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年關,皇帝早已不上朝,因此左豐走的時候告訴丁偉,隻要按正月十五到達洛陽即可,所以丁偉一路上是信馬悠悠。
他們選擇的路線,當然是經過雁門,從並州南下。丁偉來到這個時代,已經一年了,如果再不見一下父母,那可就真是不孝了。
一路上,走走停停,迴雁關徐晃,雁門張遼,定襄候成、成廉,西河的宋憲、魏續等,這些人對丁偉和趙雲都是盛情款待,直到臘月二十五,才到了晉陽。
晉陽位於太原郡,是並州的治所,也是並州最大的一座城。
丁偉要去洛陽受皇上親自封賞的事,早已經傳遍了整個並州,最高興的當屬丁原和他的夫人了。
丁原當初要送丁偉去北海的時候,丁夫人死活都不肯,仿佛這一去就迴不來似的,哭得像個淚人一樣祈求丈夫不要送兒子去。
可是丁原是鐵了心的要送去,丁偉也同意,丁夫人沒有辦法阻止。
後來丁偉要去幽州,丁夫人是天天哭訴,說此去肯定兇多吉少,這一切都是丈夫害的,如果兒子有個三長兩短,她也就不活了。
丁原也有些後悔,他就這麽一個兒子,本想讓他有些出息,不像自己一樣,一輩子都是武夫,即使做了一州刺史,也讓那些大世家和文士不接受。
可是誰能想到,竟然是這樣的結果。帶領三千兵馬去幽州,皇上的目的他怎能不明白呀!你讓並州出兵就直說呀,為什麽還要把我兒子當棋子呢?
可是後來,丁偉的捷報頻傳,盡管他仍然很擔心,可是心裏卻很高興。兒子不到二十歲,就立此大功,先由一個雜號將軍,一躍升為鎮北將軍,那可是從四品呀,隻比他低一級,他數十年征戰才有此成果,這小子將來一定比他成就要大呀!
不過丁原可一點兒也不嫉妒,丁偉是誰?他的兒子呀!
現在丁偉要迴晉陽,丁原一大早就在城門口那兒等著,當然還有她的夫人,她已經是望眼欲穿了。
“丁大人,少將軍迴來了!”呂布騎著高頭大馬,遠遠就看見了跑在前麵的兩匹白馬,他對趙雲可太熟悉了。
丁原點了點頭,其實他早就看到了。他對丁偉的愛不比夫人少,因為他已經五十多歲了,丁偉是他唯一的兒子,也是唯一的孩子。
“偉兒……偉兒……”丁夫人不停地念叨著,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旁邊的侍女趕緊拿著錦帕給她擦拭。
丁偉走的時候,還沒有字,“承恩”是孔融給取的字,孔融在書信中已說明,但是丁夫人還是習慣叫“小偉”。
遠遠的,丁偉已經看到晉陽城外站著上百人,最前麵的幾人騎著馬,其中就有他認識的呂布和熟悉的丁原。盡管是第一次見丁原,但丁偉的心中經常出現過丁原的身影。看到寒風中馬上稍顯消瘦的父親,丁偉第一次被這種親情感動。他也下了決心,一定要保護這種親情,享受這種親情。
“父親……”大約距城門口還有十丈遠時,丁偉在馬上喊了一聲,跳下馬,向城門口飛奔。趙雲也緊隨其後,下了馬,跑了過去。
“孩兒拜見父親!”丁偉和趙雲同時跪下來,給丁原行大禮。
丁原翻身下馬,眾官員也都下了馬。
“承恩,快起來!”丁原扶起了丁偉和趙雲,他高興地抓著丁偉的手,半天才說了幾個字,“長大了,好,好……”
“父親依然威武……”丁偉不知道該說什麽,就冒出了這麽一句。
“哈……”丁原一陣開心的朗笑,“這是子義還是子龍呀?”
丁偉與太史慈和趙雲在軍營中結義的事,隨著兩人的名聲越來越響,已經傳為佳話。
“孩兒趙雲。”
“就是和奉先大戰一百五十迴合不分勝負的子龍呀!好,好,真是少年英雄!”在原來的曆史中,丁原能收呂布為義子,可見他對武勇的少年還是很喜歡的。
“偉兒……”丁夫人聽到兒子的聲音,已經從馬車中出來了。
“母親……”丁偉叫了一聲,迴頭一看,隻見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衣著華貴,滿臉慈愛,雙眼含淚,站在冷風中,“孩兒給母親大人見禮了……”
“偉兒……地上冷,不要這些虛禮……”丁夫人伸手扶住了丁偉,“偉兒,你受苦了……”
丁夫人說不下去了,眼淚再也忍不住了,“孩子……”
“母親,孩子一切都好,母親要保重身體……”丁偉的腦海中閃過許多畫麵,都是小時候母親愛撫的自己的,當然也有另一個時空的父母的身影,他的眼淚也“嘩嘩”地流了下來。
“偉兒不哭,母親是高興呀……”丁夫人拿出錦帕,很細心地為丁偉擦去淚水。
“孩兒拜見母親大人!”趙雲為了不打擾丁偉母子,這時候才過來。
“子龍,好孩子,快快起來。”丁夫人慈愛地看著趙雲,他對兒子這個義弟非常滿意,一表人才,又非常武勇,真是兒子的好幫手。
整個晉陽城,因為丁偉的迴來而顯得分外熱鬧,大家都想看一看這個大漢最年輕的鎮北將軍,街道中已經是人山人海。盡管丁偉離開晉陽隻有一年,可是以前,大家都以為他隻是一個公子哥,除了武勇,一無所有,現在才突然發現,竟然是這樣的英俊,年輕,而且前途無量。
凡是有女兒待嫁的那些個小世家,趕緊迴去找媒婆,哪怕給丁偉做個小妾都行。因為誰都明白,丁偉的潛力是非常大的。
而那些大的世家,也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並州丁原和丁偉。
整個一天,丁原夫婦都在會客,太原郡、或者說是整個並州有頭有臉的人物幾乎都齊聚晉陽,借著向丁偉道賀的機會,和丁原接近關係,晚上,刺史府中舉行了盛大的家宴。丁家的人並不多,但是來客卻不少。
“感謝各位賞光,來參加我丁某的家宴,我先敬各位一杯!”丁原端起酒杯,向眾人致意,然後他逐一向眾人介紹,當然主要是為了給丁偉介紹。
“此乃王家家主王炎子範公!”
“小侄丁偉見過王家主!”丁偉向王炎行了一禮。
“丁將軍不必多禮,老夫乃一白身爾。”王炎笑容滿麵。
太原王氏可算並州第一世家了,王炎是司徒王允的大哥。王允巧設連環計,成功策劃了對董卓的刺殺,成為千古名人。董卓被殺後,人心大快,士兵齊唿萬歲,百姓載歌載舞,一時間,王允的威望達到頂峰。
可惜的是,此事之後,王允或許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不但未能正確地判斷當時的局勢,反而又恢複了他不諳世故的愣頭青作風,結果犯下一係列的錯誤,導致功敗垂成。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得意忘形,樂極生悲吧。
首先是他執意殺害名士蔡邕而大失民心,其次是不願寬恕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樊稠、李蒙被逼無奈,率兵圍攻長安,動蕩再次來臨。最終長安失守,王允被處死,關中大亂,太原王家也受到了牽連,傷筋動骨。
不過後來有個王淩,就是這王炎的兒子,現在應該十一二歲,他很有才幹,得到曹操賞識,又將王家振興起來。不久,王家與河東司馬家發生了一些衝突,司馬父子篡奪曹魏政權之後,就給王淩安了個謀反的罪名,將王家滅了三族,從此太原無王家。
現在,王炎能來參加丁原的家宴,那是給足了丁原的麵子。放在以前,他們王家是決不會正眼看丁家的,但隨著丁偉的崛起,王允便給哥哥王炎捎信,讓適當結交丁家,這才讓王炎出現在酒席上。
其他的世家,如溫家、郭家、令狐家,丁偉都沒興趣,郭家的郭淮,溫家的溫恢雖然都是名人,但現在恐怕還沒有出生吧。
在介紹完世家之後,丁原又開始介紹並州的官員,心不在焉的丁偉突然被一個名字給“雷”了一下。
“這是並州長史張揚,參軍董昭……”
“張揚董昭?”丁偉趕緊給二人施禮,“見過二位大人。”
張楊,字稚叔,並州雲中人,以武勇而聞名。他的一生還是比較傳奇的,好像每件大事都有他的影子,想必不是一個簡單人物,隻是結局有些悲傷,是被部將楊醜所殺。
董昭就更有名了,字公仁,濟陰定陶人。是曹操早年的謀士、大臣。他最初在袁紹帳下,立過許多功勳,但是袁紹的謀士如郭圖、逢紀等人,勾心鬥角非常嚴重,董昭為人正直,受不了讒言而憤然離開,成為曹操的謀士,並深受曹操信賴。後來,在董昭的建議下,曹操加九錫,成為魏公、魏王。曹丕、曹叡執政期間,董昭也多有謀劃,官至司徒,封樂平侯。由於《三國演義》的關係,大家一提起曹操的謀士,自然想到了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劉曄、賈詡等人,其實董昭在《三國誌》的記載中是與程昱、郭嘉等人並稱為“才策謀略”之人,名頭毫不比他們倆弱。
“看來並州也不缺人才呀!”丁偉暗想,他一定要將這些人重用起來,在亂世,自己不能用,不會用,那隻能成為敵人的幫手。
他們選擇的路線,當然是經過雁門,從並州南下。丁偉來到這個時代,已經一年了,如果再不見一下父母,那可就真是不孝了。
一路上,走走停停,迴雁關徐晃,雁門張遼,定襄候成、成廉,西河的宋憲、魏續等,這些人對丁偉和趙雲都是盛情款待,直到臘月二十五,才到了晉陽。
晉陽位於太原郡,是並州的治所,也是並州最大的一座城。
丁偉要去洛陽受皇上親自封賞的事,早已經傳遍了整個並州,最高興的當屬丁原和他的夫人了。
丁原當初要送丁偉去北海的時候,丁夫人死活都不肯,仿佛這一去就迴不來似的,哭得像個淚人一樣祈求丈夫不要送兒子去。
可是丁原是鐵了心的要送去,丁偉也同意,丁夫人沒有辦法阻止。
後來丁偉要去幽州,丁夫人是天天哭訴,說此去肯定兇多吉少,這一切都是丈夫害的,如果兒子有個三長兩短,她也就不活了。
丁原也有些後悔,他就這麽一個兒子,本想讓他有些出息,不像自己一樣,一輩子都是武夫,即使做了一州刺史,也讓那些大世家和文士不接受。
可是誰能想到,竟然是這樣的結果。帶領三千兵馬去幽州,皇上的目的他怎能不明白呀!你讓並州出兵就直說呀,為什麽還要把我兒子當棋子呢?
可是後來,丁偉的捷報頻傳,盡管他仍然很擔心,可是心裏卻很高興。兒子不到二十歲,就立此大功,先由一個雜號將軍,一躍升為鎮北將軍,那可是從四品呀,隻比他低一級,他數十年征戰才有此成果,這小子將來一定比他成就要大呀!
不過丁原可一點兒也不嫉妒,丁偉是誰?他的兒子呀!
現在丁偉要迴晉陽,丁原一大早就在城門口那兒等著,當然還有她的夫人,她已經是望眼欲穿了。
“丁大人,少將軍迴來了!”呂布騎著高頭大馬,遠遠就看見了跑在前麵的兩匹白馬,他對趙雲可太熟悉了。
丁原點了點頭,其實他早就看到了。他對丁偉的愛不比夫人少,因為他已經五十多歲了,丁偉是他唯一的兒子,也是唯一的孩子。
“偉兒……偉兒……”丁夫人不停地念叨著,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旁邊的侍女趕緊拿著錦帕給她擦拭。
丁偉走的時候,還沒有字,“承恩”是孔融給取的字,孔融在書信中已說明,但是丁夫人還是習慣叫“小偉”。
遠遠的,丁偉已經看到晉陽城外站著上百人,最前麵的幾人騎著馬,其中就有他認識的呂布和熟悉的丁原。盡管是第一次見丁原,但丁偉的心中經常出現過丁原的身影。看到寒風中馬上稍顯消瘦的父親,丁偉第一次被這種親情感動。他也下了決心,一定要保護這種親情,享受這種親情。
“父親……”大約距城門口還有十丈遠時,丁偉在馬上喊了一聲,跳下馬,向城門口飛奔。趙雲也緊隨其後,下了馬,跑了過去。
“孩兒拜見父親!”丁偉和趙雲同時跪下來,給丁原行大禮。
丁原翻身下馬,眾官員也都下了馬。
“承恩,快起來!”丁原扶起了丁偉和趙雲,他高興地抓著丁偉的手,半天才說了幾個字,“長大了,好,好……”
“父親依然威武……”丁偉不知道該說什麽,就冒出了這麽一句。
“哈……”丁原一陣開心的朗笑,“這是子義還是子龍呀?”
丁偉與太史慈和趙雲在軍營中結義的事,隨著兩人的名聲越來越響,已經傳為佳話。
“孩兒趙雲。”
“就是和奉先大戰一百五十迴合不分勝負的子龍呀!好,好,真是少年英雄!”在原來的曆史中,丁原能收呂布為義子,可見他對武勇的少年還是很喜歡的。
“偉兒……”丁夫人聽到兒子的聲音,已經從馬車中出來了。
“母親……”丁偉叫了一聲,迴頭一看,隻見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衣著華貴,滿臉慈愛,雙眼含淚,站在冷風中,“孩兒給母親大人見禮了……”
“偉兒……地上冷,不要這些虛禮……”丁夫人伸手扶住了丁偉,“偉兒,你受苦了……”
丁夫人說不下去了,眼淚再也忍不住了,“孩子……”
“母親,孩子一切都好,母親要保重身體……”丁偉的腦海中閃過許多畫麵,都是小時候母親愛撫的自己的,當然也有另一個時空的父母的身影,他的眼淚也“嘩嘩”地流了下來。
“偉兒不哭,母親是高興呀……”丁夫人拿出錦帕,很細心地為丁偉擦去淚水。
“孩兒拜見母親大人!”趙雲為了不打擾丁偉母子,這時候才過來。
“子龍,好孩子,快快起來。”丁夫人慈愛地看著趙雲,他對兒子這個義弟非常滿意,一表人才,又非常武勇,真是兒子的好幫手。
整個晉陽城,因為丁偉的迴來而顯得分外熱鬧,大家都想看一看這個大漢最年輕的鎮北將軍,街道中已經是人山人海。盡管丁偉離開晉陽隻有一年,可是以前,大家都以為他隻是一個公子哥,除了武勇,一無所有,現在才突然發現,竟然是這樣的英俊,年輕,而且前途無量。
凡是有女兒待嫁的那些個小世家,趕緊迴去找媒婆,哪怕給丁偉做個小妾都行。因為誰都明白,丁偉的潛力是非常大的。
而那些大的世家,也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並州丁原和丁偉。
整個一天,丁原夫婦都在會客,太原郡、或者說是整個並州有頭有臉的人物幾乎都齊聚晉陽,借著向丁偉道賀的機會,和丁原接近關係,晚上,刺史府中舉行了盛大的家宴。丁家的人並不多,但是來客卻不少。
“感謝各位賞光,來參加我丁某的家宴,我先敬各位一杯!”丁原端起酒杯,向眾人致意,然後他逐一向眾人介紹,當然主要是為了給丁偉介紹。
“此乃王家家主王炎子範公!”
“小侄丁偉見過王家主!”丁偉向王炎行了一禮。
“丁將軍不必多禮,老夫乃一白身爾。”王炎笑容滿麵。
太原王氏可算並州第一世家了,王炎是司徒王允的大哥。王允巧設連環計,成功策劃了對董卓的刺殺,成為千古名人。董卓被殺後,人心大快,士兵齊唿萬歲,百姓載歌載舞,一時間,王允的威望達到頂峰。
可惜的是,此事之後,王允或許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不但未能正確地判斷當時的局勢,反而又恢複了他不諳世故的愣頭青作風,結果犯下一係列的錯誤,導致功敗垂成。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得意忘形,樂極生悲吧。
首先是他執意殺害名士蔡邕而大失民心,其次是不願寬恕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樊稠、李蒙被逼無奈,率兵圍攻長安,動蕩再次來臨。最終長安失守,王允被處死,關中大亂,太原王家也受到了牽連,傷筋動骨。
不過後來有個王淩,就是這王炎的兒子,現在應該十一二歲,他很有才幹,得到曹操賞識,又將王家振興起來。不久,王家與河東司馬家發生了一些衝突,司馬父子篡奪曹魏政權之後,就給王淩安了個謀反的罪名,將王家滅了三族,從此太原無王家。
現在,王炎能來參加丁原的家宴,那是給足了丁原的麵子。放在以前,他們王家是決不會正眼看丁家的,但隨著丁偉的崛起,王允便給哥哥王炎捎信,讓適當結交丁家,這才讓王炎出現在酒席上。
其他的世家,如溫家、郭家、令狐家,丁偉都沒興趣,郭家的郭淮,溫家的溫恢雖然都是名人,但現在恐怕還沒有出生吧。
在介紹完世家之後,丁原又開始介紹並州的官員,心不在焉的丁偉突然被一個名字給“雷”了一下。
“這是並州長史張揚,參軍董昭……”
“張揚董昭?”丁偉趕緊給二人施禮,“見過二位大人。”
張楊,字稚叔,並州雲中人,以武勇而聞名。他的一生還是比較傳奇的,好像每件大事都有他的影子,想必不是一個簡單人物,隻是結局有些悲傷,是被部將楊醜所殺。
董昭就更有名了,字公仁,濟陰定陶人。是曹操早年的謀士、大臣。他最初在袁紹帳下,立過許多功勳,但是袁紹的謀士如郭圖、逢紀等人,勾心鬥角非常嚴重,董昭為人正直,受不了讒言而憤然離開,成為曹操的謀士,並深受曹操信賴。後來,在董昭的建議下,曹操加九錫,成為魏公、魏王。曹丕、曹叡執政期間,董昭也多有謀劃,官至司徒,封樂平侯。由於《三國演義》的關係,大家一提起曹操的謀士,自然想到了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劉曄、賈詡等人,其實董昭在《三國誌》的記載中是與程昱、郭嘉等人並稱為“才策謀略”之人,名頭毫不比他們倆弱。
“看來並州也不缺人才呀!”丁偉暗想,他一定要將這些人重用起來,在亂世,自己不能用,不會用,那隻能成為敵人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