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的穿越玫瑰》 关于本书涉及的历史问题的解释 先,本书作既非专业人士,周围也没有什么能够查找资料的大型图书馆,因而主要的资料来源,只有依靠网络。故而,读们如果现本书有什么常识性的历史错误,欢迎留言指出。但作确实对少量历史事件的生时间做了处理,毕竟是穿越嘛,现了的读不要说出来哦。 其次,作说一下自己关于法国大革命的零碎观点。帮助大家阅读。另外大家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观点。 1、法国大革命属于历史的巧合 仅就处死国王这一事件来说,路易十六的死和路易十七的不知所踪的最终受益――路易十八和奥尔良公爵家,事实上正是灭掉路易十六一家,当然也包括玛丽的幕后黑手。(.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说)当时的情况是,国王一家在资产阶级手上,而上述两位则流亡在外,到处煽动其他国家出兵干涉革命,这行为正合了欧洲各国君主的意愿――法国没有君主是不行的,但随便哪个国王都是被接受的。正因为此,当战争爆,资产阶级节节败退后,民众便理所当然的杀掉国王泄愤。。。。。。 2、资产阶级当时并没有完全的力量和能力来统治法国。 大革命在政变和无休止的屠杀中落入了拿破仑之手,这是君主制,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是君主制,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是君主制,拿破仑三世是君主制,直到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国才彻底的结束君主制,然而看看战争的胜利普鲁士,就能体会到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君主**政体在那个时代是多么好的东西啊。。。。。 再次,作为小说,作将把有一些没有在书中提到的历史问题统一在下面做出解释,以免影响读们的阅读。 1、关于“女大公”和“公主”的称号 目前作掌握的资料显示,大公和女大公都是奥地利的特有封号,专门用于国王的子女,因而,本书中特指奥地利王子公主的用的都是大公和女大公,其他时候使用的是王子公主的通用说法。 2、玛丽的名字 她究竟是叫玛丽,还是叫玛丽亚? 这似乎涉及到法语和德语音的问题,然而作对这两种语言都一窍不通。现在看到的资料中,从德语翻译过来的,都是玛丽亚;而从法语译过来的,都是叫玛丽。大家通常见到的历史资料中,一般都是玛丽,故而,作对于女王以及女王的其他女儿们的名字,写的都是玛丽亚,而只有我们的主角,会始终用玛丽这个名字。 3、奥地利的货币 作看到的资料中,既有杜卡特,也有古尔盾,因为没有更多的资料,所以作也写得比较随心所欲,读们要是有更详细的资料,一定要给作哦。 玛丽的家谱 注意:这里放的是作这部小说的家谱,而并非是历史上的家谱,虽然本书最初的章节与历史差别都不大,但随着文章进一步展开,应该会与本来的历史越来越远。\\ 父:弗朗茨一世 母:玛丽娅?特蕾莎 兄弟和姐姐: 1.玛丽亚?伊丽莎白 2.玛丽安娜 4.约瑟夫二世,嫁给了萨克森的阿尔贝特?海因里希。 6.玛丽亚?伊丽莎白 7.卡尔?约瑟夫 8.玛丽亚?阿玛丽娅,1769年与帕尔玛公国的费迪南公爵结婚。 9.利奥波德,1765年娶西班牙波旁王朝的查理三世之女,玛丽亚?卢多维卡为妻。(.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说网) 10.卡洛琳娜1748年9月17日,同日夭折。 11.约翰娜,患天花去世。年仅13岁。 12.约瑟珐,患天花去世。年仅16岁。 13.卡洛琳娜,1768年与西班牙波旁王朝查理三世之子,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结婚。 14.费迪南,1771年与摩德纳公国的继承人玛丽娅?贝娅特丽丝?冯?埃斯特结婚。 15.马克西米利安?弗朗茨, 玛丽的夫家: 祖父:路易十五 祖母:玛丽?勒岑斯卡 公公:路易王太子 婆婆:玛丽?约瑟芬1767年去世) 丈夫:路易?奥古斯特 小叔:1.路易?斯坦尼斯拉夫 2.查理?菲利普 小姑:1.玛丽?克洛德 2.伊丽莎白 查资料偶获标准欧洲贵族种马…… 邀各位读共赏之~~ 话说~~作曾考虑把路易十六的一个妹妹嫁给这家伙的~~算了~~~ 以下来自维基百科中文版 威廉一世,黑森选侯国的第一任选侯,1803年至1806年、1813年至1821年在位。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说网] 婚姻与子女: 威廉一世1764年9月1日在哥本哈根与丹麦和挪威国王弗雷德里克五世的次女威廉明妮?卡洛琳结婚,有二子二女: 长女玛丽?弗里德里克,1794年与安哈尔特-贝恩堡亲王世子、后来的安哈尔特-贝恩堡公爵亚历克修斯?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结婚,1817年离婚,有二子二女。 次女卡洛琳?阿玛丽埃,1802年与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的奥古斯特公爵结婚,有一个女儿。书 长子弗里德里希,早夭。 次子威廉,1821年继位成为选侯威廉二世。 此外,威廉一世还与情妇们有多名私生子女: 与夏洛特?克里斯汀?比桑有四个私生子,被冠以海姆洛德男爵的爵位: 海姆洛德男爵威廉; 海姆洛德男爵卡尔,有三子四女; 海姆洛德男爵弗里德里希,早夭; 海姆洛德男爵弗里德里希,有一子。 与林德塔尔女爵罗萨?朵萝泰娅?里特尔有六子二女,被冠以海瑙男爵或女男爵的爵位: 海瑙男爵威廉?卡尔,一生结婚四次,有二子五女; 海瑙男爵格奥尔格?威廉,有三子; 海瑙男爵菲利普?路德维希,1821年结婚,有一子一女; 海瑙女男爵威廉明妮; 海瑙男爵莫里茨,有二女; 海瑙女男爵玛丽?索菲; 海瑙男爵尤利乌斯?亨利,有一女; 海瑙男爵奥托。 与卡洛琳?冯?施洛泰姆有六子四女,被冠以黑森施泰因伯爵或女伯爵的爵位: 黑森施泰因伯爵威廉?弗里德里希; 黑森施泰因伯爵威廉?卡尔,1820年结婚,有一女; 黑森施泰因伯爵斐迪南; 黑森施泰因女伯爵卡洛琳; 黑森施泰因女伯爵奥古斯苔; 黑森施泰因伯爵路德维希?卡尔; 黑森施泰因女伯爵弗里德里克,1824年结婚; 黑森施泰因伯爵威廉?路德维希,结婚两次,有三子; 黑森施泰因伯爵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 黑森施泰因女伯爵卡洛琳,1822年结婚。 加上私生子女,威廉一世共有18子8女,其中活到成年的有11子6女。 夜之滨城的法语小课堂 先,非常感谢亲爱的夜之滨城mm向作普及了许多法语知识,作认为这种知识普及型的内容,甚至比长评要更为有意义一些,毕竟各位读也能增加些知识,因此把帖子里的内容都转移到文章里了,保存以为念。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说网] 以下内容由夜之滨城mm原创: 法语并不是法国境内唯一的文学语言。中世纪时期法国境内形成一些方言在其后的几个世纪里都展了自身独特的文学传统,比如盎格鲁-诺曼语文学和普罗旺斯语文学。这些方言写成的文学一直独立展到了18世纪,却终于在日益强大的法语文学中逐渐黯淡下来,几近消失。19世纪曾经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方言文学复兴运动,涌现出诸如菲利布里奇等用普罗旺斯语写作的杰出作家。这场运动对法语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间接促成了诺曼语文学的一场短期的繁荣。用普罗旺斯方言写作的诗人弗雷德里克?弥斯特拉尔於190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现在,地方性语言开始复苏,在法国南部出现了一些地方性语言学校与报纸杂志等。 也就是说,虽然法语在很早就作为法国的官方语言,但民间以及学校还是用的是地方语言,这一现象一直到了大革命后才有所改善,但因为方言的影响,法语口音出现了好几种,而以马赛口音与魁北克口音最为变异,如果不是精通法语的人,基本上很难听懂~~⊙﹏⊙b汗。因为虽然那些是“地方方言”但是除了文字是拉丁文外,其他的与法语基本是两码事~~~以前在法国的时候我就曾经读过南部的方言报纸,基本上除了个别单词能看懂,其他一概不知。听就更别说了,法语里的日安问候是bonjour,那种方言则是quozaqui。 到了八,九世纪,法文成为了唯一的官方语言。但也只是官方语言而已,就好像我们现在通用普通话,但是甭管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其他省份的方言还是要用的。只是法语的推广一开始不是暴力的,后来就是暴力的,为了维护统治,强制性不允许使用方言,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是禁不住的。所以在文艺复兴时期法语文学大兴起,渐渐取代了方言的强势影响,在大革命后法语才算占了优势。一战后,政府采取了更加严酷的强制政策,地方方言才渐渐式微。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为了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地方语言开始渐渐复苏,于是就出现了上文所说的那种情况。 另外,补充说一些法语小知识。 第一,法语里的称呼问题,法语里也有敬称,就像汉语里“您”与“你”一样。口语中家人亲戚朋友一般不用敬称,初次见面与对上司老师等用敬称,而且法语里语法在这方面还是很有讲究的,不同的人称后动词形容词都是不一样的,单数复数阴性阳性都是有讲究的。不过作大大是在用汉语写小说,而不是用法语写小说,因此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不必太拘谨,毕竟不是让您来教法语滴。 第二,法语的书面用语与口语的区别。与英语不同,法语的书面用语与口语的差别是很大的,日常交流中若是用书面用语较多,会让人觉得此人很有教养,或不厚道说很迂腐。但是如果在书信,写作的时候用了口语,就不对了,会让人觉得不礼貌,没有教养。另外,在某些特殊场合,太过口语化的词汇是不能用的,比如说演讲,面试等等。 第三,法语里有很多俚语 历史上的玛丽及凡尔赛的玫瑰 就像作在某个回帖中所说过的,作在选取现在大家所看到的那个书名之时,完全没有考虑过池田的漫画《凡尔赛玫瑰》中玫瑰所指的,究竟是奥斯卡还是玛丽。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说网]书事实上,作中学时代看这个漫画的时候,不仅没有网络,连相关的漫画杂志都很少,以至于当时不仅仅是作,包括周围所有看这个漫画的同学,都是认为玛丽即便是所谓的“凡尔赛玫瑰”,因而,当作考虑写这部书的时候,理所当然的便想到了这个书名。 在很多提出这个“凡尔赛玫瑰”究竟是指玛丽还是奥斯卡的时候,作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搜索网络,看到了剧场版即若干有关的介绍之后,才明白,池田希望塑造的,原来是奥斯卡这样的一朵玫瑰。(.mianhuatang.info无弹窗广告)但书名已经定下来,作觉得,排除漫画的影响,玛丽也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称为是“凡尔赛的玫瑰”吧。 现在想来,池田在这部漫画里,确实偏向于奥斯卡的,她塑造了一个完整的奥斯卡,但对于玛丽的故事,很遗憾的,则被她断章取义了,这也造成了许多读对玛丽的人生了解的很局限,即玛丽是个政治无知,挥霍无度和轻率任性的失败王后。\\ 坦白说,上述观点在史实上,是完全正确的。然而作在这里,希望给读们介绍的是《断头艳后》中茨威格的那些弗洛伊德式的观点,即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上述史实。(.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说) 玛丽的整个人生中,最为致命的就是路易十六的生理问题,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文章中会提到,我们在此先说说这一生理问题的结果,玛丽在婚后七年仍是处女,而且,在这七年中,路易十六并不是对她不理不睬,而是“持之以恒”的在玛丽身上不断“尝试”着。我们今天的读大概都能明白这是个多么可怕的事情。茨威格的观点,正是上述情况,才导致了玛丽越来越非理性的追求奢侈品、赌博和通宵玩乐――不仅仅为了派遣对于那畸形婚姻的苦恼,更是要逃避那一个个可怕的夜晚。 上述生理危机还导致了路易十六的严重自卑,同样,这位失败的丈夫也开始选择逃避,然而,面对如此的一个乏善可陈的国王,外有国王的堂叔奥尔良公爵,内有国王的两个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和阿特瓦伯爵,都对王位虎视眈眈,他们的一个主要行为,就是控制舆论,把玛丽描述成一个无比**的女人――事实上,一个玛丽这样风情万种的女人,面对一个性无能的丈夫,有个把情人似乎理所当然。 至于政治无知,读们大概在前面的文字中已看到的,玛丽的母亲,玛丽亚?特蕾莎女王,确实要负无可逃避的责任。有事实证明,女王当时已完全了解法国那些严重的社会危机,她唯一的希望,仅仅是关于王统覆灭的罪责,“不要落到玛丽身上,而是落到某个大臣的身上”,所以,就出现了读们以看过的那些,对于玛丽教育的严重不足。但也有可能是,女王已意识到了玛丽无可避免的性格缺陷,即轻浮,因而,才有了上述的期望,但客观说,作为一位统治,特别是女统治,她这一希望,足够天真了。 先说这么多吧,总的来说,玛丽和路易十六,确实是不合格的统治,但客观上说,他们确实罪不至死,事实上,大革命爆之后,他们仍有很多生的机会,但逃亡国外的上述三名王室男性近亲,却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一步步的推向万劫不复。当时的史实是,玛丽和路易十六在革命手上,在巴黎的牢房里,而上述三人在国外,推动各国君主向革命开战,法军节节败退,失败了的革命们,便把手上的国王王后拿来泄愤……事实证明,这三位男性是成功的,因为我们所见到的历史上,还有路易十八、查理十世和路易?菲利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