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穿杨导弹》 序一 火箭技术起源于中国,而将其赋予制导功能的是德国,它是在现代军事科技发展基础之上和军事作战需求之下的共同作用下孕育而生的。无弹窗小说网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让人们看到了导弹的用武之地,大规模的导弹战决定了战争的胜负,精确制导武器成为战争的主力军,特别是远程精确制导武器,从战略层次上对敌人起到了打击和威慑的双重作用。 随着导弹在战争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国均投入了大量的国防经费研制或引进先进的导弹,一些军事敏感地区和国家试射导弹也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目前,导弹技术还仅仅掌握在少数科技发达的国家手中,由于导弹的种类众多,技术手段也大不相同,各类导弹技术之间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以美国、俄罗斯和欧盟为主的主要军事强国统领着导弹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科技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书针对目前导弹技术的发展以及导弹的种类划分共分为五章,对18种类型的87种经典弹型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可以说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科普书,既可作为业内人士的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业余爱好者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的休闲读物。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相关专业的大量书籍和文献,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 序二 世界上最早的潜对地弹道导弹是前苏联首先研制成功的。1955年9月,苏联首次将一枚改装的陆基战术弹道导弹从潜艇上发射成功。随后,复又研制成功ssn4型潜对地弹道导弹,其射程为650千米,战斗部为100万吨级tnt当量核弹头。 1958年10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对空导弹部队在华北地区用地对空导弹一举击落了台湾国民党空军的美制rb58d型高空侦察机。这是世界上首次用地对空导弹实战击落敌机。 世界上第一种单兵肩射防空导弹是美国的“红眼睛”式。它于1962年首次发射,1966年装备部队。其长仅1.22米,重8.17千克,一个人扛在肩上即可操作发射。它采用光学瞄准,红外线跟踪制导,主要用于对付低空飞行目标。 世界上最早的舰对艇导弹是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装备军队的ssn1型导弹,它是大型舰对舰导弹,可携带常规弹头或核弹头,核弹头当量为1000吨tnt当量级,主要用于攻击航空母舰等大型水上目标。但大多数舰对舰导弹是中小型的。1967年10月21日,埃及使用“蚊子”级导弹快艇发射苏制ssn2“冥河”式舰对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埃特拉”号驱逐舰。这是舰对舰导弹击沉敌舰的首次战例。 空对地导弹最初是航空火箭与航空制导炸弹相结合而诞生的。德国首先研制出世界第一枚空对地导弹,它的主要设计者是赫伯特·a·瓦格纳博士。1940年7月,瓦格纳等人在sc500型普通炸弹的基础上,研制了装有弹翼、尾翼、指令传输线和制导装置的hs283a0,它可看作是最早的空对地导弹,于1940年12月7日发射试验成功。1943年7月无线电遥控的hs293a1型导弹研制成功。8月27日,德国飞机发射hs293a1击沉了美国“白鹭”号护卫舰,这是世界上首次用导弹击沉敌舰,它也是最早的空对舰导弹。 美国的“百舌鸟”导弹是世界第一种反雷达导弹,它于1963年研制成功。此后,前苏联、美、英、法等国也研制成功反雷达导弹。在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中,反雷达导弹都取得出色战果。 世界上最早的空对空导弹是德国1944年4月研制出的x4型有线制导空对空导弹,但它未及投入使用德国就战败了。美国的“猎鹰”aim9b空对空导弹于1953年首次发射试验成功,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动式红外线制导空对空导弹。 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的空战中,英国空军发射了27枚新型的美制“响尾蛇”aim9l型空对空导弹,击落阿根廷空军飞机24架。在同年黎巴女敕的贝卡谷地空战中,以色列空军用f16战斗机击落叙利亚飞机44架,其中半数是被aim9l导弹击落的。 1943年,纳粹德国陆军为了抵挡苏联红军强大的坦克优势,在空军x4型有线制导空对空导弹方案的基础上,研制了专门攻击坦克的x7型导弹。1944年9月,x7基本研制成功,但未及投入使用就战败投降了。 1946年,法国的诺德·阿维什公司开始研制反坦克导弹,1953年前后研制成功ss10型反坦克导弹,并在1956年的阿尔及利亚战场上使用。ss10型是世界上最早装备部队、最早实战使用的反坦克导弹。此后,反坦克导弹发展很快,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多次局部战争中,特别是在中东战场上,反坦克导弹以其辉煌的战绩,证明它是当今坦克等装甲车辆的最大克星之一。 §§第一章面对面导弹 §§§引子 面对面导弹是指从地(舰)面发射攻击地(舰)面目标的导弹。按其弹道可分为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是指先沿有制导的弹道上升、再沿自由抛物体弹道飞行的导弹。而巡航导弹又称飞航导弹,是指主要飞行轨迹在巡航状态,依靠气动升力支撑其重量,靠发动机推进,以近似等速等高度飞行的导弹。 战略弹道导弹是美国与前苏联两大军事集团冷战时期对抗的产物,用于打击战略目标。主要用以攻击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目标,具有杀伤破坏力巨大、射程远、命中精度高等特点。按美国与前苏联签订的5项限制和裁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协议,战略导弹的数量受到限制,最终要全部销毁。而在海湾战争后,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受到了极大关注。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为主要用于打击战术目标的导弹。射程一般在几十千米至300千米,战斗部多为常规装药,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战役战术纵深的指挥所、部队集结地、军事技术装备、机场、交通枢纽、后勤供应基地等目标,直接支援部队的作战行动,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战武器之一。战术导弹品种类型繁多,结构性能各异,均具较高的机动能力,操作使用比较灵活,许多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射程远、精度高、机动性好、抗干扰性和生存能力强的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 巡航导弹也是世界各国正在大力发展的导弹门类。海湾战?p> ?校?拦?摹罢礁?毖埠降嫉?状瓮度胧嫡剑?〉昧撕芎玫男Ч?k孀鸥咝录际醯姆17梗?埠降嫉??友且羲傧虺?羲俸透叱?羲俚姆较蚍17埂? ( 第1章面对面导弹1 §§§引子 面对面导弹是指从地(舰)面发射攻击地(舰)面目标的导弹。无弹窗小说网按其弹道可分为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是指先沿有制导的弹道上升、再沿自由抛物体弹道飞行的导弹。而巡航导弹又称飞航导弹,是指主要飞行轨迹在巡航状态,依靠气动升力支撑其重量,靠发动机推进,以近似等速等高度飞行的导弹。 战略弹道导弹是美国与前苏联两大军事集团冷战时期对抗的产物,用于打击战略目标。主要用以攻击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目标,具有杀伤破坏力巨大、射程远、命中精度高等特点。按美国与前苏联签订的5项限制和裁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协议,战略导弹的数量受到限制,最终要全部销毁。而在海湾战争后,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受到了极大关注。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为主要用于打击战术目标的导弹。射程一般在几十千米至300千米,战斗部多为常规装药,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战役战术纵深的指挥所、部队集结地、军事技术装备、机场、交通枢纽、后勤供应基地等目标,直接支援部队的作战行动,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战武器之一。战术导弹品种类型繁多,结构性能各异,均具较高的机动能力,操作使用比较灵活,许多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射程远、精度高、机动性好、抗干扰性和生存能力强的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 巡航导弹也是世界各国正在大力发展的导弹门类。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首次投入实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巡航导弹正从亚音速向超音速和高超音速的方向发展。 §§§第一节地对地战略弹道导弹 一、美国“大力神”导弹 ●1.基本概况 “大力神”1型导弹是美国第一代战略导弹,空军两级液体燃料单弹头洲际弹道导弹,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导弹代号是hgm25a(旧代号是sm68a),其用途是攻击敌方地面战略目标。1955年签订研制合同。1959年2月6日首次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62年4月装备部队,服役三年后被“大力神”2型导弹取代,1965年全部退役。 “大力神”2型导弹是在美国第一代战略导弹“大力神”1型hgm25a基础上研制的一种两级液体燃料单弹头洲际弹道导弹,编号lgm25c。该导弹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1960年6月开始研制,主要用于攻击地面目标,如大型硬目标、核武器库等,具有双目标选择能力,配装陆基武器中最大的核弹头,对软目标(人口中心、工业)造成破坏最大,属美国第二代战略导弹。美国发展该导弹的主要目的是在核战争爆发后对前苏联进行报复性核打击。该导弹于1963年12月首次部署,在堪萨斯州(381战略导弹联队)、亚利桑那州(390战略导弹联队)、阿肯色州(308战略导弹联队)共部署54枚。“大力神”2型导弹是美国核武器库中保存最久的一种液体燃料战略导弹,1982年10月开始执行退役计划,以每月一枚导弹的速度撤出,1987年底全部退役。 ●2.系统组成 “大力神”导弹发射井“大力神”2型导弹发射井建在山区,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整个发射装置全部由液压系统操纵,共重760吨。发射场地面设备有10多台,周围有4座天线,其中一个巨大的圆形天线可接收全球的无线通信信号,而一个10米左右高的立式天线,可在短时间内升高到200多米。在冷战高峰时期,导弹发射井每天24小时都处于待发射状态。发射场方圆几千米范围都是军事禁区,导弹发射井操控系统高度自动化,连警卫在内只需要7~8名军事人员值班。 核心控制室进入发射井时需经过5道安检门,其中有两道钢门都厚达30厘米,每扇门重达3吨。在每道门前都先要与值班人员通过电话联系才可打开。其中一道门还需报出由6位数字组成的一组密码才能进入,这组密码只可使用一次,用完立即注销。连续下55个台阶,才来到摆放20多台设备、由控制台组成的核心控制室。室内管道和线路纵横交错。由于导弹发射时震动非常剧烈,整个控制室安装在一组巨型弹簧装置上,这组弹簧由6个巨大的弹簧组成,每个弹簧直径有50多厘米。根据规定,控制室内任何时候都必须有两人共同值班。发射时,必须两人的钥匙同时拧动才能启动控制设备。 发射井由控制中心、通道与防火区和导弹井三个地下部分组成,由于洲际导弹用的是液体燃料,所以地下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是专业化部队,建一座发射井也需3年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枚“大力神”导弹的预期笀命是10年,但绝大多数导弹的服役期都超过了23年,直到1987年里根总统下令销毁。根据设计,一枚“大力神”洲际导弹在发射35分钟后就能击中目标,而导弹头内的核爆炸装置,能毁灭一座有100万人口的城市。这些战略导弹在历史上都只发挥过战略威慑作用而没有真正投入实战。 ●3.性能数据 导弹全长:31.3米 导弹直径:3.05米 最大射程:11660~15000千米 起飞重量:149.7吨 弹头型号:w53/mk6式 弹头重量:3402千克/3753千克 核弹当量:1000万吨级tnt 命中精度:1296~1480米 反应时间:1分钟 发射方式:地下井发射 ●4.废弃大力神洲际导弹基地150万美元网上卖 废弃的军事基地一直让很多国家头痛,尤其是核军事基地,还需要花大笔钱来清理核工厂对土壤和水的污染。“大力神”洲际导弹如今已被销毁,只剩下网络状地道与房间,形同蜘蛛网,被人戏称为“迷宫”。基地覆盖面积达23公顷(1公顷=1万平方米),其中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在网上叫卖该基地的是一位名叫巴里·霍奇基什的洛杉矶商人,他于10年前置办了这处“房产”,供家人与朋友夏天来此度假。在这之前,该基地已几易其主。该基地在网上的起拍价为150万美元,可算很便宜了。假如在好莱坞,这个价钱可能只能买到一栋小房子。美国18个大力神导弹基地几乎全被卖出去了,而且都卖得很便宜。导弹基地是“21世纪的城堡”,其基于防核袭击的建造标准将为买主提供“极限安全保障”,使其有机会享受“完全属于自己的地下城市”。 二、美国“和平保卫者”导弹 ●1.基本概况 “和平保卫者”大型固体洲际导弹是美国第四代战略弹道导弹,导弹代号mgm118a,原名“先进”洲际弹道导弹,即mx导弹,主要由马丁·马丽埃塔公司研制。1971年由战略空军司令部提出研制,1973年成立mx导弹计划局,开展预先研究工作。1976年3月进入方案论证阶段,1979年9月开始全面工程研制,1983年6月17日作第一次试射,1986年开始部署,先在经过改装和加固的“民兵3”导弹地下井中部署50枚。“和平保卫者”导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是目前美国最先进的战略导弹之一,即使到21世纪仍旧是美国陆基战略导弹的主战导弹。 在美俄第二次《削减战略武器谅解协议》中,仍将是美国继续保留下来的陆基战略导弹之一。但根据《莫斯科条约》的规定,美国要削减“和平保卫者”导弹所携带的500枚核弹头。美国现役中的50枚“和平保卫者”洲际弹道导弹从2002年10月3日开始正式退出现役,2003年前50枚导弹被全部拆除。2005年9月,美国所有的“和平保卫者”洲际弹道导弹退出现役。“和平保卫者”导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2.系统组成 该导弹由弹头、整流罩、释放舱口和弹体组成。整流罩内可装10个子弹头,子弹头为mk21型弹头,当量为50万吨级tnt。弹体分四级,前三级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第四级为液体火箭发动机。为了提高其生存能力,多采用地下井发射与机动发射相结合的方式,平时导弹穿上整流罩,放在发射架上,定期用一辆运输车实施机动。在机动的沿线上每枚导弹有10~20个地下发射井(都可发射),以便迷惑对方。1987年又开始研制铁路机动发射方法,进一步解决生存能力。发射方式目前采用地下井发射,也可采用陆上机动、水上机动和空中机动等发射方式。 ●3.性能数据 导弹全长:21.6米 导弹直径:2.33米(最大) 最大射程:11100千米 起飞重量:8.75吨 投掷重量:3.18吨 弹头型号:mk21式10枚 弹头重量:2587千克(每枚194千克) 核弹当量:10x50万吨级tnt 命中精度:90米 发射方式:地下井冷发射或地面机动发射;四节推进,前三节为固态燃料推进火箭,第四节(后期推进载具)使用可储式液态燃料自燃推进系统。 导引系统:惯性弹头,配备21型重返大气层载具可搭载10(至多可增至12)枚tnt当量30万吨级的w87型核弹头。 ●4.颇受争议的导弹部署计划 就像b1战略轰炸机一样,“和平保卫者”导弹系统庞大的开销费用引起许多年来众多的争议。即使需要蘀代“民兵”洲际弹道导弹的理由是明确的,生产该型导弹也没有问题,但是争议点是在于如何部署它。有一派意见是使用飞机,1974年“民兵”导弹曾从c5运输机上以降落伞方式投掷下来,在下降中导弹启动引擎并成功爬升起来。后来,焦点又集中在地面部署,使用公路机动卡车或在地下隧道里的铁路货车。 在20世纪80年代,国会国防委员会驳回了其部署于“民兵”导弹掩体内的计划,并要求在1982年12月1日之前提出永久的部署方案。其结果就是更多的建议,如深入地下部署计划指出,导弹将部署于1000米深的地下,每套导弹系统均由隧道机来运送发射的导弹及操作人员;另一个是紧密部署计划,后者被称为紧密群,是建立在自相残杀理论上,利用一枚核弹爆炸所引起的碎屑使得后续来袭的导弹无法继续攻击。里根政府在1982年5月核准了紧密部署计划,即百枚导弹部署在直径6千米范围内,彼此间距500米。然而,与此同时,50枚“和平保卫者”导弹部署进怀俄明州华伦空军基地内前“民兵”3型导弹掩体中。 ( 第2章面对面导弹2 三、美国“民兵”3型导弹 ●1.基本概况 “民兵”导弹(minutemanmissile),美国研制的地对地3级固体洲际弹道导弹,是美国第一种采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导弹。它有3种型号,“民兵”1型、“民兵”2型导弹为第二代战略导弹,“民兵”3型导弹为第三代战略导弹。m30“民兵”1型导弹是美国第二代战略导弹,空军三级固体燃料单弹头洲际弹道导弹,波音飞机公司研制。1958年底开始研制,1962年“民兵”1a型导弹服役,至1965年6月,“民兵”1a/1b两型导弹共800枚装备美国空军。 进一步的发展造就了“民兵”2型洲际弹道导弹,1964年9月完成第一次升空。它在长度与吨位上都比“民兵”1型加大,改良过的第二节推进火箭更延展了其射程。新的导引系统也被安装上,大大地增进导弹的准确度。“民兵”2型洲际弹道导弹在1996年完成战备后整个取代了“民兵”1型。 “民兵”3型导弹是美国第一枚安装分导式多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1966年开始研制,1970年开始装备美国空军,1975年完成550枚的部署任务,1978年11月结束生产。导弹采用ns20全惯性制导式子弹头,每个母弹内装有3枚子弹头,导弹动力装置为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由地下井发射。前三级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末助推级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 ●2.系统特点 “民兵”3型洲际弹道导弹引进一种新的第三节推进火箭,而且也是第一种配置**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它的第三节推进火箭比“民兵”2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宽,而且具有液态燃料的喷燃口。它的后期推进系统有一具1.3千牛(136千克力)推力的引擎以作前后的移动,另有6具98.1牛(10千克力)推力的引擎作左右的调整,还有4具78.5牛(8千克力)推力的引擎在表面喷射以维持旋转。早期的“民兵”3型洲际弹道导弹携带12a型重返大气层载具与3颗tnt当量350000吨的核弹头,有相当先进的命中精度。继续改良“民兵”3型洲际弹道导弹准确度的计划开始于1982年并在1987年完成。 ●3.性能数据 导弹全长:18.02米 导弹直径:1.67米 导弹射程:9800~13000千米 发射重量:34.5吨 投掷重量:1088千克 发射方式:地下井发射;三节推进;固态与液态燃料;温射 导引系统:改良ns20惯性平衡导引控制系统 弹头:236枚配备通用电气12型重返大气层载具、3枚tnt当量17万吨级w62核弹头、金属片及诱饵;300枚配备通用电气12a型重返大气层载具、3枚tnt当量33.5万吨级w78型核弹头及诱饵。 弹头重量:907千克(mk12),995千克(mk12a) 命中精度:220米(12型重返大气层载具);166米(12a型重返大气层载具) 反应时间:32秒 ●4.为“民兵”3型导弹装新弹头 根据1993年签署的“美俄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协议”,“民兵”3型导弹在2003年1月前将削减为500枚,并拆除mk12a分导式多弹头。2006年美国已开始为“民兵”3型洲际弹道导弹换装新型弹头。根据计划,美国空军现役的所有该型弹道导弹将在2012年前换装mk21弹头。首枚经改装的“民兵”3型导弹于2006年底在希尔空军基地举行了初次部署仪式。据悉,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负责该导弹的改装,该导弹的弹头经改装后,只需携载1个mk21,而不是3个,即可打击多个**目标。 四、俄罗斯ss18“撒旦”导弹 ●1.基本概况 ss18洲际弹道导弹(前苏联命名为rs20)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研制成功,该型导弹无论外形尺寸还是威力,在世界上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它在冷战时期一问世,北约就将其称作“撒旦”(恶魔),从中不难听出“畏而敬之”之意。承担ss18导弹设计的是前苏联著名的导弹设计机构“南方”设计局,ss18被设计为携带分导式多弹头或单弹头的二级导弹,在结构布局方面基本与ss9导弹类似,但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更紧凑的配置,使导弹结构重量减轻。 1971年苏联开始ss18的冷发射演练,1973年2月成功进行全程飞行试验,1975年12月ss18导弹正式装备部队。初期服役的ss18为单弹头,以后又增加了多弹头型和大威力单弹头型,分别命名为ss181型、ss182型、ss183型。 ●2.系统特点 ss18导弹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现役导弹,也是俄罗斯导弹技术的换代之作,因此其具备了很多第四代战略导弹的技术和战略思想特点。 设计威力大ss18导弹本身就是为打击发射井等加固目标而设计的,因此一开始就将大威力作为目标。在导弹设计中,注重了导弹的巨大推力,其有效载荷接近9吨,这一能力即使是今天的运载火箭也少有能及。巨大的推力使其可以携带更大、更多的核弹头,ss18单弹头威力甚至曾达到2000万~2500万吨tnt当量,而美国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威力也不过1.5万吨级tnt当量,相当于1600多个广岛原子弹。其多弹头型导弹可以携带10个50万吨级tnt当量子弹头。推力大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保证了导弹较大的射程。 打击效率高美国“和平保卫者”导弹退役后,ss18成为世界上唯一有10个分导式弹头的陆基弹道导弹。分导式弹头与集束式弹头的无法自主打击目标不同,能够分别打击各自的目标,也就是说以一当十,1枚导弹可完成10枚导弹的打击任务。据美国防务专家估计,如果前苏联对美国发动第一次打击,用部署的ss18导弹就足以摧毁美国65%~80%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两个核弹头打击一个地下井),而且还能保留1000枚ss18导弹弹头来打击美其他目标。 因此其较高的精度加上分导式的弹头,使它成为了今天打击效率最高的导弹之一。 抗打击能力强ss18在阵地建设中非常重视抗核打击能力。ss18采用类似潜射导弹的地下井冷发射,将排烟道的空间浇铸上了水泥,缩小了发射井的直径,显著提高了发射井的抗压强度。ss18的发射井筒深39米,直径5.9米。这些发射井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再度改良,已可承受35.8兆帕(每平方厘米365千克力)以上的压力。此外,为抗近距离核爆炸的打击,ss18的弹上和阵地电子设备都经过抗核爆电磁脉冲加固,使其具有很强的反击作战能力。 ●3.性能数据 弹长:33米 弹径:3米 射程:12000千米(1型);11000千米(2型);16000千米(3型) 发射重量:78000千克 投掷重量:7575千克 发射方式:二节推进;液态燃料;冷射 导引系统:惯性 弹头:1枚2500万吨级tnt当量(1型);8枚或10枚55万吨级tnt当量(**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2型);1枚2000万吨级tnt当量(3型); 圆公算偏差:260米 五、俄罗斯ss25“白杨”导弹 ●1.基本概况 ss25导弹是前苏联三级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北约国家代号ss25,前苏联命名为ss12m。1977年开始研制,自1982年以来进行了多次飞行试验,其中1983年2月和5月的两次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88年12月正式开始服役。 ●2.作战部署使用 整套导弹武器系统全都装在多轴高机动载车上,具有很高的机动性,生存能力较强。发射系统包括一辆运载发射车,一辆发射支援车,两车即可作战。整套系统还包括驾驶员训练车、永备发射基地、导弹运输车等。 发展ss25洲际弹道导弹部署是前苏联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武力中最新的部署。ss25导弹是与美国“民兵”3型导弹大小相近的公路机动发射导弹。它仅携带一枚准度极高、当量在55万吨的核弹头。最先的18枚ss25洲际弹道导弹在1985年初完成部署,为此前苏联淘汰了20枚老旧的ss11导弹以符合战略武器限制协议中的上限。到了1985年年底,共有45枚ss25导弹部署为5个团(每个团有9具发射器)。 ss25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车大都是大型的十车轮型车辆,虽然类似于ss20导弹的机动发射车,但它的轮子却多得多。导弹是装在发射管并放置在载具上,其后有锁链相连,在进行发射时液压装置便将发射管推成直角。ss25导弹的基地包括了有可开启式屋顶的车库与许多备有支援设备的建筑。这种可开启式的屋顶可能不仅用来测试直立的发射架,在紧要关头将会用来充作后备的发射场。 部署现有72座发射器在服役中,有三处基地已被侦测知,全在俄境西北部,艾雅与夫克尼亚萨拉达以及雅西卡欧拉。为了机动发射车所作的燃料补给部署将分布在此三处基地外的160千米内,其他支援的部署则可延伸到640~800千米范围中。 使用因为ss25洲际弹道导弹可在公路机动发射车上进行发射,使得本型导弹不仅再装填十分方便,而且也不容易为敌方锁定攻击。美方推测ss25导弹是用来躲过美国对俄境的第一波核弹攻击后,选定目标输入弹头即行展开报复。 ●3.性能数据 弹长:20.5米 弹径:1.8米 发射重量:41.5吨 运载能力:1.05吨 最大射程:10500千米 弹头数:1 核当量:55万吨级tnt 级数:3 发射方式:公路/井下 燃料:三级固体 圆公算偏差:200米 ( 第7章面对面导弹7 三、俄罗斯ssn22“日炙”导弹 ●1.基本概况 ssn22“日炙”(sunburn)导弹是前苏联彩虹设计局设计的中程多用途亚音速舰对舰导弹,该导弹(3m80)的北约代号为ssn22“日炙”,又称“白蛉”3m80e,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的,采用了独一无二的组合冲压发动机技术,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整体式组合冲压发电机的实用型超音速反舰导弹。ssn22导弹的设计目标是使敌方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进行拦截,用于打击美国装有“宙斯盾”防御系统和“标准”sm2舰对空导弹的水面战舰。 ●2.系统特点 该导弹的弹体全部由钛合金构成,以适应高速(大于2.3马赫)飞行时所产生的气动加热,并留有一定的热强度储备。该导弹动力装置采用俄罗斯独有的内含可月兑落助推器的液体冲压组合发动机。制导方式采用自控(自动驾驶仪)、无线电高度表及主动/被动复合雷达末制导。该导弹的发射方式为固定箱式发射,发射扇面为±60°。发射箱固定安装在舰艇上,内有空气调节系统,允许多次发射,经维修后可继续使用。 “日炙”ssn22导弹目前装备4种水面舰艇。一种是956型“现代”级驱逐舰,用“音乐台”雷达作火控雷达。在舰的中前部上层建筑两侧的主甲板上装有四联装发射架,舰上只有装在发射架上的8枚导弹,无别的弹库。另一种是“勇敢2”号驱逐舰,它有4个单箱发射架,用西方称为“掌叶”的雷达作火控雷达。第三种是“塔伦图拉3”小护卫艇,这种艇现有16艘,每艘艇上装两个双联装发射架。还有“拨针器”快艇,它装有两个四联装发射架。 ●3.性能数据 全重:3950千克 弹长:9.385米 弹径:0.76米 翼展:2.11米 弹头重:300千克(半穿甲),有效装药量为150千克 飞行高度:20米 速度:2.3马赫 推力:2100牛 射程:90~120千米 发射质量:3.95吨 制导:惯导+主被动雷达 动力装置:1台液体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 四、俄罗斯ssn25“天王星”导弹 ●1.基本概况 ssn25导弹是前苏联新星设计局设计的中程亚音速多用途反舰导弹。于1983年开始研制,1992年开始试飞,1993年投产,1995年进入海军舰队服役,装备水面舰艇和舰载直升机。该弹的系统代号和命名为3k60“天王星”,海军使用代号为x35。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前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舰对舰型的编号为ssn25。俄国人按西方和北约集团的习惯,给予其编号为as17。该导弹首次在1992年莫斯科航展上展出,因其外形与美国海军的agm84“捕鲸叉”(harpoon)导弹相似,被西方新闻界称之为“捕鲸叉斯基”(harpoonski)。 ●2.系统结构与特点 “天王星”反舰导弹系统由x35反舰导弹、导弹储运发射箱、发射架、舰载自动控制和包括导弹检测设备在内的地面设备组成。由于x35导弹的质量和尺寸相对较小,因而适于装备在多种平台上。舰载型x35导弹的质量在600千克以下,若用x35导弹取代目前使用的舰载导弹系统,则每艘舰的装弹量可从4枚增加到16枚,而且不会增加舰船的排水量,不会破坏舰船的结构和居住条件,从而提高了舰船的作战能力。机载型x35导弹可以吊挂在飞机的标准发射架上,从而提高了飞机和直升机的反舰作战能力。另外还有车载型。 为提高导弹的隐蔽性和攻击的突然性,以及对抗来自被攻击舰船的火力反击,x35导弹采取超低空飞行,同时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也很小。由于采用涡喷发动机和高精度控制系统,使x35导弹的射程达到130千米,射程远则增强了发射平台的生存能力,舰艇依靠自身的目标指示系统和舰载/陆基飞机的目标指示设备能对导弹进行可靠的远距离目标指示,从而使发射平台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3.性能数据 最大射程:130千米 最小射程:5千米 最大速度:0.9马赫 飞行高度:5~10米(末段掠海) 制导系统:惯导加主动雷达末制导 引信:触发引信 战斗部:高爆穿甲,145千克 动力装置:1台涡轮喷气主发动机加1台固 体火箭助推器弹重:600千克 弹长:4.40米 弹径:420毫米 翼展:0.93米 五、法国“飞鱼”导弹 ●1.基本概况 “飞鱼”导弹是法国航空航天公司战术导弹分部研制的亚音速近程掠海飞行的舰对舰导弹,也是世界上销量最大、应用于实战最多的一种导弹。1967年开始研制,1978年定型投产,随后开始交付使用。这种反舰导弹以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掠海飞行能力强并具有发射后不管和全天候作战能力为优势,装备于法**队的“超军旗”、“超美洲豹”、“幻影”2000攻击机,“超黄蜂”、“海王”武装直升机等,主要用于攻击水面舰船等目标。基本型号为“飞鱼”mm·38近程舰对舰导弹,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飞鱼”mm·39潜对舰导弹、am·39空对舰导弹、mm·40中程舰对舰导弹等型号。 ●2.系统组成与特点 “飞鱼”导弹采用典型正常式气动布局,4个弹翼和舱面按“x”形配置在弹身的中部和尾部;整个导弹由导引头、前设备舱、战斗部、主发动机、助报器、后设备舱、弹翼和舵面组成。 “飞鱼”am·39导弹除装备法**队外,还向阿根廷、伊拉克、卡塔尔、印度、南非等10多个国家出口,较多地参与了多次局部战争,战绩不错。am·39导弹弹身呈锥头圆形,弹翼为梯形悬臂式;全弹总长4.7米,弹径0.35米,翼展1.1米;导弹发射总重为652千克。“飞鱼”导弹的动力系统包含两部分:主发动机为一台端面燃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器是一台侧面燃烧药柱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两台发动机工作,可使导弹最大射程达70千米。该弹采用惯性加主动雷达的制导系统,截获目标概率在99%以上。am·39导弹选择带冲击效应的聚能穿甲爆破型战斗部,同时兼有破片杀伤能力。整个战斗部重160千克,装高**40千克,能穿透12毫米厚的钢板。 am·39导弹通常挂在巡逻机的弹舱内、攻击机的机翼下和直升机的月复下或短翼下,可随时攻击。当载机发现目标后,先由载机上的发射系统把不断接收来的国标方位、距离和速度以及载机的方向和速度等数据随时处理,得出导弹的飞行制导指令。在选定要发射的导弹后,就对目标进行瞄准并在发射前将刚得出的导弹飞行制导指令装定到导弹上。这时,若符合导弹发射条件,即可沿目标方向实施导弹的无动力投放发射。 在导弹发射后一秒钟、自由下落约10米时,助推器点火,自动制导系统开始工作,导弹进入俯冲飞行;当导弹速度达到280米/秒时,主发动机点火工作,导弹可达到超音速;在导弹迅速降至15米高度时改为水平飞行,惯导系统开始工作,导弹以0.9马赫贴海面巡航飞行并解除战斗部引信保险。在导弹距目标10千米时,导引头开机搜索目标;在截获目标后,导引头转入对目标自动跟踪并用比例导引法使导弹迅速接近目标,这时导弹按预定程序下降高度至2~8米,掠海面飞行,直至击中目标。 ●3.性能数据 导弹型号:“飞鱼”am·39导弹 射程:4~42千米 巡航速度:0.82马赫 巡航高度:15米 弹长:5.21米 弹径:350毫米 翼展:1.0米 尾翼展:750毫米 发射质量:735千克 制导:惯性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动力装置: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1台环形助推器 战斗部:半穿甲战斗部,质量165千克 引信:延时触发和近炸引信 ●4.“飞鱼”导弹名称的由来 “飞鱼”导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威望,被称为“海上杀手”。“飞鱼”导弹是法国研制的,据说是受飞鱼的启发而发明的一种空对舰导弹。在热带海洋众多鱼种中,有一种会飞的鱼。这种鱼不仅在水中会游泳,还能在水面以上飞翔。它被“敌人”追赶时,就跃出水面8~10米,以每秒钟18米的速度滑翔150米至200多米距离,有时紧紧贴着海面超低空飞行。 法国模渀飞鱼的超低空飞行研制了一种超低空掠海飞行的空对舰导弹,用以避开雷达的监测。这种导弹发射后,掠海面飞行,对方雷达很难发现,形似飞鱼飞行,因而叫做“飞鱼”导弹。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的“超军旗”式飞机躲过了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雷达观测,在距离目标45千米时投下了1枚价值只有20万美元的“飞鱼”am·39导弹。“飞鱼”导弹严格按照运载飞机的指挥飞行,在距离目标大约10千米的时候,自动由15米高度降到0.5~3米掠海面飞行,并开始由导弹自身的雷达装置导航而接近目标,一举击沉了被称之为“皇家的骄傲”的英国现代化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从“超黄蜂”直升机上发射“飞鱼”am·39导弹,先后击沉了伊朗的一艘快速护卫舰和两艘巡逻舰。 ( 第8章面对面导弹8 六、中国台湾“雄风”导弹 ●1.基本概况 “雄风”导弹是中国台湾当局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反舰导弹,1980年开始生产。无弹窗小说网“雄风”1型舰对舰导弹是其基本型,在此基础上,发展研制了“雄风”2型和“雄风”3型。“雄风”1型导弹是台湾海军的标准装备,1991年单价约为35万美元,共生产了438枚,现已停止生产,主要装备台湾当局的“基林”级和“萨姆纳”级驱逐舰等舰艇。“雄风”2型导弹于1983年开始研制,1988年定型装备。2007年10月10日在中国台湾举办的“双十节”典礼上,从未曝光的“雄风”3型导弹首度亮相。 ●2.系统特点 “雄风”2型导弹设计方案是模渀美国“捕鲸叉”导弹系统方案,用目标指示雷达测量目标运动要素,火控系统据此计算诸元、装定并发射导弹;飞行中段采用惯性制导,末段为红外线和雷达主动复合制导模式。“雄风”2型导弹采用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比“捕鲸叉”导弹使用的发动机大10%左右。 “雄风”2型导弹是第一种真正采用主动雷达与红外线复合制导的导弹系统,红外线导引头设于弹体前上方,直径约70毫米,与弹体中下方的外凸式进气口形成不对称设计外形。1988年,“雄风”2型导弹在“辽阳”号驱逐舰上试射成功,1990年1月正式结束研制。舰射型mgb2b已自1991年开始生产,是台湾海军反舰导弹中的主力弹种,也是台湾数量最多的一型反舰导弹,目前中国台湾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生产线上仍在持续制造此型导弹。 除了部署在台湾海军“成功”级、“康定”级护卫舰二代舰外,台湾海军现有的7艘“武进”3型驱逐舰(除“辽阳”号外),后来也都在舰的左舷加装1具四联装“雄风”2型导弹发射器。近年来中国台湾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对“雄风”2型导弹系统进行了多项改进,其中一项是采用了新型燃料,将150千米的最大射程提高到170千米。 “雄风”3型是“雄风”2型导弹的超音速型,将装备到“成功”级和“康定”级护卫舰上。导弹射程超过600千米。中国台湾北部苏澳海军基地的“成功”级护卫舰(pfg1101)安装了4个“雄风”3型导弹发射箱,每个舰舷两边各有2个“雄风”3型导弹发射箱。 ●3.性能数据 导弹型号:“雄风”2型导弹 射程:150千米 飞行速度:0.85马赫 弹长:4.8米 弹径:0.4米 发射质量:685千克 弹头:190千克高爆弹头 制导:惯性+主动雷达 动力装置:1台涡喷发动机+1台固体助推器 战斗部:半穿甲战斗部,质量225千克引信:触发引信 ( 第9章面对空导弹1 第10章面对空导弹2 ●2.系统组成及特点 c300п防空导弹系统主要采用四联筒式垂直发射,发射时,导弹由燃气装置垂直射出25~30米,火箭发动机点火。平时四联平放。弹头尖卵形,圆柱形弹体。采用一对控制翼面,4片,梯形,位于弹体尾部。 y1武器装备分别编配在火力单位(营)和战术单位旅(团)中,以营为基本作战单元,以旅(团)为基本战术单元。其武器装备主要包括作战装备、自动化指挥装备、作战辅助装备和技术保障装备四大部分。作战装备及其辅助装备配属到营,直接用于作战及辅助作战;技术保障装备配属到旅(团),统一保障所属各营;一部83m6e自动化指挥系统配属到旅(团),统一指挥所属各营。 全营作战装备有10余辆车,包括30n6e1照射制导雷达1部、76n6低空补盲雷达1部、5pte发射车8~12辆、48n6e导弹32~48枚(每辆发射车装4枚)、ct6ym目标指示雷达1部。全营作战辅助装备包括20余辆车。 c300系列地对空导弹系统与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采用垂直发射技术,比“爱国者”导弹的38°定角发射先进。 导弹随时处于待发状态,该导弹系统的天线舱在23米高的高塔上,雷达的低空性能较好,能在有遮蔽物的地形上使用。 2使用轮式车载,地面机动能力强;系统展开时间仅为5分钟,而“爱国者”导弹则需30分钟。 3杀伤威力大。采用重量为130千克和143千克的战斗部,杀伤概率较高,而“爱国者”导弹的战斗部仅为70~80千克。 4整体反战术弹道能力更好。 5可同时引导12枚导弹攻击6个目标。 ●3.性能数据 型号:sa10asa10bsa10c 最大射程:47千米90千米150千米 最小射程:5千米5千米5千米 最大射高:25千米25千米27千米 最小射高:25米 飞行速度:3.4马赫5.6马赫5.8马赫 制导方式:指令+tvm+惯性制导 发射方式:四联装垂直发射 反应时间:15秒 弹径:450毫米508毫米515毫米 弹长:7000毫米7250毫米7500毫米 翼展:1000毫米1100毫米1134毫米 导弹重量:1480千克1664千克1800千克 战斗部:杀伤爆破 引信:无线电近炸,触发引信 动力装置:单级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机动过载:25g 四、俄罗斯“c400”导弹 ●1.基本概况 俄罗斯在装备新式的“安泰”2500防空导弹系统后,于1999年又推出了更先进的“c400”(对外称“凯旋”)防空导弹系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c400”是一种与传统的防空导弹系统不同的武器系统,它不是以单一型号导弹形成的火力单元,而是由多系统综合集成的体系式防空导弹系统。较之其他的防空武器系统,“c400”具有更佳的作战效能,它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作战空域最广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发现和拦截目标的最大距离达400千米,故起名“c400”),也是世界上唯一能选择发射多种射程的导弹、拦截各种空袭兵器、兼有防空和反导作战能力的防空反导武器系统。由于其性能优于第四代防空导弹,俄称其为“四代半”防空导弹系统。 较之“c300”系列,“c400”的特色在于,它是将现有的一系列防空导弹系统加以改造组合,配以指挥控制设备,使各部分防空装备综合集成为一个一体化防空武器系统,这在防空武器的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意味着俄罗斯地面防空武器的发展已迈上了新的台阶。据称,该武器系统可有效服役20~50年。 ●2.系统组成 “c400”防空导弹系统由1个指挥控制系统和若干个导弹火力单元组成。一个火力单元包括1部相控阵制导雷达和几部导弹发射车,系统配置类似于“c300”。系统各部分均装在通行能力很强的重型卡车底盘上,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导弹发射车外形与y相似,车上的发射装置是由y2的发射架改进而来,可装载和发射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导弹。 ●3.系统特点 射程远俄罗斯为武器系统专门研制的射程为400千米的导弹使用后,无疑将使c400成为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防空武器系统。目前,俄罗斯的“安泰”2500最大射程200千米,美国的“爱国者”pac2的最大射程80千米,以色列的“箭2”最大射程150千米。这三种武器系统是俄罗斯、美国、以色列现役的射程最远的地面防空武器系统,其射程远远逊色于c400,即使是美国正在研制的“战区高空区域防空系统”(thaad)的最大射程也只有“c400”的一半。因此“c400”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射程最远的地面防空武器系统。 覆盖空域广泛,作战效能高“c400”是唯一可选择发射多种不同射程导弹的防空武器系统。从最有可能使用的5种导弹的作用距离看,它们的最大射程分别为400千米、200千米、150千米、120千米、40千米。将这些射程不同的导弹有机融合,形成综合一体化的防空导弹系统,建立远程、中程、近程,高空、中空、低空梯次配置多层防御,使系统达到最大作战效益。俄军方称c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性能最好、效能最高的防空导弹系统。 具有攻击多种目标的能力“c400”可同时发射多枚导弹攻击不同的目标,能在400千米范围内发现和摧毁所有空中目标,不仅可对付战术战略飞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隐身机、空对地导弹,还具有较强的反巡航导弹和反tbm的能力,能拦截射程为3500千米、速度达4.8千米/秒的弹道导弹。 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c400”所采用的结构和展开式通信系统,可实现武器系统与各种指挥机关相连接;能自动对指示的目标作战,自动跟踪发现拦截目标;导弹在飞临攻击目标前能识别敌我。由于作战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可大幅度减少技术维护人员。另外,武器系统使用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在对方实施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的条件下作战。 五、以色列、美国“箭”式导弹 ●1.基本概况 “箭”式反弹道导弹系统是由以色列的飞机工业公司和美国的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联合研制的一种战区导弹防御武器系统,有“箭1”和“箭2”两种型号。“箭1”用来拦截弹道导弹,“箭2”除具有拦截弹道导弹的功能外,还具有拦截飞机和拦截巡航导弹的能力。 1988年,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成为主承包商开始起步研制“箭1”导弹武器系统。“箭1”导弹研制试验阶段的开发费总额高达7.5亿美元以上,主要研制经费80%来自于美国,以方则为20%。由于“箭1”导弹长10.98米,弹体直径1.73米,发射重量2.5吨,尺寸大,笨重,机动性差,探测和跟踪目标的距离较小,所以没有继续发展“箭1”,而开始发展重量更小、射程更远的“箭2”导弹。1995年,以色列开始了“箭1”的后继型号“箭2”导弹的研制。2000年,以色列已研制成功并部署了“箭2”反弹道导弹系统。“箭2”反弹道导弹系统的服役,标志着以色列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始实战部署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 ●2.系统组成 “箭2”反弹道导弹系统主要包括“箭2”导弹,导弹发射车,“鸀松树”el/m2080搜索、捕获和火控多功能雷达和“香橼树”指挥控制系统以及预警系统等几个组成部分。“箭2”反弹道导弹系统主要用于拦截中近距离上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及飞机目标,保卫以色列人口密集的地区和军事基地。该系统是以色列战区导弹防御拦截系统的主要部分,已被以色列纳入“屏障”(huma)防御网,该防御网是由若干种武器系统组成、掩护范围相互重叠的三层导弹防御网。“箭2”系统是导弹防御网的第一层防御。 ●3.性能数据 作战距离:90千米 作战高度:8~50千米 飞行速度:10马赫 机动能力:160g 杀伤概率:90% 弹长:6.3米 弹径:1.73米 制导:初段惯性制导+中段指令制导+末段自寻的 战斗部:破片杀伤战斗部引信:近炸引信 动力装置: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 第15章面对空导弹7 无弹窗小说网 二、俄罗斯sa18“松鸡”导弹 ●1.基本概况 “松鸡”sa18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三代便携式、红外线制导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前苏联命名为“针m”系统代号9k38导弹代号9m39用于对付从低空、超低空进入的各种飞机和直升机由俄罗斯机械设计局研制sa18导弹是在前两代产品特别是“针1”sa16基础上改进发展起來的很多方面继承了原有型号的成熟技术保持了系统简单、操作方便、“发射后不管”、制导精确、有前向攻击能力等特点改进的重点是红外线导引头抗红外线人工干扰能力问題 sa18导弹于1983年研制成功装备部队并出口到许多国家由于具有较好的抗红外线人工干扰能力很快地取代了sa16导弹除了陆军单兵使用之外sa18另有车载型还可用于装舰船、装武装直升机以提高作战时的火力密度和机动性扩展武器的使用范围 ●2.系统结构及特点 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细长圆柱形弹体具有半球形钝头和收缩尾段为了减小超音速飞行时的波阻前端设置有针状杆全弹分为红外线导引头、控制、引信战斗部及发动机4个舱段 武器系统由装筒导弹、发射机构和地面能源组成地面能源包括电源和气源用以提供导弹发射前武器系统的用电和制冷导引头探测器用气发射筒在战时用于发射导弹平时作为导弹的包装发射筒的主体是有前口盖、后口盖的玻璃钢制薄壁圆筒前端安置有导引头陀螺转子的起转线包和敌我识别装置天线内部有与导弹对接的电路、气路接口和机械锁定器外部下侧有与地面能源、发射机构的接口通过发射筒把武器各组成部分连接成整体 ●3.性能数据 最大有效斜距离:迎击4500米;尾追射击5200米 最小有效斜距离:迎击500米;尾追射击800米 截获目标最大速度:迎击360米/秒;尾追射击320米/秒 最大有效射高:迎击3000米;尾追射击3500米 最小有效射高:10米 系统部署时间:13秒 弹长:1708毫米 弹径:72毫米 导弹重量:17千克 战斗部:高爆杀伤1.27千克 配用引信:触发和瞬发引信 三、英国“星光”导弹 ●1.基本概况 “星光”导弹系统是英国肖特公司在“标枪”导弹基础上发展的一种高速近程面对空导弹武器系统导弹代号s141986年研制工作正式开始1988年肩射式“星光”导弹首次试验成功1988~1989年开始进行批量生产1993年装备英国陆军“星光”最初被设计为一种单兵便携式快速反应的面对空导弹系统用以蘀代“吹管”和“标枪”导弹以后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三脚支架式、轻便车载式、装甲车载式以及舰载式等多种型号到1993年底共生产了422枚“星光”导弹研制及生产的总费用为2.7亿英镑一套“星光”导弹系统的售价约为10.75万美元(1994年美元值) ●2.导弹结构及系统特点 布局与结构导弹弹体为圆柱体弹体后部有“+”配置的矩形尾翼导弹前端为3个“标枪”子弹头呈正三角形分布子弹头为鸭式布局在月兑离弹体后子弹头利用其可控尾翼來实现飞行礀态控制 控制与制导“星光”导弹使用的是半主动视线指挥系统光电跟踪系统的承包商是阿非莫公司当主火箭发动机工作完毕后3个“标枪”子弹头实现自动分离并开始寻找目标“星光”导弹的瞄准装置包含两个激光二极管:一个垂直扫描另一个水平扫描构成一个二维矩阵“星光”导弹的3枚杀伤子弹头就在这个矩阵中飞行“标枪”子弹头利用可控尾翼沿轴线调整其位置以提高命中概率目标跟踪和导弹制导均由光电跟踪器或毫米波雷达跟踪器完成 弹头“星光”导弹弹头由3个“标枪”子弹头组成每个子弹头包括高速动能穿甲弹头和小型爆破战斗部杀伤体占各分弹头长度的一半多散开的单个“标枪”子弹头最适合用來摧毁攻击停放在地面的飞机 动力装置采用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内装高能助推剂可在瞬间使导弹达到最大速度gr**iner公司为发动机提供一个安全系统使导弹离开发射器达到安全距离后发动机再开始点火 “星光”是20世纪90年代同类导弹中最先进的导弹之一它具有速度快、反应时间短、发射方式多样、单发杀伤概率高等特点“星光”已成为国外近程防空导弹市场的有力竞争者预计国外可能的订货至少为15亿英镑 ●3.性能数据 对付目标:低空飞机、直升机 作战距离:最大7千米最小300米 重量:20千克 速度:>4马赫(最大) 杀伤概率:96%(单发) 战斗部:3个“标枪”动能穿甲子弹头和小型爆破战斗部子弹头 制导体制:激光驾束制导 发射方式:单兵肩射、三脚架发射、车载发射、舰射 子弹头长:300毫米 弹径:25毫米 弹长:1.397米 子弹重量:1千克 动力装置: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四、法国“西北风”导弹 ●1.基本概况 “西北风”导弹是法国马特拉公司为法国陆军装备地面步兵用的便携式肩射地对空导弹主要用于战区前沿和要地防空攻击低空/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和直升机随后发展了舰对空/空对空型该弹是法国国防部为填补20毫米口径防空高射炮与近程地对空导弹之间的防御空白适用于陆、海、空三军的近程对空武器计划项目1977年由政府部门组成的一个联合技术组进行调查研究1979年由军方提出以导弹为基础的武器系统方案并招标1980年9月在5个竞争厂商中选中马特拉公司的“西北风”导弹方案同年12月签订先研制基本型两人携带的近距地对空导弹satcp(sirtirecourteportee)合同1986年开始飞行试验1988年进入法国陆军服役 ●2.导弹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系导管发射并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可向后折叠进入弹体内部的矩形鸭翼位于弹体头部4片可横向折叠紧贴弹体表面的梯形弹翼位于弹体尾部导弹的头部形状呈尖锥形与英国早期的“火光”空对空导弹相似导弹飞离发射导管之后在弹簧作用力以及弹体滚动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矩形鸭翼和梯形弹翼自动展开并锁定到位活动式鸭翼和弹体滚动控制导弹的俯仰和偏航尾翼为导弹提供横滚稳定作用 该弹导引头采用多元线列锑化铟红外线探测器和数字式信号处理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该先进导引头的成本占全弹成本的一半 该弹动力装置采用2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发动机装在主发动机排气喷管内有多个排气孔在发射筒内燃烧完毕使导弹获得40米/秒的初速飞离发射筒并以10转/秒的转速滚转运动助推发动机在离开导弹发射筒一定距离后与弹体分离主发动机点火工作使导弹加速到最大速度并使导弹获得足够命中目标的速度为保证射手安全导弹在飞离发射筒15米后主发动机才点火 ●3.性能数据 最大射程:5千米 最小射程:300米 最大速度:2.6马赫 使用高度:4500米 制导系统:被动红外线寻的制导 引信:主动激光引信 战斗部:破片加钨球重3千克 动力装置:2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17千克 弹长:1.80米 弹径:90毫米 翼展:180毫米 五、中国“红缨”5号导弹 ●1.基本概况 “红缨”5(hn5)地对空导弹是我国渀制前苏联的“萨姆”7防空导弹而成的是我国第一代便携式地对空导弹系统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出现该系统是一种单兵肩射超低空防空导弹在目视条件下采用尾追方式攻击高速飞机采取迎头方式攻击直升机 ●2.导弹结构及特点 hn5导弹主要有hn5、hn5a、hn5b等型号“红缨”5a(hn5a)便携式防空导弹是“红缨”5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改进型也叫“红缨”5甲弹长1.46米弹径72毫米弹重10.2千克发射重量16.5千克采用杀伤战斗部战斗部装药0.5千克触发式引信动力装置为1台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和1具固体助推器采用被动红外线寻的制导导引头使用常温硫化铅探测器采用热电制冷技术提高了探测距离导弹具备迎头攻击高速飞机的能力 战斗部重量加大杀伤力提高抗背景干扰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可以对付速度小于260米/秒的飞行目标作战距离为800~4400米作战高度为50~2500米最大飞行速度为500米/秒导引头采用红外线导引头主发动机为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射管重16千克可以迎头攻击飞行速度为260米/秒的目标尾追攻击飞行速度为150米/秒的目标 目前“红缨”5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列装我军二线摩托化步兵师(旅)、高炮团中的防空导弹连、预备役高炮部队、东南沿海城市的民兵防空部队和船运部队 ●3.性能数据 作战高度:50~2500米 作战距离:800~1400米 目标最大速度(尾追攻击):260米/秒 目标最大速度(迎面攻击):150米/秒 系统作战重量:16千克 导弹直径:722毫米 导弹长度:1440米 制导模式:被动红外线寻的制导 ( 第16章面对空导弹8 无弹窗小说网 §§§第五节舰对空导弹 一、美国“海麻雀”导弹 ●1.基本概况 “海麻雀”是由美国海军提出发展和装备的一种近程低空点防御舰对空导弹系统用來对付低空飞机、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主要用于为其舰艇提供低空防御能力最有特色的是从改进型“海麻雀”开始一直采取多国合作方式最早一代的改进型“海麻雀”导弹代号rim7h由于它是美国与比利时、丹麦、意大利、挪威、荷兰、当时的联邦德国6个北约成员国合作研制的因此又叫做“北约海麻雀”(nssms)最先进改进型“海麻雀”导弹是由10个国家共同合作进行研发、测试和生产的包括澳大利亚、加舀大、丹麦、德国、希腊、荷兰、挪威、西班牙、土耳其和美国在1964~1988年期间共研制了7种“海麻雀”导弹即rim7e、rim7h、rim7e2、rim7f、rim7m、rim7p及rim7r ●2.导弹特点 20世纪80年代初改进型rim7m导弹为了缩短作战反应时间和提高导弹的作战能力采用了垂直发射系统第三代改进型导弹的代号为rim7p、rim7r这是美国雷声公司1987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的由aim7p“麻雀”空对空导弹移植到军舰上1990年美国海军开始装备rim7p导弹1994年采用红外线/半主动雷达双模导引头的rim7r导弹装备部队rim7p和rim7r导弹的低空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均比较强能有效拦截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方式系统反应迅速导弹的发射间隔为1枚/秒该系统还具有对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能力美国海军于2003年3月在“舍普”号导弹驱逐舰上完成了两次发展型“海麻雀”essm系统的技术评估试射测试essm由1991年开始使用的rim7p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高其飞行性能保留半主动雷达制导弹头采用新的后翼操舵弹体和火箭发动机使速度、回转性能、最大射程有较大改进 ●3.性能数据 导弹型号:rim7m导弹 作战距离:15千米 作战高度:5千米 飞行速度:2.5马赫 弹长:3.8米 弹径:200毫米 翼展:1.02米 发射重量:227千克 制导:半主动雷达制导 战斗部:高能聚能战斗部重量40千克 引信:双功能主动雷达近炸引信及触发引信 动力装置:1台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二、美国“标准”导弹 ●1.基本概况 “标准”导弹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防空系统分公司研制生产的全天候、中远程舰对空导弹40多年來为满足不断发展的作战使用要求经过多次改进演变成16种型号形成舰对空“标准”导弹系列在“鞑靼人”、“小猎犬”、“宙斯盾”等舰载防空系统中使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性能最先进、装备数量最多的舰载防空导弹 “标准”系列导弹主要分1型、2型、3型三大系列每个系列又分为多种型号最早投入使用的是“标准”1系列(sm1)目前美国海军主要使用的是“标准”2系列(sm2)备受关注的“标准”3型(sm3)是一种新型远程防空导弹是美国海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重要一环此外美国海军的“标准”4型导弹为对陆攻击型(sm4)用于对陆火力支援 ●2.导弹结构与特点 rim66有a型、b型、c型、d型、e型、g型、h型、j型、l型、m型等多种型号a型、b型1974年装备部队c型、d型、e型1979年装备部队g型、h型、j型1984年装备部队l型、m型1990年装备部队其中d型、e型为反辐射型rim66a派生的agm78为空射反辐射型有a型、b型、c型、d型、d2型等型号rim67有a型、b型、c型、d型等型号a型以前为“标准”导弹的第一代称sm1b型以后为标准导弹的第二代称sm2 rim66采用两组控制翼面形状特征较明显第一组位于弹体底端翼面前缘后掠翼尖有切角翼尖外缘前高后低第二组位于弹体后部采用大弦长弹翼翼展由前向后尺寸不一前小后大rim67在rim66后部加装了一台火箭发动机底端增加了一组梯形控制翼面 rim66a“标准”1(中程)导弹是“标准”导弹的基本型1964年开始研制1969年装备部队用于取代rim24“鞑靼人”导弹;rim66b是其改进型;rim67a“标准”1(增程)导弹用于取代“小猎犬”导弹为使“标准”导弹满足“宙斯盾”舰载武器系统的作战要求将rim66b改进为rim66c“标准”2(中程)与“标准”1相比武器系统火力更强射程提高防御区域扩大抗干扰能力提高rim66d“标准”2(中程)用于“鞑靼人”武器系统“标准”2导弹采用中段惯导加无线电指令修正和末段半主动雷达寻的复合制导 主要性能特点:1采用模块化设计通用性能好适用的发射系统多;2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3一弹多用可防空拦截、反舰还可改装反辐射型;4可连续、快速发射 ●3.性能数据 导弹型号:rim66型导弹 射程:38~70千米 射高:19.8千米 弹长:4.48~4.72米 弹径:0.343米 翼展:1.06米 飞行速度:2~2.5马赫 弹重:642.3~706.7千克 战斗部:50千克高爆** 动力装置:一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制导方式:半主动雷达式惯导或无线电指令加半主动雷达 导弹型号:rim67型导弹 射程:64~120千米 射高:24.4千米 弹长:7.98米 弹径:0.343米 翼展:1.57米 飞行速度:2.5马赫 弹重:1343.6~1507.8千克 战斗部:约100千克高爆** 动力装置: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制导方式:惯导+半主动雷达 三、俄罗斯san6“雷声”导弹 ●1.基本概况 san6导弹是苏联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制、70年代末装舰的远程舰载区域防空导弹系统俄罗斯称其为“里夫”西方国家称其为san6“雷声”导弹系统是世界上第一种舰载垂直发射防空导弹系统比美国领先了5年左右舰载san6导弹系统主要用于打击各种來袭的飞机和亚音速导弹可同时对付多个目标它的发射装置在舰中后部的甲板下面沿纵线两侧对称排列每边4个共8个发射井内沿圆周布置8个导弹发射筒总共备弹64枚 ●2.系统组成及特点 “里夫”导弹系统由制导雷达、中央控制舱、自动发射装置、导弹及发射系统等部分组成发射系统包括导弹储运发射筒、发射井及弹库 “里夫”150千米的有效射程和25米的低界使该系统能拦截各种携带中程空对舰导弹的飞机和大/中型(如“冥河”类)反舰导弹具有远程区域防空作战能力由于采用了垂直发射技术、相控阵制导技术“里夫”系统在90°方位角范围内能同时发射12枚导弹拦截6个目标因此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抗饱和攻击能力该系统采用了tvm制导体制以及相控阵雷达制导技术抗干扰措施多因而抗干扰能力较强此外该系统可靠性好导弹的储存、运输、发射都用同一个筒使用维护方便筒内导弹可10年不用检测导弹第10年时的发射飞行可靠度还大于0.75该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系统设备重、体积大只能装备于类似“基洛夫”、“光荣”级巡洋舰等7000吨级以上的舰只适装性较差还有导弹发射速度慢采用弹鼓式的旋转发射装置8枚导弹共用一个发射口每发射一枚导弹必须旋转一次因此增加了导弹发射时间影响了发射速度这对于防空作战极为不利 ●3.性能数据 作战距离:90千米 作战高度:25~30千米 反应时间:5秒 飞行速度:5.6马赫 机动能力:25g 弹长:7.5米 弹径:515毫米 翼展:1.134米 发射重量:1804千克 制导:无线电指令加末段tvm制导最多能同时制导12枚导弹 战斗部:破片杀伤战斗部重量143千克 引信:无线电引信 动力装置:单级单推力高级固体推进剂发动机 四、英国“海狼”导弹 ●1.基本概况 “海狼”是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动力部研制的一种舰载近程低空防空导弹系统标准“海狼”采用gws25火控系统装备在排水量3000吨以上的舰只上用來对付超音速飞机、反舰导弹等各种來袭目标 ●2.性能特点 最初英国海军对“海狼”系统的主要要求是:导弹能垂直储存在甲板下尺寸要小;系统反应时间要短应有尽可能小的射程近界和覆盖较大的仰角;作战过程应全部自动化:在全天候条件下能对小型超音速目标实施攻击后來又进一步增调了攻击低空目标的要求“海狼”导弹已进行过80多次对实靶的拦截飞行试验其中靶标有m2火箭、拖靶、无人驾驶飞机和114.3毫米直径的炮弹打靶试验结果命中率达90%“海狼”gws25系统于1979年3月正式装备英国海军舰只“海狼”gws25系统的价格较高包括24枚导弹的全套装备约为1200万美元单枚导弹价格约23.2万美元(1985年价)现已有六艘22型护卫舰装备了“海狼”gws25有10艘“leander”级护卫舰也将用该系统取代原來的点防御系统1984年底英国海军宣布正在为三艘“常胜”级轻型航空母舰装备“海狼”虽然这些舰原來已装备有“海标枪”舰对空导弹和“方阵”点防御系统并有几个国家曾对其表示过兴趣 到目前为止“海狼”导弹已大量装备在22型护卫舰和“leander”级护卫舰上也已装备在航空母舰上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装备“海狼”系统的“大刀”号和“华美”号护卫舰经受了实战的考验据报道“海狼”共击落包括5架阿根廷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和1枚agm12“小斗犬”空对舰导弹等8个目标 基本型“海狼”是第一个具有拦截反舰导弹能力的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它反应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但由于使用了人工参与的电视跟踪系统削弱了它的超低空性能特别是反掠海导弹的能力另外它价格较高、重量偏大也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针对“海狼”的不足之处在基本型基础上开发了轻型“海狼”与垂直发射“海狼”等新型的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 ●3.性能数据 作战距离:5千米 作战高度:<10千米 反应时间:7~9秒 飞行速度:>2.0马赫 杀伤概率:单发杀伤概率为80% 机动能力:25g 弹长:2米 弹径:190毫米 翼展:560米 发射重量:80千克 制导:雷达或电视跟踪无线电指令制导 战斗部:破片杀伤战斗部重量14千克 引信:触发式或无线电近炸引信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 第17章空对空导弹1 §§§引子 空对空导弹是由飞机发射、用來攻击、摧毁空中目标的精确制导武器按制导方式可分为红外线制导型和雷达制导型;按射程可分为远程(大于80千米)导弹、中程和近程(小于20千米)导弹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空对空导弹从无制导发展到现在制导方式多样化远程、中程、近程系列化和海、陆、空三军通用化的庞大家族目前正在发展的空对空导弹属于第四代导弹 第四代空对空导弹大都采用了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隐形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时体现导弹与载机一体化即空对空导弹与其他机载武器的一体化设计同时在设计上走系列化、模块化和通用化之路美国通过半个世纪的开发成功研制了“猎鹰”、“麻雀”、“响尾蛇”、“不死鸟”四大空对空导弹系列成为大量战机的标准机载武器 §§§第一节远距空对空导弹 一、美国aim54“不死鸟”导弹 ●1.基本概况 aim54“不死鸟”导弹是美国休斯导弹系统公司研制的远程、全高度、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系列主要有aim54a、aim54c、aim54c+和aim54d四个型号 aim54a导弹于1962年开始研制1971年投产1974年装备1980年停产截至1980年共发射了200余枚导弹成功率88%至1980年生产了2530枚美国主要装备在f14、f111战斗机上用于攻击來袭的超音速轰炸机和巡航导弹控制空域和保卫舰队安全配合飞机上的火控系统可同时跟踪攻击6个目标 ●2.导弹结构及特点 aim54a“不死鸟”导弹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大后掠角的4个弹翼均布于发动机舱的周围弹翼的后方是4个矩形的舵翼 该导弹采用边跟踪边扫描发射、单目标跟踪发射、空战中机动发射三种发射方式能有效地攻击多种目标特别是小目标和低空目标在严重的电子干扰或恶劣气候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攻击能力其攻击区较大杀伤率较高虽然导弹技术先进但从未在实战中使用过因价格昂贵每枚约为30万美元战斗部采用高能**重60千克1架f14战斗机可携带6枚“不死鸟”导弹该机曾在试验中用6枚“不死鸟”导弹击落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6个目标从而震惊了世界 ●3.性能数据 导弹型号:aim54c型导弹 最大射程:150千米 使用高度:30千米 速度:5马赫 发射重量:454千克 导弹长:3.96米 弹径:380毫米 翼展:915毫米 引信:mk334型近炸或触发引信 战斗部:连续杆式高能**战斗部重量60千克 动力装置:mk470型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制导:惯性、半主动雷达修正中制导主动多普勒雷达制导 二、俄罗斯aa9“阿莫斯”导弹 ●1.基本概况 aa9“阿莫斯”导弹是前苏联研制的第四代远距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20世纪80年代初由“三角旗”导弹设计局研制出p33远程空对空导弹西方国家称之为aa9“阿莫斯”导弹是前苏联为“米格”31截击机专门研制的远程空对空导弹该导弹与“米格”31及其“盾牌”雷达一起组成了“米格”31/33拦截系统可对付速度为2.5马赫、飞行在25~28千米高度上的目标1982年开始服役它是目前世界上已服役的重量最大、射程最远的空对空导弹 ●2.导弹武器系统特点 导弹制导方式为前几秒钟由程序控制然后用无线电指令修正弹道  靠近目标后改用接收目标的雷达回波进行跟踪在离目标20米之内可将任何作战飞机击落装备p33导弹的“米格”31战斗截击机可借助相控阵雷达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将导弹导向其中4个目标也可以通过相控阵雷达对目标进行断断续续照射來制导导弹p33导弹可用于简单和复杂气象条件在有自然干扰、电子干扰和以地面为背景的情况下全方位攻击各种机动目标和非机动目标如飞机、直升机以及巡航式导弹目前在俄罗斯国土防空兵中只有米格31战斗截击机装备这种导弹 ●3.性能数据 射程:120千米 使用高度:25~28千米 速度:3.5马赫 攻击方式:全向 发射重量:480~490千克 弹长:4.15米 弹径:380毫米 翼展:900毫米 制导:自动驾驶仪+半主动雷达 引信:主动雷达引信 战斗部:破片式高级**战斗部重量为47千克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三、俄罗斯aa12“蝰蛇”导弹 ●1.基本概况 aa12“蝰蛇”导弹是前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前线战术空军歼击机的第四代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由“三角旗”机械制造设计局于1982年开始研制1992年小批生产1994年投入批生产并进入部队服役装备俄罗斯新型战斗机p77(r77)是导弹本身的编号导弹系统的代号为k77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前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系列空对空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a12“蝰蛇”(adder) ●2.导弹结构特点 该弹是俄罗斯第一个采用主动雷达末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的中距空对空导弹由于其设计思想、外形结构以及战术技术性能与美国1991年服役的aim120“阿姆拉姆”(armaam)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相似故被西方新闻界称为“阿姆拉姆斯基”(amraamski)其突出特点受到西方军事界的广泛重视 该弹在气动外形布局上与美国的aim120相似但在结构设计上却有突出特点:首次在空对空导弹上采用栅格式尾翼取代传统的空气动力控制舵面其好处是减轻尾翼重量减少大迎角机动飞行时的气流分离并降低飞行阻力增大气动升力和控制力矩、降低舵机能源提高低速飞行时的稳定性和高速飞行时的机动性此外该栅格式尾翼可折叠适于在弹舱内部悬挂从而减少载机飞行时的雷达反射截面提高隐身性能其不利之处是网状栅格尾翼结构可能增大导弹飞行时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每片栅格式尾翼尺寸为250毫米x100毫米内有相互交叉、两组各5个的翼片与前面相应的4片弹翼呈45°和135° ●3.性能数据 射程:100千米 速度:4马赫发 射重量:175千克 弹长:3.6米 弹径:200毫米 翼展:350毫米 制导:惯性+指令+主动雷达寻的 引信:主动雷达引信 战斗部:破片式高能**战斗部重量30千克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四、日本aam4导弹 ●1.基本概况 aam4导弹是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和日本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的远距拦截、主动雷达制导型空对空导弹该弹用來取代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的美国aim7导弹日本防卫厅授予其1500万美元的合同实际上研究启动费用需90亿日元全规模研究可能需要250亿日元该弹是日本首次自行研究设计的雷达型空对空导弹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1991~1992年完成初步设计计划全规模研制在1994~1995年开始1999年装备部队主要装挂的有f15和fsx战斗机 ●2.导弹结构特点 该弹采用了合理的气动布局和灵敏的操纵装置用的是红外线成像导引头提高了导弹的目标识别能力日本于2005财政年度对aam4导弹的多项改进进行了试验包括增加射程、提高可对付多个目标的能力以及对制导与控制系统部件进行改进aam4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也进行了改进使得对付侧行目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采用了改进的相控阵天线并提高了发射功率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日本航空自卫队为其f2a/b战斗机集成了新型aam4(99式)超视距空对空导弹据报道日本航空自卫队目前正在为f2a/b战斗机集成aam5近程红外线制导空对空导弹及相应的头盔瞄准具由于f15战斗机的主要任务是空对空拦截任务它已优先装备了这些导弹 ●3.性能数据 射程:100千米 使用高度:20千米 速度:3马赫 发射重量:228千克 弹长:3.7米 弹径:203毫米 制导:主动雷达制导 引信:近炸引信和触发引信 战斗部:破片式战斗部重量为40千克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 第18章空对空导弹2 §§§第二节中距空对空导弹 一、美国amraam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 ●1.基本概况 “阿姆拉姆”(advancedmediumairtoairmissileamraam)空对空导弹是美国研制并装备使用的第四代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入现役、具有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的中距空对空导弹休斯公司为主承包商雷声公司为第二主承包商1991年首先进入美国空军服役1993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并向国外大量出口aim120a型导弹到1994年12月停产共有3500枚美国空/海军在aim120a的基础上发展改进型aim120b/c/d/e并为外国用户发展专用型迄今为止雷声公司已经交付了各型aim120导弹约12000枚该导弹现已装备的飞机有美国的f15、f16、f/a18德国的f4f英国的“海鹞”瑞典的ja37“龙”和jas39“鹰狮”;正在进行装机试验的飞机有f22“欧洲战斗机”“海鹞”2改“美洲虎”攻击机 ●2.结构和性能特点 aim120a导弹广泛应用了20世纪70年代以來在结构材料、制导和控制、雷达技术、固态电子学、高速数字计算机等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反映了世界空对空导弹领域在20世纪70~80年代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中距空对空导弹该弹采用大长细比、小翼展、尾部控制的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体积小、重量轻飞行速度快、机动过载大最大射程达到80千米 导引头舱内装雷达天线罩、弹载雷达、电子组件、惯性基准装置、目标探测装置、电池组、线束以及结构部件制导体制采用惯性中制导与i波段(8~10ghz)脉冲多普勒主动雷达末制导相结合的复合制导提高了导弹的最大发射距离和载机的解月兑距离并获得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弹载计算机利用导引头获得的目标距离和接近速度等信息计算出最佳引爆延迟时间输给引信引爆战斗部装药以获得最佳杀伤效果位于弹体中后部的发动机舱内装1台少烟、两级推力、高总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位于弹体后部的控制舱内装4个**的电动伺服舵机、4个锂铝热电池组、1个数据链天线和用螺栓与火箭发动机尾裙上的钢制壳体相连 ●3.性能数据 最大射程:75千米 最小射程:800米 最大速度:4马赫 最大过载:40g 制导系统:惯性中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 引信:主动雷达引信 战斗部:高爆**重23千克 动力装置: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152千克 弹长:3.65米 弹径:178毫米 翼展:630毫米 二、美国aim7“麻雀”导弹 ●1.基本概况 “麻雀”系列导弹是美国研制的雷达制导中距空对空导弹该系列的研制工作于1946年开始至今发展了12个型号由于不断改进使导弹的性能不断提高各型导弹的性能也不尽相同其射程从开始的8千米增加到46千米在1999年3月的北约入侵南联盟的空袭中美国飞机首次使用“麻雀”空对空导弹在“海湾战争”的空战中美国空军用aim7m共击落了25架伊拉克飞机 “麻雀”(aim7)空对空导弹是战后美国研制并装备使用的第二种空对空导弹也是世界上装备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中距空对空导弹系列与当时分别由休斯飞机公司和美国海军军械试验站自筹资金研制的“猎鹰”和“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不同该弹是唯一由军方主动投资发展的空对空导弹研制单位是美国斯佩里公司和雷锡恩公司 ●2.导弹结构特点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麻雀”1aim7a基础上发展成为包括aim7b/7c/7d/7e/7e2/7f/7g/7h/7m/7p/7r型号并划分为三代产品的中距空对空导弹系列还改进扩展为包括rim7e/7h/7m/p型号在内的舰对空导弹系列由于受半主动雷达制导体制的限制“麻雀”空对空导弹系列固有的共同缺陷是不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使载机在发射导弹之后不能立即退出攻击而降低生存力也不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使攻击相同数目敌机需要出动更多架次的载机而易遭更大损失因此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麻雀”空对空导弹的生产线关闭“麻雀”空对空导弹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走到尽头现役和库存的“麻雀”空对空导弹各型号将逐渐被第四代中距空对空导弹“阿姆拉姆”aim120a所取代 该系列各型号导弹采用相同的全动式弹翼控制的气动外形布局头部呈尖锥形细长弹体呈圆柱形4片全动式切梢三角形弹翼位于弹体中部4片固定式三角形安定面位于弹体尾部全动式弹翼起控制舵作用其中一对弹翼可差动偏转起横滚稳定作用;固定式安定面起纵向稳定作用弹体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但在具体结构上由于该系列各型号导弹的改进发展程度不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3.性能数据 最大射程: 5~8千米(aim7a) 24千米(aim7c)(迎头) 20~26千米(aim7d) 22~26千米(aim7e) 29千米(aim7e2) 40千米(aim7f) 45千米(aim7m/7p) 最小射程: 1500米(aim7e) 600米(aim7f/7m/7p) 最大速度: 2.2马赫(aim7a/7b) 2.5~3马赫(aim7c/7d) 3马赫(aim7e/7e2) 3~4马赫(aim7f/7m/7r) 使用高度: 15000米(aim7c) 20000米(aim7d) 15000~18000米(aim7e) 18000米(aim7e2) 20000米(aim7f/7m/7p) 最大过载:30g 制导系统: 雷达波束(aim7a) 主动雷达(aim7b) 半主动连续波雷达(aim7c/7d/7e/7e2) 半主动脉冲多普勒加连续波雷达(aim7f/7g/7h) 半主动脉冲多普勒雷达(aim7m/7p) 半主动雷达加被动红外双模制导(aim7r) 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aim7c) 半主动多普勒雷达近炸引信(aim7d) 半主动雷达近炸引信mk5.35(aim7e/7e2) 主动雷达近炸引信(aim7f/7g/7h/7m/7p) 战斗部:高爆**(aim7a/7b) 高爆**重27千克(aim7c) 高爆**重30千克(aim7d) 连续杆重32千克(aim7e/7e2) 连续杆重40千克(aim7f/7m/7p) 动力装置: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 148千克(aim7a) 160千克(aim7b) 173千克(aim7c) 178千克(aim7d) 195千克(aim7e/7e2) 227千克(aim7f) 230千克(aim7m/7p) 弹长:3.80米(aim7a)3.66米(aim7b/7c/7d/7e/7e2/7f/7g/7h/7m/7p/7r) 弹径:203毫米 翼展: 70毫米(aim7a) 100毫米(aim7b/7c) 102毫米(aim7d/7e/7e2/7f/7g/7h/7m/7p/7r) 三、俄罗斯aa10“杨树”导弹 ●1.导弹概况 aa10“杨树”导弹是前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前线战术空军歼击机的新型中远距空对空导弹属于第三/四代空对空导弹该弹是前苏联两个主要从事空对空导弹设计的集团“闪电”和“三角旗”机械制造设计局之间进行竞争的产物两家推出的中距空对空导弹都是用于苏27战斗机代号相同均为p27但“三角旗”设计局的pp27方案因结构新颖、性能突出而被选中 该弹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83年开始服役取代该设计局研制的第三代早期中/远距空对空导弹p40(aa6)和p23(aa7)p27(r27)是导弹本身的编号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系列空对空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a10“杨树”(mo) ●2.结构特点 该弹设计思想新颖其独到之处在于:突破了前苏联在空对空导弹设计上仅限于采用可互换使用的雷达和红外线导引头的传统方案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系列化构成完整的中/远距空对空导弹系列能满足多种载机作战任务的需要该弹主要载机是米格21、米格29、苏27等飞机aa10a空对空导弹采用无线电修正+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装一个39千克重的杆式杀伤弹头第一种改进型aa10b导弹弹长缩短到3.8米发射重量245千克射程0.5~70千米其余性能与a型相同c型弹体加长到4.78米发射重量增加到350千克制导和弹头与a型相同射程为0.5~130千米1985~1986年装备部队主要载机是米格29c/k/m、苏27k、苏35、雅克141等d型采用红外线寻的制导也于1985~1986年开始服役 该导弹系列技术先进其战术技术性能指标全面超过美国战斗机普遍装备使用的“麻雀”aim7f/m半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对空导弹在射程、速度和战斗部威力等方面超过美国战斗机最新装备使用的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阿姆拉姆”的第1个型号aim120a导弹 ●3.性能数据 最大射程:80千米(p27p)70千米(p27t) 最小射程:500米 最大速度:3马赫 使用高度:≤25000米(p27p)≤24000米(p27t) 最大过载:35g 制导系统:惯导/指令修正加半主动雷达末制导(p27p)惯导/指令修正加被动红外线末制导(p27t) 引信:主动雷达引信 战斗部:连续杆/高爆**重39千克 动力装置:1台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p27p、p27t) 弹重:253千克(p27p)245千克(p27t) 弹长:4.0米(p27p)3.7米(p27t) 弹径:230毫米(p27p、p27t) 翼展:770毫米(p27p、p27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