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飞秋云平》 第一章 前世今生 辛梓躺在床上,恍恍惚惚,轻飘飘的,帘斾几重,锦被加身,轻松惬意,前世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一世不在那般的孤苦无依,独自奋斗,现世安稳就好。 对前世了无牵挂,那么平常的家庭能让她大学毕业已是非常不易,女乃女乃的强势和能干,让她顺利读完,竟也没让她课余去打工,使得极有读书天赋的自己,看遍了所能借的,能买的书。 大学几年各科书籍,流水般的看、读、记,别人看着无趣,自己乐在其中,每日只在书里,消磨时光,不装扮,同学背后喊她纯天然、无污染的小土鸡。 那个豪门学长是在图书馆看书时相识的,每本书借鉴的书,他居然可以帮她迅速找到,她也向他推介同类书籍,后来竟做了同事,那么丰神俊朗的一个人,怎么会喜欢前世那个平淡的泯然众人的自己,他的各种温柔在自己的眼里,都是学长的家教、涵养,和他的身份使然,与对谁无关,她也从不奢望他是自己的男朋友,美丽的东西,还是看着养眼就行,绝不据为己有,太费神。何况父母早亡,女乃女乃拼命让自己读书,是为了弟弟的一切,供弟弟上大学,给他买房,原本医院的工作已经很累,在女乃女乃变态的压力下,加班加班,给她的孙子买过了房,还得娶媳妇,弟弟被女乃女乃娇惯的一事无成。 自己终于在一个加班极度劳累之后,已是副院长的豪门学长,几句告白只惊得她魂飞魄散,送到急救室,断为“心力衰竭而亡”,学长定会给女乃女乃一大笔钱,足够安顿他们的后半身了。对学长歉意难去,会不会给他的心里留下重重的阴暗色彩。 辛梓站在门口隔帘而望,远处山色影影绰绰,这里的女乃女乃人称将老太君,爷爷是守边元帅,多年前,死于边关,大伯赵严,为北路将军,一妻两妾,妻子李氏,子赵辛松、赵辛柏,两妾各有一子。 父亲赵沫为西路将军,一妻一子二女,母亲姬林婉,出身名门,秀外慧中,知书达理,夫妻情深。因只有一子,老太太多次要二儿子纳妾,赵沫坚决不肯,并称自己已有子有女,况且又戍边,虽说现时平静,倘有战事,自己身家性命如何难料,又何必牵连太多,老太太面前有自己的妻儿尽孝自己已放心,不必再多累赘。因此老太太不喜二媳妇,私心里总认为是媳妇姬氏作梗,也不喜二孙女辛梓。 几个孙子倒是一样的疼爱,唯独大孙女赵紫萱是老太太一手带大,亲自教的,十四岁,端庄贤淑,通情达理,更兼容貌随其母秀丽清雅,令人见之可亲,观之忘俗,老太太每每疼爱又夸耀。哥哥辛桦,从小至今文武兼修,十二岁,先生总夸:“孺子可教!”,和大伯家的几个小哥哥,倒也兄友弟恭。老太太的规矩,男孩到了三四岁就得由老太太管教,举手投足,均有定规。辛梓庆幸没被老太太管教,去年淘气爬上树去摘桃,从树上跌落,才让现代的赵辛梓到了这里。 第二章 见老太君 第三章 夫子将至 第一章 前世今生 第八章 赵府波折 第九章 膝下欢颜 第十章 祖孙缘浅 老太太看着辛桦兄妹,叹口气。这个小丫头若是个男儿多好,也不至于二儿子那里只有一个男丁了,兄妹、姐弟再和睦,也比不上亲兄弟,赵家的男儿,都是要上战场的,而女儿终要嫁为人妇,归到别人家的,幸亏大孙女紫萱让她满意,温柔大方,柔中带刚,知进退,也当个男儿养。一直以来不明白二儿子为何将辛梓取了个男儿名,同孙子辈的,辛松,辛柏,辛柠,辛楠,辛桦,大小姐取名紫萱,女儿家应该用花带名,辛梓倒是树一棵。也不知是不是取了和男孩子一样的名,就同男孩子一样的顽皮、淘气,还尽是一些别样的顽皮,精致的淘气。本想也同紫萱一样,亲自带着,只是觉得自己老了,辛梓以前那样的顽劣,自己也没耐心去磨了。再加上因辛梓出生之后,和二儿子多次的不愉快,让他纳妾,都不予理睬,平时很听话的,偏在纳妾一事上不让步,那段时间二儿子倒是十分疼爱这个孙女,让老太太更是不喜辛梓。 老太太将手中的茶递给梅香,问道:“萱丫头,教妹妹学绣了么?” 紫萱道:“前几日已教了。” “还学得?”老太太不经意的问。 “妹妹学的明白,只是手小使不好针”紫萱如实道,没有隐瞒,老太太精明着呢。 姬氏没言语,只是听着。小女儿学什么都不会太难的,这点她放心。 李氏道:“这不是夫子要来,男女都要去学堂,这会子也要找个夫子给辛梓启蒙,到时候就算不收为徒,也不能叫人说咱府里的小姐连个大字都不识。” 老太太看向李氏点点头,“这也是,以前她不是不舒服么,打算到七岁再延师,也不迟,那想到松风子夫子会来。那女红就暂不用学了。” 李氏笑道:“那女红这时是不必学,辛梓才多大?再说了,这孩子至出了事,到现在,依我看还的多将养将养。细瞅着,哪还有原先的淘气劲,一安静就是坐着、蹲着都半天呢,那魂儿也不知可回全了呢!别再落下什么病根?您让她学东西,不就是要改改性子,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李氏眼看着老太太的脸色变得和气,有些愧疚,接着道:“可咱家的姑娘、小子就是啥不学,平着婆婆您平日的教导,那个个也都是人中龙凤……” 姬氏也抿着嘴着微微笑道:“可不是,两位老爷不就是婆婆带教导的么?”知道李氏一直疼爱辛梓,这里尽心的哄老太太呢。 在辛梓出事后,老太太去看了两次,虽是心疼,却在辛梓三天醒来后就没再过问,李氏一番说道,不免觉得自己对孙女太过。 “罢了,她性子变了就好,这也算因祸得福,老话说得好,大难之后必有大福,但愿我这个孙女一直是个有福的。”虽是心里愧疚,李氏已给了台阶说的话好听了一些,面子上也过得去,便不再提,只是让紫萱有空再教,忙了便不用教了。 紫萱却知道辛梓是细心学的,那个劲头上认真着呢。紫萱也有些奇怪,原先那么淘气的丫头怎么会喜欢刺绣,跟着辛桦学写字也就罢了,连画画也画的那么好,难道还真是脑袋摔开了窍?人也伶俐了好多。 紫萱每日到西院教辛梓学绣花,将老太太的话也告诉她。 辛梓拉着紫萱,“那你在这儿绣,我看着。” 紫萱拍她的小手,“想的美,你喜欢就自己绣,明儿个,说不定比我绣的都要好。” “我很累呀,总是低头,头晕。”辛梓装可怜了。 “到累的时候再说,先自己绣着。”紫萱倒也不是非要她自己绣,只不想她半途而废。便半教半绣,辛梓兴趣浓时也绣的起劲,渐渐地第一副条屏已是修好了大半。 辛梓除了每日的绣花、习字、看书,便闲来看蚂蚁上树,蚂蚁搬家,燕子飞来飞去,檐下呢喃,在院子里的树间斜飞穿越,找最近的路线,最方便的空间,哈哈,都有智商呢。树的颜色,越发的浓绿了。 前一世的忙绿,这一世的悠闲,悠闲?辛梓坐看院子里的花草在这春日里,伸展成长。这样的日子安静,悠长,只觉着手里有大把的时间挥霍不掉,就这么享受着生命的时光,看尽花开花落,燕来燕去,如果真的是原来的辛梓,真的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辛梓却不免担忧,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境遇,就此成长、成熟、衰老、死亡,谈婚论嫁不要,也算的一个善始善终。可这是君主为尊的社会,老爹、大伯在朝为官,纵然荣耀,只怕不知何时灾难当头。听母亲说过京中事后,算是一根刺,扎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