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此時已是退無可退,隻好咬牙答應。
圓智見吳奇答應,微微點頭,也不說話,隻向圓悟點了點頭,便複又坐下,閉上雙目,與其他四位老僧一起默誦佛經,不再說話。
圓悟向吳奇側身擺手相讓,帶著吳奇向前院的錘譜堂走來。不一會二人來到離山門不遠的碑林之中,圓悟把手往西側一指,吳奇順著圓悟所指方向看去,但見密密麻麻的一片碑林後邊現出一帶迴廊,正中廊廳門楣之上掛了一塊古拙而大氣的匾額,上書‘錘譜堂’三個大字。廳門前左右各有四個武僧盤膝而坐,閉目合什,紋絲不動,顯然便是守護錘譜堂的執事武僧。
那圓悟也不多言,帶著吳奇穿過碑林,走到門前對守衛武僧低聲吩咐幾句,然後走上前從腰間掏出一把鈅匙,將門上一把巨大的黃銅鎖打開,伸手一推,兩扇沉重厚實的木門隨手而開,吳奇緊跟其後,隻覺一股陰涼潮濕的味道撲麵而來,顯見這裏已經許久未有人來過。
圓悟將吳奇讓進房門,隨手從門邊桌案上拿起一個沙漏,對吳奇舉手示意,翻轉放置在顯眼處,然後對著吳奇合什躬身,說聲:“吳大俠請自便!”說完轉身出門,逕自去了。
吳奇知道時間緊迫,不敢多想,見圓悟一走,便立即開始在堂中來迴巡視,尋找合適的拳法習練。吳奇自小跟隨父親習練‘踏雪折梅手’,已經習慣於南派拳法的小巧柔綿,對錘譜堂中的洪拳、六合、通臂等大開大合的北派拳法並不太感興趣,所以不一會便看中了隸屬於南拳一脈的少林羅漢拳,當下不再浪費時間,立即盤腿坐於一組二十九個人像前麵,從頭至尾,細細揣摩起來。
這少林羅漢拳分為十八路,乃依據少林十八羅漢的不同風格演化而成的拳術套路,始於達摩,至宋代福居和尚臻於完善。福居和尚在十八路羅漢十八手技法的基礎上,廣泛吸取十八家高手的實戰技法,經過反複的實戰之後創編而成,節奏謹嚴、剛柔相濟、虛實玄妙、攻防得益,實戰性極強。此拳法集龍、虎、豹、鶴、蛇五形拳之精華,習練精熟之後,自然神妙,變幻莫測,威力極大。羅漢拳歌訣有言:‘頭如波浪,手似流星。身如楊柳,腳似醉漢。出手心靈,發於性能。似剛非剛,似實而虛。久練自化,熟極通神’。
吳奇在塑像前端坐良久,用心記憶,不多時已將其二十九個招式記在心裏,然後閉上雙目,在心裏默默地將這些招式串聯起來,慢慢地腦海中那些僵硬的塑像漸漸動了起來,一招一式間,漸趨連貫。
此時吳奇站起身來,依照麵前的塑像和腦海中若隱若現的一絲絲明悟,躥高伏低,在大堂之中練了起來。這吳奇本已是絕頂高手,人又聰慧異常,其家傳武功‘踏雪折梅手’也是武林中一等一的拳腳功夫,所謂‘一竅通而百竅通’,一個多時辰之後,已將這二十九式大致練熟,然後再靜下心來,仔細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技擊要領、發力訣竅。隨著時間流逝,吳奇逐漸將其中的十種手法隔、迫、衝、閃、點、舉、壓、鉤、抄、拋和四種腿法騰、滾、掃、彈體會在心,漸已掌握了少林羅漢拳晃身晃膀、扭腰調胯、崩抖發力、以聲助威、以氣促力、出手上中下、裏外分陰陽,以上破下、以下破上,指右打左、聲東擊西,虛實不定、快速多變以及‘奪中’、‘守中’的技擊要領,再聯係以前戰場與江湖中的一些實戰場景,心裏對這門拳法更加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吳奇正沉浸於這少林無上神功之中不能自已之時,突聽門口一聲咳嗽,頓時迴過神來,急收勢迴頭看時,隻見老僧圓悟正笑吟吟地站在門邊看著自己,再往桌案上一看,那倒置的沙漏剛好流盡,兩個時辰已經到了。簞食豆羹靈竅已閉可奈何遊魚熊掌把握早盈難兼得(三)
隻見圓悟合什說道:“吳大俠,兩個時辰已到,方丈師兄已在演武廳恭候多時。吳大俠請!”
吳奇也躬身還禮,整整衣服,跟在圓悟身後直奔演武廳而來。
進得大廳,隻見寬闊的廳堂之中冷冷清清,隻在廳門對麵的佛像香案前擺了數個蒲團,方丈圓智身披大紅袈裟,盤膝坐於中間,兩邊各有兩位長老相陪。聽到吳奇與圓悟進門,圓智睜開雙眼,向吳奇一伸手,示意其坐下,然後開口問道:“吳大俠,兩個時辰已到,不知吳大俠在錘譜堂中所學那種拳術?是否有些心得?”
吳奇拱手道:“在下資質愚鈍,對於那些複雜的武功難以領悟,雖然兩個時辰已到,但隻是學到了其中羅漢拳的一些皮毛,更談不上有何心得了。吳奇承大師厚愛,甚是慚愧,教大師見笑了!”
圓智一張慈和的臉上聲色不動,淡淡地說道:“既如此,老衲可否鬥膽請吳大俠將所學拳法演練一遍,也好讓我等看看吳大俠在兩個時辰之內,究竟將敝寺這門拳術習練到了何等地步。不知吳大俠可願意嗎?”
吳奇心想這羅漢拳乃是少林寺僧人修習最多的一門拳法,眼前這幾位長老不用說更是熟悉,自己在比武之前演練,這些人一眼便可看出自己拳法之中的優劣之處,實是對稍後的比武不利。但眼下有求於人,不好翻臉,隻好強忍不快,微笑道:“大師有命,晚輩豈敢不從!吳奇獻醜了!”
說完起身走到大廳中央立定,兩腿並攏,兩手握拳收於腰間,挺胸抬頭,目視前方,正是標準的少林羅漢拳起勢。隻見吳奇深吸一口氣,雙腳不動,兩手向外劃弧交叉於腹前,掌指向下,掌心向裏,右掌在外,左掌在內,目視前方,這是羅漢拳第一式兩掌交叉。接著吳奇身形閃動,第二式仆步下砸拳、第三式弓步雙進拳接連使出。隻見他劈、挑、砸、打,縱躍如飛,彈腿出拳之際,唿唿帶風,腳起處,咻咻作響,聲如利刃;出拳時,雖是擊在空處,卻是如同重錘擊鼓,嗵嗵有聲。加上吳奇輕功玄妙,拳腳使動之時身姿優美灑脫,顯得瀟灑而又飄逸。廳上觀看的圓智等人越看越是心驚,不禁悚然動容。不多時吳奇使到最後一式馬步上架拳,停住身形,雙拳一收,麵不改色。然後對著六位老僧深深一揖,說道:“晚輩獻醜!”
就見圓智方丈緩緩起身,看著吳奇,慈和的臉上布滿了由衷的讚賞之意,說道:“吳大俠天資穎悟,智慧過人,實可稱得上是當今武林不世奇才。這套羅漢拳吳大俠雖然隻是練習了兩個時辰,卻是形神兼備,深得其中三昧。便是敝寺一些習練此拳法多年的弟子,此中造詣,也比不上吳大俠之萬一。看吳大俠身手,恐怕老衲這幾位師弟均非敵手,隻好由老衲親自出手,以這一身老骨頭來領教一下吳大俠鐵拳了。”說著將袈裟解下,扔給一旁侍立的圓悟,將僧衣下擺撩起,往腰帶裏一塞,擺開架勢,向吳奇說道:“吳大俠,請!”
吳奇知道此戰不可避免,當下不再客套,嘴裏說聲:“請!”腳下移動,與圓智相對遊走,尋找戰機。吳奇轉動許久,卻隻見圓智始終全身放鬆,看似全身皆是破綻,卻又似毫無破綻可循,似是巍巍山嶽,又像是滾滾長河,嶽停淵峙,莫測高深。吳奇漸漸有些不耐,突地腳步前移,左腳往右一邁,身子縱起,往右一旋,右腳起處,直奔圓智右耳掃來,正是少林羅漢拳第二十一式轉身旋風腳,這一下毫不帶絲毫煙火之氣,快如雷霆電閃,一蹴而至。隻見圓智不慌不忙,便好似早已料到吳奇這一招一般,身子半蹲,讓過來腿,跟著身形半轉,右手來鉤吳奇下垂的左腳。使得是羅漢拳第五式轉身搶手。吳奇在半空中左腳上踢躲過,雙腳落地,跟著左腳微微一拐,突地一彈,斜斜挑向圓智下頜,卻是羅漢拳第二十三式斜飛腳。圓智左掌外旋,擋開吳奇左腳,跟著上前一步,右掌伸開,五指並攏,嘴裏吐氣開聲,直插吳奇心窩,正是第二十四式插步插掌。一老一少在場中此來彼往,翻翻滾滾地鬥成一團。
二人一個勝在年輕氣盛,精力旺盛;一個勝在經驗老到,內力沉雄,一時間鬥了個難解難分。那圓智和尚精研少林武功數十年,對這些拳法早已了然於胸,熟極而流,往往吳奇這裏心念剛動,這邊已將破解招法使出,所以盡管吳奇將‘禦風術’身法夾雜其中,身形飄忽不定,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不停變幻攻擊角度,雖然越打對這門拳法理解越是深刻,卻總是難以奏功。而這邊的圓智和尚也是有苦難言,自己雖然使計將吳奇的攻擊方式局限於自己熟悉的拳術之中,靠著自己深厚悠長的內力和對這種拳法的了解,總能防患於未然,破敵招於未發,短時間內已是立於不敗之地。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圓智和尚這一計雖然限製了吳奇,卻也同時限製了自己。吳奇固然不能使用其擅長的九節鞭和踏雪折梅手,但其炙熱難耐的拳風掌力和變幻莫測的輕功身法卻讓圓智有些難以忍耐,更有些無從下手。而且根據先前的約定,不光吳奇不能使用其他拳法,圓智自己也是同樣如此,這樣一來,這位少林方丈盡管身負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中的十餘種絕頂武學,卻是不能使用,正所謂空有寶山,卻是不能開啟,不由得越打越是懊喪。
這邊圓智心中著急,那邊吳奇更是如此,眼看著轉眼間已將這門拳法反複使過幾遍,卻是絲毫不能占到上風,反而被對方柔綿的手法纏得漸漸有些身法滯澀,不由得有些氣餒。當下暗下決心,默運玄功,雙掌漸漸發紅,準備孤注一擲。適逢圓智使一招馬步雙進掌,雙掌中宮直進,吳奇不避不讓,也是馬步一挫,雙掌前推,四隻手掌啪地對在一起。圓智隻覺得掌心一熱,如遇炭火,兩股炙熱的氣流自掌心勞宮穴直衝而進,過曲池,經肩井,匯集膻中,直入丹田;吳奇也覺得兩掌一麻,兩股柔綿純淨卻又洶湧澎湃的內力順著兩臂經脈直衝丹田,兩人同時覺得丹田一漲,站立不住,兩道人影同時向後飛出,踉蹌站住,各自嘴角都流出一線血絲,顯然均已受了不輕的內傷。
一旁觀戰的圓悟等人急忙搶上,分別將二人扶住,檢視傷情。吳奇深吸一口長氣,強自抑製住周身雜亂的氣血,走上前對著盤膝而坐的圓智躬身施禮:“大師拳法嫻熟,內力精湛,這般年紀仍有如此體力,委實難得之極。吳奇今日救人心切,這才投機取巧,沒想到居然令大師受傷,實在慚愧至極,這一場比武,便算是吳奇敗了。唉!也許是我吳奇與媚兒姐姐緣分已盡,隻怕今生再也無緣相守了。方丈大師保重,吳奇這就告辭了!”說完迴頭便走。
不想吳奇雖然仗著年輕體壯,勉強抑製傷勢,其實其所受內傷並不比圓智為輕,這一認輸欲走,心中想起尚在山洞中受苦的柳媚兒也許正在翹首盼望有人相救,自己這一無功而返,卻不知她還要在此煎熬多久?想到此處,不由得心灰意冷,心神激蕩之下,隻覺得胸口一陣絞痛,喉頭一甜,一口鮮血便噴了出來。吳奇但覺身子發軟,再也支持不住,緩緩坐倒在地,麵孔煞白。
正在此時,突聽廳門外一個女子的聲音響起,顯得十分驚慌:“吳郎!你怎麽了?!”隨著話音,一個白色的窈窕人影一閃而入,眾人還未來得及反應,來人已經站在吳奇麵前,一臉的驚惶與關切,俯身來扶。吳奇聽得聲音極為熟悉,急睜眼看時,眼前一張宜嗔宜喜的俏臉輕輕晃動,隨之鼻翼間傳來一陣如蘭似麝的幽幽女兒體香,是那麽熟悉,那麽溫馨。吳奇又驚又喜,急忙伸手握住那雙欲來攙扶的小手,隻覺入手嫩滑,柔若無骨,眼前之人,正是自己急於相救卻力有未逮的柳媚兒。
圓智見吳奇答應,微微點頭,也不說話,隻向圓悟點了點頭,便複又坐下,閉上雙目,與其他四位老僧一起默誦佛經,不再說話。
圓悟向吳奇側身擺手相讓,帶著吳奇向前院的錘譜堂走來。不一會二人來到離山門不遠的碑林之中,圓悟把手往西側一指,吳奇順著圓悟所指方向看去,但見密密麻麻的一片碑林後邊現出一帶迴廊,正中廊廳門楣之上掛了一塊古拙而大氣的匾額,上書‘錘譜堂’三個大字。廳門前左右各有四個武僧盤膝而坐,閉目合什,紋絲不動,顯然便是守護錘譜堂的執事武僧。
那圓悟也不多言,帶著吳奇穿過碑林,走到門前對守衛武僧低聲吩咐幾句,然後走上前從腰間掏出一把鈅匙,將門上一把巨大的黃銅鎖打開,伸手一推,兩扇沉重厚實的木門隨手而開,吳奇緊跟其後,隻覺一股陰涼潮濕的味道撲麵而來,顯見這裏已經許久未有人來過。
圓悟將吳奇讓進房門,隨手從門邊桌案上拿起一個沙漏,對吳奇舉手示意,翻轉放置在顯眼處,然後對著吳奇合什躬身,說聲:“吳大俠請自便!”說完轉身出門,逕自去了。
吳奇知道時間緊迫,不敢多想,見圓悟一走,便立即開始在堂中來迴巡視,尋找合適的拳法習練。吳奇自小跟隨父親習練‘踏雪折梅手’,已經習慣於南派拳法的小巧柔綿,對錘譜堂中的洪拳、六合、通臂等大開大合的北派拳法並不太感興趣,所以不一會便看中了隸屬於南拳一脈的少林羅漢拳,當下不再浪費時間,立即盤腿坐於一組二十九個人像前麵,從頭至尾,細細揣摩起來。
這少林羅漢拳分為十八路,乃依據少林十八羅漢的不同風格演化而成的拳術套路,始於達摩,至宋代福居和尚臻於完善。福居和尚在十八路羅漢十八手技法的基礎上,廣泛吸取十八家高手的實戰技法,經過反複的實戰之後創編而成,節奏謹嚴、剛柔相濟、虛實玄妙、攻防得益,實戰性極強。此拳法集龍、虎、豹、鶴、蛇五形拳之精華,習練精熟之後,自然神妙,變幻莫測,威力極大。羅漢拳歌訣有言:‘頭如波浪,手似流星。身如楊柳,腳似醉漢。出手心靈,發於性能。似剛非剛,似實而虛。久練自化,熟極通神’。
吳奇在塑像前端坐良久,用心記憶,不多時已將其二十九個招式記在心裏,然後閉上雙目,在心裏默默地將這些招式串聯起來,慢慢地腦海中那些僵硬的塑像漸漸動了起來,一招一式間,漸趨連貫。
此時吳奇站起身來,依照麵前的塑像和腦海中若隱若現的一絲絲明悟,躥高伏低,在大堂之中練了起來。這吳奇本已是絕頂高手,人又聰慧異常,其家傳武功‘踏雪折梅手’也是武林中一等一的拳腳功夫,所謂‘一竅通而百竅通’,一個多時辰之後,已將這二十九式大致練熟,然後再靜下心來,仔細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技擊要領、發力訣竅。隨著時間流逝,吳奇逐漸將其中的十種手法隔、迫、衝、閃、點、舉、壓、鉤、抄、拋和四種腿法騰、滾、掃、彈體會在心,漸已掌握了少林羅漢拳晃身晃膀、扭腰調胯、崩抖發力、以聲助威、以氣促力、出手上中下、裏外分陰陽,以上破下、以下破上,指右打左、聲東擊西,虛實不定、快速多變以及‘奪中’、‘守中’的技擊要領,再聯係以前戰場與江湖中的一些實戰場景,心裏對這門拳法更加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吳奇正沉浸於這少林無上神功之中不能自已之時,突聽門口一聲咳嗽,頓時迴過神來,急收勢迴頭看時,隻見老僧圓悟正笑吟吟地站在門邊看著自己,再往桌案上一看,那倒置的沙漏剛好流盡,兩個時辰已經到了。簞食豆羹靈竅已閉可奈何遊魚熊掌把握早盈難兼得(三)
隻見圓悟合什說道:“吳大俠,兩個時辰已到,方丈師兄已在演武廳恭候多時。吳大俠請!”
吳奇也躬身還禮,整整衣服,跟在圓悟身後直奔演武廳而來。
進得大廳,隻見寬闊的廳堂之中冷冷清清,隻在廳門對麵的佛像香案前擺了數個蒲團,方丈圓智身披大紅袈裟,盤膝坐於中間,兩邊各有兩位長老相陪。聽到吳奇與圓悟進門,圓智睜開雙眼,向吳奇一伸手,示意其坐下,然後開口問道:“吳大俠,兩個時辰已到,不知吳大俠在錘譜堂中所學那種拳術?是否有些心得?”
吳奇拱手道:“在下資質愚鈍,對於那些複雜的武功難以領悟,雖然兩個時辰已到,但隻是學到了其中羅漢拳的一些皮毛,更談不上有何心得了。吳奇承大師厚愛,甚是慚愧,教大師見笑了!”
圓智一張慈和的臉上聲色不動,淡淡地說道:“既如此,老衲可否鬥膽請吳大俠將所學拳法演練一遍,也好讓我等看看吳大俠在兩個時辰之內,究竟將敝寺這門拳術習練到了何等地步。不知吳大俠可願意嗎?”
吳奇心想這羅漢拳乃是少林寺僧人修習最多的一門拳法,眼前這幾位長老不用說更是熟悉,自己在比武之前演練,這些人一眼便可看出自己拳法之中的優劣之處,實是對稍後的比武不利。但眼下有求於人,不好翻臉,隻好強忍不快,微笑道:“大師有命,晚輩豈敢不從!吳奇獻醜了!”
說完起身走到大廳中央立定,兩腿並攏,兩手握拳收於腰間,挺胸抬頭,目視前方,正是標準的少林羅漢拳起勢。隻見吳奇深吸一口氣,雙腳不動,兩手向外劃弧交叉於腹前,掌指向下,掌心向裏,右掌在外,左掌在內,目視前方,這是羅漢拳第一式兩掌交叉。接著吳奇身形閃動,第二式仆步下砸拳、第三式弓步雙進拳接連使出。隻見他劈、挑、砸、打,縱躍如飛,彈腿出拳之際,唿唿帶風,腳起處,咻咻作響,聲如利刃;出拳時,雖是擊在空處,卻是如同重錘擊鼓,嗵嗵有聲。加上吳奇輕功玄妙,拳腳使動之時身姿優美灑脫,顯得瀟灑而又飄逸。廳上觀看的圓智等人越看越是心驚,不禁悚然動容。不多時吳奇使到最後一式馬步上架拳,停住身形,雙拳一收,麵不改色。然後對著六位老僧深深一揖,說道:“晚輩獻醜!”
就見圓智方丈緩緩起身,看著吳奇,慈和的臉上布滿了由衷的讚賞之意,說道:“吳大俠天資穎悟,智慧過人,實可稱得上是當今武林不世奇才。這套羅漢拳吳大俠雖然隻是練習了兩個時辰,卻是形神兼備,深得其中三昧。便是敝寺一些習練此拳法多年的弟子,此中造詣,也比不上吳大俠之萬一。看吳大俠身手,恐怕老衲這幾位師弟均非敵手,隻好由老衲親自出手,以這一身老骨頭來領教一下吳大俠鐵拳了。”說著將袈裟解下,扔給一旁侍立的圓悟,將僧衣下擺撩起,往腰帶裏一塞,擺開架勢,向吳奇說道:“吳大俠,請!”
吳奇知道此戰不可避免,當下不再客套,嘴裏說聲:“請!”腳下移動,與圓智相對遊走,尋找戰機。吳奇轉動許久,卻隻見圓智始終全身放鬆,看似全身皆是破綻,卻又似毫無破綻可循,似是巍巍山嶽,又像是滾滾長河,嶽停淵峙,莫測高深。吳奇漸漸有些不耐,突地腳步前移,左腳往右一邁,身子縱起,往右一旋,右腳起處,直奔圓智右耳掃來,正是少林羅漢拳第二十一式轉身旋風腳,這一下毫不帶絲毫煙火之氣,快如雷霆電閃,一蹴而至。隻見圓智不慌不忙,便好似早已料到吳奇這一招一般,身子半蹲,讓過來腿,跟著身形半轉,右手來鉤吳奇下垂的左腳。使得是羅漢拳第五式轉身搶手。吳奇在半空中左腳上踢躲過,雙腳落地,跟著左腳微微一拐,突地一彈,斜斜挑向圓智下頜,卻是羅漢拳第二十三式斜飛腳。圓智左掌外旋,擋開吳奇左腳,跟著上前一步,右掌伸開,五指並攏,嘴裏吐氣開聲,直插吳奇心窩,正是第二十四式插步插掌。一老一少在場中此來彼往,翻翻滾滾地鬥成一團。
二人一個勝在年輕氣盛,精力旺盛;一個勝在經驗老到,內力沉雄,一時間鬥了個難解難分。那圓智和尚精研少林武功數十年,對這些拳法早已了然於胸,熟極而流,往往吳奇這裏心念剛動,這邊已將破解招法使出,所以盡管吳奇將‘禦風術’身法夾雜其中,身形飄忽不定,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不停變幻攻擊角度,雖然越打對這門拳法理解越是深刻,卻總是難以奏功。而這邊的圓智和尚也是有苦難言,自己雖然使計將吳奇的攻擊方式局限於自己熟悉的拳術之中,靠著自己深厚悠長的內力和對這種拳法的了解,總能防患於未然,破敵招於未發,短時間內已是立於不敗之地。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圓智和尚這一計雖然限製了吳奇,卻也同時限製了自己。吳奇固然不能使用其擅長的九節鞭和踏雪折梅手,但其炙熱難耐的拳風掌力和變幻莫測的輕功身法卻讓圓智有些難以忍耐,更有些無從下手。而且根據先前的約定,不光吳奇不能使用其他拳法,圓智自己也是同樣如此,這樣一來,這位少林方丈盡管身負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中的十餘種絕頂武學,卻是不能使用,正所謂空有寶山,卻是不能開啟,不由得越打越是懊喪。
這邊圓智心中著急,那邊吳奇更是如此,眼看著轉眼間已將這門拳法反複使過幾遍,卻是絲毫不能占到上風,反而被對方柔綿的手法纏得漸漸有些身法滯澀,不由得有些氣餒。當下暗下決心,默運玄功,雙掌漸漸發紅,準備孤注一擲。適逢圓智使一招馬步雙進掌,雙掌中宮直進,吳奇不避不讓,也是馬步一挫,雙掌前推,四隻手掌啪地對在一起。圓智隻覺得掌心一熱,如遇炭火,兩股炙熱的氣流自掌心勞宮穴直衝而進,過曲池,經肩井,匯集膻中,直入丹田;吳奇也覺得兩掌一麻,兩股柔綿純淨卻又洶湧澎湃的內力順著兩臂經脈直衝丹田,兩人同時覺得丹田一漲,站立不住,兩道人影同時向後飛出,踉蹌站住,各自嘴角都流出一線血絲,顯然均已受了不輕的內傷。
一旁觀戰的圓悟等人急忙搶上,分別將二人扶住,檢視傷情。吳奇深吸一口長氣,強自抑製住周身雜亂的氣血,走上前對著盤膝而坐的圓智躬身施禮:“大師拳法嫻熟,內力精湛,這般年紀仍有如此體力,委實難得之極。吳奇今日救人心切,這才投機取巧,沒想到居然令大師受傷,實在慚愧至極,這一場比武,便算是吳奇敗了。唉!也許是我吳奇與媚兒姐姐緣分已盡,隻怕今生再也無緣相守了。方丈大師保重,吳奇這就告辭了!”說完迴頭便走。
不想吳奇雖然仗著年輕體壯,勉強抑製傷勢,其實其所受內傷並不比圓智為輕,這一認輸欲走,心中想起尚在山洞中受苦的柳媚兒也許正在翹首盼望有人相救,自己這一無功而返,卻不知她還要在此煎熬多久?想到此處,不由得心灰意冷,心神激蕩之下,隻覺得胸口一陣絞痛,喉頭一甜,一口鮮血便噴了出來。吳奇但覺身子發軟,再也支持不住,緩緩坐倒在地,麵孔煞白。
正在此時,突聽廳門外一個女子的聲音響起,顯得十分驚慌:“吳郎!你怎麽了?!”隨著話音,一個白色的窈窕人影一閃而入,眾人還未來得及反應,來人已經站在吳奇麵前,一臉的驚惶與關切,俯身來扶。吳奇聽得聲音極為熟悉,急睜眼看時,眼前一張宜嗔宜喜的俏臉輕輕晃動,隨之鼻翼間傳來一陣如蘭似麝的幽幽女兒體香,是那麽熟悉,那麽溫馨。吳奇又驚又喜,急忙伸手握住那雙欲來攙扶的小手,隻覺入手嫩滑,柔若無骨,眼前之人,正是自己急於相救卻力有未逮的柳媚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