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全寶是一萬個舍不得,唯一的兒子要去從軍,遠征匈奴不是好玩的,萬一有什麽閃失這麽多年就白忙了。郭二娘倒是想得開,兒子是神仙所賜,注定要做一番事業,不可能終老鄉村。沈全寶考慮多時終於答應下來,首先兒子來曆不凡,神仙都說能光大門楣,應該不會有什麽差錯。再有就是兒子的武藝弓馬確實了得,如果埋沒鄉村自己也不甘心。沈夢生自然歡喜,收拾一番就準備動身。棗林村距離洛陽很近,根本用不著盤纏,隻帶上隨身衣物就行了。臨行前郭二娘將當初包裹小夢生的錦緞取出來,做成一件襯衣,堅持讓兒子穿在裏麵,這是神仙之物,或許有些靈異。同時百般叮囑,投軍之前一定要到四聖宮上香,請神仙護佑。沈夢生曾經在夢裏向岑朋學武數年之久,投軍之前就算母親不說也要去上香。準備妥當之後向官府報了名,要到洛陽投軍需要標名掛號,核實身份。首先到四聖宮上香禱告,希望自己此番出征旗開得勝,建功立業。離開四聖宮之後直奔洛陽行來,進城之後才發覺,投軍之人很多,挑選十分嚴格,要進行各種考核。原來東漢朝廷對從軍之人頗為優待,一人從軍全家受益,出征後有功即賞,官府按照功勞大小給予獎勵並在其家門上張掛喜報。就算不幸陣亡,也會給家屬一筆安家費用,沒什麽後顧之憂,所以各地青壯踴躍從軍。打聽得知,這次出征朝廷委派的大帥名喚竇固,乃是當朝皇後的至親兄弟,皇親國戚。沈夢生本以為這樣人物多半是靠皇親的關係混得官職,不會有什麽真才實學,朝廷將如此重任付與此人有些草率。後來得知,這位竇固大帥的皇親身份是功成名就以後才得到的,青年從軍,每次軍中考核都名列前茅,這才得以步步高升,算得上文武全才,以治軍嚴謹著稱,乃是軍中一等一的人物。


    一將無謀累死千軍,沈夢生研讀過《太史公書》以及《孫子兵法》,《六韜》等等書籍,深明其中利害,如果主帥昏庸就要另想辦法了。如今得知大帥竇固實至名歸也就放下心來,先到校軍場掛了號,等候參加考核。第一關很簡單,就是測試力氣,分別設了一百斤到四百斤的石鎖。沈夢生得到神仙傳授,力量十分驚人,有力舉千斤之能,輕鬆過關。因為沒有經曆過沙場,沈夢生不打算過早的出風頭,岑朋交代過,戰場上的肅殺之氣十分凝重,沒到過 戰場的人很難體會那種感覺。兩軍交鋒的時候精通武藝不一定好使,沒有體會過死亡的真正滋味就不可能做一名稱職的將軍。有見於此,沈夢生沒有拿出自己的全部本事,中規中矩通過了馬術和射術的考核,被分到馬弓隊中,成為一名十分普通的馬弓手。出征之前特意迴家一趟,讓父母放心。沈全寶夫妻千叮嚀,萬囑咐,依依不舍。沈夢生百般安慰,離開家鄉,從此踏上了軍旅生涯。這次朝廷選拔了三十萬大軍,對外宣稱四十萬,匈奴乃是馬上民族,人人驍勇卻不大懂兵法,這麽做是為了震懾一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三十萬大軍的軍糧餉銀早在半年前就開始籌劃了,已經做出了妥善的安排。整軍一月後大帥竇固辭別漢明帝,率領大軍出征,沈夢生在馬弓手隊伍中跟隨大軍行進,數十萬大軍浩浩蕩蕩,一望無際,旌旗蔽日,沈夢生胸中升起一股豪情,難怪無數英雄前赴後繼,沉醉於沙場,這種魅力很難用言語形容。行軍一日,埋鍋造飯,軍士們圍坐在火堆邊,幕天席地,飲酒歡歌,天上明月高懸,群星閃爍,風吹旌旗獵獵作響。沈夢生頗為感慨,這才是自己想要的。


    大軍來到玉門關,休整一日後大帥竇固傳下號令,兵分四路,互相策應,攻擊前進,目標是匈奴的老巢趙信城。四路大軍兩路十萬,兩路五萬,虛實相間。當時漢軍的馬匹數量不如匈奴,有一半步兵,竇固深知匈奴人騎射了得,安排了甲馬和盾牌戰術,一旦連接起來就能阻擋住對方的強大攻勢。沈夢生被撥在左路軍中,五萬將士,其中兩萬騎兵。統兵主將是一名久經沙場的宿將,經驗豐富,嚴格約束軍兵,保持嚴整的隊形前進,匈奴的騎兵神出鬼沒,不定在什麽時間什麽地點發動進攻。大軍向北挺進,兩日行軍沒有遇到一名匈奴兵,沈夢生還有些許遺憾,與匈奴打過交道的軍士卻說,匈奴人作戰有特定的習慣,如果總遇到小股騎兵騷擾多半不會有大軍隨後,如果沒有任何動靜就要多加小心了。也就是說,自己這一路麵對的很可能是匈奴大隊軍馬。沈夢生特意請教匈奴兵的習性,得知匈奴兵都精騎射,武器多為馬刀,以牛羊肉為主食,喜歡摔跤角力,到了戰場上個個驍勇,一往無前。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匈奴的射雕手,這些人的射術十分精湛,臂力極強,能在三百步外射中目標,己方的弓箭手根本射不到那麽遠。沈夢生已經得到了神臂弓法,心中躍躍欲試,要與匈奴射雕手較量一下。機會很快就來了,次日清晨,探馬來報,前方出現大隊匈奴騎兵,前鋒就有三萬之眾。統兵主將傳令迎敵,騎兵步兵列開陣勢。沈夢生是馬弓手,不能擺在前麵,排在第二隊。第一次臨敵心中頗為興奮,聚精會神觀察對麵的情形。匈奴騎兵出現,穿戴與漢軍截然不同,皮襖皮帽,沒什麽盔甲,都背著弓箭,舞動馬刀,高聲呐喊,氣焰十分囂張。


    號角聲響起,匈奴騎兵發動了第一輪攻擊,漢軍嚴陣以待,兩軍逐漸靠近,匈奴隊伍中首先射出數百支箭,勁力奇大,準頭十足,數百騎兵應聲落馬。這個距離漢軍的弓箭手夠不上,沈夢生雖然很想還擊,不得軍令卻不能貿然行動。正在遺憾中軍令下達,對方已經進入射程,馬步弓手同時放箭,兩軍發出的羽箭好似雨點一般密集,傷亡在所難免。殺聲四起,戰馬嘶鳴,沈夢生卻有些手足無措,一身本事完全拋在腦後,胡亂放了幾箭就把弓弦拉斷了。來不及多想,兩軍已經展開了一場混戰。匈奴騎兵果然驍勇,馬快刀疾,視人命如草芥,瘋狂衝殺。漢軍全力抗擊,針鋒相對。看到如此慘烈的拚殺沈夢生先前的豪情一掃而空,身邊的人一個個倒下,對於人來講最為寶貴的生命就在這一瞬間消失了。一名匈奴騎兵衝到馬前,揮刀就砍,沈夢生下意識揮槍招架,反背一抽,將對方掃落馬下。這時候隨手一槍就能要了對方性命。沈夢生卻猶豫了,這一槍下去一條鮮活的生命就徹底消失了。匈奴兵卻不這麽想,翻身上馬繼續前衝,接連砍倒兩名漢軍。這時漢軍中一名武官迎上前來,一刀將匈奴兵斬落馬下,催馬前衝,朝沈夢生喝道:“跟著我。”沈夢生下意識催馬跟隨,武官率領數十騎兵努力前衝,殺奔匈奴兵核心,很快就受了傷,血染征袍,卻若無其事,仍然高唿酣鬥,沒有半分退意。沈夢生的槍法十分精湛,卻未曾殺過人,每每到了最後關頭就下不去手。匈奴這次進攻隻是試探性的,很快退了下去,打掃戰場,這一戰漢軍損失了千餘將士,隻留下六百餘匈奴騎兵的屍體。沈夢生除了胡亂放了幾支箭以外沒殺一個敵軍,腦子裏一片迷糊。


    漢軍重整旗鼓,準備迎接匈奴下一輪攻擊,沈夢生另尋了一張弓,仍歸馬弓手隊中。休息的時候軍士們飲酒歡歌,有的立下功勞,免不了吹噓一番。沈夢生沒有任何收獲,心亂如麻,一戰過去自己身邊就少了十餘名弟兄,到了戰事結束的時候這五萬大軍還能剩下多少?這種情況並不特殊,第一次上戰場的軍士往往會這樣,慢慢習慣就好了。次日天明,匈奴騎兵發動了第二次攻擊,這一次來的人更多,足有五萬之眾。身邊一名軍士有畏懼之意,騎郎將喝道:“有什麽好怕的,匈奴兵也沒多長一個腦袋,臨陣退縮者立斬。”沈夢生忽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不是殺敵就是被敵人殺,自己一時手軟就導致兩名兄弟喪生,如果果斷一些就能保住兩條性命。想開之後重新找迴了信心,當時詢問:“將軍,匈奴的頭目有何特殊之處?”騎郎將解釋:“隻要帽子兩邊垂下長尾的就是頭目,白色越多官職越高,純白的就是王族,紅色的是射雕手,要多加小心。”沈夢生牢


    記在心,取出了弓箭,這一迴決不能手軟了。匈奴兵發動了攻擊,照例由射雕手開路,沈夢生請示:“將軍,我能不能迴他一箭?”騎郎將點頭:“試試無妨。”沈夢生力貫雙臂,看準衝在前麵的一名匈奴射雕手,大吼一聲,羽箭閃電飛出,正中咽喉,射雕手應聲落馬,匈奴兵都吃了一驚,想不到漢軍中也有射術如此高強之人。騎郎將看得清楚,脫口讚道:“好箭法,軍中常例,殺死一名射雕手賞白銀五十兩。”其它軍士頗為羨慕,沈夢生卻歡喜不起來,輕歎一聲:“不敢領功,算是對昨日手軟的補償。”騎郎將點頭安慰:“每一個射雕手都曾射殺我軍百人以上,不必自責了。”


    兩軍靠近,羽箭亂飛,很快陷入一場混戰。沈夢生與昨日相比判若兩人,箭無虛發,自己不是在殺人,而是在保全身邊的弟兄,這麽想就沒什麽顧忌了。箭壺裏三十支箭一支也沒有浪費,射殺五名射雕手,三個頭目,其餘都是騎兵。弓箭使完亮出長槍,槍法展開當真是神出鬼沒,刺殺匈奴騎兵數十人。這一戰雙方損失大致相當,漢軍準備比較充分,鐵甲馬和盾牌,戰車起到了很大作用。匈奴兵退卻以後戰場上一片狼藉,騎郎將向軍政司稟報了沈夢生的的功勞,在所有軍士中排在第一個。統兵主將十分重視,己方竟然出現能與匈奴射雕手抗衡的能人,一定要好生珍惜。馬上傳令,破格提升沈夢生為衛士丞,挑選最好的寶雕弓,配兩名助箭手。按照軍中慣例,賞賜五百兩白銀。沈夢生頗為歡喜,取出二百兩送迴家去,再拿出二百兩送給因自己手軟而喪生的軍士,剩下一百兩散與身邊的兄弟。慶賀過後滿懷信心準備迎接下一次交鋒,匈奴兵卻撤退了。原來漢軍四路人馬齊頭並進,互相照應,匈奴主帥難料虛實,接觸幾次都沒有占到便宜,決定集中力量針對其中一路發動強大的攻勢。沈夢生所在這一路不是主要目標,所以暫時放棄。大帥竇固傳來將令,要這一路人馬揮師疾進,尋找匈奴大軍的輜重馬匹補充軍需。主將得令馬上起兵前進,隻有盡快找到匈奴屯集輜重的所在才能緩解大軍的壓力。沈夢生經曆兩次交鋒以後逐漸找到了戰場的脈絡,兩軍交鋒,雙方都沒有退路,心慈手軟更是要不得,聽同僚介紹,匈奴兵將十分野蠻,經常劫掠西域各國,搶奪財物馬匹,殺人無數,比強盜還要兇狠。這也罷了,最不能接受的是將婦女當作奴隸賣來賣去。如果攻城遇到強烈的抵抗,惹惱匈奴王室,破城之後往往進行殘酷的屠殺,不分男女老幼一並斬盡殺絕。就算是委曲求全投降也不會有什麽好結果,匈奴兵將不但要索取財帛,還會在投降者的家屬中任意挑選女子淫樂。得知這些沈夢生心裏升起一股怒氣,匈奴兵將的所作所為根本就是禽獸,不能稱之為人,第一次交鋒的時候真不應該手軟,錯過了好機會。


    這次討伐匈奴規模很大,不愁沒有仗打,沈夢生跟隨大軍火速前進。這時候漢軍的主力已經與匈奴大軍展開了激烈的搏殺,沈夢生所在這一支兵馬是插向敵後。經過辛苦的尋找,終於發現了匈奴囤積輜重的所在,主將知道大帥竇固那一邊壓力很大,顧不上休息,傳令發起進攻,將這些輜重搶下來。守護輜重的兵將隻有兩千左右,根本不堪一擊,大軍輕鬆奪下大批糧草。主將傳令休息,連日奔波難免人困馬乏,急需休整。沒想到探馬迴報,有大隊匈奴兵馬向這裏趕來。這一支人馬是匈奴王室差來的接應大軍,足有十餘萬眾。這一次漢軍四路大軍齊頭並進,聲勢浩大,匈奴王室擔心前敵將士抵擋不住,差遣大軍前來接應,剛好與這一支漢軍遭遇。主將馬上傳令迎敵,軍士們雖然疲憊,但匈奴大兵壓境,不得不打起精神。沈夢生雖然得到了職銜卻沒有統兵,各路軍兵都有統屬,撥不出多餘的軍馬,如果別的武官戰死沙場才能補缺。沈夢生一心殺敵,帶不帶兵沒什麽關係。匈奴後隊的大軍主帥得知輜重被奪馬上傳令發動攻擊,大軍展開,從正麵發動了強大的攻勢。漢軍主將久經沙場,知道己方不是匈奴大軍的對手,傳令將輜重一把火毀掉,所有將士保持隊形,且戰且退。沈夢生就跟隨在主將身邊,身後有兩名助箭手,專門提供羽箭以及尋找對方的將領,射雕手等等主要人物。漢軍一路行軍,在數量上也是劣勢,而匈奴大軍氣勢洶洶,主將明白,眼下最關鍵的是振奮士氣,因此詢問身邊的沈夢生:“你射術不凡,目力也不會差,能不能在對方射雕手放箭之前射殺匈奴前隊騎白馬的頭目?”沈夢生估算一下點頭:“有五成把握。”主將立即搖頭:“不要有任何顧慮,想一想戰死的將士,匈奴的殘暴,這一箭決不能失手。”沈夢生答應,摘弓搭箭,看準目標射出,羽箭好似流星一般飛出,正中敵將咽喉,翻身栽落馬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幽冥總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暮寒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暮寒君並收藏幽冥總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