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橫空出世,以三千兵士,火燒郟縣,火燒小龍穀,將荊州大將王威和軍師蔡瑁殺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沒,要不是文聘及時趕到,恐怕王威和蔡瑁也難逃一死。
消息傳出,荊州牧劉表震驚,整個天下為之駭然,呂蒙之名,一時之間傳遍大漢各州。
襄陽城外三十裏處,有一座山,名曰鹿門上,山上有一個鹿門書院,聞名整個荊州。
鹿門書院的院長龐德公,是襄陽名士,德高望重,品性高潔,不好仕途,精修學問,前刺史徐璆,征辟其為荊州別駕,被他婉拒,今州牧劉表,以長史之位相邀,也被謝絕。
許多世家將其子弟爭相送至鹿門書院,但龐德公收弟子,異常嚴格,不論寒門或是世家,隻有通過他的考核,才能成為鹿門書院的弟子。因此鹿門書院,真正的弟子並不多。
陽翟的潁川書院,與襄陽鹿門書院齊名。黃巾之亂時,整個潁川郡鬧得最兇。潁川書院的學子皆四散而走,荀爽入朝做了司空,司馬徽南下襄陽,來到鹿門書院。一時之間,鹿門書院名聲更盛。
今天鹿門書院,群英薈萃。司馬徽和龐德公坐在正位,在他們二人兩旁,依次坐著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隻有十三歲的侄子龐統,荊州的青年才俊蔣琬和馬良,不久前拜入鹿門書院的學子徐庶和他的好友石韜,零陵名士劉巴,武陵名士廖立。
這些人雖然目前都沒有出仕,但卻經常在一起談論天下大勢,品評天下英雄。今天的話題,自然是從剛剛結束的南陽之戰談起。
“我們都沒想到,南陽竟然打成了這樣。”首先說話的是龐德公,“這毫無名聲的呂子明,其用兵之能堪比韓信啊!”
前不久,王威和蔡瑁出兵南陽的時候,他們都分析過當時的趨勢,洛陽的情況,可能會出現三種結果。
最差的情況是,南陽首先被突破,王威蔡瑁兵臨伊闕關,黃忠和陳宮,不得不迴師洛陽,曹操占領的豫州全境,自領豫州牧,威逼兗州和徐州。賈詡緊守洛陽南麵的伊闕關,東麵的泗水關,與董卓對峙於函穀關,雖可保住洛陽,但已是三麵受敵之勢。
第二種情況,荊州兵攻破南陽後,不再進軍。陳宮和黃忠依舊和曹操對峙於許縣,兩人最後平分豫州。函穀關能不能守住,卻很難說。
最好的情況是,鄧當能夠守住宛城,與荊州兵僵持在南陽,堅持到驃騎將軍丁偉迴來。
可是卻沒想到,荊州兵竟然敗了,敗得如此之快,而且如此之慘。
“呂子明用兵倒也普通,隻是王威和蔡瑁實在是太差勁。”武陵名士廖立自幼便才名滿荊襄,他對劉表帳下的名士向來很不服氣,尤其是蔡瑁。
“公淵所言甚有道理,若是當時的軍師是蒯良而不是蔡瑁,恐怕此時南陽已經被荊州軍占領。”劉巴也支持廖立的觀點,“蔡瑁無能,卻成就了呂子明,真是時也,命也!”
“其實也並非全是蔡瑁無能,荊州剛出兵的時候,我等不是也沒有料到如此的結果嗎?”劉巴和廖立名聲很大,其他人年紀都太小,所以不好反駁,但司馬徽卻不同意他們二人的看法,“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呂子明情況如何,王威和蔡瑁皆一無所知,或者說整個荊州都一無所知,敗了也是正常的,即使蒯良去了,結果也未可知。”
“德操先生未免有些太看不起我荊州才俊了吧!”劉巴聽了司馬徽的話,露出了不以為然的笑容,“蒯子柔用兵之能,早在剿滅黃巾的大戰中,就已展露無遺,呂子明隻不過是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豈是他的對手。”
“這一戰的結果是必然的,呂子明並非僥幸取勝,確如龐德公所言,呂子明用兵之才能,不下於韓信,隻是現在眾人還不知道他的厲害!”一直沒有說話的徐庶,聽了劉巴的話,有些不高興。徐庶曾在潁川書院學習過,司馬徽是他的老師。現在又是司馬徽將他引薦給了龐德公,他才入了鹿門書院。“子初先生可知這呂子明乃何方人士?難道真如荊州兵所傳,隻是鄧當的小舅子?”
“元直兄認識這呂子明?”小龐統一聽徐庶的話,來了興趣,“那元直兄可要給我引薦一下,我將來也要做像呂子明這樣的將軍,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彈指間讓敵軍全軍覆沒!”
“哈……”眾人聽得小龐統的話,都笑了起來。
“你呀,再等十年再說吧。”龐德公一指龐統,微笑著說。
“不,五年我就可以出山,丁驃騎第一次打仗的時候,就是十八歲!”龐統認真的說。
“哈……”大家又是一陣大笑。
“元直,你是何時認識呂蒙的?”石韜和徐庶是一同來到荊州的,他對呂蒙可是毫無印象的。
“我並不認識呂蒙,但我知道他。”徐庶向眾人施了一禮,“德操先生,你還記得丁驃騎初次來潁川書院嗎?”
“當然記得,當時丁驃騎還是鎮北將軍,是在黃巾之亂前一個月,我推說不在,沒有見他,但公達和其他潁川學子,都和當時的丁鎮北見了麵。”司馬徽迴想了一下當時的情形,“當時好像並沒有呂蒙啊。”
“呂蒙當時就像士元一樣,才這麽大。”徐庶指了指龐統,“當時丁鎮北將呂蒙帶來,說他現在還是一塊璞玉,將來一定會是一位帥才,故而在潁川學子當中找一位老師,打算將他留在潁川書院。沒想到這個小呂蒙卻看中了郭奉孝,郭奉孝又要隨丁鎮北而去,因此呂蒙就沒有留在潁川書院。”
“原來呂蒙是奉孝的弟子,看來王威蔡瑁敗得不冤啊。”司馬徽聽完之後,若有所思地說道。
這時眾人都陷入了沉默,對於呂蒙,劉巴和廖立當然可以品頭論足,但是對於郭奉孝,他們就不好說什麽。
“兩位先生,丁驃騎此次北征遼東,選擇的時機到底好不好呢?”蔣琬換了個話題。
“這個時機選的非常不當!”司馬徽和龐德公還沒有開口,廖立依舊搶先發言,“且不說洛陽的戰事結果如何,三麵受攻,從大勢來說,此為敗招,更何況北方局勢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都是因為丁驃騎北征所引起的。”
“公琰兄,公淵兄,丁驃騎乃奉詔北征,何談時機恰不恰當。倒是袁紹,袁家四世三公,他怎可趁此機會,出兵侵占幽州,還有公孫瓚,簡直與叛逆無二!”徐庶一聽,首先反對。他從小就受到母親的教誨,一心忠於漢室。
“元直,迂腐之見也!”劉巴一點都不讚同徐庶的觀點,如今天下,已成亂勢,皇上政令出不了長安,各地英雄紛紛崛起,當是破而後立之時。怎可因為一紙皇命,錯失這大好的局勢。丁驃騎的五萬大軍,若是不北征遼東,揮師南下,恐怕此時已經全取青幽二州,再加上並州和司隸,便占了北方半壁江山,時機成熟之時,便可逐鹿中原,成就霸業。”
“這一點我也讚同子初之言。”石韜雖然和徐庶是好友,但它並不是像徐庶一樣忠於漢室,“如今讓袁紹趁機崛起,此為不智也!”
“袁紹的這步棋的確走得精妙,應該是田豐為其所謀。”司馬徵接著說,“一舉拿下青州大部,幽州三郡和冀州北部,隻是美中不足者,冀州牧韓馥這一次反應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息了楊醜的叛亂,保住了钜鹿,讓袁紹不得不分兵南下,才給了公孫瓚喘息之機。不過燕京被破,那是遲早之事。”
“丁驃騎果真隻為征伐遼東嗎?”小龐統此時又冒出了一句,“丁驃騎麾下人才濟濟,若是隻去征討遼東的張舉,派一員大將即可,為何還要親自出征?而且帶著五萬兵馬,太史慈,趙雲,陳到等大將,郭奉孝為隨軍軍師,這難道不是小題大做嗎?”
龐統說了此話之後,眾人突然發現,的確是這個道理。
“那士元以為呢?”司馬徽微笑著問,他顯然是成竹在胸。
“我以為丁驃騎的目標,不止是遼東,最主要的是高句麗,百濟和三韓。他要將這些地方重新納入我大漢的版圖,徹底解決東北問題!”小龐統說這些話的時候,慷慨激昂,“這才是丁驃騎,此功不下於當年霍驃騎的封狼居婿,是我們大漢真正的英雄!”
“士元說的對,這才是丁驃騎的真正目的,他凱旋迴歸之時,便是東北徹底解決之時。如今是亂世,此時可能沒有人會為他歌功頌德,但曆史一定會記住!”司馬徽也望著北方,“希望他能夠早日歸來,堪平亂世。”
“袁紹即使擁有三州之地,也難與丁驃騎抗衡。”一直沒有說話的馬良這時也顯得非常激動,“也許在丁驃騎的心中,袁紹就根本不足為懼”
“今日難得如此高興,我等當縱酒放歌呀!”龐德公突然站了起來,“山民,快去溫酒!”
“是,父親大人。”
不一會兒,龐山民便將溫好的酒端了上來,人人都捧起了一杯,包括十三歲的龐統。
“狼煙起,江山北望……”龐德公率先唱起了《精忠報國》。
緊接著眾人有的用筷子敲擊桌子,有的擊掌,齊聲跟著唱了起來,響徹了整個鹿門山。
“龍起卷 ,馬長嘶, 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二十年 ,縱橫間 ,誰能相抗
恨欲狂 ,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消息傳出,荊州牧劉表震驚,整個天下為之駭然,呂蒙之名,一時之間傳遍大漢各州。
襄陽城外三十裏處,有一座山,名曰鹿門上,山上有一個鹿門書院,聞名整個荊州。
鹿門書院的院長龐德公,是襄陽名士,德高望重,品性高潔,不好仕途,精修學問,前刺史徐璆,征辟其為荊州別駕,被他婉拒,今州牧劉表,以長史之位相邀,也被謝絕。
許多世家將其子弟爭相送至鹿門書院,但龐德公收弟子,異常嚴格,不論寒門或是世家,隻有通過他的考核,才能成為鹿門書院的弟子。因此鹿門書院,真正的弟子並不多。
陽翟的潁川書院,與襄陽鹿門書院齊名。黃巾之亂時,整個潁川郡鬧得最兇。潁川書院的學子皆四散而走,荀爽入朝做了司空,司馬徽南下襄陽,來到鹿門書院。一時之間,鹿門書院名聲更盛。
今天鹿門書院,群英薈萃。司馬徽和龐德公坐在正位,在他們二人兩旁,依次坐著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隻有十三歲的侄子龐統,荊州的青年才俊蔣琬和馬良,不久前拜入鹿門書院的學子徐庶和他的好友石韜,零陵名士劉巴,武陵名士廖立。
這些人雖然目前都沒有出仕,但卻經常在一起談論天下大勢,品評天下英雄。今天的話題,自然是從剛剛結束的南陽之戰談起。
“我們都沒想到,南陽竟然打成了這樣。”首先說話的是龐德公,“這毫無名聲的呂子明,其用兵之能堪比韓信啊!”
前不久,王威和蔡瑁出兵南陽的時候,他們都分析過當時的趨勢,洛陽的情況,可能會出現三種結果。
最差的情況是,南陽首先被突破,王威蔡瑁兵臨伊闕關,黃忠和陳宮,不得不迴師洛陽,曹操占領的豫州全境,自領豫州牧,威逼兗州和徐州。賈詡緊守洛陽南麵的伊闕關,東麵的泗水關,與董卓對峙於函穀關,雖可保住洛陽,但已是三麵受敵之勢。
第二種情況,荊州兵攻破南陽後,不再進軍。陳宮和黃忠依舊和曹操對峙於許縣,兩人最後平分豫州。函穀關能不能守住,卻很難說。
最好的情況是,鄧當能夠守住宛城,與荊州兵僵持在南陽,堅持到驃騎將軍丁偉迴來。
可是卻沒想到,荊州兵竟然敗了,敗得如此之快,而且如此之慘。
“呂子明用兵倒也普通,隻是王威和蔡瑁實在是太差勁。”武陵名士廖立自幼便才名滿荊襄,他對劉表帳下的名士向來很不服氣,尤其是蔡瑁。
“公淵所言甚有道理,若是當時的軍師是蒯良而不是蔡瑁,恐怕此時南陽已經被荊州軍占領。”劉巴也支持廖立的觀點,“蔡瑁無能,卻成就了呂子明,真是時也,命也!”
“其實也並非全是蔡瑁無能,荊州剛出兵的時候,我等不是也沒有料到如此的結果嗎?”劉巴和廖立名聲很大,其他人年紀都太小,所以不好反駁,但司馬徽卻不同意他們二人的看法,“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呂子明情況如何,王威和蔡瑁皆一無所知,或者說整個荊州都一無所知,敗了也是正常的,即使蒯良去了,結果也未可知。”
“德操先生未免有些太看不起我荊州才俊了吧!”劉巴聽了司馬徽的話,露出了不以為然的笑容,“蒯子柔用兵之能,早在剿滅黃巾的大戰中,就已展露無遺,呂子明隻不過是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豈是他的對手。”
“這一戰的結果是必然的,呂子明並非僥幸取勝,確如龐德公所言,呂子明用兵之才能,不下於韓信,隻是現在眾人還不知道他的厲害!”一直沒有說話的徐庶,聽了劉巴的話,有些不高興。徐庶曾在潁川書院學習過,司馬徽是他的老師。現在又是司馬徽將他引薦給了龐德公,他才入了鹿門書院。“子初先生可知這呂子明乃何方人士?難道真如荊州兵所傳,隻是鄧當的小舅子?”
“元直兄認識這呂子明?”小龐統一聽徐庶的話,來了興趣,“那元直兄可要給我引薦一下,我將來也要做像呂子明這樣的將軍,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彈指間讓敵軍全軍覆沒!”
“哈……”眾人聽得小龐統的話,都笑了起來。
“你呀,再等十年再說吧。”龐德公一指龐統,微笑著說。
“不,五年我就可以出山,丁驃騎第一次打仗的時候,就是十八歲!”龐統認真的說。
“哈……”大家又是一陣大笑。
“元直,你是何時認識呂蒙的?”石韜和徐庶是一同來到荊州的,他對呂蒙可是毫無印象的。
“我並不認識呂蒙,但我知道他。”徐庶向眾人施了一禮,“德操先生,你還記得丁驃騎初次來潁川書院嗎?”
“當然記得,當時丁驃騎還是鎮北將軍,是在黃巾之亂前一個月,我推說不在,沒有見他,但公達和其他潁川學子,都和當時的丁鎮北見了麵。”司馬徽迴想了一下當時的情形,“當時好像並沒有呂蒙啊。”
“呂蒙當時就像士元一樣,才這麽大。”徐庶指了指龐統,“當時丁鎮北將呂蒙帶來,說他現在還是一塊璞玉,將來一定會是一位帥才,故而在潁川學子當中找一位老師,打算將他留在潁川書院。沒想到這個小呂蒙卻看中了郭奉孝,郭奉孝又要隨丁鎮北而去,因此呂蒙就沒有留在潁川書院。”
“原來呂蒙是奉孝的弟子,看來王威蔡瑁敗得不冤啊。”司馬徽聽完之後,若有所思地說道。
這時眾人都陷入了沉默,對於呂蒙,劉巴和廖立當然可以品頭論足,但是對於郭奉孝,他們就不好說什麽。
“兩位先生,丁驃騎此次北征遼東,選擇的時機到底好不好呢?”蔣琬換了個話題。
“這個時機選的非常不當!”司馬徽和龐德公還沒有開口,廖立依舊搶先發言,“且不說洛陽的戰事結果如何,三麵受攻,從大勢來說,此為敗招,更何況北方局勢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都是因為丁驃騎北征所引起的。”
“公琰兄,公淵兄,丁驃騎乃奉詔北征,何談時機恰不恰當。倒是袁紹,袁家四世三公,他怎可趁此機會,出兵侵占幽州,還有公孫瓚,簡直與叛逆無二!”徐庶一聽,首先反對。他從小就受到母親的教誨,一心忠於漢室。
“元直,迂腐之見也!”劉巴一點都不讚同徐庶的觀點,如今天下,已成亂勢,皇上政令出不了長安,各地英雄紛紛崛起,當是破而後立之時。怎可因為一紙皇命,錯失這大好的局勢。丁驃騎的五萬大軍,若是不北征遼東,揮師南下,恐怕此時已經全取青幽二州,再加上並州和司隸,便占了北方半壁江山,時機成熟之時,便可逐鹿中原,成就霸業。”
“這一點我也讚同子初之言。”石韜雖然和徐庶是好友,但它並不是像徐庶一樣忠於漢室,“如今讓袁紹趁機崛起,此為不智也!”
“袁紹的這步棋的確走得精妙,應該是田豐為其所謀。”司馬徵接著說,“一舉拿下青州大部,幽州三郡和冀州北部,隻是美中不足者,冀州牧韓馥這一次反應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息了楊醜的叛亂,保住了钜鹿,讓袁紹不得不分兵南下,才給了公孫瓚喘息之機。不過燕京被破,那是遲早之事。”
“丁驃騎果真隻為征伐遼東嗎?”小龐統此時又冒出了一句,“丁驃騎麾下人才濟濟,若是隻去征討遼東的張舉,派一員大將即可,為何還要親自出征?而且帶著五萬兵馬,太史慈,趙雲,陳到等大將,郭奉孝為隨軍軍師,這難道不是小題大做嗎?”
龐統說了此話之後,眾人突然發現,的確是這個道理。
“那士元以為呢?”司馬徽微笑著問,他顯然是成竹在胸。
“我以為丁驃騎的目標,不止是遼東,最主要的是高句麗,百濟和三韓。他要將這些地方重新納入我大漢的版圖,徹底解決東北問題!”小龐統說這些話的時候,慷慨激昂,“這才是丁驃騎,此功不下於當年霍驃騎的封狼居婿,是我們大漢真正的英雄!”
“士元說的對,這才是丁驃騎的真正目的,他凱旋迴歸之時,便是東北徹底解決之時。如今是亂世,此時可能沒有人會為他歌功頌德,但曆史一定會記住!”司馬徽也望著北方,“希望他能夠早日歸來,堪平亂世。”
“袁紹即使擁有三州之地,也難與丁驃騎抗衡。”一直沒有說話的馬良這時也顯得非常激動,“也許在丁驃騎的心中,袁紹就根本不足為懼”
“今日難得如此高興,我等當縱酒放歌呀!”龐德公突然站了起來,“山民,快去溫酒!”
“是,父親大人。”
不一會兒,龐山民便將溫好的酒端了上來,人人都捧起了一杯,包括十三歲的龐統。
“狼煙起,江山北望……”龐德公率先唱起了《精忠報國》。
緊接著眾人有的用筷子敲擊桌子,有的擊掌,齊聲跟著唱了起來,響徹了整個鹿門山。
“龍起卷 ,馬長嘶, 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二十年 ,縱橫間 ,誰能相抗
恨欲狂 ,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