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司馬懿說要將蘇飛在出發之前殺之祭旗時,突然傳帳外傳來一聲大喝,將裏麵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大膽!”隻見甘寧一挑帳簾進來,雙眼冒火,渾身是殺氣。


    “大都督恕罪,我等剛要通報,甘將軍就……就……”兩名站崗的兵士急忙進來,跪在地上,向周瑜請罪。


    “這事不怪你們,是本將軍闖的帥帳,出去!”甘寧對那兩個兵士厲聲說道。


    可是,他們兩個哪裏敢走啊,跪在那裏,哆哆嗦嗦,渾身發抖。周瑜擺了擺手,他們這才站起來,慌忙跑出帳外。


    “司馬懿,武昌屠城之事我還沒找你算賬,你現在又想害我兄弟,信不信,我現在便可一劍要了你的命!”甘寧說完,三兩步便來到了司馬懿的跟前,手一伸,揪住了司馬懿的衣領。


    “興霸,興霸,這是誤會啊!帥帳之中不可無禮!”諸葛亮急忙說。


    司馬懿被甘寧揪著衣領,顯得非常狼狽,雖然他也有一些武藝,可是在甘寧跟前,那就差遠了。臉色通紅,氣都喘不上來。


    “興霸,息怒,息怒呀!”魯肅也急忙說。


    在眾人的勸說之下,甘寧終於鬆開了手,司馬懿這才長出了一口氣,“興霸,此乃誤會,誤會!”司馬懿幹笑著向甘寧拱了拱手。


    “大都督,丞相,子忠乃忠義之士,與我相交幾十年,我豈能不知?他若是要降新漢,恐怕早在上一次就降了,豈會等到現在?今天之所以真心降新漢,完全是因為我。因為我要降新漢,子忠才降新漢呀!此事,一直瞞著子忠,本是我之過錯。誰要是因為此事加害子忠,我甘寧在此發誓,就算他上天入地,我也會砍下他的頭顱!”甘寧又激動,又氣憤,顯得有些語無倫次。


    聽了甘寧殺氣騰騰的話,司馬懿的心中產生了一絲忌憚,幾分恐懼,不過他麵色非常平靜,仿佛這些與他沒有任何關係。


    “興霸放心,此一戰之後,你和蘇飛將軍皆是功臣,誰若是加害蘇飛將軍,便是與我蜀漢為敵,我們定不會輕饒!”周不疑與甘寧蘇飛一樣,都是南漢舊臣,因此他自然要向蘇飛說話。


    “興霸,不知你來帳中所為何事?”周瑜看到甘寧的火氣終於消了,於是問道。


    “我想問一下大都督和丞相,計劃什麽時候實施?”甘寧向周瑜和諸葛亮拱了拱手,“若是再這樣拖下去,恐怕會引起新漢的懷疑,若是那樣,便會前功盡棄!”


    甘寧的心中最近是很心急的,從闞澤那裏得知,新漢那邊,龐統和郭嘉已經在催了。以他們的智謀,若是這邊遲遲未決,必然會產生懷疑。因此甘寧今天來就是想催促一下,可是剛到帥帳門口,便聽見裏麵在議論蘇飛,正好司馬懿說要殺蘇飛,甘寧大怒,便衝了進來。


    眾人聽了甘寧的話,也都覺得有理。


    “大都督,丞相,我們為何不立刻實施呢?”甘寧再次問道。


    “興霸,如今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法正笑了笑說,“現在的西北風對我們很不利,根本無法實施我們的計劃啊!”


    “哦……”甘寧一想,現在終於明白了。他常年在大江之上,自然知道風的重要性,“可是這大冬天,哪兒來的東南風啊?”


    “孔明,當初你說過要借我三天東南風,不知這東南風何時可借來?”周瑜看著諸葛亮說,現在的確一切都準備妥當了,的確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諸葛亮看了看眾人,笑著說:“諸位放心,亮雖不才,可是機緣巧合,早年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唿風喚雨。若要東南風,可於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壇。高九尺,共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幡圍繞。我於台上作法,便可借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助公瑾用兵破敵,何如?”


    周瑜說:“此話當真?”


    “公瑾放心,我上次便說過,軍中無戲言!”


    “好!”周瑜興奮地站了起來,“莫說三日三夜,隻一夜東南大風,我定讓新漢三十萬大軍灰飛煙滅!”


    “那公瑾,孔明,事不遲疑,當速速安排呀!”魯肅著急地說。


    “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風,至二十二日丙寅風息。”諸葛亮微笑著說。


    “太好了!”周瑜立刻下令,“子敬,你馬上與孔明去南屏山,安排祭風之事!”


    “諾!”


    諸葛亮與魯肅出了周瑜的帥帳,騎上馬,率領一隊兵士,來南屏山,根據地勢,選擇好了地方,令軍士取東南方赤土築壇。


    東南為巽地,與風相合,而赤色之土,與火攻之計剛好唿應。七星壇方圓二十四丈,每一層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層插二十八星宿旗。


    東方七麵青旗,分別是角、亢、氐、房、心、尾、箕七星宿,布青龍之形;北方七麵皂旗,分別是鬥、牛、女、虛、危、室、壁七星宿,作玄武之勢;西方七麵白旗,分別是奎、婁、胃、昴、畢、觜、參七星宿,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麵紅旗,分別是井、鬼、柳、星、張、翼、軫七星宿,成朱雀之狀。


    第二層周圍黃旗六十四麵,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以黑、白、青、紅列台下四麵,而以黃旗立於中層。


    第三層有四人,每人頭戴束發冠,身穿皂羅袍,鳳衣博帶,朱履方裾。左前方立一人,手執長竿,竿尖上用雞羽為葆。以招風信;右前方立一人,手執長竿,竿上係七星號帶,以表風色;左後方立一人,手捧寶劍;右後方立一人,手捧香爐。周瑜調兵,分水陸二處;孔明祭風,分上中下三層。


    整個三層,分別是二十八宿、六十四卦,又設立四人。


    七星壇下,也有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旄、白鉞、朱幡、皂纛,環繞四麵。第一層用四人,第二層六十四人,第三層二十八人,今又加以二十四人,恰好是一百二十人之數。


    魯肅看諸葛亮的安排,井然不亂,參差有法,或按八方,或按七星,雖一百二十人,如有千軍萬馬之勢。他心中暗讚,臥龍果真非常人呀!


    諸葛亮於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來到壇前。然後緩步登壇,開始祭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馬嘯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嘯山林多情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嘯山林多情劍並收藏白馬嘯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