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的話,將龐統,徐庶,沮授三人下一下子給震撼住了。
平定天下,一統亂世,成就王霸之業,這些,他們經常在思考,可是,稱帝,登上九五之尊,這件事,他們一直沒有想過,因為那是赤裸裸的造反呀!
漢室衰微不假,可如今天下,心向大漢的人仍然很多。別的不說,就是主公的嶽父蔡邕先生,那肯定是擁立大漢的,還有主公的老師,青州刺史孔融,也是心向大漢的。
劉表稱帝,那是因為他手中有玉璽,而且是漢室宗親。袁術稱帝,袁家有四世三公的根基,門生遍布整個大漢,可是結果呢?還不是被剿滅了。如今五大諸侯又結成了聯盟,本來就在找機會。這個時候稱帝,不是給人家送一個冠冕堂皇的出兵理由嗎?
龐統、徐庶和沮授三人,眉頭緊鎖,在飛快地思索著各種情況,由於高度緊張,每個人的額頭上都有一些汗珠。
賈詡卻是麵色平靜,慢慢地品著茶,仿佛這事與他無關一樣,看上去很輕鬆。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沮授才開始說話,“文和,此事恐怕太過唐突。”
“是啊,昔日袁術在淮南稱帝,天下共剿,致使袁術兵敗身死。”徐庶也不讚同賈詡的意見,“主公若是此時稱帝,也定會引來天下共剿。”
“士元的意思呢?”賈詡問龐統。
“我也不讚成此時稱帝!”龐統的態度也非常明確,“皇帝的誘惑太大了,有多少英明神武之人,登上帝位之後內心膨脹,從而做了許多錯誤的決定。如今天下未定,若是主公稱帝,恐怕……”
三個人都反對,但是賈詡似乎早已經料到,他的臉色依舊是那樣平靜,而且帶著微笑。
“三位所慮者,我都一一考慮過了,請三位聽我把話細細說完,咱們再做商議,決斷。”
“文和請講。”
“所慮者一,那是稱帝之後,得不到天下士人和世家的支持。可是諸位是否想到,若是不稱帝,濮陽的皇帝一紙詔書將主公貶為庶人,這個時候,天下士人和世家有多少會支持主公?相比之下,一個新皇帝,支持者多,還是一個被貶為庶人的白身,支持者多。當初劉表沒有稱帝的時候,荊州的文士和世家有多少支持?可是,登基稱帝之後,又出現了什麽樣的情況?哪一個士子不願意建功立業?哪一個世家又不把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呢?因此上,主公稱帝後,支持的士子和世家不但不會減少,而且反會增多。
“所慮者二,就是皇帝將主公定為叛逆,讓天下共同討伐。這一點就更不用擔心了,如今天下五大諸侯已經結成聯盟。而他們成立盟軍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抗主公。如今軍隊和將領剛剛合在一起,還無法形成很強的戰力,因此他們不會出兵,或者說不會大規模出兵。兩三年之後,即使主公不稱帝,那時大戰也會四處而起。因此上說,主公稱不稱帝,我們漢軍與盟軍之間,早晚會發生大戰,而且是那種不死不休的大戰。所以說現在稱帝,反倒是個機會。等到兩年之後,我們的實力雄厚,人心穩固,到那時,陛下禦駕親征,必會大大提升將士們的鬥誌,從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所慮者三,那是主公稱帝之後,沉迷於酒色,不思進取,由現在的英明神武,變得昏庸不堪。這一點,就更不用擔心了,主公心性之堅,根本是常人無法可比的,區區一個皇帝之位,絕不可能亂了心性。當年的玉璽,主公若是想得到,易如反掌。但是,主公卻視之如一塊頑石,將他拋給了眾諸侯,讓眾諸侯去爭一塊玉璽,而主公輕鬆的得到了洛陽。”
“文和,玉璽是怎麽迴事?”沮授問道。
“當年主公率大軍在虎牢關與董卓對峙,而讓我和徐盛、龐德率輕騎三千,走北邙,奇襲孟津渡,等到西涼軍撤出洛陽城時,便率先占領了洛陽,而玉璽就是當時在洛陽城中找到的。”
賈詡將當年找到玉璽之後所發生的事情詳細的給眾人說了一遍,尤其是主公丁偉得知賈詡將玉璽扔給了各路諸侯的時候,竟然沒有絲毫動容,還大力稱讚賈詡做的對,而且說,有了能力,玉璽就是皇權的象征,沒有能力,它隻是一塊石頭,是一塊會引來殺身之禍的石頭。
三人聽了賈詡這些話之後,再一次默不作聲,細細的思索起來。
剛才三人都覺得此時稱帝,有諸多的不妥,肯定是弊大於利。可是聽了賈詡的這番分析之後,突然覺得,這時候的稱帝,竟然是最好的選擇。
“文和,那主公會同意嗎?”徐庶問道。
“主公自然不會同意了!”賈詡臉上的笑意更濃了。
“既然主公不會同意,文和緣何又如此高興呢?”龐統看著賈詡的樣子,非常不解地問道。
“主公不同意,那就需要我等勸進了!”賈詡的笑意更濃了。
“勸進?”
“我們先自己勸,然後帶領群臣勸,水到渠必成!”
“何時進行?”
“這個自然急不得。”賈詡品了口茶,“必須等到濮陽的朝廷,下了詔書,免去主公洛陽王位之時,然後我等進行勸進。主公一時之間肯定覺得唐突,不會答應,在這個時候,若是各地出現一些祥瑞,然後我們在與群臣一起去勸,主公也並非迂腐之人,到那時又怎麽會不答應呢?”
“各地出現祥瑞?”沮授皺起了眉頭,“天降祥瑞,必然預示著聖人將出,但是這祥瑞不是說降就會降啊!”
“最近有百姓來反映,渭水清澈,這難道就是祥瑞?”徐庶突然想起來,前幾天聽到人們在議論這件事。
“渭水清,聖人出!”三個人同時說。
“對,文和說得對,這必是祥瑞!”沮授的眼中露出了興奮的光芒。
“是啊,這天已經降祥瑞了!”賈詡也點了點頭,“主公稱帝,乃是順應天意呀!”
平定天下,一統亂世,成就王霸之業,這些,他們經常在思考,可是,稱帝,登上九五之尊,這件事,他們一直沒有想過,因為那是赤裸裸的造反呀!
漢室衰微不假,可如今天下,心向大漢的人仍然很多。別的不說,就是主公的嶽父蔡邕先生,那肯定是擁立大漢的,還有主公的老師,青州刺史孔融,也是心向大漢的。
劉表稱帝,那是因為他手中有玉璽,而且是漢室宗親。袁術稱帝,袁家有四世三公的根基,門生遍布整個大漢,可是結果呢?還不是被剿滅了。如今五大諸侯又結成了聯盟,本來就在找機會。這個時候稱帝,不是給人家送一個冠冕堂皇的出兵理由嗎?
龐統、徐庶和沮授三人,眉頭緊鎖,在飛快地思索著各種情況,由於高度緊張,每個人的額頭上都有一些汗珠。
賈詡卻是麵色平靜,慢慢地品著茶,仿佛這事與他無關一樣,看上去很輕鬆。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沮授才開始說話,“文和,此事恐怕太過唐突。”
“是啊,昔日袁術在淮南稱帝,天下共剿,致使袁術兵敗身死。”徐庶也不讚同賈詡的意見,“主公若是此時稱帝,也定會引來天下共剿。”
“士元的意思呢?”賈詡問龐統。
“我也不讚成此時稱帝!”龐統的態度也非常明確,“皇帝的誘惑太大了,有多少英明神武之人,登上帝位之後內心膨脹,從而做了許多錯誤的決定。如今天下未定,若是主公稱帝,恐怕……”
三個人都反對,但是賈詡似乎早已經料到,他的臉色依舊是那樣平靜,而且帶著微笑。
“三位所慮者,我都一一考慮過了,請三位聽我把話細細說完,咱們再做商議,決斷。”
“文和請講。”
“所慮者一,那是稱帝之後,得不到天下士人和世家的支持。可是諸位是否想到,若是不稱帝,濮陽的皇帝一紙詔書將主公貶為庶人,這個時候,天下士人和世家有多少會支持主公?相比之下,一個新皇帝,支持者多,還是一個被貶為庶人的白身,支持者多。當初劉表沒有稱帝的時候,荊州的文士和世家有多少支持?可是,登基稱帝之後,又出現了什麽樣的情況?哪一個士子不願意建功立業?哪一個世家又不把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呢?因此上,主公稱帝後,支持的士子和世家不但不會減少,而且反會增多。
“所慮者二,就是皇帝將主公定為叛逆,讓天下共同討伐。這一點就更不用擔心了,如今天下五大諸侯已經結成聯盟。而他們成立盟軍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抗主公。如今軍隊和將領剛剛合在一起,還無法形成很強的戰力,因此他們不會出兵,或者說不會大規模出兵。兩三年之後,即使主公不稱帝,那時大戰也會四處而起。因此上說,主公稱不稱帝,我們漢軍與盟軍之間,早晚會發生大戰,而且是那種不死不休的大戰。所以說現在稱帝,反倒是個機會。等到兩年之後,我們的實力雄厚,人心穩固,到那時,陛下禦駕親征,必會大大提升將士們的鬥誌,從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所慮者三,那是主公稱帝之後,沉迷於酒色,不思進取,由現在的英明神武,變得昏庸不堪。這一點,就更不用擔心了,主公心性之堅,根本是常人無法可比的,區區一個皇帝之位,絕不可能亂了心性。當年的玉璽,主公若是想得到,易如反掌。但是,主公卻視之如一塊頑石,將他拋給了眾諸侯,讓眾諸侯去爭一塊玉璽,而主公輕鬆的得到了洛陽。”
“文和,玉璽是怎麽迴事?”沮授問道。
“當年主公率大軍在虎牢關與董卓對峙,而讓我和徐盛、龐德率輕騎三千,走北邙,奇襲孟津渡,等到西涼軍撤出洛陽城時,便率先占領了洛陽,而玉璽就是當時在洛陽城中找到的。”
賈詡將當年找到玉璽之後所發生的事情詳細的給眾人說了一遍,尤其是主公丁偉得知賈詡將玉璽扔給了各路諸侯的時候,竟然沒有絲毫動容,還大力稱讚賈詡做的對,而且說,有了能力,玉璽就是皇權的象征,沒有能力,它隻是一塊石頭,是一塊會引來殺身之禍的石頭。
三人聽了賈詡這些話之後,再一次默不作聲,細細的思索起來。
剛才三人都覺得此時稱帝,有諸多的不妥,肯定是弊大於利。可是聽了賈詡的這番分析之後,突然覺得,這時候的稱帝,竟然是最好的選擇。
“文和,那主公會同意嗎?”徐庶問道。
“主公自然不會同意了!”賈詡臉上的笑意更濃了。
“既然主公不會同意,文和緣何又如此高興呢?”龐統看著賈詡的樣子,非常不解地問道。
“主公不同意,那就需要我等勸進了!”賈詡的笑意更濃了。
“勸進?”
“我們先自己勸,然後帶領群臣勸,水到渠必成!”
“何時進行?”
“這個自然急不得。”賈詡品了口茶,“必須等到濮陽的朝廷,下了詔書,免去主公洛陽王位之時,然後我等進行勸進。主公一時之間肯定覺得唐突,不會答應,在這個時候,若是各地出現一些祥瑞,然後我們在與群臣一起去勸,主公也並非迂腐之人,到那時又怎麽會不答應呢?”
“各地出現祥瑞?”沮授皺起了眉頭,“天降祥瑞,必然預示著聖人將出,但是這祥瑞不是說降就會降啊!”
“最近有百姓來反映,渭水清澈,這難道就是祥瑞?”徐庶突然想起來,前幾天聽到人們在議論這件事。
“渭水清,聖人出!”三個人同時說。
“對,文和說得對,這必是祥瑞!”沮授的眼中露出了興奮的光芒。
“是啊,這天已經降祥瑞了!”賈詡也點了點頭,“主公稱帝,乃是順應天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