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酒宴很豐盛,來的人也很多,算是給足了孫乾和華佗的麵子。
所來的賓客當中,有程昱,陳群,崔琰,毛玠,夏侯惇,夏侯淵等,還有朝中的大臣伏完,董承,王子服,楊彪等人。
戲誌才也來了,不過他謝過孫乾和華佗之後,又迴去了。
曹操顯得非常興奮,很大的原因就是戲誌才的病情好轉了許多,照此下去,一兩個月之後,便能痊愈。
酒席之上,曹操談到了丁偉,自然是大加讚賞,又說起了當初飛龍山論英雄,一時性起,將丁偉的那首《短歌行》吟誦起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曹操其實每次飲酒到高興處,就會吟誦此詩。他覺得,這首詩就像他所作一樣,寫出了他的誌向,他的抱負,還有他的愁苦。
眾人一邊喝酒,一邊用筷子敲擊桌案和唱。
酒宴散後,眾人慢慢談起了國事,許多人都顯得憂心忡忡。
“公祐先生,淮南袁術大逆不道,枉稱帝尊,不知洛陽王可願討伐乎?”太尉楊彪突然對孫乾說。
“我家主公洛陽王一直忠於漢室,昔日討伐董卓李儒,皆是不惜餘力。袁術叛逆,豈可不討?”孫乾聽了楊彪的話,毫無遲疑地說。
“那試問洛陽王何時可以出兵?”董承急忙接過了話。
“即刻便可出兵!”孫乾還是斬釘截鐵。
“哈……”楊彪笑了幾聲,“袁術稱帝已有兩年,若是即刻可以出兵的話,為何會等到今日讓那袁術還在逍遙?”
“楊太尉之言謬矣!”孫乾麵色從容,“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無成。請問楊太尉,沒有皇上的旨意,我家主公如何出兵?沒有皇上的旨意,何人可以借道?”
“這……”楊彪本想說皇上即刻可以下旨,但聽了後一句,卻一下子說不出來。借道,自古以來就是大忌,假途伐虢可是前車之鑒呀!丁偉要伐袁術,必然經過兗州和徐州,曹操又怎麽會借道呢?
“那魏王的意思是?”楊彪不知道該怎麽說時,董承卻又插了話,他們兩人配合的相當默契。
“袁術稱帝,凡我大漢有誌之士,皆可伐之!”其實說到袁術稱帝,曹操是非常氣憤的,他好不容易騙過袁紹,將皇上劫持到濮陽,其過程是何等艱險啊,被麹義殺的是棄袍割須,劉表雖然稱帝,但他建立的仍然是漢,可是袁術這一稱帝,讓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劃徹底落空。當然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將袁術的仲氏天下滅掉。
“魏王,淮南和徐州相連,即使魏王不去伐袁術,一旦袁術勢力強大之後,必然會向徐州進軍。”孫乾接過了曹操的話,“到那時,袁紹恐怕不會閑著吧。”
“主公,公祐先生之話有理,對於袁術和袁紹,我們不可不防。”一直沒有說話的,曹操麾下謀士,終於有人開口了。
程昱一說,陳群和毛玠也都附和。
“魏王,昔日飛龍山上,我家主公與魏王合作一首詩,如今在天下廣為流傳,其中有兩句,淮南弟興兵,戰火燃北方,世人皆言有理,如今天下大亂,與那袁術和袁紹兩兄弟有很大關係。因此,我家主公欲與魏王結盟,共滅袁術和袁紹。”孫乾說到這裏站了起來,鄭重的向曹操行了一禮,“請魏王兵出徐州,討伐淮南袁術,我家主公從冀州和青州同時出兵,攻打袁紹,讓二袁首尾不得相顧,一鼓作氣,殲滅逆賊,立不世之功!”
“好,公祐之言有理!”曹操聽了孫乾的話,頓生豪氣。因為那首他與丁偉合寫的詩,如今已經傳遍天下,而且許多文人都覺得渾然一體,連他的兒子曹丕都說像一個人作的,八歲的曹植更是喜歡得不得了,倒背如流啊!他正想馬上答應,可突然想到如此大事,當與其他人商議再定,“待我明日與眾人商議之後,定會給洛陽王一個答複。”
“那我就靜等魏王佳音了!”孫乾並不著急,臉色非常平靜。
第二天,曹操就將麾下的謀士全部召集來,包括徐州的荀彧,當然,他是前段時間聽到戲誌才病重,將徐州諸事安排給陳登和簡雍等人,趕迴來的,眾人一起商討是否接受丁偉的意見,共同殲滅袁術和袁紹。
“主公,此乃洛陽王之計也!他想出兵殲滅袁紹和公孫瓚,統一北方,而怕主公與袁紹結盟,才出此計策!”陳群首先說話,“我們非但不能和洛陽王結盟,還要援助袁紹。隻要袁紹在,就能在青州和冀州牽製住洛陽王,使他無法威脅到我們。”
“主公,長文之言雖有理,這確是洛陽王之計,但同時,這也是我們最好的選擇!”戲誌才的精神比幾天前好了許多,“我認為可以結盟!”
“誌才,你怎因為洛陽王讓華佗治好了你的病,你便站在了洛陽王一邊!”陳群聽了戲誌才的話,非常生氣,厲聲喝問,“你是主公的麾下,還是洛陽王的麾下?”
“長文,你怎可如此說誌才?”陳群的話說完,惹起了許多人都不高興,荀彧首先反對。
“長文,誌才為我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此話以後切莫再說!”曹操也對陳群的話極為不滿。
“屬下知錯。”陳群向曹操施了一禮,然後又向戲誌才施了一禮,“誌才兄是我言語唐突,還望莫怪!”
“長文,以我們和袁紹現在的實力,即使結盟也無法對抗洛陽王。更何況袁紹好謀無斷,見利忘義,隨時都有可能背盟。”戲誌才麵色平靜,並沒有對陳群生氣。“如今袁術和袁紹,已失大義,主公又怎能與他們結盟呢?若是我們拿下淮南,到那時,兗州徐州和淮南連成一片,處於南北交界地帶,實力將遠勝於現在,到時隻需與西涼馬騰韓遂結盟,與洛陽王形成鼎足之勢,互相牽製。待到時機成熟,派一大將率數萬之眾,平定江東。若盛,則可跨江擊劉表,入蜀滅劉璋,若衰,亦與二劉形成鼎足之勢。如此,在這亂世爭霸中,當立於不敗之地也。”
所來的賓客當中,有程昱,陳群,崔琰,毛玠,夏侯惇,夏侯淵等,還有朝中的大臣伏完,董承,王子服,楊彪等人。
戲誌才也來了,不過他謝過孫乾和華佗之後,又迴去了。
曹操顯得非常興奮,很大的原因就是戲誌才的病情好轉了許多,照此下去,一兩個月之後,便能痊愈。
酒席之上,曹操談到了丁偉,自然是大加讚賞,又說起了當初飛龍山論英雄,一時性起,將丁偉的那首《短歌行》吟誦起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曹操其實每次飲酒到高興處,就會吟誦此詩。他覺得,這首詩就像他所作一樣,寫出了他的誌向,他的抱負,還有他的愁苦。
眾人一邊喝酒,一邊用筷子敲擊桌案和唱。
酒宴散後,眾人慢慢談起了國事,許多人都顯得憂心忡忡。
“公祐先生,淮南袁術大逆不道,枉稱帝尊,不知洛陽王可願討伐乎?”太尉楊彪突然對孫乾說。
“我家主公洛陽王一直忠於漢室,昔日討伐董卓李儒,皆是不惜餘力。袁術叛逆,豈可不討?”孫乾聽了楊彪的話,毫無遲疑地說。
“那試問洛陽王何時可以出兵?”董承急忙接過了話。
“即刻便可出兵!”孫乾還是斬釘截鐵。
“哈……”楊彪笑了幾聲,“袁術稱帝已有兩年,若是即刻可以出兵的話,為何會等到今日讓那袁術還在逍遙?”
“楊太尉之言謬矣!”孫乾麵色從容,“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無成。請問楊太尉,沒有皇上的旨意,我家主公如何出兵?沒有皇上的旨意,何人可以借道?”
“這……”楊彪本想說皇上即刻可以下旨,但聽了後一句,卻一下子說不出來。借道,自古以來就是大忌,假途伐虢可是前車之鑒呀!丁偉要伐袁術,必然經過兗州和徐州,曹操又怎麽會借道呢?
“那魏王的意思是?”楊彪不知道該怎麽說時,董承卻又插了話,他們兩人配合的相當默契。
“袁術稱帝,凡我大漢有誌之士,皆可伐之!”其實說到袁術稱帝,曹操是非常氣憤的,他好不容易騙過袁紹,將皇上劫持到濮陽,其過程是何等艱險啊,被麹義殺的是棄袍割須,劉表雖然稱帝,但他建立的仍然是漢,可是袁術這一稱帝,讓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劃徹底落空。當然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將袁術的仲氏天下滅掉。
“魏王,淮南和徐州相連,即使魏王不去伐袁術,一旦袁術勢力強大之後,必然會向徐州進軍。”孫乾接過了曹操的話,“到那時,袁紹恐怕不會閑著吧。”
“主公,公祐先生之話有理,對於袁術和袁紹,我們不可不防。”一直沒有說話的,曹操麾下謀士,終於有人開口了。
程昱一說,陳群和毛玠也都附和。
“魏王,昔日飛龍山上,我家主公與魏王合作一首詩,如今在天下廣為流傳,其中有兩句,淮南弟興兵,戰火燃北方,世人皆言有理,如今天下大亂,與那袁術和袁紹兩兄弟有很大關係。因此,我家主公欲與魏王結盟,共滅袁術和袁紹。”孫乾說到這裏站了起來,鄭重的向曹操行了一禮,“請魏王兵出徐州,討伐淮南袁術,我家主公從冀州和青州同時出兵,攻打袁紹,讓二袁首尾不得相顧,一鼓作氣,殲滅逆賊,立不世之功!”
“好,公祐之言有理!”曹操聽了孫乾的話,頓生豪氣。因為那首他與丁偉合寫的詩,如今已經傳遍天下,而且許多文人都覺得渾然一體,連他的兒子曹丕都說像一個人作的,八歲的曹植更是喜歡得不得了,倒背如流啊!他正想馬上答應,可突然想到如此大事,當與其他人商議再定,“待我明日與眾人商議之後,定會給洛陽王一個答複。”
“那我就靜等魏王佳音了!”孫乾並不著急,臉色非常平靜。
第二天,曹操就將麾下的謀士全部召集來,包括徐州的荀彧,當然,他是前段時間聽到戲誌才病重,將徐州諸事安排給陳登和簡雍等人,趕迴來的,眾人一起商討是否接受丁偉的意見,共同殲滅袁術和袁紹。
“主公,此乃洛陽王之計也!他想出兵殲滅袁紹和公孫瓚,統一北方,而怕主公與袁紹結盟,才出此計策!”陳群首先說話,“我們非但不能和洛陽王結盟,還要援助袁紹。隻要袁紹在,就能在青州和冀州牽製住洛陽王,使他無法威脅到我們。”
“主公,長文之言雖有理,這確是洛陽王之計,但同時,這也是我們最好的選擇!”戲誌才的精神比幾天前好了許多,“我認為可以結盟!”
“誌才,你怎因為洛陽王讓華佗治好了你的病,你便站在了洛陽王一邊!”陳群聽了戲誌才的話,非常生氣,厲聲喝問,“你是主公的麾下,還是洛陽王的麾下?”
“長文,你怎可如此說誌才?”陳群的話說完,惹起了許多人都不高興,荀彧首先反對。
“長文,誌才為我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此話以後切莫再說!”曹操也對陳群的話極為不滿。
“屬下知錯。”陳群向曹操施了一禮,然後又向戲誌才施了一禮,“誌才兄是我言語唐突,還望莫怪!”
“長文,以我們和袁紹現在的實力,即使結盟也無法對抗洛陽王。更何況袁紹好謀無斷,見利忘義,隨時都有可能背盟。”戲誌才麵色平靜,並沒有對陳群生氣。“如今袁術和袁紹,已失大義,主公又怎能與他們結盟呢?若是我們拿下淮南,到那時,兗州徐州和淮南連成一片,處於南北交界地帶,實力將遠勝於現在,到時隻需與西涼馬騰韓遂結盟,與洛陽王形成鼎足之勢,互相牽製。待到時機成熟,派一大將率數萬之眾,平定江東。若盛,則可跨江擊劉表,入蜀滅劉璋,若衰,亦與二劉形成鼎足之勢。如此,在這亂世爭霸中,當立於不敗之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