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論總裁官是當朝大學士羅頁文,正坐在首席查看被眾判官黜落的卷子,這些落選的卷子多少要過一眼,首先是防誤判,其次是有這態度也能讓眾判官謹慎行事。


    來到案前的微胖判官雙手奉上卷子,“大人,學生愚鈍,這張卷子恐怕還得您親自來明斷。”


    有其他判官聞言忍不住迴頭看了看。


    抬眼看的羅頁文哦了聲,也有些意外。


    還是那句話,文無絕對,難以細分絕對的高下,隻能判以水準高低。


    水準以‘成’來論,一桶水裝了幾成滿的意思,用來比喻學問,十成自然就裝滿了。


    滿數為十,又分四個檔次。


    一張卷子的作答,五成以下的水準評‘劣’,自然也就是黜落了。


    十之五六評‘中’,十之七八評‘良’,九和十就是‘優’。


    不過一般情況下判官給人評‘優’時,通常都給九成,都會留一分餘地,很少給人評十分滿意,除非碰到十分優異者,給了也能得到大多人認可,不會遭來太多非議,才會不吝給予,否則就是自找麻煩。


    這就是羅頁文疑惑的地方,有這麽多等級可劃分,感覺模棱兩可的地方高一點或低一點都可以,判官有這權力,做不了決定是怎麽迴事?當即暫停手上看的黜落卷子,接了遞來的那份查看。


    看著看著,他眉頭忽然一皺,繼而又慢慢舒展開來,後又會微微一皺,目中神色頗給人陰晴不定感。


    看到最後,似乎反複看了好幾遍,最後竟忍不住盯著最後幾句話輕輕嘀咕起來,“聚民之地為國,民哀則國衰,佑民者,真國士也。陛下受命於天!陛下受命於天…陛下受命於天……”賦文最後一句話讓他反反複複很是念叨了一陣。


    此時他才反應過來這篇賦論是怎麽迴事。


    破題沒問題,國士能成為國士,是皇帝給的還是天命造就的又或是自己努力來的。


    答題正常的論述,就是國士與三者之間的關係。


    鎖院之後,他看了這麽多答卷,都是這種正常的論述邏輯,不是說無君就無國士的,就是奉天承運的,要麽就三者兼顧的,唯獨眼前這張卷子完全偏題了。


    說白了,這位答題者認為國士和三者之間都沒什麽關係。


    這位答題者通篇大論的,不去論述國士與三者的關係,反而在慷慨激昂地解釋另一個問題,什麽叫國士!


    遍數古今,一個個早已遠去的人物在答卷文字間鮮活了起來,一件件可歌可泣的曆史煙雲似乎就飄蕩在眼前,令人蕩氣迴腸,最後匯聚成一句話,也是考卷上的最後一段話:聚民之地為國,民哀則國衰,佑民者,真國士也!


    看到這,換了任何判官都會認為,答題者認為國士是在為國為民不為私利的付出中擔當起來的,在諷刺那種精致利己的所謂努力,否認與天命有關,甚至否認與帝王有關。


    就憑此,判官不看的皺眉才怪,可問題卻在最最後出現了神奇的轉機:陛下受命於天!


    若把這一句蒙蔽掉,通篇都是別的意思。


    若把這一句加上,通篇驟然翻轉,瞬間顛倒了乾坤。


    所以哪怕是羅頁文也忍不住反複試讀確認。


    聚民之地為國,民哀則國衰,佑民者,真國士也!


    誰是真國士?後麵輕飄飄點出一句,陛下受命於天!


    於是,整篇答卷的意味定性是,答卷者通篇否認了國士與三者之間的關係,告訴了大家什麽才是真正的國士,若真有國士的話,護佑萬民者才是真國士,誰有資格守護萬民?陛下受命於天!


    若真有誰運承天命,唯有陛下!


    好不容易從答卷中迴過神來的大學士端著卷子忍不住搖頭好一陣。


    他發現這答卷者偏題偏的離譜,卻又偏的沒問題呀!


    頭迴見識到這樣的事,今天算是大開眼界了。


    砰!隔壁批卷房內突然傳來猛然拍桌的動靜。


    又有人怪叫一聲,“好!好一個‘一朝入得君王殿,了卻生前身後名’,好好好!”


    這邊閱卷的判官都被驚動了,包括羅頁文在內,都在麵麵相覷,原來是隔壁有人在拍案叫絕。


    羅頁文笑道:“看來李大人是遇上好的詩詞了,否則以他的見多識廣不會這般失態。”


    微胖判官略欠身,“大人明鑒,想必是如此。”


    羅頁文深吸了一口氣,目光又落在了手上卷子上,問:“此卷你怎麽看?”


    微胖判官:“還請大人明示。”


    羅頁文:“問你,但說無妨。”


    微胖判官:“竟敢直評陛下,下官不敢妄議,請大人定奪!”


    羅頁文微笑,一猜就是如此,考題涉及帝王,答題者不可避免也要涉及,但都借古喻今,這直接說‘陛下’二字就是不偏不倚地指當今聖上了,加之是篇奇文,撞上的判官不好定奪可以理解。


    但也正因為如此,微胖判官心裏是怎麽想的,羅頁文已經是心裏有數了,遇上這種卷子,若不是真覺得好,直接黜落便可,犯不著還拿來給他看,顯然內心裏是不舍的。


    抖了抖手上卷子,羅頁文頷首讚許道:“如正道滄桑,如大地蒼茫,卻又驟然如坐雲端,更難得的是,竟能在會試中寫出這般一氣嗬成的文章,我也是頭迴見識到。字毓靈秀,文采飛揚,蕩氣迴腸,且一氣嗬成,如此心性,想必其它題目做的也不會差,老夫理當成全!”


    微胖判官正訝異大學士竟給出如此高的評價,羅頁文已經是把卷子往桌上一鋪,直接提了批卷的朱筆,跳過下麵判官,自己在試卷上親筆寫下了一個鮮紅的‘十’字,竟給了個封頂的最高成績。


    涉及當今聖上,下麵判官與聖上少見,不敢定奪,羅頁文卻是經常與聖上見麵的,多少知道一些聖上的心思,就憑這突兀冒出的‘受命於天’的字眼,這馬屁怕是就要拍進陛下的心坎裏,陛下怕是就想讓天下人看到。


    而這通篇文章的前麵,怕是又要對了另一批人的胃口。


    這人呐,就是這樣,總喜歡看自己喜歡看的東西。


    所以不但是奇文,還是篇兩邊討好的奇文,他沒理由不玉成。


    當然,玉成之前他也有些猶豫,心頭閃過一個陰影,有點懷疑,此文會不會是那個示意出題者安排的考生,若如此的話,他便要減去一分,將‘十’變成‘九’。


    在朝為官,既要生存下去,又想守著一些本心往往便得如此折中,就像眼前這篇兩邊討好的奇文一般,暢所欲言到最後似乎意識到了不妥,還是以畫龍點睛的方式來了個峰迴路轉。


    後來一想,又覺得不是,若是那人安排的考生,便不會推翻那人的出題,於是才放心給了‘十’的評判。


    親自批閱後,羅頁文扯起卷子交給了微胖判官,揮手示意就這樣,後者領卷退下,迴了自己位置上繼續批卷……


    又數天後,當所有考卷全部判卷完畢,要正式羅列會試排名時,四房主考官終於在庭院中碰麵在了一塊。


    羅、李、楚、耿四位大人相視哈哈大笑,忙完了最緊張的判卷,剩下的事情便簡單了。


    李大人問:“各房頭名想必都出來了吧?要不,好文共賞,咱們先開各房的頭名?”


    羅大人指著他笑道:“你前些日子拍案叫絕,整個院子都聽見了,必是有所得,心裏按捺不住了吧?”


    幾人齊哈哈。


    笑歸笑,事還得辦,按李大人說的辦並不誤事,更不違規,何況大家也確實想看最好的。


    於是四房又再次按照規矩合一協作,所有考卷都搬運到了一座大堂內,登記造冊的東西也都準備齊全了,人員聚集在了一起,各自分工。


    四位主考官又湊了團,不過都拿了一份卷子,一起放在了一張案上,李大人指著自己的說道:“你們的字多,一時間看不完,來,都先來看看我的。”說罷自己還讓開了,給三人騰了空間。


    另三位大人當即擠在一起,腦袋往中間瞅。


    “喲,李大人竟給一首詩判了個滿十。”


    “嗬嗬,誰也別說誰,你看看,四份考卷都是滿十。”


    “沒想到啊,本科會試四房居然都不留餘地,都給出了判滿分的卷子,罕見!”


    “朝天闕…咦,有點意思…”


    “一朝入得君王殿,了卻生前身後名…一朝入得君王殿,了卻生前身後名……”


    “好一個《朝天闕》,題指‘功名’二字作詩,卻用短短四句寫出了一生,連死後也不落,卻又在題範之內,好詩!判滿十不為過!”


    聞三人言,李大人捋須搖頭,洋洋自得狀。


    “咦?”羅頁文忽流露驚悚神色,指著東南西北拚一塊的四份考卷,“你們看字跡,是我眼拙嗎?我怎麽感覺這四份卷子出自同一人之手?”


    此話一出,另三位趕緊細瞅辨認四份考卷的字跡,不看還好,越看越像。


    別說他們,連旁聽的下官也忍不住圍了過來。


    李大人忍不住伸手拿起了兩份卷子,把兩邊文字徹底靠在了一起做對比,比著比著嘴裏嘀咕,“是很像,至少這兩份似乎真是出自同一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半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躍千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躍千愁並收藏半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