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短時間的利益交換


    說完這句話,張儉就大笑著離開了城牆。


    而城下的金崖,臉都被氣白了。


    他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得到這樣的迴複,果然,唐人永遠是那麽的自大狂妄,他難道不知道自己的兵力在高麗兵力麵前簡直不堪一擊嗎?


    “該死!進攻!我要讓這兩萬唐軍給遼東城陪葬!”


    金崖的話才喊出口,就驚訝的發現唐軍城頭上丟下了好多的鐵疙瘩。


    幾秒過後,張儉就聽到了那沁人心脾的聲音。


    記錄官光明正大的跟將軍們坐在一個桌子邊,撇撇嘴說:“太子殿下說過,火藥武器在攻城和守城的時候有奇效。這個高麗將領是不是有病?這麽多兵力直臨咱們城下,不是最好的靶子?”


    張儉嘿嘿一笑,嚼了一口羊肉後歎息道:“隻是可惜,這次出兵沒經兵部,算是我們受了陛下的直命,否則破堅城,殺敵一萬餘,這樣的功勞能讓老夫不少部下得到升遷。”


    身在高位,張儉反而不在意自己如何,想到的更多是自己的屬下。


    於泰喝了一大口酒後說:“別看沒有功勞可拿,可是連城侯,您看看麾下的士兵就知道咱們這一次給軍方出了多大一口惡氣。”


    轟鳴聲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跟遼東城的高麗兵一樣,這些兵也被手雷的威力嚇壞了,根本用不著下命,都亡命的往迴奔逃。七八萬的軍隊,像烏合之眾一樣說散就散。


    一條羊腿下肚,一壇子酒也下肚了,於泰拍拍肚皮說:“酒足飯飽,全身暖洋洋的,末將正好巡查一下親率營地。”


    才要起身,於泰就被張儉攔住了:“巡查什麽巡查,醒醒酒以後再去。老程跟老夫講過,酒給人帶來的熱感是假的,酒喝多了人反而會更容易被凍傷。這一點,老夫找高麗探子試過了,是真的。雖說你不至於凍死,但是凍傷也不好受,還是讓別人去吧。”


    記錄官拱拱手說:“巡查的事情就交給我吧,此戰結束,我也要離開親率了,陛下有命,親率用剩下的火藥武器留在遼東,下官將會作為武器監管留在這裏。”


    對於皇帝的安排,於泰實在是沒什麽可說的。火藥武器用於戰鬥才是物盡其用,拿迴去,就隻能封存在倉庫裏,或者被他們訓練用掉,還不如留給遼東邊軍,好歹也多了一張底牌。


    張儉也是成精的人物,如何會悶頭收了這份好處,舉起酒杯對於泰說:“話說迴來,老夫在遼東積攢了不少的皮貨,就送給太子殿下吧,要說皮子,還是遼東這裏的好,長安那裏的,根本沒得比。”


    於泰嘿嘿一笑:“既如此,末將就代替太子殿下收了將軍的好意了。”


    百騎司記錄官無可奈何的看著二人,都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明明是正常的交接,倆人愣是弄成了私相授受的感覺。


    就在於泰準備迴營地休息的時候,一個斥候快步跑進了城門樓,稟報道:“啟稟將軍,高麗人於城下傷亡數百人,剩下的都倉皇逃竄了。高麗的將領想要重新整軍,可是在慌亂的人流裏也隻能幹喊。”


    張儉點點頭,對於泰說:“太子殿下說的不錯,火藥武器還真是攻城守城的神器,老夫從沒有見過這麽輕鬆的斬獲,隻是以逸待勞而已,這些人自己把人頭送了過來。”


    於泰笑了笑,沒再多說什麽,而是直接轉身迴了營地。


    作為第一批使用火藥武器的人,他覺得自己實在是幸運。


    可以預見,火藥武器勢必會快速的席卷全大唐的軍隊。皇帝,不可能放任這樣的武器蒙塵。


    這場戰鬥,大唐獲得了大勝,自然要把消息送到國內,所以當天下午就有紅翎急使被派出,奔赴長安送信。


    至於繞過兵部私自動兵,張儉覺得這完全怪罪不到自己的頭上。誰讓下命令的是皇帝呢,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至於另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理所應當的被他拋到了腦後。


    “報,將軍,庫莫奚等地的使節來訪!”


    “嗬嗬,請他們進來。”


    放下酒杯,張儉頓時感覺自己充滿了底氣。


    軍方的麵子,就是靠戰力換來的,有半日滅掉一城,嚇退高麗幾萬兵力的戰績在,張儉頓時覺得自己在遼東這片土地上更有威嚴了。


    在這個眾多國家彼此提防結盟、彼此試探藏刀的年代,一個國家和一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其消息永遠不會傳播的太慢。


    沒有多長時間,遼東所有的勢力都得知了高麗慘敗的戰爭結果。萬幸的是大唐沒有更進一步的打算,就連攻破的遼東城,也沒有占據的打算。


    張儉的“問罪”之言,結合唐軍的所作所為,獲得了所有人的信任。


    隻要不是直接進攻高麗就好,如果隻是問罪,他們自然樂得站在城門觀烽火,雖不至於落井下石,但是嘲笑一番還是有必要的。而如果是大唐想要真正進攻高麗,他們就不能坐視不理。


    隋末的這段時間裏,遼東各國已經達成了疆域上的同盟。各國關起門來隨便打,可是涉及到大唐,沒說的,一致對外。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傻子,誰都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


    看高麗的笑場歸看笑場,唐軍使用的武器,實在是應該刺探一下。


    隻要是遼東眾國、部族,就都看到了那垮塌的城牆,聯想到這隻是一上午的時間造成的結果,就忍不住渾身發冷。再結合高麗士兵的傳言,似乎,唐人到底是窺破了一點天神的能力?


    帶著擔憂和恐懼,庫莫奚。室韋,靺鞨等國紛紛派遣了使節準備拜訪大唐皇帝,至少要刺探一下這個武器究竟是怎麽迴事兒。


    恐懼的不僅僅是他們,薛延陀也緊隨其後得到了消息。


    在針對東突厥的戰爭中,薛延陀可是背刺了盟友了,瓜分東突厥國土的時候,跟大唐起了不止一次的衝突。可以說,目前跟大唐兵力上摩擦最多的就是他們。


    為了避免自己步上東突厥的後塵,薛延陀專門派遣了王子到長安朝貢,以示自己的誠意。


    薛延陀知道了,那麽西突厥也就知道了,西突厥知道以後,嗬嗬,消息就算擴散到歐洲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


    紅翎急使的戰報才送到長安,唐人掌握了天神武器的事情,就開始瘋狂的蔓延。


    不過,這些都跟李承乾無關,現如今的他,正坐在太極殿看房玄齡等人驚愕的神色。


    “太子派自己的親兵出去胡鬧”,這就是他們之前的想法,甚至於還謀劃著借著這個機會,奪走太子最後的兵權。可現實,卻在他們的臉上狠狠摑了一巴掌。


    “微臣早在見識到火藥武器的威力時,就應該想到親率不會失敗的。殿下,老臣願賭服輸,待到親率凱旋之日,老臣親率百官出城相迎!”


    大唐勳貴的賭品還是很好的,沒人會賴賬,隻要是當日叫囂過的,都站了出來,表示願意履行諾言。


    “親率不過兩千人,如何當得起房相親自迎接。傳出去,會讓人笑話孤不知好歹的。不如這樣,親率迴營慶功宴的錢,就由諸位卿家出了,如何?”


    禦座之上的李世民,聽到太子的這個答複以後,笑著點了點頭。


    得饒人處且饒人,太子沒有因功桀驁,才能在朝臣心目中留下一個好印象。


    麵對李承乾的提議,房玄齡並沒有拒絕,或者說,沒有拒絕的資格和理由。


    改變賭注是勝利者的特權,更何況不過是各家出點銅錢而已,簡直不要太劃算。堂堂中書令、六部尚書、侍郎等集體出迎兩千人的隊伍,他們丟的可是臉麵。


    “既然殿下這麽說了,微臣自然接受。”


    拱拱手後,房玄齡就快速的轉移了話題:“啟奏陛下,吐蕃大相祿東讚已經來朝數月,關於附國一事,還請陛下早做決斷。”


    終於等到唐朝宰相提到自己,祿東讚立刻站了出來,學著唐人的禮儀拱手道:“唐皇陛下,關於附國一事,是時候商議一下了。您出行巡幸岐州,迴京後需要處理政務,在下明白,如今,恐怕已經處理完畢了吧!”


    見祿東讚麵不改色的說著自己的大度,李承乾就腹誹不已,這孫子前段時間,恐怕還祈禱著附國的事情不要提上議程吧。這幾個月的時間,足夠祿東讚臨摹出一個朝廷的模樣了。也隻是臨摹而已,讓他學習朝廷的架構沒問題,但是涉及到各個職能的核心消息,那就絕對不可能告訴他了。就算這段時間祿東讚帶著大批的禮物到各個官員家裏拜訪,也沒能問出個所以然來。


    對於祿東讚的禮物,朝臣們照收不誤,可是說起自己當的官兒,就模棱兩可。


    李承乾衷心祝願祿東讚能把大唐的製度照搬到吐蕃去。這樣一來,鬆讚幹布不僅要在武力上統一高原,還要在心靈上重新統治一遍才行。


    嘖嘖,到時候高原之上不出現熱鬧才是怪事情。


    禦座之上的皇帝,半張臉都被旒擋住,讓人看不清他的喜怒。


    見祿東讚急不可耐的樣子,李世民就開口詢問道:“太子之前跟朕說過,吐蕃願意為附國一事付出代價,不知道這代價究竟為何?”


    “吐蕃願意出羊萬頭、牛千頭,並放棄對東爨西爨的想法,以祖書立約,陛下以為如何?”


    祿東讚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東爨西爨兩地的麵積可一點都不小啊!對於西南的蠻族,自古以來中原的帝王都有收編的心思,可是怎奈山高皇帝遠,路途的艱險加上當地民風的“純樸”,導致中原對那裏的控製時有時無。


    如今西南方的蠻族,領土麵積最大的就是謝氏、東爨和西爨。其中謝氏跟嶺南的馮盎一樣,雖然是無冕之王,可是對中原的恭敬不似作假。早在東晉時期,謝氏首領就曾幫助東晉抵禦成漢對寧州的進攻,雖未取勝,但是拒不投降,因此受到東晉朝廷的嘉獎。


    武德三年的時候,謝氏的西謝酋長謝龍羽主動歸附,貞觀三年的時候,謝氏三個酋長一起遣使入貢,就是吐蕃進攻大唐之時,他們也出力幫助過。


    跟謝氏相比,東爨西爨就有點不識抬舉了,一直以為守著自己的草窩就能過安生日子,不知道主動歸附,甚至隱隱有投靠吐蕃的想法,殊為可惡。


    可惡歸可惡,可是他們的領地麵積可是好東西,就算是大唐,也不可能不心動。這兩個地方的麵積,跟附國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要說影響,那絕對是吐蕃比大唐對這兩個地方的影響大,可是吐蕃偏偏就放棄了這裏,轉取附國。


    至於吐蕃以祖書立約,算是相當高級的契約方式,絕對可以相信。在這一點上,吐蕃人的信譽還是很堅挺的。


    跟興奮的房玄齡等人不同,皇帝還是麵無表情,繼續道:“朕確認一下,你們吐蕃將會放棄東爨西爨,哪怕大唐沒有收服,你們也絕不摻和?”


    祿東讚點頭:“沒錯。”


    李世民長舒一口氣,直接答應了下來:“那好,朕跟你立約,絕不摻和附國的事情,就算附國求援,朕也會視若無睹!”


    皇帝很清楚,祿東讚沒有必要說謊話,雖說跟吐蕃從小麵積的接觸直接變成鄰居,讓他擔憂,可是跟東爨西爨比起來,還是東爨西爨香。吐蕃人的目標是吐穀渾,乃至於西域各國。這件事,從吐蕃近幾年的活動中就能看出來。


    附國本就沒有歸順之心,就算有,收了附國以後大唐的國土將會有好大一塊突出,陷在南詔諸國、東爨西爨、濮部和黨項諸部的包圍中,很容易就會傾覆。而收了東爨西爨,土地就會跟嶺南結合在一起,怎麽算怎麽劃算。


    各取所需以後,祿東讚和皇帝直接就在大殿之上簽署了盟約。


    全程看熱鬧的李承乾清楚,這都是各自短時間的利益交換而已。大唐和吐蕃能夠因此各取所需。但是以後是什麽樣的,誰又能說得清楚。就算他即位的時候,東竄西竄還是什麽的姓了“吐”,也不是什麽令人意外的事情。


    在群臣的見禮下,盟約簽署完畢,得償所願的祿東讚拱手對皇帝說:“我們吐蕃曆來跟大唐雖有摩擦,可是我們的讚普,對於天朝上國,其實是很恭敬的。祿東讚不才,想要為小讚普迎娶一位唐朝的公主,陛下以為如何?”


    又是和親?


    本來充當泥塑的李承乾頓時坐不住了,莫非祿東讚忘了西突厥的事兒了?在他看來,不管是正式的公主,還是宗室女出嫁,都是受罪。吐蕃地處高原,連年苦寒不說,還缺氧,這樣的環境比西突厥都要惡劣一些,怎麽能答應?昭君出塞,文成和親事件的光鮮外表下,恐怕沒有多少人在乎這兩個公主真正的經曆和心中所想吧!


    再說,不止是他自己,恐怕所有人都清楚,吐蕃與其渴望和親,其實最大的目標是公主的嫁妝。陪嫁過去的物資、工匠,才是他們最渴望的東西。相比較之下,公主或者宗室女這個嫁妝的載體,實在不值一提。


    不等李承乾跳出來,皇帝就開口了:“大相的提議朕也很心動,隻是怎奈朕的閨女都很年幼,不適合遠嫁吐蕃。宗室女封公主號,又未免顯得對吐蕃不夠尊重,還是算了吧。”


    祿東讚雖然麵色如常,可是心裏卻再不停的嘶吼。


    宗室女也成啊!


    被人抬了一手,也不好自降身份,祿東讚隻能鬱悶的咽下這個苦果。


    朝會結束,文武大臣離場,本來想要迴東宮的李承乾,剛出殿門就看到了李澗似笑非笑的臉。


    “陛下命太子殿下去百福殿。”


    “知道了。”


    答應一聲,就跟著李澗一起去了百福殿,後殿。


    這是獨屬於父子二人的空間,哪怕李澗也有進入收拾的資格,可是這裏的東西他是一點不敢多看,一點兒都不敢記下來。


    還是那麽多的屏風,還是那麽多的木頭牌牌。


    下了朝的皇帝顯得很輕鬆,正在一張屏風上寫字。


    “你來看看,朕給火藥武器的命名如何?”


    李承乾湊過去一看,隻見屏風上雜亂的寫著好多的字,塗抹掉的用不著猜了,隻看清晰的幾個。


    手雷的名字被保留了下來,普通的火藥箭矢則被命名為驚雷箭,八牛弩版本的火藥箭矢則被命名為驚日箭。這個名字怪怪的,怎麽看怎麽想是驚天箭的修改版。


    不過“天”這個字在現在實在不是隨便用的,所以驚日.湊合吧。


    至於那能炸毀一段城牆的“大家夥”,被皇帝,命名為“皇命雷”,隻一看,就知道這皇命雷代表著什麽了。


    真實實驗了皇命雷的威力後,很顯然,這東西是要被死死管控的,連使用,都需要皇帝派人監管才行。甚至於,能獲批帶著這個大殺器出軍的,隻能是皇帝最放心的將軍。餘者,想都不用想了。


    日萬的日子,我ao真的好難過,我的訂閱月票一點er不漲~心也在低落~


    沒有票的日子(餘下請自行腦部)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孤才不要做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抉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抉望並收藏孤才不要做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