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太子太師


    憤懣於午餐的李承乾,如果看到此時兩儀殿的情況,恐怕就不會再多吐槽了。


    兩儀殿裏,此時已經是太子的李世民和長孫太子妃坐在一起用膳,吃的不比李承乾豪華多少。


    打從接手宮中事務後,長孫太子妃就把秦王府的一眾仆役解散,廚娘等人則傳入宮裏,直接執掌禦膳房。


    熟悉主子性子的廚娘,並沒有做什麽豪華大餐,而是一切如故。


    費勁的咽下糜子飯,李世民感慨道:“不能懈怠啊,觀音婢,我今天上朝的時候查驗了一遍國庫,你知道大唐的國庫有多空虛嘛!空虛到了連一場硬仗都沒法打的程度了!”


    這句吐槽,今天已經是第二次出現了。


    長孫太子妃夾了一塊白菜放到夫君碗裏,歎息道:“戰亂結束,百廢待興,這些年陛下雖然勵精圖治,可是怎奈任用的裴寂等人都非賢良,國力未見絲毫的起色。妾身已經令宮中節約用度了,除了太極宮那邊,一切從簡。國庫是國之根本,沒有打一場硬仗的後備力量可不行。”


    李世民點了點頭,把碗裏最後一口飯夾到了嘴裏。


    見李世民吃完了,長孫太子妃也放下了飯碗,吩咐宮女收拾走。


    沒一會兒,一身戎裝的尉遲恭走了進來,單膝跪地。


    一身戎裝的尉遲恭,眼睛都是血紅的,鎧甲似乎特意清洗過,但是那股血腥味依舊濃鬱到化不開,聞之令人作嘔。


    擦了擦嘴巴,李世民沉聲問道:“殺了多少?”


    尉遲恭的聲音都有些沙啞了:“共計梟首兩千八百有餘,東宮和齊王府上下無一活口,如今尚有五百餘人關押在大牢,等候處置。”


    雖然有所預料,但是聽到確切的數字,李世民還是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


    成大事就要死人,但是兩千八百多人,的確是有點殺過頭了啊。


    “起來吧,名單上的人,確定全部殺掉了嘛?”


    尉遲恭站起身,拱手迴複道:“無一幸免。”


    既然擬定了事變,自然會擬定一個殺人名單。因為封城大索的原因,隻要是在名單上的,沒一個得以幸免。


    “嗯,把關押的名單取一份過來,孤還要看看。兩千八百多,過了,能少殺幾個就少殺幾個吧!血淋淋的皇位,孤坐著也不舒服。”


    尉遲恭點了點頭,並沒有多說什麽。他知道,主上並不是多愁善感的人,該痛下殺手的時候不會猶豫不決,用不著他上諫。


    再次行禮後,尉遲恭轉身離開了兩儀殿。


    吩咐人把名單遞交到宮中後,他也能好好休息休息了。從衝擊玄武門,到逼迫皇帝退位,再到封城大索,這段時間,他和兄弟們沒一個休息了的。


    不過,辛苦都是值得的。秦王被封為太子,並且掌管朝局,皇帝雖然盤踞太極宮,但是也撐不了多長時間了。名存實亡的皇帝,還不如利落的退位當太上皇!


    雖然早在投降的時候起,就決定不管什麽官職,都緊緊跟隨秦王之後。但是,能將秦王送到皇位上,獲得從龍之功,他也是很興奮的。


    畢竟,一個家族想要開枝散葉,沒有一定的高度可不行。


    這邊尉遲恭剛走,杜正倫和於誌寧就求見。


    李世民剛要飯後走一段時間,聽到杜正倫和於誌寧求見,隻能坐下召見他們。


    同時,他也很疑惑,這兩個人,不是去東宮教導承乾了嘛,怎麽還要到他這裏來?


    杜正倫和於誌寧入內拜見後,便將記錄著李承乾話語的紙張,送到了李世民麵前。


    “逍遙遊無用?聖人也有誅少正卯的時候?嗬,什麽亂七八糟的!不過這一句司農寺的典籍很重要,倒是不錯,肯關心國之根本的,才會成為仁義之君。總的來說,這見解雖然歪了,但並不是一無是處。於卿,你說呢?”


    於誌寧捋捋胡須,笑道:“其實,世子說的也並無道理。文章千古事,其中大部分除了陶冶情操外,並沒有什麽實際用途。我等都是經曆了亂世的,自然知曉隻有民安,才能國泰。世子小小年紀就能看透這個道理,難能可貴啊!”


    再次品味了一遍李承乾的話,李世民微微一笑,道:“道理倒是說得過去,可是,就怕這是紙上談兵,全無用處啊!這小子,恐怕也隻是嘴上的功夫。就算是孤,曆年來一直征戰四方,也不敢說自己真的體察民情了。也罷,有這份心,就比什麽都好。”


    隨手把記錄著李承乾所言的紙張丟到一邊,李世民坐直了身體,認真問道:“仲謐,秦王府十八學士裏麵,你是的才學,孤是信得過的。隻是,對於太子太師,太子少師的人選,你有什麽建議嗎?”


    雖然都身負教導太子之職,但是太子太師和太子少師,明顯要比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要高一個等級,非真正的精英不可用。哪怕是於誌寧,段時間裏也不知道如何選擇。


    低頭沉思好久之後,於誌寧才點了點頭,拱手道:“殿下,微臣心中有一人選,可擔太子太師之重任。”


    “哦?何人?”


    “李綱,李文紀。”


    聽到這個名字,李世民先是皺了一下眉,好久之後才舒展開。


    李綱這個人,說實話,也不是沒出現在他的選擇裏,但是,想到這位老臣曆經兩朝,武德二年的時候就告老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再啟用。


    論聲望,論學識,李綱毫無疑問是最好的人選之一。這一點,從他先後被命教導隋煬帝和李建成就能看出來。


    “李文紀雖好,隻是,孤卻實在不好意思再勞累他了啊!”


    杜正倫正色道:“殿下此言差矣,能獲準教導世子,是莫大的榮耀,李老先生不可能推脫。況且,臣觀世子言行,恭敬有禮,老先生一定會喜歡世子的。”


    能成為下一任皇帝的啟蒙教師,這對傳統文人來說,是比封侯還要榮耀的事情。


    “好,那就擬旨吧,封李綱,為太子太師,並賜錦緞。”


    隨著李世民話音落下,立刻有隨侍宦官記錄下來。


    眼下,雖然李世民還隻是太子,但是朝局已經被他徹底掌控,跟“皇帝”之間,也隻差一個虛名而已。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孤才不要做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抉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抉望並收藏孤才不要做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