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政權從劉秀開始大力推行儒教,到漢明帝大力推廣釋教,三教並行已經成為定局。經過多方努力各地都呈現出太平景象,百姓安居樂業,官員克盡職守,府庫充盈,野無閑田。釋教已經深入人心,各地皆有佛寺,最有影響的自然是觀音菩薩。洛陽白馬寺乃是第一所寺院,自然聲名遠播,前來上香者絡繹不絕。為了表示心誠,大家都想上頭一炷香,每到初一十五的清晨都會有很多人等在寺門口。寺中方丈並不認可這種做法,心誠與頭一炷香沒有多大關係,如果為此事起了爭執更有違佛門宗旨。經過多方勸解,這股風氣才算平息下來。這一日清晨,小沙彌打開寺門,門外已經有兩人在等候,乃是一對夫妻,衣著普通,貌相淳樸。小沙彌耐心解釋:“兩位施主,方丈已經明示,頭一炷香與最後一炷沒什麽分別。”丈夫賠笑道:“我們夫妻不是為了頭一炷香,就是想早點迴去,免得耽誤了生意。”原來這一對夫妻在洛陽城外十裏的棗林村村口開了一家茶坊,也賣一些簡單的吃食和水酒。丈夫姓沈,名叫沈全寶,憨厚樸實,待人頗為誠懇。妻子姓郭,排行在二,長沈全寶一歲,唿為郭二娘。兩夫妻守著茶坊度日,雖然並不富足卻也衣食不缺,手裏有幾分積蓄。普通百姓能過這樣的日子已經很知足了,兩夫妻不想飛黃騰達,唯一的心願就是傳宗接代,有個兒子撐持門戶。成親十餘年來沒有任何動靜,郎中看過也找不出緣由,眼看夫妻兩個都是奔三十的人了,心裏難免焦急,聽人說白馬寺的觀音菩薩頗為靈驗,所以來這裏上香求子。小沙彌了解到情況以後當即打開觀音殿,讓兩夫妻先行上香。沈全寶千恩萬謝,與妻子進殿上香禱告。


    棗林村的村民多半種田,每日下地都要從沈家的茶坊買上幾文錢的小菜,休息的時候吃上幾口就能捱到中午。兩夫妻舍不得這一樁生意,上香過後匆匆迴家,因為整日勞作,走起路來並不吃力,總算沒有耽誤,兩夫妻頗為慶幸,開門做生意。當晚兩夫妻安寢,郭二娘夢中見到一個白頭老翁,手裏捧著一本冊籍解釋:“你們夫妻安分守己,命中沒有子嗣。”郭二娘連忙求告,老翁解釋:“夫妻是緣,兒女是債。你們夫妻前生今世不欠別人的錢,也沒有什麽人欠你們的錢,既然無債哪來子嗣?”郭二娘自然不甘心,老翁苦笑搖頭:“愚夫愚婦,沒有債非要背上一身。”這時候有一名相貌威武的黑麵神君出現,老翁施禮,神君朗聲道:“沈全保夫妻經營茶肆多年,買賣公平,童叟無欺,上天嘉獎,特賜麟兒光大門楣。”郭二娘大喜,連連拜謝。神君吩咐:“三日後正午四聖宮到某家身邊來尋。”郭二娘不懂,連聲詢問。神君不耐煩,眨眼間化成一隻碩大的黑虎,郭二娘大吃一驚,猛然驚醒。迴想夢裏情形,曆曆在目,連忙叫醒丈夫。沈全寶為人樸實,對妻子的夢境深信不疑,推測道:“四聖宮我倒是去過,裏麵大得很,該到哪裏去尋?”郭二娘埋怨:“那神君說得明白,麟兒就在他身邊。你好好想想,四聖宮有沒有黑麵神像。”沈全寶仔細迴憶,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財神沈平淵,如今的沈家依然是首富,讓所有人羨慕,上香者多半是衝他去的。其他的神像就記不大清楚了,好像有個童子。努力迴想,就是想不起來。郭二娘埋怨片刻有了主意:“明日清早你帶上幾樣果品去一趟,好生看看。”沈全寶滿口應承,跑一趟沒什麽大不了。


    四聖宮建在洛陽郊外,不用等開城門,沈全寶一大清早就起身前往。到四聖宮的人除了給財神上香就是打金錢眼,碰碰運氣,沈全寶不跟這些人湊熱鬧,在正殿草草看了一下,確定沒有黑麵神像之後隨即離開,在兩邊轉悠。進入左邊大殿仔細尋找,很快發現一座黑麵神像,不由得大喜,連忙跪倒叩頭,隻在心裏禱告,將帶來的香燭果品全部奉上。旁人都覺得奇怪,到這裏的人不拜財神,不打金錢眼豈不是空跑一趟?沈全寶不管別人怎麽看,匆忙跑迴家,郭二娘十分歡喜,讓丈夫看著生意,自己又去了一趟,黑麵神像與自己夢中所見一般無二,心中的歡喜自不必說,迴家以後千叮嚀,萬囑咐,三日後的正午一定要到神像旁邊等候,這是傳宗接代的唯一希望。在期盼中日子一天天過去,兩夫妻準備了一個大食盒,裝上一些果品,結伴前往四聖宮。正午時分香客以及遊人多半散去,四聖宮內外靜悄悄的,兩夫妻小心翼翼來到神像前磕頭禱告,半晌沒有什麽動靜。兩夫妻耐心等候,眼看午時將過還是靜悄悄一片,殿外隱隱傳來人聲,郭二娘有些心急,催促道:“你到神像後麵看看,有人看到就不好了。”沈全寶起身尋找,神像背後空空如也,難道夢裏的話有假不成。郭二娘的態度很堅決:“神聖怎麽可能說假話?你仔細找找。”沈全寶無奈接著找尋,可是神像旁邊就這麽大地方,一目了然,沒有就是沒有。郭二娘心頭一動,伸手指向神像前方黃綾覆蓋的香案:“會不會在那裏麵?”沈全寶果真上前,掀起來一看,裏麵赫然有一個嬰兒,被一塊五彩斑斕的錦緞包裹。這個嬰兒眉清目秀,不哭不鬧,瞪著一對黑漆漆的眼睛四下打量。沈全寶大喜,趁著沒人看到,小心翼翼取出嬰兒,郭二娘喜笑顏開,生怕被人發覺,將嬰兒放到食盒裏麵,磕頭拜謝神恩之後匆匆離開四聖宮,路上小心翼翼,嬰兒一旦哭鬧起來就麻煩了。


    迴到家中,兩夫妻對著孩子歡喜得不得了,生意都顧不上了。首先要取名字,沈全寶不認識幾個字,想不出好名字,既然是夢中所得,就給孩子取名沈夢生。首先要解決飲食,兩夫妻商量之下決定拿出積蓄養一隻母羊,用羊奶喂養。還有一個麻煩要解決,家裏憑空多了一口人總要向鄉親們做出解釋,孩子落生也要稟報官府入籍。事有湊巧,郭二娘的妹妹懷胎十月產下一個男嬰,落草就夭折了,草草掩埋。郭二娘就用了妹妹做借口,說是妹妹已經有兩子在堂,將孩子送與自己撫養。小夢生順利入籍,鄉親們都來祝賀,郭二娘多了個心眼,包裹小夢生的錦緞頗為華麗,任何一家綢緞莊也找不出來,恐怕有些來曆,為免麻煩還是不讓大家知道得好,因此小心收藏起來。這個孩子與普通孩子不同,從來不知道哭,餓了就張嘴吐舌頭,吃飽了就自顧玩耍,一旦皺起眉頭不是拉了就是尿了。因為是神仙所賜,兩夫妻並不覺得奇怪,精心喂養。到了滿月的時候免不了請鄉親們到家裏熱鬧一番,自此以後兩夫妻心滿意足,除了經營茶坊就是精心照顧孩子。此時正是太平時節,朝廷處處體恤百姓,生活比較穩定,小夢生順利成長起來。一年後學會走路說話,十分伶俐乖巧,兩夫妻有空就領著孩子出來炫耀一番,讓鄉親們都知道沈家有後了。時光荏苒,轉眼又過去四年,小夢生五歲了,經常與村裏的一班童子玩耍。沈全寶夫妻發覺,自己的兒子膽子極大,最喜歡爬山鑽洞,多黑也不怕。還有一樁奇事,隻要有一尺見方的洞口就能鑽過去。為了這個喜好兩夫妻經常提心吊膽,生怕兒子出什麽意外。郭二娘提出讓兒子上學堂,沈家雖然有些積蓄也請不起教書先生,好在金陵沈家在各處鄉村都開辦了義學,不用花一文錢。沈全寶也覺得兒子整天在山上亂跑不是迴事,一旦出了意外後悔就來不及了,因此準備一番帶兒子到學堂去。


    小夢生到了學堂,看到很多同齡的孩子頗為歡喜,見過教書先生就算正式入學了。很快教書先生就發覺,小夢生天資聰慧,腦筋十分靈活,學什麽都比同齡的孩子快上一倍,因此著力培養。當時的文人墨客很看重書畫,教書先生有空也喜歡畫上幾筆,小夢生做完功課沒事就在旁邊看著,先生就給他紙筆讓他亂畫玩耍。沒想到小夢生很有繪畫的天賦,畫出的山水頗有韻味。先生就將繪畫的技法詳細傳授,小夢生進步很快,看上一眼就能抓住山川地貌的特點從而描繪出來。在學堂五年,小夢生提筆能文,繪畫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沈全寶夫妻自然開心,希望兒子學有所成,能夠躋身官場,光宗耀


    祖。沒想到小夢生忽然改了念頭,決定棄文學武。原來小夢生從先生那裏看到司馬遷所著的《太史公書》,愛不釋手,仔細研讀,看到遊俠列傳的時候被深深打動,幻想著長大以後做一名俠客。教書先生自然不讚成這種想法,可是小夢生的態度很堅決,先生從另一個角度開導,就算作了俠客,窮一生之力能幫助幾個人?史冊留名,千載流芳者不是忠臣就是名將,俠客算得什麽?小夢生的想法終於有所改變。先生一一講述古今名臣良將的事跡,小夢生覺得做個名臣太難了,前朝變法的商鞅為秦國立下天大功勞,未能享受富貴反而死在國君手上。本朝平定七國之亂的丞相周亞夫,本為國之柱石卻死在權臣之手。還有最為文人稱道的本朝才子賈誼,到目前為止還是公認的才調無倫,結果又如何?比較起來還是投身軍旅比較痛快,本朝大將軍衛青,霍去病大戰匈奴,立功異域,萬裏封侯,名垂青史。飛將軍李廣雖然鬱鬱而終,卻得到各地百姓的尊重,建廟祭祀,這樣的結局也很不錯了。本朝名將馬援也是很好的例子,因此決心棄文習武。


    先生並不勉強,不管選擇什麽道路,有上進心就好。專門搜集一些兵書戰策,讓小夢生仔細研讀,至於武藝先生就無能為力了。小夢生多方打聽,卻沒有任何收獲,難免愁眉苦臉。沈全寶不讚成兒子學武,巴不得學不成,不予理睬。郭二娘心疼兒子,背地裏指點,四聖宮裏供奉著本朝的無敵將軍,到神像前上香禱告或許會有所收獲。這麽說並不是無的放矢,這個孩子是從四聖宮抱迴來的,或許跟那裏的神祗有些聯係。小夢生果然到四聖宮上香,看到主神感覺有些麵熟,好像在什麽地方見過,想不起來也就罷了。很快看到了岑朋的神像,立刻就被吸引住了,這位將軍威風八麵,神采飛揚。於是連連叩頭禱告,說明自己的心意,留連半日才迴家。晚間休息,恍惚中有一個童子跑進門來,高聲叫道:“我帶你去學武。”小夢生不由自主,跟著童子出門,很快就來到了四聖宮,徑直進入一個院落。小夢生心裏奇怪,白日裏自己仔細的轉過,沒發現有這樣一個院落。這裏頗為幹淨,好像一個練武場,兵器架上應有盡有。童子高聲叫喊:“師叔,人來了。”一名金甲將軍應聲而出,與白日裏叩拜的神像一般無二,小夢生連忙參拜。童子隨即離開,這位將軍和顏悅色道:“不必多禮,從今日起你就跟我學武。”小夢生大喜。岑朋行伍多年,指點一個孩子自然很輕鬆,從基礎開始,一點一滴的教導。小夢生認真習學,這等機緣太難得了,萬萬不能浪費。清晨夢醒後才算明白過來,連忙起身跑到村外,將學到的武藝仔細熟悉一番。自此後每日晚間都到四聖宮學武,白日抓緊苦練,本領在不知不覺中增長,對於行兵打仗,排兵布陣也逐漸熟悉起來。


    眾所周知,岑朋的兵器是一柄神奇的大刀,教給小夢生的卻是槍法,還有就是弓箭和馬術,小夢生不敢多問,認真苦練。有神仙指點進步自然飛快,轉眼六年過去,小夢生武藝精通,弓箭之術頗為精妙,十裏八鄉都知道棗林村沈家茶坊的沈夢生學武有成,三五十人加起來也不是對手。弓箭更是神奇,百步外竟然可以射中銅錢眼。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卻沒有用武之地,因為朝廷施政得法,各地平穩,沒有戰事。沈夢生苦練數年卻沒有機會一顯身手自然鬱悶,沈全寶卻在準備給兒子成親,早日成家立業。沈夢生堅決不同意,自己習文練武為的是建功立業,揚名天下,紫袍金帶鼎立朝堂,封妻蔭子,豈能守著一個茶坊?郭二娘認定兒子會有出息,並不勉強。又過了兩年,沈夢生筋骨強健,槍法精妙,盡得神臂弓法,每日裏愁眉不展,這樣下去何時才能出頭?洛陽方麵傳來了消息,朝廷要征兵了,原來漢武帝時期經過多次大戰,匈奴遭到重創,漢朝在西域設立了都護府,與西域各國和睦相處,幾十年下來都很太平。直到王莽篡漢,下達聖旨讓西域各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引發西域各國強烈不滿,都護府很快被撤銷。北方的匈奴乘機起兵,數年間就重新控製了西域。劉秀建國之初,西域各國不堪匈奴的暴虐,聯名上書請求重設都護府,劉秀忙於穩定秩序,恢複生產,實在無力照應,沒有答應。後來匈奴發生了內訌,分成南北兩部,南匈奴作戰失敗,向東漢朝廷投降,朝廷接納之後出錢出力幫助南匈奴恢複元氣。不曾想南匈奴竟然陽奉陰違,與北匈奴明暗勾結,聯手對付朝廷。在國力允許的情況下漢明帝下定了決心,派遣大軍討伐匈奴,徹底解除邊患,重新溝通西域各國,所以下令征兵。沈夢生大喜,馬上與父母商量準備投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幽冥總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暮寒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暮寒君並收藏幽冥總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