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皇帝孫策聖旨傳下之後,武昌城中的吳軍,便在接到聖旨之後的第二天,撤出了武昌城。緊接著,諸葛瑾和蔣琬宣布,江夏正式歸降蜀漢。
劉琦的死,南漢的覆滅,最大的得利者便是劉備,而損失最大的卻是吳國。
至此,大漢十三州,就隻剩下三個國家,新漢,蜀漢和吳國,既鼎足而立,又南北對峙。
劉備封黃祖的兒子黃射為江夏太守,甘寧為橫野將軍兼江夏校尉,蘇飛為江夏水軍都督,蔣琬為尚書令。然後組建江夏軍團,以諸葛亮為統帥,周不疑為軍師,甘寧,蘇飛,文聘,典韋,霍峻,嚴顏,孟達,李嚴等為大將,兵馬六萬,分別駐守在漢陽,江夏,夏口和武昌。
諸葛瑾為南郡太守,王威封虎威將軍兼南郡校尉,共水陸大軍五萬,大將有向寵,寇封,王平,許褚等,分別駐紮在南郡和江陵。
十一萬大軍,組成了一個長江防線,可謂固若金湯。再加上吳國在柴桑和三江口一帶的六萬大軍,他們確實有實力和新漢一戰。
孫策雖然撤出了武昌的兵馬,但並沒有將司馬懿軍師之職撤去,而是命令司馬懿迴豫章。
河東司馬家在魏國滅亡之後,大部分撤到了江東。豫章城中有司馬府,司馬防,司馬朗,司馬懿的家都在這裏。
司馬懿迴到豫章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因此他沒有去皇宮見陛下孫策,而是迴到了家中,首先去見父親司馬防。
“仲達,你何時到了豫章?”司馬懿沒有讓人通報,直接進了父親司馬防的書房,讓司馬防吃了一驚。
“孩兒參會見父親!”司馬懿給父親趕緊行禮,“我剛剛到豫章,是奉旨迴京。”
“見過陛下了?”司馬防問。
“還沒有,天已經黑了,準備明天去見陛下。”
“你……唉……仲達呀,你已經在朝中為官這麽多年,豈不聞君為先的道理,怎麽能先迴家呢?”
司馬懿笑了笑,沒有迴答,也沒有辨解。
“迴來就迴來吧,以後切記不可再如此了!”司馬防有些無奈地說。
“多謝父教誨!”司馬懿和司馬防各自坐下,“父親,陛下下旨,令我從武昌撤軍,可是子敬的意見?”
司馬防如今掛著一個侍郎的職務,雖然沒什麽實權,可是也要經常上朝,故而朝中的一些事他還是知曉的。
“魯肅雖然極力勸陛下撤軍,但真正讓陛下下決心撤軍的卻是諸葛亮。”
“諸葛亮……”說到諸葛亮,司馬懿有一種異樣的感覺,他曾經自詡才智無雙,可唯獨這個諸葛亮,仿佛能看透他一切心思一樣,而且很有遠見,讓他心中產生一種忌憚。“朝中大臣支持者多嗎?”
“不多,除了魯肅和張昭,幾乎沒有人支持,隻是陛下不知為何,卻同意了諸葛亮建議。”
“哦……”司馬懿的臉上露出了詭異的笑容。
“仲達,你在武昌所為,為父也不讚成,將那些兵士殺死即可,怎能進行屠城呀!”
“哈……”司馬懿笑了幾聲,“我豈不知民心所向的道理,隻不過是以此來試探而已。”
“試探?”司馬防有些疑惑,“試探誰?”
“陛下,魯肅,以前朝中的其他大臣。”
“為何要試探他們?”司馬防有些擔心,“你可知這說做……”
“這樣做是有些危險,但我有分寸,更有把握!”司馬懿打斷了父親的話,“如今新帝登基,對我們司馬家來說,是個機會。要取得新帝的信任,就要掌握他的心性,能揣摩出他的心思。我付出了這麽大的代價,也算有了收獲。陛下雖是武將,但絕不像表麵上那樣有勇無謀,朝中大臣,除了魯肅和張昭,其他人都是見風使舵之人,我知道以後該如何做了。”
“好了,仲達,這些都是你的事,我不想管,但你也一定要小心,凡事不可太過!”司馬防顯得有些累了,“你迴去休息吧,也有兩個月沒迴家了。”
司馬懿迴到自己房間時,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都已經睡了,妻子張春華看到司馬懿迴來,先是驚奇,然後馬上變得欣喜起來。
“夫君……”她急忙向司馬懿行了一禮,“妾身不知夫君迴家,有失遠迎,望夫君恕罪。”
“夫人快快請起,為夫常常不在家中,照顧兩個孩子,辛苦夫人了。”司馬懿將夫人扶了起來。
“妾身不辛苦。”張春華顯得非常激動,“倒是夫君操勞國事,很辛苦。”
張春華是曾經魏國有名的才女,魏國粟邑令張汪的女兒。
“哈……”司馬懿笑了幾聲,“為夫是為國事操勞,那夫人以為,武昌之事對否?”
“夫君做任何事,都是有目的的,以夫君的才能,又怎麽能做錯呢?”
“哈……”司馬懿心情大好。
第二天一大早,司馬懿便去皇宮,進見孫策。
小黃門通報之後,孫策讓司馬懿偏殿等候。可這一等,就是兩個時辰,讓司馬懿心中產生了一股不安。
終於皇帝孫策來到了偏殿,司馬懿趕緊上前行大禮。
“臣司馬懿參見陛下!”
“仲達免禮,平身!”孫策慢慢地說,語氣中聽不出喜怒哀樂。
“謝陛下!”司馬懿站了起來。
“仲達,兩個多了,才迴家,家中可好?”
“陛下……”司馬懿一聽,嚇得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臣有罪……”
“仲達不必如此,先看父母,也是人之常情,起來吧!”孫策依舊不悲不喜。
“謝陛下……”司馬懿起身,戰戰兢兢地站在下麵。
“仲達可知,諸葛亮提議撤兵時,還有一個條件?”
“臣不知。”
“諸葛亮讓朕撤掉兵馬的同時,也削去仲達軍師之職,以此對江夏百姓一個交待!”孫策說到這裏,看了看司馬懿,“但是朕並未答應!”
“臣惶恐,臣多謝陛下信任!”司馬懿感激地說。
“不過你要明白,朕沒有削去你軍師之職,但並不是認同你在武昌城的所做所為!”孫策的語氣此時顯得非常嚴厲。
“臣……”司馬懿背上冷汗直冒,結結巴巴說不出話來。
“朕是一國之君,要做什麽,不要做什麽,都是朕說了算,豈能事事聽取他人之意見?屠城之事,雖然是仲達之錯,但殺了也就殺了,不就是幾萬人嗎?朕何需給別人一個交待!正因為如此,朕才沒有治你的罪,但你要好自為之,且莫再犯!”
“臣知罪……”司馬懿再次跪了下來,“臣不敢……”
“還有,淩操將軍乃是父皇的老臣了,父皇在時,很是器重,聽說仲達當日要將他斬首,可有此事?”孫策的聲音此時更嚴厲了。
“臣……”司馬懿額頭上的汗不停地往下掉,“臣當時隻是想著急於攻下夏口,而淩將軍又不願意出兵,才……”
“夏口駐有一萬大軍,而且離江夏很近,仲達以為,憑借武昌的兵馬,能夠攻下嗎?”
“這……”這一次把司馬懿給難住了,若是說不能攻下,那前麵給淩操治罪便是無中生有。若是說可以攻下,那必然又會讓孫策產生忌憚。實在不知如何迴答的司馬懿,索性不說話了。
“吳國的這些將領,這些年來都立過赫赫戰功,也都是良將之才,因此有些高傲,不過,他們對吳國,對朕都是衷心耿耿的,遇事可與他們多商議,切莫獨斷專行!”
“多謝陛下教誨,臣謹記!”
“好了,你在豫章休息三日,然後到柴桑,出任軍師祭酒,協助子敬吧!”
“臣遵旨!”司馬懿如釋重任,趕緊退出偏殿。
司馬懿出了皇宮之後,一陣風吹來,背上涼爽無比。這一次,他確實是怕了,孫策比他想像中要厲害的多,從軍師到軍師祭酒,等於是下了他的兵權。他知道,這一次是他做得過了,同時他告誡自己,以後切不可自作聰明了。
劉琦的死,南漢的覆滅,最大的得利者便是劉備,而損失最大的卻是吳國。
至此,大漢十三州,就隻剩下三個國家,新漢,蜀漢和吳國,既鼎足而立,又南北對峙。
劉備封黃祖的兒子黃射為江夏太守,甘寧為橫野將軍兼江夏校尉,蘇飛為江夏水軍都督,蔣琬為尚書令。然後組建江夏軍團,以諸葛亮為統帥,周不疑為軍師,甘寧,蘇飛,文聘,典韋,霍峻,嚴顏,孟達,李嚴等為大將,兵馬六萬,分別駐守在漢陽,江夏,夏口和武昌。
諸葛瑾為南郡太守,王威封虎威將軍兼南郡校尉,共水陸大軍五萬,大將有向寵,寇封,王平,許褚等,分別駐紮在南郡和江陵。
十一萬大軍,組成了一個長江防線,可謂固若金湯。再加上吳國在柴桑和三江口一帶的六萬大軍,他們確實有實力和新漢一戰。
孫策雖然撤出了武昌的兵馬,但並沒有將司馬懿軍師之職撤去,而是命令司馬懿迴豫章。
河東司馬家在魏國滅亡之後,大部分撤到了江東。豫章城中有司馬府,司馬防,司馬朗,司馬懿的家都在這裏。
司馬懿迴到豫章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因此他沒有去皇宮見陛下孫策,而是迴到了家中,首先去見父親司馬防。
“仲達,你何時到了豫章?”司馬懿沒有讓人通報,直接進了父親司馬防的書房,讓司馬防吃了一驚。
“孩兒參會見父親!”司馬懿給父親趕緊行禮,“我剛剛到豫章,是奉旨迴京。”
“見過陛下了?”司馬防問。
“還沒有,天已經黑了,準備明天去見陛下。”
“你……唉……仲達呀,你已經在朝中為官這麽多年,豈不聞君為先的道理,怎麽能先迴家呢?”
司馬懿笑了笑,沒有迴答,也沒有辨解。
“迴來就迴來吧,以後切記不可再如此了!”司馬防有些無奈地說。
“多謝父教誨!”司馬懿和司馬防各自坐下,“父親,陛下下旨,令我從武昌撤軍,可是子敬的意見?”
司馬防如今掛著一個侍郎的職務,雖然沒什麽實權,可是也要經常上朝,故而朝中的一些事他還是知曉的。
“魯肅雖然極力勸陛下撤軍,但真正讓陛下下決心撤軍的卻是諸葛亮。”
“諸葛亮……”說到諸葛亮,司馬懿有一種異樣的感覺,他曾經自詡才智無雙,可唯獨這個諸葛亮,仿佛能看透他一切心思一樣,而且很有遠見,讓他心中產生一種忌憚。“朝中大臣支持者多嗎?”
“不多,除了魯肅和張昭,幾乎沒有人支持,隻是陛下不知為何,卻同意了諸葛亮建議。”
“哦……”司馬懿的臉上露出了詭異的笑容。
“仲達,你在武昌所為,為父也不讚成,將那些兵士殺死即可,怎能進行屠城呀!”
“哈……”司馬懿笑了幾聲,“我豈不知民心所向的道理,隻不過是以此來試探而已。”
“試探?”司馬防有些疑惑,“試探誰?”
“陛下,魯肅,以前朝中的其他大臣。”
“為何要試探他們?”司馬防有些擔心,“你可知這說做……”
“這樣做是有些危險,但我有分寸,更有把握!”司馬懿打斷了父親的話,“如今新帝登基,對我們司馬家來說,是個機會。要取得新帝的信任,就要掌握他的心性,能揣摩出他的心思。我付出了這麽大的代價,也算有了收獲。陛下雖是武將,但絕不像表麵上那樣有勇無謀,朝中大臣,除了魯肅和張昭,其他人都是見風使舵之人,我知道以後該如何做了。”
“好了,仲達,這些都是你的事,我不想管,但你也一定要小心,凡事不可太過!”司馬防顯得有些累了,“你迴去休息吧,也有兩個月沒迴家了。”
司馬懿迴到自己房間時,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都已經睡了,妻子張春華看到司馬懿迴來,先是驚奇,然後馬上變得欣喜起來。
“夫君……”她急忙向司馬懿行了一禮,“妾身不知夫君迴家,有失遠迎,望夫君恕罪。”
“夫人快快請起,為夫常常不在家中,照顧兩個孩子,辛苦夫人了。”司馬懿將夫人扶了起來。
“妾身不辛苦。”張春華顯得非常激動,“倒是夫君操勞國事,很辛苦。”
張春華是曾經魏國有名的才女,魏國粟邑令張汪的女兒。
“哈……”司馬懿笑了幾聲,“為夫是為國事操勞,那夫人以為,武昌之事對否?”
“夫君做任何事,都是有目的的,以夫君的才能,又怎麽能做錯呢?”
“哈……”司馬懿心情大好。
第二天一大早,司馬懿便去皇宮,進見孫策。
小黃門通報之後,孫策讓司馬懿偏殿等候。可這一等,就是兩個時辰,讓司馬懿心中產生了一股不安。
終於皇帝孫策來到了偏殿,司馬懿趕緊上前行大禮。
“臣司馬懿參見陛下!”
“仲達免禮,平身!”孫策慢慢地說,語氣中聽不出喜怒哀樂。
“謝陛下!”司馬懿站了起來。
“仲達,兩個多了,才迴家,家中可好?”
“陛下……”司馬懿一聽,嚇得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臣有罪……”
“仲達不必如此,先看父母,也是人之常情,起來吧!”孫策依舊不悲不喜。
“謝陛下……”司馬懿起身,戰戰兢兢地站在下麵。
“仲達可知,諸葛亮提議撤兵時,還有一個條件?”
“臣不知。”
“諸葛亮讓朕撤掉兵馬的同時,也削去仲達軍師之職,以此對江夏百姓一個交待!”孫策說到這裏,看了看司馬懿,“但是朕並未答應!”
“臣惶恐,臣多謝陛下信任!”司馬懿感激地說。
“不過你要明白,朕沒有削去你軍師之職,但並不是認同你在武昌城的所做所為!”孫策的語氣此時顯得非常嚴厲。
“臣……”司馬懿背上冷汗直冒,結結巴巴說不出話來。
“朕是一國之君,要做什麽,不要做什麽,都是朕說了算,豈能事事聽取他人之意見?屠城之事,雖然是仲達之錯,但殺了也就殺了,不就是幾萬人嗎?朕何需給別人一個交待!正因為如此,朕才沒有治你的罪,但你要好自為之,且莫再犯!”
“臣知罪……”司馬懿再次跪了下來,“臣不敢……”
“還有,淩操將軍乃是父皇的老臣了,父皇在時,很是器重,聽說仲達當日要將他斬首,可有此事?”孫策的聲音此時更嚴厲了。
“臣……”司馬懿額頭上的汗不停地往下掉,“臣當時隻是想著急於攻下夏口,而淩將軍又不願意出兵,才……”
“夏口駐有一萬大軍,而且離江夏很近,仲達以為,憑借武昌的兵馬,能夠攻下嗎?”
“這……”這一次把司馬懿給難住了,若是說不能攻下,那前麵給淩操治罪便是無中生有。若是說可以攻下,那必然又會讓孫策產生忌憚。實在不知如何迴答的司馬懿,索性不說話了。
“吳國的這些將領,這些年來都立過赫赫戰功,也都是良將之才,因此有些高傲,不過,他們對吳國,對朕都是衷心耿耿的,遇事可與他們多商議,切莫獨斷專行!”
“多謝陛下教誨,臣謹記!”
“好了,你在豫章休息三日,然後到柴桑,出任軍師祭酒,協助子敬吧!”
“臣遵旨!”司馬懿如釋重任,趕緊退出偏殿。
司馬懿出了皇宮之後,一陣風吹來,背上涼爽無比。這一次,他確實是怕了,孫策比他想像中要厲害的多,從軍師到軍師祭酒,等於是下了他的兵權。他知道,這一次是他做得過了,同時他告誡自己,以後切不可自作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