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的確說的沒錯,劉備三兄弟去了荊州。
襄陽城州牧府中,劉備和劉表相對跪坐,劉備哭的仿佛淚人一樣,將他在長安城中,如何忍辱負重,如何巧妙謀劃,如何策反呂布,如何誅殺董賊的整個經過,詳詳細細的向劉表叔說了一遍。
“賢弟,你受苦了……”劉表聽完之後也是聲淚俱下。
“兄長,小弟身為漢室宗親,陛下又稱我為皇叔,即使粉身碎骨,赴湯蹈火,又有何懼?隻是……”劉備說到悲傷處,又是痛哭流涕,“隻是陛下剛出了虎口,又入狼窩,我這心……”
“賢弟,賢弟,且莫太過悲傷……”劉表也淚濕眼眶。
“小弟本想戰死城中,以報陛下,可是……”
“賢弟,不可有那樣的愚蠢想法呀!”劉表勸道,“國賊尚在,我劉氏子弟豈可輕生,當存有用之軀,與國賊死戰到底,以恢複漢室,方可對得起列祖列宗呀!”
“兄長……”
“主公,益州傳來消息。”別駕韓嵩匆匆進來。
“德高,出了什麽事?”劉表驚問道。
“還請主公親自過目。”韓嵩將一份帛書遞給了劉表。
劉表打開帛書,仔細的看了一遍,“想不到叔父也去了……”劉表將帛書遞給了劉備。
“叔父……”劉備看完之後,又一次大哭起來。
原來益州牧劉焉病逝了,他的小兒子劉璋繼任了益州牧之職。
“兄長,我想去益州,祭奠一下叔父。”劉備擦幹眼淚,對劉表說。
“好吧,我為賢弟準備一些東西。”劉表想了想說,“本來我也應該去益州,祭奠一下叔父,怎奈荊州之事,為兄實在脫不開身。”
“兄長肩負大任,如今又是多事之秋,豈可離開?”劉備向劉表行了一禮,“兄長隻管吩咐,小弟定會效勞。”
“那如此就有勞賢弟了!”
三天之後,劉表準備了一些財物,裝了一車,給劉備配了二百名兵士,護送去益州,祭奠他們的叔父劉焉。
漢中,南鄭。
整個城中一片蕭然,一片冷清。不隻是因為到了冬天,第一場雪將這裏的繁華掩蓋了。太守府中,到處掛著白幡,隱隱約約還能聽到裏麵傳出的哭聲。
原來張魯的父親張衡,乃是五鬥米教的傳人,他的母親駐顏有術,三四十歲了,還如青春少女一般,並將益州牧劉焉迷住了,故而劉焉封張魯為漢中太守。
可是沒想到張魯到漢中之後,將劉焉指派的官員全部殺死,換成自己的親信,讓他的弟弟張衛守住益州通往漢中的要道,徹底斷絕了漢中和益州的來往。並在漢中創立五鬥米教,收擾民心。
劉焉因為張魯母親的原因,對張魯聽之任之,沒有做任何追究。
劉焉死後,劉璋繼任益州牧,二話沒說,三尺白綾,縊死了張魯的母親。
漢中張魯,聞知此事,傷心欲絕,在漢中為母親做了衣冠塚,舉行了葬禮。葬禮一完,立刻調兵遣將,準備攻打益州,為母親報仇。
太守府中,張魯坐在正堂上,下麵是一眾文武,有長史閻圃,郡丞楊鬆,主簿楊柏,漢中校尉張衛等,所有人都是一生重孝。
“出兵攻打益州之事,我意已決!母親之仇不共戴天,我張魯就是戰死,也要報仇,諸位不必多議!”張魯表情嚴肅,“現在我們商議的事如何出兵?”
“大哥,給我兩萬人馬,我一定攻破益州,為大哥提了劉璋的人頭!”張衛早就準備好出兵的事了。
“主公……”閻圃向張魯行了一禮,他本來是反對出兵的,因為蜀道艱難,如今又是冬天,很難攻入益州,可是現在張魯已經決定,他也隻好出謀劃策了,“征伐益州,當兩麵出擊,一路由張衛將軍率領,進攻廣漢郡,破劍閣,直逼綿竹。另一路當由陽平關的楊昂將軍,也率軍兩萬,進攻巴東郡,破白水關,直逼成都。”
“好!”張魯稍做思考,就欲傳令。
“主公不可!”楊鬆突然說,“陽平關乃漢中重地,守將豈可輕易離開,若是劉表突然發兵,該當如何?”
“這……”張魯皺了皺眉頭,覺得楊鬆之言也有一些道理,“那依成奐之言,該當如何?”
“褒中和沔陽各駐兵一萬,那裏多年來都未曾有過戰事,可令楊任為主將,昌奇為副將,率兵兩萬攻打巴東。”
“主公不可,成奐之言誤國呀!”閻圃一聽楊鬆的話急了,“前些日子,呂布的大軍進入了斜穀道,其必是圖謀漢中而來,若是褒中和沔陽不留兵馬,豈不是等於將南鄭拱手相讓了?”
“子卿之言差矣!”楊鬆還沒有說話,他的弟弟楊柏將話接了過來,“這褒斜棧道,從春秋戰國時起,還從未聽說過,誰在冬季能夠穿越的,諸位說是不是呀?”
“那請問明奐先生,若是呂布穿過了,其結果如何?”閻圃沒有等楊柏迴答,而是直接對張魯說,“主公,荊州乃四戰之地,如今孫堅屯重兵於三江口,南陽呂蒙也是虎視眈眈,劉表他豈敢隨意出兵?”
“好了,你們不要爭了,昌奇留守沔陽,楊昂也帶一萬兵馬留守陽平關,楊任為主將,楊鬆為軍師,率領兩萬兵進軍巴東。張衛為主將,閻圃為軍師,率領兩萬兵馬,進軍廣漢。楊柏留守褒中,昌奇留守沔陽。”張魯采取了一個折中的意見。
“主公,可派人去荊州和江東,相約一同攻打劉璋,然後瓜分益州!”閻圃又說。
“ 好!”
張魯出兵的消息傳到益州之後,劉璋一下子慌了,他趕緊將益州的眾臣召集起來,商議對策。
“主公,不必驚慌,蜀道艱難,隻要我們依關而守,加之冬季大雪封山,張魯必然退兵!”從事王累率先說話。
“王從事,該如何守關?”劉璋能得益州牧的職位,完全是因為他的幾個哥哥相繼而死,可從內心來說,他沒有絲毫準備。
“這行軍打仗之事,還是聽聽振威將軍的吧。”王累擅長內政,對軍務不太懂。
振威將軍費觀,是劉焉的女婿,劉璋的姐夫,一直在軍旅之中,可謂足智多謀。被劉焉封為振威將軍,掌管著益州的兵馬。
“賓伯,你看……”
“主公勿憂,我早有對策。”費觀向劉璋行了一禮,“可令嚴顏率五千兵馬駐守巴郡,楊懷,高沛率一萬兵馬,駐守白水關,張任率五千兵馬駐守劍閣。”
“王從事,你趕快草擬命令!”劉璋沒有參插任何意見。
“諾!”
“還有公衡為主將,冷苞鄧賢為副將,率領成都周圍的兩萬兵馬,駐守在綿竹,為各路接應使,以策應戰局勢變化。”
“諾!”黃權立刻應道。黃權雖為長史,但他帶兵打仗,也很有一套,在平息賈龍的叛亂中,曾立過大功。
成都城中一個酒館中,三個年輕人,坐在一個雅間當中,一邊飲酒,一邊談論。三人都二十歲出頭,其中兩個文人,一個武將。從他們身穿的服飾來看,在這成都城中,隻能算是一些小小的官員。
“張魯四萬大軍,兵分兩路,攻打益州,這劉州牧剛剛繼任,本就軟弱而無能,益州恐怕危矣。”那名武將打扮的人說。
“子度多慮了。”那位年齡大一點,長相有些醜陋的文士笑了笑說,“劉州牧雖然軟弱,但先州牧為他留下了一些人才,益州必然無事。”
“永年兄說的不錯。”那位年紀更小一些的文士喝了一杯酒,看了看窗外零星飄落的雪花,“蜀道艱難,張魯在這個時候選擇出兵,實為不智呀!”
“可是孝直兄,我認為張魯的時機選擇的也很好啊。”那名武將不同意文士的意見,“我估計劉州牧此時已經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在團團轉呀!”
“哈……”三人都笑了起來。
這三個人分別是張鬆,法正和孟達。
張鬆乃是益州一名小吏,他從小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極負才名,又曾遊曆過蜀中各地,見多識廣,看待問題很有遠見。隻可惜他長相醜陋,一直沒有得到劉焉的重用。
而法正和孟達乃是右扶風人,董卓進入長安之後,關中戰亂不止,法正才學過人,孟達也是良將之才。他們二人都清楚,無論是長安的董卓,還是西涼的馬騰韓遂,都不是明主,於是兩人離開關中,先來到荊州,觀察了一段時間荊州牧劉表,發現他也是徒有虛名。本想去洛陽投靠驃騎將軍丁偉,但是想到人家麾下人才濟濟,怎會在意他們兩個無名之輩,所以繼續南下,去益川看一看劉焉是否是明主。
可沒想到不久劉焉死了,但在這裏結識了張鬆,三人成為好朋友,常在一起縱論天下英雄。
“子度,劉璋雖軟弱,但其麾下嚴顏,張任,冷苞,鄧賢,劉璝,楊懷,高沛等皆為良將之才,費觀,黃權也有一些智謀,加上蜀道之難,張魯隻能無功而返!”法正若有所思地說。
襄陽城州牧府中,劉備和劉表相對跪坐,劉備哭的仿佛淚人一樣,將他在長安城中,如何忍辱負重,如何巧妙謀劃,如何策反呂布,如何誅殺董賊的整個經過,詳詳細細的向劉表叔說了一遍。
“賢弟,你受苦了……”劉表聽完之後也是聲淚俱下。
“兄長,小弟身為漢室宗親,陛下又稱我為皇叔,即使粉身碎骨,赴湯蹈火,又有何懼?隻是……”劉備說到悲傷處,又是痛哭流涕,“隻是陛下剛出了虎口,又入狼窩,我這心……”
“賢弟,賢弟,且莫太過悲傷……”劉表也淚濕眼眶。
“小弟本想戰死城中,以報陛下,可是……”
“賢弟,不可有那樣的愚蠢想法呀!”劉表勸道,“國賊尚在,我劉氏子弟豈可輕生,當存有用之軀,與國賊死戰到底,以恢複漢室,方可對得起列祖列宗呀!”
“兄長……”
“主公,益州傳來消息。”別駕韓嵩匆匆進來。
“德高,出了什麽事?”劉表驚問道。
“還請主公親自過目。”韓嵩將一份帛書遞給了劉表。
劉表打開帛書,仔細的看了一遍,“想不到叔父也去了……”劉表將帛書遞給了劉備。
“叔父……”劉備看完之後,又一次大哭起來。
原來益州牧劉焉病逝了,他的小兒子劉璋繼任了益州牧之職。
“兄長,我想去益州,祭奠一下叔父。”劉備擦幹眼淚,對劉表說。
“好吧,我為賢弟準備一些東西。”劉表想了想說,“本來我也應該去益州,祭奠一下叔父,怎奈荊州之事,為兄實在脫不開身。”
“兄長肩負大任,如今又是多事之秋,豈可離開?”劉備向劉表行了一禮,“兄長隻管吩咐,小弟定會效勞。”
“那如此就有勞賢弟了!”
三天之後,劉表準備了一些財物,裝了一車,給劉備配了二百名兵士,護送去益州,祭奠他們的叔父劉焉。
漢中,南鄭。
整個城中一片蕭然,一片冷清。不隻是因為到了冬天,第一場雪將這裏的繁華掩蓋了。太守府中,到處掛著白幡,隱隱約約還能聽到裏麵傳出的哭聲。
原來張魯的父親張衡,乃是五鬥米教的傳人,他的母親駐顏有術,三四十歲了,還如青春少女一般,並將益州牧劉焉迷住了,故而劉焉封張魯為漢中太守。
可是沒想到張魯到漢中之後,將劉焉指派的官員全部殺死,換成自己的親信,讓他的弟弟張衛守住益州通往漢中的要道,徹底斷絕了漢中和益州的來往。並在漢中創立五鬥米教,收擾民心。
劉焉因為張魯母親的原因,對張魯聽之任之,沒有做任何追究。
劉焉死後,劉璋繼任益州牧,二話沒說,三尺白綾,縊死了張魯的母親。
漢中張魯,聞知此事,傷心欲絕,在漢中為母親做了衣冠塚,舉行了葬禮。葬禮一完,立刻調兵遣將,準備攻打益州,為母親報仇。
太守府中,張魯坐在正堂上,下麵是一眾文武,有長史閻圃,郡丞楊鬆,主簿楊柏,漢中校尉張衛等,所有人都是一生重孝。
“出兵攻打益州之事,我意已決!母親之仇不共戴天,我張魯就是戰死,也要報仇,諸位不必多議!”張魯表情嚴肅,“現在我們商議的事如何出兵?”
“大哥,給我兩萬人馬,我一定攻破益州,為大哥提了劉璋的人頭!”張衛早就準備好出兵的事了。
“主公……”閻圃向張魯行了一禮,他本來是反對出兵的,因為蜀道艱難,如今又是冬天,很難攻入益州,可是現在張魯已經決定,他也隻好出謀劃策了,“征伐益州,當兩麵出擊,一路由張衛將軍率領,進攻廣漢郡,破劍閣,直逼綿竹。另一路當由陽平關的楊昂將軍,也率軍兩萬,進攻巴東郡,破白水關,直逼成都。”
“好!”張魯稍做思考,就欲傳令。
“主公不可!”楊鬆突然說,“陽平關乃漢中重地,守將豈可輕易離開,若是劉表突然發兵,該當如何?”
“這……”張魯皺了皺眉頭,覺得楊鬆之言也有一些道理,“那依成奐之言,該當如何?”
“褒中和沔陽各駐兵一萬,那裏多年來都未曾有過戰事,可令楊任為主將,昌奇為副將,率兵兩萬攻打巴東。”
“主公不可,成奐之言誤國呀!”閻圃一聽楊鬆的話急了,“前些日子,呂布的大軍進入了斜穀道,其必是圖謀漢中而來,若是褒中和沔陽不留兵馬,豈不是等於將南鄭拱手相讓了?”
“子卿之言差矣!”楊鬆還沒有說話,他的弟弟楊柏將話接了過來,“這褒斜棧道,從春秋戰國時起,還從未聽說過,誰在冬季能夠穿越的,諸位說是不是呀?”
“那請問明奐先生,若是呂布穿過了,其結果如何?”閻圃沒有等楊柏迴答,而是直接對張魯說,“主公,荊州乃四戰之地,如今孫堅屯重兵於三江口,南陽呂蒙也是虎視眈眈,劉表他豈敢隨意出兵?”
“好了,你們不要爭了,昌奇留守沔陽,楊昂也帶一萬兵馬留守陽平關,楊任為主將,楊鬆為軍師,率領兩萬兵進軍巴東。張衛為主將,閻圃為軍師,率領兩萬兵馬,進軍廣漢。楊柏留守褒中,昌奇留守沔陽。”張魯采取了一個折中的意見。
“主公,可派人去荊州和江東,相約一同攻打劉璋,然後瓜分益州!”閻圃又說。
“ 好!”
張魯出兵的消息傳到益州之後,劉璋一下子慌了,他趕緊將益州的眾臣召集起來,商議對策。
“主公,不必驚慌,蜀道艱難,隻要我們依關而守,加之冬季大雪封山,張魯必然退兵!”從事王累率先說話。
“王從事,該如何守關?”劉璋能得益州牧的職位,完全是因為他的幾個哥哥相繼而死,可從內心來說,他沒有絲毫準備。
“這行軍打仗之事,還是聽聽振威將軍的吧。”王累擅長內政,對軍務不太懂。
振威將軍費觀,是劉焉的女婿,劉璋的姐夫,一直在軍旅之中,可謂足智多謀。被劉焉封為振威將軍,掌管著益州的兵馬。
“賓伯,你看……”
“主公勿憂,我早有對策。”費觀向劉璋行了一禮,“可令嚴顏率五千兵馬駐守巴郡,楊懷,高沛率一萬兵馬,駐守白水關,張任率五千兵馬駐守劍閣。”
“王從事,你趕快草擬命令!”劉璋沒有參插任何意見。
“諾!”
“還有公衡為主將,冷苞鄧賢為副將,率領成都周圍的兩萬兵馬,駐守在綿竹,為各路接應使,以策應戰局勢變化。”
“諾!”黃權立刻應道。黃權雖為長史,但他帶兵打仗,也很有一套,在平息賈龍的叛亂中,曾立過大功。
成都城中一個酒館中,三個年輕人,坐在一個雅間當中,一邊飲酒,一邊談論。三人都二十歲出頭,其中兩個文人,一個武將。從他們身穿的服飾來看,在這成都城中,隻能算是一些小小的官員。
“張魯四萬大軍,兵分兩路,攻打益州,這劉州牧剛剛繼任,本就軟弱而無能,益州恐怕危矣。”那名武將打扮的人說。
“子度多慮了。”那位年齡大一點,長相有些醜陋的文士笑了笑說,“劉州牧雖然軟弱,但先州牧為他留下了一些人才,益州必然無事。”
“永年兄說的不錯。”那位年紀更小一些的文士喝了一杯酒,看了看窗外零星飄落的雪花,“蜀道艱難,張魯在這個時候選擇出兵,實為不智呀!”
“可是孝直兄,我認為張魯的時機選擇的也很好啊。”那名武將不同意文士的意見,“我估計劉州牧此時已經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在團團轉呀!”
“哈……”三人都笑了起來。
這三個人分別是張鬆,法正和孟達。
張鬆乃是益州一名小吏,他從小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極負才名,又曾遊曆過蜀中各地,見多識廣,看待問題很有遠見。隻可惜他長相醜陋,一直沒有得到劉焉的重用。
而法正和孟達乃是右扶風人,董卓進入長安之後,關中戰亂不止,法正才學過人,孟達也是良將之才。他們二人都清楚,無論是長安的董卓,還是西涼的馬騰韓遂,都不是明主,於是兩人離開關中,先來到荊州,觀察了一段時間荊州牧劉表,發現他也是徒有虛名。本想去洛陽投靠驃騎將軍丁偉,但是想到人家麾下人才濟濟,怎會在意他們兩個無名之輩,所以繼續南下,去益川看一看劉焉是否是明主。
可沒想到不久劉焉死了,但在這裏結識了張鬆,三人成為好朋友,常在一起縱論天下英雄。
“子度,劉璋雖軟弱,但其麾下嚴顏,張任,冷苞,鄧賢,劉璝,楊懷,高沛等皆為良將之才,費觀,黃權也有一些智謀,加上蜀道之難,張魯隻能無功而返!”法正若有所思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