永樂坊胡人酒樓搜證,掌櫃也承認吳同和和秦三娘子經常來他這裏。
根據秦三娘子的供述,也查出購買錦壽坊宅子的是吳同和身邊的下人。
大理寺會同禦史台徹底查了吳同和相關人等。
事無巨細。
發現他雖名下財產並不多,可是他的旁係親人財產卻不少。
還找到了一處十分隱蔽的莊子。
裏麵修繕富麗堂皇,還有不少打手護衛守著。
地下密室裏放著錢財無數,珠寶多得晃眼。
這處莊子,是吳同和用吳府管家的名義購買,用來藏匿他的錢財。
大理寺派人將他下獄,徹夜不停審問。
吳同和大喊冤枉,寧死不交代罪行。
整日在牢中哭訴。
隻承認他和秦三娘子的私情,拒不承認貪汙。
大理寺眾人無法。
好歹是朝廷大員,也不能隨意定罪,隻能暫時查封吳府,各處莊子鋪子,把他關起來。
繼續搜集證據。
焦頭爛額之際,溫承和魏直迴了京。
兗州去年秋糧征收一事徹底敗露。
滿朝嘩然。
糧稅,國之根本。
兗州刺史也簽了字畫了押,承認是和戶部侍郎勾連,刻意隱瞞秋糧一事。
多出的秋糧運到青州售賣。
青州刺史也是同夥。
明晏又擺出證據。
青州這批秋糧,最終是由官府收購,發往平南軍充作軍糧。
果然左手倒右手,把錢從國庫套出來了。
成元帝在早朝時候就將滿朝文武罵了個遍。
立時就要將兩州刺史滿門抄斬,吳同和五馬分屍。
被明晏勸住。
此事不可能僅憑兩州刺史就能瞞天過海,建議先將人抓捕迴京,詳細審問,一幹人等,查證清楚。
成元帝氣得眼前發暈。
“兩州刺史現在何處?”
明晏跪地請罪道:“兒臣怕打草驚蛇,隻派了人秘密查探,兗州離平南軍駐地不遠,兒臣去信請蘇衛出手相助,如今被平南軍看守著。”
這事,成元帝是知道的。
之前密談之時,明晏就提過讓平南軍抽人協助,免得驚動兩州。
如今查出問題,便要將人押迴受審。
成元帝命大理寺,禦史台、刑部三司派專人,將各州賦稅秋糧上繳全給查一遍。
三司長官頭大如鬥,恭敬領命。
最近忙得,都要起飛。
一件接著一件啊,沒個頭啊。
兗州事發,吳同和徹底死了心。
此案牽連甚廣,兩州刺史並底下官員,多多少少都有些問題。
戶部參與此事的官員也不少。
沒過幾日,兩州刺史並涉案官員被一並押解迴京,投入大理寺獄。
所有證據擺出來,三司會審定案。
成元帝動了怒,要求嚴懲。
涉事官員全部抄家斬首,相關糧商查抄問斬。
兗州青州刺史滿門抄斬,家產抄沒。
吳同和身為主謀,夷三族。
滿朝大駭。
禦史大夫上書,夷三族慘絕人寰,牽連甚廣,死傷無數,血流成河。
動搖國本,成元帝本就怒不可遏,根本聽不進勸。
吳同和收到判決便在牢裏暈死過去。
京城也議論紛紛。
三司長官急得團團轉。
穆相不在京城,連個能勸陛下的都沒有。
周王剛從太廟出來,不敢忤逆成元帝,最近老實得不像他。
瑞王作壁上觀,幸災樂禍。
臨王存在感太低,毫無話語權。
王相倒是求過情,被斥責一番,說他監管不力,還有臉求情,又罰了一年俸祿。
最後禦史大夫隻能上公主府,請求靖安公主出麵勸阻。
明晏本不想管。
畢竟糧食賦稅就是國之根本,吳同和敢動,就該有付出慘重代價的心理準備。
禦史大夫勸了半日。
說三族牽連甚廣,父族,母族,妻族,涉及人數成百上千,無辜之人眾多。
夷三族,滅其宗,絕其後。
若真夷三族,當真是大雍第一慘案,陛下也會落個殘暴名聲。
明晏糾結許久,還是點頭進了宮。
成元帝正在乾元殿生氣,聽她說是為吳同和求情而來。
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
明晏頭皮發緊,乖乖聽罵。
成元帝一個折子扔她腳邊,罵道:“你也學哪些大臣心軟?吳同和敢偷國庫,真恨不得殺他千次。”
明晏蹲下身將折子撿了起來,恭恭敬敬放了迴去。
小聲道:“兒臣知道,吳同和死不足惜,車裂淩遲兒臣都沒意見。”
還貼心建議:“您要是願意,把他給兒臣拿去給手底下的人練練刑罰,什麽剝皮拆骨,挖眼割舌,試試身上能不能紮一萬根針之類的,怎麽痛苦怎麽來,但又不叫他死……”
一旁低垂著頭的徐嘉聽得默默後退了一步。
小殿下真是來勸的嗎?
怎麽聽起來更狠毒了。
成元帝也愣了下。
這聽起來也沒好到哪兒去吧。
明晏話鋒一轉,又道:“吳同和是該死,可他三族之內,無辜者眾多,都殺了,造孽。”
成元帝道:“那也是他造孽,還要和朕扯上關係?”
明晏歎口氣,道:“如今天下初定,父皇若殺人太多,怕百姓惶恐。”
趴在書案上,道:“父皇,民間已經有傳言說您殘暴了,戶部蛀蟲多,吳同和夷三族,那後麵查出別的人來也要夷三族嗎?”
“那是自然?”
“那都夷完了,咱大雍,還有人嗎?”
成元帝:……
“而且那日父皇下令夷三族,滿朝文武變了臉色,真要夷了,不得先嚇死一批?”
成元帝道:“此事若不嚴懲,如何以儆效尤。”
明晏道:“父皇,夷三族,太嚴了,禦史公頭發都愁白了,就怕被人誤會父皇您殘暴不仁。畢竟一件壞事對名聲的影響可比成百上千件好事來得容易。”
成元帝板著臉道:“你倒是發了慈悲心。”
明晏嘻嘻笑道:“您不知道,這事一出來,最近都沒人說兒臣心狠手辣了,都偷偷說有其父必有其女呢。”
成元帝又是一個折子扔過去,被她氣笑,“胡說八道。”
明晏沒躲,那折子扔過來也沒多大力道。
任由它從頭上滑下來,掉在書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