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唧唧。”
小白輕點著狐首,清澈而又嫵媚的眼眸帶著幾分孩子氣的得意神氣。似是怕寧采臣不信,直立著走到筆架前,伸出右前肢,拿了隻大小適中的毛筆。又在案前取了張白紙,工工整整的攤開,一絲不苟的書寫著,姿態大方,自然得體,宛若一小才女。
這樣的情景要是被阿寶看到,肯定要驚爆眼球。寧采臣雖曾然讀過聊齋,裏麵常有貌美的狐女伴著書生秉燭夜讀,但真正見到還是小小的吃了一驚。
再瞧小白那姿態,分明就是一正在認真做功課的小女孩,那仰著臉看向寧采臣的神情,還帶著幾分炫耀的嬌憨。
寧采臣走到小白身旁,瞅了眼,字體娟秀多姿,如紅蓮映水,碧波浮霞,頗有功底,顯然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
隻見其上寫著:
“我叫白素素,不叫小白。這名字不好聽,素素不喜歡呢。”
這語氣分明就是孩子的口吻,顯然小白的年齡不大。不過這名字,初一看,寧采臣還以為是白素貞三字,差點咬到了舌頭。他幾乎以為是自己這隻蝴蝶的到來,讓白蛇精變成了狐狸精,幸好不是,他暗暗慶幸了聲。
不過錯有錯著,這小白二字也算對頭了。
“好字,不錯。”
在小白期待的目光中,寧采臣如實的讚了句。小白眼中閃過一抹得意的笑,又垂眉低首,似乎不經誇般害羞了。
寧采臣笑著摸摸她的頭,又問道:“你家在何處?可有親人在?”
聞言,小白的神色一下就黯然了,就像個無家可歸的孩子,讓人分外的心疼。這情形一如當年寧采臣初次見到阿寶,那流離失所、無依可靠、孤身無望的忐忑絕望,不自覺就觸動了他心中柔軟的心田。他輕歎了聲,將小白抱在懷裏緊了緊,就像前世老頭第一次抱著他溫聲在他耳邊的低語:“沒有家,這裏就是你的家。沒有親人,我們就是你的親人。”
小白低低嗚咽了聲,晶瑩的淚珠從她的眼眸緩緩滾落,靠在寧采臣身上的前肢不自覺的握緊了他的衣裳。
窗外,有春風徐來,暖入骨髓。
良久,小白從寧采臣懷裏跳了出來,在白紙上又寫了五個字:哥哥你真好。那仰著臉望著寧采臣目光,洋溢著幸福的味道。
寧采臣展顏一笑,燦爛奪目。
一人一狐交流了許久,寧采臣也知曉了小白的來曆。
小白來自一個叫商丘的地方,這地方不屬於大乾王朝,也不屬於蒙元帝國,以寧采臣的見識也不知曉這是何處。《草堂筆記》和燕赤霞的遊記上也沒有記載,想來他們也不知道。
七八歲的時候,小白的家鄉突然來了群光頭和尚,不知為何就突然對狐族大開殺戒,小白的親人就這樣一個個死去了。在最後她的父母打開了一個叫做時空節點的通道將小白送到這裏,而她的父母為了不讓小白被追蹤到,最終戰死了。
她的父母唯一告訴她的是,等她到了元神期,一定要迴到青丘山,說那裏才是她們狐族的家鄉,有著狐族的所有傳承。
剛來到這方陌生的世界,小白不是被人追趕,就是遭遇妖族的驅逐,整日裏東躲**、擔驚受怕,沒有一天安穩過。就連找尋食物都要小心又小心。誰知一路從北方逃到這裏,最後卻被上山遊獵的周國建給碰上,如果不是遇上寧采臣,可能就這樣死去了。
想著阿寶、小白,還有自己的前生,寧采臣不禁感歎:原來不論哪裏它們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從來都是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處處都不得安定。而要真正的自由自在,不受束縛,不受威脅,隻有掌握強大的力量。但即便力量再強,若不能超脫輪迴,長生久視,最後依然免不了如螻蟻一般隻能在這世間苦苦掙紮著,沉淪著。
修道,隻有修道才是真正的解脫之道啊。
這般想著,寧采臣的道心也就越發堅定,遊曆天下的心思更是不可抑止的迫切。雖然最終沒能從小白身上獲得關於這方世界精怪的有關信息,但對他而言這已經不重要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時不我待啊。
翌日,寧采臣就去了江州城,跟金胖子、周國建還有幾個要好的同窗聚了聚。順便說了他自己要遊曆天下的事情,囑托他們幫忙照顧下寧母和阿寶。金胖子不用說,那是寧采臣的至交。周國建為人輕死尚義、一諾千金,也是值得信任。至於餘下的幾個同窗,他們能得寧采臣交心自然不用擔心他們的為人。
金胖子本來也是想著跟寧采臣出去見識一番,但寧采臣私下告訴他,自己這是跟著燕赤霞修道去了。如此這般,金胖子即是不解又為寧采臣的才華感到惋惜,但他也知道如今的世道,自從朝廷掀起了文/字/獄,其實已經絕了大部分真才實學士子的前途,沒看到諸多大儒沒下獄的都紛紛隱居避禍了嗎?
在他看來寧采臣突然修道未嚐不是這方麵的緣故,隻是他知道寧采臣的性子,決定的事情誰也改變不了,也隻能惋惜的祝福幾聲。順便讓寧采臣在見到燕赤霞的時候代他問聲好。最後在寧采臣走的時候還送上了幾百兩的銀子,說是怕他風餐露宿吃不好。對於金胖子的一番心意,寧采臣也沒有拒絕,隻是把這份感激默默放在了心裏。
當天迴到家裏,收拾妥當,寧采臣便一把跪倒在寧母的身前,一下下重重的磕在地上。阿寶捂著嘴,心裏隱隱有了不詳之感。母子連心,寧母似乎也隱約意識到了什麽,她慌忙拉起寧采臣,心疼的摸著他紅腫的額頭,連連關切說“我兒疼嗎”,邊說邊抹著眼淚。
在母親那關懷備至的目光中,寧采臣又是羞愧又是難受,然而他又想起了燕赤霞引其入道時的三問,一字一句猶在耳邊。
“修真漫漫,一入道途,一個閉關就是幾年乃至數十上百年,一次曆練可能就深陷險地九死一生,你可能堅持?”
“道途一日,世間百年,去不知生死,來不知歸期。迴返之時,你的親人,你的友朋,你熟悉的人,或已成一抔黃土,甚至這寧家村乃至江州都化為廢墟,你可能堅持?”
“元氣稀薄,道法衰微,前路渺茫,孤身而行,無處依循,無人可助,而前方無數誘惑無數艱難,你可能堅定道路、堅持自身、堅守本心地一路走下去?”
“你,能嗎?”
寧采臣的目光慢慢堅定下來,他低低而又堅定的對自己說道:“是的,我能,我心求道從不悔。”
ps:寫到小白寫到寧母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麽寫著寫著突然就掉了眼淚,唉。這是第二更,還有第三更,應該在零點左右吧,我碼字不快,請大家見諒。
;
小白輕點著狐首,清澈而又嫵媚的眼眸帶著幾分孩子氣的得意神氣。似是怕寧采臣不信,直立著走到筆架前,伸出右前肢,拿了隻大小適中的毛筆。又在案前取了張白紙,工工整整的攤開,一絲不苟的書寫著,姿態大方,自然得體,宛若一小才女。
這樣的情景要是被阿寶看到,肯定要驚爆眼球。寧采臣雖曾然讀過聊齋,裏麵常有貌美的狐女伴著書生秉燭夜讀,但真正見到還是小小的吃了一驚。
再瞧小白那姿態,分明就是一正在認真做功課的小女孩,那仰著臉看向寧采臣的神情,還帶著幾分炫耀的嬌憨。
寧采臣走到小白身旁,瞅了眼,字體娟秀多姿,如紅蓮映水,碧波浮霞,頗有功底,顯然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
隻見其上寫著:
“我叫白素素,不叫小白。這名字不好聽,素素不喜歡呢。”
這語氣分明就是孩子的口吻,顯然小白的年齡不大。不過這名字,初一看,寧采臣還以為是白素貞三字,差點咬到了舌頭。他幾乎以為是自己這隻蝴蝶的到來,讓白蛇精變成了狐狸精,幸好不是,他暗暗慶幸了聲。
不過錯有錯著,這小白二字也算對頭了。
“好字,不錯。”
在小白期待的目光中,寧采臣如實的讚了句。小白眼中閃過一抹得意的笑,又垂眉低首,似乎不經誇般害羞了。
寧采臣笑著摸摸她的頭,又問道:“你家在何處?可有親人在?”
聞言,小白的神色一下就黯然了,就像個無家可歸的孩子,讓人分外的心疼。這情形一如當年寧采臣初次見到阿寶,那流離失所、無依可靠、孤身無望的忐忑絕望,不自覺就觸動了他心中柔軟的心田。他輕歎了聲,將小白抱在懷裏緊了緊,就像前世老頭第一次抱著他溫聲在他耳邊的低語:“沒有家,這裏就是你的家。沒有親人,我們就是你的親人。”
小白低低嗚咽了聲,晶瑩的淚珠從她的眼眸緩緩滾落,靠在寧采臣身上的前肢不自覺的握緊了他的衣裳。
窗外,有春風徐來,暖入骨髓。
良久,小白從寧采臣懷裏跳了出來,在白紙上又寫了五個字:哥哥你真好。那仰著臉望著寧采臣目光,洋溢著幸福的味道。
寧采臣展顏一笑,燦爛奪目。
一人一狐交流了許久,寧采臣也知曉了小白的來曆。
小白來自一個叫商丘的地方,這地方不屬於大乾王朝,也不屬於蒙元帝國,以寧采臣的見識也不知曉這是何處。《草堂筆記》和燕赤霞的遊記上也沒有記載,想來他們也不知道。
七八歲的時候,小白的家鄉突然來了群光頭和尚,不知為何就突然對狐族大開殺戒,小白的親人就這樣一個個死去了。在最後她的父母打開了一個叫做時空節點的通道將小白送到這裏,而她的父母為了不讓小白被追蹤到,最終戰死了。
她的父母唯一告訴她的是,等她到了元神期,一定要迴到青丘山,說那裏才是她們狐族的家鄉,有著狐族的所有傳承。
剛來到這方陌生的世界,小白不是被人追趕,就是遭遇妖族的驅逐,整日裏東躲**、擔驚受怕,沒有一天安穩過。就連找尋食物都要小心又小心。誰知一路從北方逃到這裏,最後卻被上山遊獵的周國建給碰上,如果不是遇上寧采臣,可能就這樣死去了。
想著阿寶、小白,還有自己的前生,寧采臣不禁感歎:原來不論哪裏它們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從來都是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處處都不得安定。而要真正的自由自在,不受束縛,不受威脅,隻有掌握強大的力量。但即便力量再強,若不能超脫輪迴,長生久視,最後依然免不了如螻蟻一般隻能在這世間苦苦掙紮著,沉淪著。
修道,隻有修道才是真正的解脫之道啊。
這般想著,寧采臣的道心也就越發堅定,遊曆天下的心思更是不可抑止的迫切。雖然最終沒能從小白身上獲得關於這方世界精怪的有關信息,但對他而言這已經不重要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時不我待啊。
翌日,寧采臣就去了江州城,跟金胖子、周國建還有幾個要好的同窗聚了聚。順便說了他自己要遊曆天下的事情,囑托他們幫忙照顧下寧母和阿寶。金胖子不用說,那是寧采臣的至交。周國建為人輕死尚義、一諾千金,也是值得信任。至於餘下的幾個同窗,他們能得寧采臣交心自然不用擔心他們的為人。
金胖子本來也是想著跟寧采臣出去見識一番,但寧采臣私下告訴他,自己這是跟著燕赤霞修道去了。如此這般,金胖子即是不解又為寧采臣的才華感到惋惜,但他也知道如今的世道,自從朝廷掀起了文/字/獄,其實已經絕了大部分真才實學士子的前途,沒看到諸多大儒沒下獄的都紛紛隱居避禍了嗎?
在他看來寧采臣突然修道未嚐不是這方麵的緣故,隻是他知道寧采臣的性子,決定的事情誰也改變不了,也隻能惋惜的祝福幾聲。順便讓寧采臣在見到燕赤霞的時候代他問聲好。最後在寧采臣走的時候還送上了幾百兩的銀子,說是怕他風餐露宿吃不好。對於金胖子的一番心意,寧采臣也沒有拒絕,隻是把這份感激默默放在了心裏。
當天迴到家裏,收拾妥當,寧采臣便一把跪倒在寧母的身前,一下下重重的磕在地上。阿寶捂著嘴,心裏隱隱有了不詳之感。母子連心,寧母似乎也隱約意識到了什麽,她慌忙拉起寧采臣,心疼的摸著他紅腫的額頭,連連關切說“我兒疼嗎”,邊說邊抹著眼淚。
在母親那關懷備至的目光中,寧采臣又是羞愧又是難受,然而他又想起了燕赤霞引其入道時的三問,一字一句猶在耳邊。
“修真漫漫,一入道途,一個閉關就是幾年乃至數十上百年,一次曆練可能就深陷險地九死一生,你可能堅持?”
“道途一日,世間百年,去不知生死,來不知歸期。迴返之時,你的親人,你的友朋,你熟悉的人,或已成一抔黃土,甚至這寧家村乃至江州都化為廢墟,你可能堅持?”
“元氣稀薄,道法衰微,前路渺茫,孤身而行,無處依循,無人可助,而前方無數誘惑無數艱難,你可能堅定道路、堅持自身、堅守本心地一路走下去?”
“你,能嗎?”
寧采臣的目光慢慢堅定下來,他低低而又堅定的對自己說道:“是的,我能,我心求道從不悔。”
ps:寫到小白寫到寧母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麽寫著寫著突然就掉了眼淚,唉。這是第二更,還有第三更,應該在零點左右吧,我碼字不快,請大家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