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主,呂布戰敗,西涼軍士氣低落,此時進兵,可以一鼓作氣攻下虎牢關。”曹操看到呂布敗迴陣中,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趕緊給袁紹說。
袁紹看了看對麵,臉上的表情陰晴不定,然後又看了看旁邊的郭圖,“公則以為如何?”
“主公,不可!”郭圖捋了捋他的小山羊胡子,“呂布雖敗,但西涼軍陣勢未亂,士氣未減。此時若進兵,必不能攻克,反而影響我軍氣勢!”
“公則說的有理。”袁紹聽後,點了點頭。
“主公,此言差矣!”許攸不同意郭圖的意見,“孟德說的有理,當立刻進兵,機不可失呀!”
許攸與袁紹和曹操是總角之友,故而直唿曹操的字。
“子遠說的也有理呀,這……”袁紹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戰機稍縱即逝,如此優柔寡斷,怎可成事?”曹操一看,氣的一撥馬,憤然離去,因為此時西涼軍已經有秩序的退迴關內,再去進攻,將毫無意義。
“收兵!”袁紹傳令,大軍陸續退迴各自營寨之中。
第二天,袁紹派眾諸候,輪番對虎牢關發起了攻擊,連續攻了五天,共死傷大約三萬多兵士,但虎牢關依舊固若金湯。不過關上的西涼守軍,也損失慘重,死傷近萬人。
虎牢關內,董卓憂心重重。雖然聯軍想要攻破虎牢關,非常困難,但是兵法雲,久守必失,如此下去,關上西涼軍的氣勢,越來越低落,這不是個好兆頭。
本來他覺得自己麾下有呂布,典韋,許褚這樣的萬人敵,通過陣前鬥將,可以打擊聯軍的士氣。卻沒想到聯軍當中勇將甚多,尤其是丁偉麾下,可謂藏龍臥虎,呂布,典韋,許褚三人皆敗,反倒是自己的軍心不穩。
“嶽父大人不必憂愁,小婿倒有一計。”李儒看到董卓很不高興,小心的說。
“你有何計,快快道來。”董卓一聽李儒有辦法,一下子來了精神。
“嶽父大人,關東聯軍雖多,但卻並非一心,我們隻需拉攏一人,便可使聯軍瓦解?”
“拉攏何人?”
“鎮北將軍丁偉!”
“文優,你這不廢話嗎?我與丁偉有殺父之仇,如何能拉攏呀?”董卓一聽要拉擾丁偉,頓時泄了氣。
“嶽父大人,我們並不是一定要把丁偉拉攏過來,隻不過是做做樣子,主要的是要讓其他的諸侯知道!”
“哦……”董卓想了想,“那你說說,如何拉攏?”
“丁偉的二弟太史慈,年方二十出頭,一表人才。小妹董白,年方二八,待字閨中,將她許配太史慈,若成,嶽父大人可得一勇將,聯軍不攻自破。即使不成,丁偉和袁紹之間必生嫌疑,加之眾諸侯,本來就貌合神離,時間一久,則其聯盟必散矣!”
“好,既然如此,你準備些禮物,親自去丁偉營中走一趟。”
“諾!”
晚上,丁偉和趙雲,太史慈,陳宮等人在閑聊。白天的攻打虎牢關,丁偉沒有參加,一是鬥將的時候,丁偉的許多大將悉數出戰,其次,丁偉所帶的都是騎兵,不適合攻關,況且他的軍營離虎牢關最遠。
“報將軍,有一人自稱董卓使者,要見將軍。”一名兵士進來報告。
“董卓使者,晚上要見我?”丁偉看了看陳宮,“公台以為他所為何事?”
“此時董卓派人來見主公,無非是想離間主公和聯軍。”陳宮微笑著說,“不過主公也正好可以見一見他,我們便可知道董卓的進一步打算。”
“帶他進來!”
不一會,隻見一名文士,帶著兩個兵士,抬著一個箱子走了進來。
“太師使者李儒,給將軍道喜了!”李儒給丁偉行了一大禮。
“你就是那個鳩殺少帝的李儒?”丁偉一聽是李儒,仔細的打量了一下他,好像有點眼熟。不過對李儒這個名字,他可是非常熟悉的。他是董卓麾下的第一謀士,心狠手辣,奸詐無比。
“將軍可冤枉在下了。”李儒一聽丁偉的話,吃了一驚,饒是他遇事異常冷靜,現在心中也有一些顫抖。毒殺少帝之事,他自認為做的非常隱蔽,不知為何,卻讓丁偉得知了,“少帝乃是死於疾病,這個罪名在下實在是擔當不起啊!”
“啍!人在做,天在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毒殺少帝的事,曆史上記得清清楚楚,丁偉自然知道。不過,丁偉今天不想在這件事情上計較,“說吧,董卓讓你來此,有何貴幹?”
“丁將軍,董太師得知將軍義弟太史慈,乃當世之俊傑,甚為喜愛。太師膝下有一愛女董白,視若掌上明珠,今欲招太史慈為婿……”
“住嘴!”丁偉一聽,勃然大怒,用手一指李儒,“李儒,你給我聽好了,我義弟太史慈,當然是當世俊傑,可是董卓乃國賊也!他的女兒怎可配我義弟,你讓董卓洗淨脖子等著,我兄弟三人必砍下他和呂布的人頭,快滾!”
“我殺了你!”太史慈也已經是怒火中燒,他覺得這董卓不光是在侮辱他,更是在侮辱他的兄長丁偉,所以拔出配劍就要殺李儒。
“子義將軍,不可!”陳宮趕緊攔住太史慈,“自古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若是殺了李儒,則必影響主公之信義啊!”
丁偉擺了擺手,“讓他走吧!”
李儒剛才已經嚇得臉色蒼白,因為太史慈抽出劍的時候,丁偉並沒有製止。也就是說,丁偉剛才也想殺他。要不是陳宮勸阻,李儒的這顆腦袋恐怕也保不住了。
“公台,李儒乃董卓帳下第一謀士,他不會想不到這個結果吧?”丁偉總覺得此事並非如此簡單。
“主公說的不錯,李儒的目的並不是做成這件事,他隻是讓其他諸侯知道他做了這件事!”陳宮想了想,“各鎮諸侯,本來就是貌合心離,而主公麾下,又是兵精將勇,如此一來,便將主公和眾諸侯對立起來。”
“那我們可以將此事解釋清楚呀!”太史慈說。
“子義將軍,一切解釋都沒有用,疑由心生,眾諸侯心中本來就有疑,不過也無需解釋。擊敗董卓,我們本來就沒有依靠眾諸侯。”
“是呀,是呀!”眾人一聽,心中也就釋然了。這段時間,袁紹和各鎮諸侯的所作所為,他們都看在眼裏,依靠這些人,恐怕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
“子義,我們是不是在什麽地方見過李儒?”丁偉總覺得李儒的眼神有些熟悉。
“大哥,我也有這種感覺!”趙雲突然說。
“對啊,你們倆一說,我也是。”太史慈也思考起來。
“是他,我想起來了!”丁偉突然站了起來,“子義,子龍,你們倆還記得,當初我們在上穀的時候,被和連包圍,那個站在和連身邊的漢人文士!”
“對,就是他!”
“下次若是讓我碰到,絕不輕饒!”丁偉一拍桌案,“勾結外族,侵占我大漢土地,殘害我大漢百姓的人,都該死!”
李儒迴到虎牢關後,將事情的經過,簡單的向董卓說了一遍。
“都是你出的好主意,事情沒辦成,反倒被丁偉羞辱了一番,可恨!”
“嶽父大人息怒,此事並非未成。”李儒麵上帶著奸笑,“嶽父是想,袁紹和眾諸侯知道我們跟丁偉有聯係,會怎麽想?”
“哈……”董卓想了想,也是大笑幾聲,“如此說來,他們的聯盟即將瓦解呀!”
“不過嶽父大人,我們也應該有個長久的打算。”
“此話怎講?”
“嶽父大人,前不久,洛陽城中流傳著幾句童謠,頗有深意。”
“是什麽?說來聽聽。”
“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進長安,方可無斯難。”
“哦……,這是何意呀?”
“‘ 西頭一個漢’應指高祖興於長安,‘東頭一個漢’應指光武中興於洛陽。以此推測,若嶽父大人遷都長安,定可以興複漢室,一統天下!”
李儒說完之後,董卓陷入了沉思。
遷都之事,事關重大。且不說朝臣,世家都會反對,就是他摩下的將士,也會有人反對。而且,兵馬,糧草,車仗等等都要考慮。
“嶽父大人,洛陽之外有八關,雖然個個都是險關,但若有一關被攻破,則整個洛陽危矣!長安不同,隻要我們守住華山潼關,關東諸候則束手無策。”李儒看到董卓思考了一會兒,才開始說,說完又停了停,讓董卓繼續思考。
“洛陽八關!”董卓在心裏算了算,不算虎勞關的大軍,各關共有守軍十二萬,而分配到每個關,也就兩萬餘人,的確如李儒所說。
而長安南臨秦嶺,東有華山,隻需守一個潼關即可。
“嶽父大人,我等之根基皆在雍涼,而如今的雍涼實力最強的是馬騰和韓遂。馬騰乃勢利小人,嶽父封他為涼州牧,而他不知報恩,卻起兵造反。韓遂人稱黃河九曲,反複無常。嶽父隻有坐鎮長安,才能鎮住此二人,如此雍涼才能安穩。”
董卓站起身來,在營帳中來迴踱步。許久,他突然坐下,“文優,讓張濟率三萬人馬,堅守虎勞關十日,我們帶大軍秘密迴洛陽,準備遷都長安!”
“諾!”
袁紹看了看對麵,臉上的表情陰晴不定,然後又看了看旁邊的郭圖,“公則以為如何?”
“主公,不可!”郭圖捋了捋他的小山羊胡子,“呂布雖敗,但西涼軍陣勢未亂,士氣未減。此時若進兵,必不能攻克,反而影響我軍氣勢!”
“公則說的有理。”袁紹聽後,點了點頭。
“主公,此言差矣!”許攸不同意郭圖的意見,“孟德說的有理,當立刻進兵,機不可失呀!”
許攸與袁紹和曹操是總角之友,故而直唿曹操的字。
“子遠說的也有理呀,這……”袁紹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戰機稍縱即逝,如此優柔寡斷,怎可成事?”曹操一看,氣的一撥馬,憤然離去,因為此時西涼軍已經有秩序的退迴關內,再去進攻,將毫無意義。
“收兵!”袁紹傳令,大軍陸續退迴各自營寨之中。
第二天,袁紹派眾諸候,輪番對虎牢關發起了攻擊,連續攻了五天,共死傷大約三萬多兵士,但虎牢關依舊固若金湯。不過關上的西涼守軍,也損失慘重,死傷近萬人。
虎牢關內,董卓憂心重重。雖然聯軍想要攻破虎牢關,非常困難,但是兵法雲,久守必失,如此下去,關上西涼軍的氣勢,越來越低落,這不是個好兆頭。
本來他覺得自己麾下有呂布,典韋,許褚這樣的萬人敵,通過陣前鬥將,可以打擊聯軍的士氣。卻沒想到聯軍當中勇將甚多,尤其是丁偉麾下,可謂藏龍臥虎,呂布,典韋,許褚三人皆敗,反倒是自己的軍心不穩。
“嶽父大人不必憂愁,小婿倒有一計。”李儒看到董卓很不高興,小心的說。
“你有何計,快快道來。”董卓一聽李儒有辦法,一下子來了精神。
“嶽父大人,關東聯軍雖多,但卻並非一心,我們隻需拉攏一人,便可使聯軍瓦解?”
“拉攏何人?”
“鎮北將軍丁偉!”
“文優,你這不廢話嗎?我與丁偉有殺父之仇,如何能拉攏呀?”董卓一聽要拉擾丁偉,頓時泄了氣。
“嶽父大人,我們並不是一定要把丁偉拉攏過來,隻不過是做做樣子,主要的是要讓其他的諸侯知道!”
“哦……”董卓想了想,“那你說說,如何拉攏?”
“丁偉的二弟太史慈,年方二十出頭,一表人才。小妹董白,年方二八,待字閨中,將她許配太史慈,若成,嶽父大人可得一勇將,聯軍不攻自破。即使不成,丁偉和袁紹之間必生嫌疑,加之眾諸侯,本來就貌合神離,時間一久,則其聯盟必散矣!”
“好,既然如此,你準備些禮物,親自去丁偉營中走一趟。”
“諾!”
晚上,丁偉和趙雲,太史慈,陳宮等人在閑聊。白天的攻打虎牢關,丁偉沒有參加,一是鬥將的時候,丁偉的許多大將悉數出戰,其次,丁偉所帶的都是騎兵,不適合攻關,況且他的軍營離虎牢關最遠。
“報將軍,有一人自稱董卓使者,要見將軍。”一名兵士進來報告。
“董卓使者,晚上要見我?”丁偉看了看陳宮,“公台以為他所為何事?”
“此時董卓派人來見主公,無非是想離間主公和聯軍。”陳宮微笑著說,“不過主公也正好可以見一見他,我們便可知道董卓的進一步打算。”
“帶他進來!”
不一會,隻見一名文士,帶著兩個兵士,抬著一個箱子走了進來。
“太師使者李儒,給將軍道喜了!”李儒給丁偉行了一大禮。
“你就是那個鳩殺少帝的李儒?”丁偉一聽是李儒,仔細的打量了一下他,好像有點眼熟。不過對李儒這個名字,他可是非常熟悉的。他是董卓麾下的第一謀士,心狠手辣,奸詐無比。
“將軍可冤枉在下了。”李儒一聽丁偉的話,吃了一驚,饒是他遇事異常冷靜,現在心中也有一些顫抖。毒殺少帝之事,他自認為做的非常隱蔽,不知為何,卻讓丁偉得知了,“少帝乃是死於疾病,這個罪名在下實在是擔當不起啊!”
“啍!人在做,天在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毒殺少帝的事,曆史上記得清清楚楚,丁偉自然知道。不過,丁偉今天不想在這件事情上計較,“說吧,董卓讓你來此,有何貴幹?”
“丁將軍,董太師得知將軍義弟太史慈,乃當世之俊傑,甚為喜愛。太師膝下有一愛女董白,視若掌上明珠,今欲招太史慈為婿……”
“住嘴!”丁偉一聽,勃然大怒,用手一指李儒,“李儒,你給我聽好了,我義弟太史慈,當然是當世俊傑,可是董卓乃國賊也!他的女兒怎可配我義弟,你讓董卓洗淨脖子等著,我兄弟三人必砍下他和呂布的人頭,快滾!”
“我殺了你!”太史慈也已經是怒火中燒,他覺得這董卓不光是在侮辱他,更是在侮辱他的兄長丁偉,所以拔出配劍就要殺李儒。
“子義將軍,不可!”陳宮趕緊攔住太史慈,“自古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若是殺了李儒,則必影響主公之信義啊!”
丁偉擺了擺手,“讓他走吧!”
李儒剛才已經嚇得臉色蒼白,因為太史慈抽出劍的時候,丁偉並沒有製止。也就是說,丁偉剛才也想殺他。要不是陳宮勸阻,李儒的這顆腦袋恐怕也保不住了。
“公台,李儒乃董卓帳下第一謀士,他不會想不到這個結果吧?”丁偉總覺得此事並非如此簡單。
“主公說的不錯,李儒的目的並不是做成這件事,他隻是讓其他諸侯知道他做了這件事!”陳宮想了想,“各鎮諸侯,本來就是貌合心離,而主公麾下,又是兵精將勇,如此一來,便將主公和眾諸侯對立起來。”
“那我們可以將此事解釋清楚呀!”太史慈說。
“子義將軍,一切解釋都沒有用,疑由心生,眾諸侯心中本來就有疑,不過也無需解釋。擊敗董卓,我們本來就沒有依靠眾諸侯。”
“是呀,是呀!”眾人一聽,心中也就釋然了。這段時間,袁紹和各鎮諸侯的所作所為,他們都看在眼裏,依靠這些人,恐怕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
“子義,我們是不是在什麽地方見過李儒?”丁偉總覺得李儒的眼神有些熟悉。
“大哥,我也有這種感覺!”趙雲突然說。
“對啊,你們倆一說,我也是。”太史慈也思考起來。
“是他,我想起來了!”丁偉突然站了起來,“子義,子龍,你們倆還記得,當初我們在上穀的時候,被和連包圍,那個站在和連身邊的漢人文士!”
“對,就是他!”
“下次若是讓我碰到,絕不輕饒!”丁偉一拍桌案,“勾結外族,侵占我大漢土地,殘害我大漢百姓的人,都該死!”
李儒迴到虎牢關後,將事情的經過,簡單的向董卓說了一遍。
“都是你出的好主意,事情沒辦成,反倒被丁偉羞辱了一番,可恨!”
“嶽父大人息怒,此事並非未成。”李儒麵上帶著奸笑,“嶽父是想,袁紹和眾諸侯知道我們跟丁偉有聯係,會怎麽想?”
“哈……”董卓想了想,也是大笑幾聲,“如此說來,他們的聯盟即將瓦解呀!”
“不過嶽父大人,我們也應該有個長久的打算。”
“此話怎講?”
“嶽父大人,前不久,洛陽城中流傳著幾句童謠,頗有深意。”
“是什麽?說來聽聽。”
“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進長安,方可無斯難。”
“哦……,這是何意呀?”
“‘ 西頭一個漢’應指高祖興於長安,‘東頭一個漢’應指光武中興於洛陽。以此推測,若嶽父大人遷都長安,定可以興複漢室,一統天下!”
李儒說完之後,董卓陷入了沉思。
遷都之事,事關重大。且不說朝臣,世家都會反對,就是他摩下的將士,也會有人反對。而且,兵馬,糧草,車仗等等都要考慮。
“嶽父大人,洛陽之外有八關,雖然個個都是險關,但若有一關被攻破,則整個洛陽危矣!長安不同,隻要我們守住華山潼關,關東諸候則束手無策。”李儒看到董卓思考了一會兒,才開始說,說完又停了停,讓董卓繼續思考。
“洛陽八關!”董卓在心裏算了算,不算虎勞關的大軍,各關共有守軍十二萬,而分配到每個關,也就兩萬餘人,的確如李儒所說。
而長安南臨秦嶺,東有華山,隻需守一個潼關即可。
“嶽父大人,我等之根基皆在雍涼,而如今的雍涼實力最強的是馬騰和韓遂。馬騰乃勢利小人,嶽父封他為涼州牧,而他不知報恩,卻起兵造反。韓遂人稱黃河九曲,反複無常。嶽父隻有坐鎮長安,才能鎮住此二人,如此雍涼才能安穩。”
董卓站起身來,在營帳中來迴踱步。許久,他突然坐下,“文優,讓張濟率三萬人馬,堅守虎勞關十日,我們帶大軍秘密迴洛陽,準備遷都長安!”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