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接過兵士呈上來的信,展開之後,仔細看了一遍,臉色變得無比陰沉。
郭圖從袁紹的臉色變化中,已經猜出了一絲端倪。
“主公,莫非是田元皓的來信?”許攸小心地問。
“啍!”袁紹將信往桌麵上一扔,“這個田豐好生無禮,竟敢說我的四路防禦乃取敗之道,難道天下智謀之士就隻有他?”
“主公,田元皓雖然迂腐,但還是有一些大局觀,那他的意思是……”許攸說話非常小心,他其實也覺得袁紹的四路防守根本守不住。但是他和袁紹從小就是玩伴,對袁紹了解非常清楚,在這種情況下,袁紹是聽不進任何諫言的,而且袁紹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從來都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哪怕這個錯誤已經成了事實。
“田元皓讓我在廣宗,界橋,巨鹿,邯鄲一線,與丁偉進行一場大戰,一戰決定整個北方的歸屬。”
“簡直是荒謬之談!”逢紀一聽此話,竟然站了起來,向袁紹和眾人行了一禮,“主公,諸位試想,若是我們將青州幽州全都放棄,讓洛陽王的四路大軍全都圍過來,還如何進行決戰呀!田元皓自詡智謀之士,依我看簡直是鼠目寸光,那是要將主公的大業白白葬送啊!”
“主公,元圖說的有理。如今洛陽王大軍壓境,田元皓所謂的一戰定勝負,實際上是未戰先怯,屬下以為此風斷不可長!”郭圖當然讚成逢紀的話了,“主公當治田元皓之罪,將範陽防守重任交於高幹將軍。”
“主公,臨陣換帥,乃兵之大忌!”許攸終於忍不住了,這時,他心中非常痛恨郭圖和逢紀,此二人平時獻媚也就罷了,現在已到生死存亡之際,卻還如此不顧大局。但他明白,現在的袁紹已經非常寵信郭圖和逢紀了,若是他和審配能一同反駁,尚有挽迴的餘地。但是審配雖然處事公正,可是智謀不足,無法看清這些形式,現在他是有點兒後悔當初與逢紀和郭圖一起將田豐逼離袁紹身邊了。若是田豐在此,他出麵支持,也不至於成為這樣的局麵。
“傳令田豐,範陽乃重地,城存成功,城失成仁!”袁紹的聲音陰冷無比。
“主公英明!”郭圖的臉上出現了一股猙獰的笑容,整個幽州都是洛陽王的,這範陽就好比是大海中的一個孤島,隨便一個大浪便能將它淹沒,莫說是田豐,就是管仲樂毅,張良韓信這些人都守不住。
許攸看到這一切,無奈的搖了搖頭。
袁紹的議事結束之後,剛迴到府中,有仆人來報,許攸求見。
“這個許子遠,有什麽事,剛才不說,偏要到這裏來。”
“王爺,想必是當時不好說吧,你還是見一見他。”王妃劉氏一邊伺候袁紹換衣,一邊輕聲說。
“嗯……”袁紹點了點頭,“讓他客廳等候。”
“諾!”
袁紹換好便服,來到客廳之中,許攸趕緊跪倒行禮。
“許攸冒昧打擾,還望主公恕罪。”
“子遠不必多禮,你現在來,所為何事呀?”
“主公,高將軍乃良將之才,屬下是想,主公的命令發到範陽,那以高將軍的秉性,他必然會死戰,與範陽共存亡。”許攸一邊說,一邊觀察袁紹的臉色,發現袁紹並沒有生氣,反而有一絲擔憂,於是接著說,“主公,主公,常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高幹是袁紹的外甥,袁紹當然不想讓他戰死範陽了,當初下令,隻是針對田豐的,他沒有想那麽多,現在覺得許攸說的有理,“元才的確是員良將,隻是這將令已發,豈能朝令夕改啊!”
“主公,讓屬下給高將軍寫一封信,讓他到時見機行事,如何?”
“好吧,你這就去辦!”
“諾!”許攸終於鬆了一口氣。
各路大軍之中,騎兵基本上都集中在丁偉這一路。因為其他幾路距離都很近,而丁偉的大軍要從洛陽出發,經過並州,到達上穀,然後南下。涿郡的閻柔隻有三千兵馬,他的任務是守好城池,防止公孫瓚殘兵潰逃。
丁偉的大軍到了上穀之後,停下來休整,趙雲和太史慈的飛虎營和餓虎營已經到了薊縣。而這時,袁紹的部署情況也送到了丁偉的手裏。
“主公猜的沒錯,袁紹果然是四路防守,將防線擴得很大呀!”龐統看完情報之後,笑著說。
“這正好讓我們各個擊破!”徐庶也顯得很高興,“都說袁紹麾下,五大謀士,卻沒想到,大局觀竟如此之差!”
“田豐,許攸,審配,郭圖,逢紀,此五人確是智謀之士,怎奈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斷,致使郭圖,逢紀,隻會阿諛奉承,許攸雖有良謀,卻是明哲保身。審配果而無用,田豐剛而犯上,雖有良策,怎會為袁紹所用呀?”對於袁紹,丁偉認得非常清楚,因為他有後世的經驗。
“主公洞悉之力的確過人!”龐統對丁偉認人之準,非常佩服,“主公,子龍和子義兩位將軍,是否要停下來,六千兵馬孤軍深入,恐遭埋伏呀!”
“士元不必擔心,公孫瓚麾下,能與飛虎營和餓虎營相抗的,唯有白馬義從。而白馬義從僅三千人,不足為慮!”太史慈和趙雲那可是與鮮卑鐵騎大戰過的,精通騎兵戰術,對方沒有兩三萬兵馬,是無法圍殺他們的,這一點丁偉非常放心。更何況,他清楚在以前的曆史中,公孫瓚和袁紹生死大戰時,公孫瓚沒有主動出擊,而是固守燕京。
第二天,丁偉率大軍從上穀出發,南下燕京。與此同時,太史慈和趙雲的先鋒軍已經進入了燕國境內。
公孫瓚這幾年也沒有閑著,到處招兵買馬,積草屯糧。現在他麾下有步兵兩萬,騎兵五千,其中三千白馬義從乃是騎兵中的精銳。因此,對於丁偉率領兩萬大軍,攻打燕國,公孫瓚心中並不怎麽擔心,因為他有信心與丁偉進行著一場大戰。
郭圖從袁紹的臉色變化中,已經猜出了一絲端倪。
“主公,莫非是田元皓的來信?”許攸小心地問。
“啍!”袁紹將信往桌麵上一扔,“這個田豐好生無禮,竟敢說我的四路防禦乃取敗之道,難道天下智謀之士就隻有他?”
“主公,田元皓雖然迂腐,但還是有一些大局觀,那他的意思是……”許攸說話非常小心,他其實也覺得袁紹的四路防守根本守不住。但是他和袁紹從小就是玩伴,對袁紹了解非常清楚,在這種情況下,袁紹是聽不進任何諫言的,而且袁紹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從來都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哪怕這個錯誤已經成了事實。
“田元皓讓我在廣宗,界橋,巨鹿,邯鄲一線,與丁偉進行一場大戰,一戰決定整個北方的歸屬。”
“簡直是荒謬之談!”逢紀一聽此話,竟然站了起來,向袁紹和眾人行了一禮,“主公,諸位試想,若是我們將青州幽州全都放棄,讓洛陽王的四路大軍全都圍過來,還如何進行決戰呀!田元皓自詡智謀之士,依我看簡直是鼠目寸光,那是要將主公的大業白白葬送啊!”
“主公,元圖說的有理。如今洛陽王大軍壓境,田元皓所謂的一戰定勝負,實際上是未戰先怯,屬下以為此風斷不可長!”郭圖當然讚成逢紀的話了,“主公當治田元皓之罪,將範陽防守重任交於高幹將軍。”
“主公,臨陣換帥,乃兵之大忌!”許攸終於忍不住了,這時,他心中非常痛恨郭圖和逢紀,此二人平時獻媚也就罷了,現在已到生死存亡之際,卻還如此不顧大局。但他明白,現在的袁紹已經非常寵信郭圖和逢紀了,若是他和審配能一同反駁,尚有挽迴的餘地。但是審配雖然處事公正,可是智謀不足,無法看清這些形式,現在他是有點兒後悔當初與逢紀和郭圖一起將田豐逼離袁紹身邊了。若是田豐在此,他出麵支持,也不至於成為這樣的局麵。
“傳令田豐,範陽乃重地,城存成功,城失成仁!”袁紹的聲音陰冷無比。
“主公英明!”郭圖的臉上出現了一股猙獰的笑容,整個幽州都是洛陽王的,這範陽就好比是大海中的一個孤島,隨便一個大浪便能將它淹沒,莫說是田豐,就是管仲樂毅,張良韓信這些人都守不住。
許攸看到這一切,無奈的搖了搖頭。
袁紹的議事結束之後,剛迴到府中,有仆人來報,許攸求見。
“這個許子遠,有什麽事,剛才不說,偏要到這裏來。”
“王爺,想必是當時不好說吧,你還是見一見他。”王妃劉氏一邊伺候袁紹換衣,一邊輕聲說。
“嗯……”袁紹點了點頭,“讓他客廳等候。”
“諾!”
袁紹換好便服,來到客廳之中,許攸趕緊跪倒行禮。
“許攸冒昧打擾,還望主公恕罪。”
“子遠不必多禮,你現在來,所為何事呀?”
“主公,高將軍乃良將之才,屬下是想,主公的命令發到範陽,那以高將軍的秉性,他必然會死戰,與範陽共存亡。”許攸一邊說,一邊觀察袁紹的臉色,發現袁紹並沒有生氣,反而有一絲擔憂,於是接著說,“主公,主公,常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高幹是袁紹的外甥,袁紹當然不想讓他戰死範陽了,當初下令,隻是針對田豐的,他沒有想那麽多,現在覺得許攸說的有理,“元才的確是員良將,隻是這將令已發,豈能朝令夕改啊!”
“主公,讓屬下給高將軍寫一封信,讓他到時見機行事,如何?”
“好吧,你這就去辦!”
“諾!”許攸終於鬆了一口氣。
各路大軍之中,騎兵基本上都集中在丁偉這一路。因為其他幾路距離都很近,而丁偉的大軍要從洛陽出發,經過並州,到達上穀,然後南下。涿郡的閻柔隻有三千兵馬,他的任務是守好城池,防止公孫瓚殘兵潰逃。
丁偉的大軍到了上穀之後,停下來休整,趙雲和太史慈的飛虎營和餓虎營已經到了薊縣。而這時,袁紹的部署情況也送到了丁偉的手裏。
“主公猜的沒錯,袁紹果然是四路防守,將防線擴得很大呀!”龐統看完情報之後,笑著說。
“這正好讓我們各個擊破!”徐庶也顯得很高興,“都說袁紹麾下,五大謀士,卻沒想到,大局觀竟如此之差!”
“田豐,許攸,審配,郭圖,逢紀,此五人確是智謀之士,怎奈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斷,致使郭圖,逢紀,隻會阿諛奉承,許攸雖有良謀,卻是明哲保身。審配果而無用,田豐剛而犯上,雖有良策,怎會為袁紹所用呀?”對於袁紹,丁偉認得非常清楚,因為他有後世的經驗。
“主公洞悉之力的確過人!”龐統對丁偉認人之準,非常佩服,“主公,子龍和子義兩位將軍,是否要停下來,六千兵馬孤軍深入,恐遭埋伏呀!”
“士元不必擔心,公孫瓚麾下,能與飛虎營和餓虎營相抗的,唯有白馬義從。而白馬義從僅三千人,不足為慮!”太史慈和趙雲那可是與鮮卑鐵騎大戰過的,精通騎兵戰術,對方沒有兩三萬兵馬,是無法圍殺他們的,這一點丁偉非常放心。更何況,他清楚在以前的曆史中,公孫瓚和袁紹生死大戰時,公孫瓚沒有主動出擊,而是固守燕京。
第二天,丁偉率大軍從上穀出發,南下燕京。與此同時,太史慈和趙雲的先鋒軍已經進入了燕國境內。
公孫瓚這幾年也沒有閑著,到處招兵買馬,積草屯糧。現在他麾下有步兵兩萬,騎兵五千,其中三千白馬義從乃是騎兵中的精銳。因此,對於丁偉率領兩萬大軍,攻打燕國,公孫瓚心中並不怎麽擔心,因為他有信心與丁偉進行著一場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