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後。
皇宮。
養心殿。
龐玉海快步走進了大殿,來到了朱元璋的麵前。
“啟稟陛下,禮部尚書周桐在外求見,為倭國使團一事要向陛下稟報。”
龐玉海恭敬地行了一禮,輕聲說道。
聽到倭國使團四個字,朱元璋的臉色瞬間變得有些陰沉,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讓他進來吧。”
遲疑了一下之後,朱元璋沉聲迴應了一句。
很快,新任禮部尚書周桐快步走進了大殿之中,恭敬地衝著朱元璋行了一禮。
“微臣周桐,參見陛下!”
自從前任禮部尚書範乾因為牽涉郭恆一案被清除之後,周桐便從禮部侍郎升任為如今的禮部尚書。
因為郭恆一案的巨大,朱元璋一直對涉案各部心中不滿,所以周桐自上任以來,也是如履薄冰,處處小心謹慎。
“起來吧。”
朱元璋看了一眼周桐,擺了擺手說道。
“謝陛下!”
周桐答應了一聲,緩緩起身。
“何事奏報?”
朱元璋看了一眼周桐,有些不耐煩的問道。
“迴稟陛下,倭國使團已經抵達京師城外,暫住京都衛,並向陛下投了拜帖,請求覲見陛下,望陛下定奪。”
周桐一邊說著,一邊從衣袖中掏出了一封拜帖,恭敬地說道。
龐玉海見狀,快步上前,接過了拜帖,送到了朱元璋的麵前。
朱元璋遲疑了一下,緩緩接過了拜帖,隨意瞟了一眼,接著順手扔到了桌案上。
對於倭國使團,他沒有絲毫好感,可是他的願景便是希望看到萬國來朝的盛況,所以又不能避而不見。
“陛下,您看?”
周桐遲疑了一下,試探著看著半天沒有迴應的朱元璋問道。
“朕知道了,你先迴去,布置會同館,隨後朕會派人與你到京都衛迎接使團。”
朱元璋看了一眼周桐,沉聲說道。
“遵旨!”
周桐聽完,終於鬆了一口氣,答應了一聲,恭敬的行了一禮,緩緩退下。
隨著周桐離開,朱元璋看了一眼桌案上的那封拜貼,臉色越加的難看。
“陛下息怒。”
龐玉海猶豫了一下,倒了一杯茶,恭敬的送到了朱元璋麵前,輕聲說道。
“周邊各國之中,朕最不喜的就是這倭國,如果不是情勢所迫,朕何必給他們好臉色!”
朱元璋皺了皺眉頭,沉聲說道。
“陛下說的是,可既然使團已經抵達京都衛,恐怕陛下不得不見了,否則難免被他人揣度。”
龐玉海點了點頭,恭敬的說道。
朱元璋握了握雙拳,覺得龐玉海說的很有道理。
“通知錦衣衛,與禮部一起到京都衛迎接使團。”
朱元璋頓了一下,沉聲說道。
“是,奴才這就去通知韓江。”
龐玉海答應了一聲,緩緩退下。
“等一下!”
可是沒等龐玉海退出大殿,朱元璋卻再次開口說道。
“陛下?”
龐玉海停下了腳步,疑惑的看著朱元璋。
“不是韓江,朕決定派胡非去,傳朕旨意,召胡非進宮!”
朱元璋思索了一下,沉聲說道。
“是!”
龐玉海愣了一下,不過還是立即答應了一聲,接著便迅速派人前往錦衣衛衛所。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再一次拿起了那封拜帖,嘴角閃過了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
…
東宮。
大殿之中。
太子朱標與韓國公李善長相對而坐,正在下棋。
“聽說九安侯最新研製的麻將近日在京師城中紅火的很啊,年節將至,百姓們閑來無事時總是三五成群的打著麻將,愜意的很啊。”
“不過麻將需要四個人才可以,不像這五子棋,兩人足以,要想玩幾把,還得湊夠人數才行。”
李善長一邊端詳著棋局,一邊笑著說道。
可是朱標卻並沒有迴應,手中捏著一枚棋子,似乎已經走神。
“太子殿下有心事?”
李善長注意到了朱標的神情,愣了一下,遲疑著問道。
“聽說倭國使團已經到了京都衛,馬上就要進京了。”
朱標迴過神來,看了一眼李善長,無奈的笑了笑,緩緩說道。
聽了朱標的話,李善長立刻便明白了朱標心中所想。
“老臣也聽說了,倭國使團進京,看樣子陛下心中又該不快了,幸好他們最多七到十日便會離開。”
“往年他們進京的時候,總是會得罪一大批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巴不得他們趕緊離開京師。”
李善長搖了搖頭,苦笑著說道。
“今年的東南沿海,倭寇似乎更加橫行無忌,父皇的心中,一定早就對倭國的置若罔聞而心中不快了。”
朱標點著頭附和道。
“倭國如今已經分裂為南北兩朝,恐怕沿海一帶的倭寇之中,不乏北朝浪人混跡其中,所以南朝一直以來才會以各種理由推脫。”
“南朝的懷良親王雖然一直主張與我大明修好,可是對倭寇的治理卻一直未盡全力,這也是陛下為何不喜倭國來京師朝貢的原因。”
李善長遲疑了一下,若有所思的說道。
“恐怕這段看似友好的關係,早晚有一日會被橫行的倭寇切斷,到那時,不知道會是什麽樣的結果。”
朱標點了點頭,緩緩說道。
“太子殿下不必擔心,即便如此,身居島國的他們,根本無法對我大明造成威脅,恐怕到時候受損的隻有他們。”
李善長看了一眼朱標,耐心的安慰道。
“但願如此吧。”
朱標歎了口氣,一邊說著,一邊緩緩落下一子。
李善長也沒有再說什麽,認真的跟朱標下起了棋。
...
宮門之外。
錦衣衛衛所。
指揮使職所之中。
胡非坐在椅子上,正在看著一份全國境內養濟院建造情況的匯總。
正在這時,腳步聲傳來,裴傑出現在了門口。
“指揮使大人,宮裏來人了。”
裴傑行了一禮,恭敬地說道。
聽了裴傑的話,胡非挑了挑眉毛,露出了一絲疑惑。
“讓他進來吧。”
胡非頓了一下之後,淡淡的說道。
“是。”
裴傑答應了一聲,衝著外麵招了招手。
很快,一名小太監快步走進了職所之中。
“見過九安侯!”
小太監剛一走入,便恭敬地行了一禮。
“何事?”
胡非點了點頭,淡淡的問道。
“迴稟九安侯,陛下口諭,召九安侯進宮覲見。”
小太監拱著手,恭敬地說道。
“公公可知道陛下找我具體所為何事?”
胡非猶豫了一下,緩緩問道。
“迴九安侯的話,似乎與倭國使團有關。”
小太監遲疑著,緩緩答道。
聽到小太監的迴答,胡非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前兩日才聽胡惟庸說起過倭國使團已經進入大明境內,沒想到這麽快就抵達了京師。
當時胡惟庸就提醒過他,對於倭國使團,能避則避,可是如今朱元璋突然因為此事召見,讓胡非的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看來這倭國使團,他想避也避不了了。
“知道了,你且前行一步,本座隨後即到。”
胡非點了點頭,淡淡的說道。
小太監答應了一聲,行了一禮,緩緩離開。
胡非遲疑了一下,叮囑了裴傑兩句,起身離開了錦衣衛衛所,直入皇宮。
...
皇宮。
養心殿。
朱元璋眉頭微皺,在大殿之中來迴踱著步子。
正在這時,龐玉海快步走入。
“啟稟陛下,九安侯到了。”
龐玉海一邊拱手行禮,一邊恭敬的說道。
“快讓他進來。”
朱元璋眼前一亮,急忙說道。
龐玉海答應了一聲,快步退下。
很快,胡非便漫不經心的走了進來。
“兒臣參見父皇!”
胡非走到近前,恭敬地行了一禮。
“免禮平身。”
朱元璋點了點頭,一邊抬手示意胡非起身,一邊重新坐迴了坐榻之上。
胡非緩緩起身,瞟了一眼麵色稍顯凝重的朱元璋,心中立刻明白了一些什麽...
皇宮。
養心殿。
龐玉海快步走進了大殿,來到了朱元璋的麵前。
“啟稟陛下,禮部尚書周桐在外求見,為倭國使團一事要向陛下稟報。”
龐玉海恭敬地行了一禮,輕聲說道。
聽到倭國使團四個字,朱元璋的臉色瞬間變得有些陰沉,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讓他進來吧。”
遲疑了一下之後,朱元璋沉聲迴應了一句。
很快,新任禮部尚書周桐快步走進了大殿之中,恭敬地衝著朱元璋行了一禮。
“微臣周桐,參見陛下!”
自從前任禮部尚書範乾因為牽涉郭恆一案被清除之後,周桐便從禮部侍郎升任為如今的禮部尚書。
因為郭恆一案的巨大,朱元璋一直對涉案各部心中不滿,所以周桐自上任以來,也是如履薄冰,處處小心謹慎。
“起來吧。”
朱元璋看了一眼周桐,擺了擺手說道。
“謝陛下!”
周桐答應了一聲,緩緩起身。
“何事奏報?”
朱元璋看了一眼周桐,有些不耐煩的問道。
“迴稟陛下,倭國使團已經抵達京師城外,暫住京都衛,並向陛下投了拜帖,請求覲見陛下,望陛下定奪。”
周桐一邊說著,一邊從衣袖中掏出了一封拜帖,恭敬地說道。
龐玉海見狀,快步上前,接過了拜帖,送到了朱元璋的麵前。
朱元璋遲疑了一下,緩緩接過了拜帖,隨意瞟了一眼,接著順手扔到了桌案上。
對於倭國使團,他沒有絲毫好感,可是他的願景便是希望看到萬國來朝的盛況,所以又不能避而不見。
“陛下,您看?”
周桐遲疑了一下,試探著看著半天沒有迴應的朱元璋問道。
“朕知道了,你先迴去,布置會同館,隨後朕會派人與你到京都衛迎接使團。”
朱元璋看了一眼周桐,沉聲說道。
“遵旨!”
周桐聽完,終於鬆了一口氣,答應了一聲,恭敬的行了一禮,緩緩退下。
隨著周桐離開,朱元璋看了一眼桌案上的那封拜貼,臉色越加的難看。
“陛下息怒。”
龐玉海猶豫了一下,倒了一杯茶,恭敬的送到了朱元璋麵前,輕聲說道。
“周邊各國之中,朕最不喜的就是這倭國,如果不是情勢所迫,朕何必給他們好臉色!”
朱元璋皺了皺眉頭,沉聲說道。
“陛下說的是,可既然使團已經抵達京都衛,恐怕陛下不得不見了,否則難免被他人揣度。”
龐玉海點了點頭,恭敬的說道。
朱元璋握了握雙拳,覺得龐玉海說的很有道理。
“通知錦衣衛,與禮部一起到京都衛迎接使團。”
朱元璋頓了一下,沉聲說道。
“是,奴才這就去通知韓江。”
龐玉海答應了一聲,緩緩退下。
“等一下!”
可是沒等龐玉海退出大殿,朱元璋卻再次開口說道。
“陛下?”
龐玉海停下了腳步,疑惑的看著朱元璋。
“不是韓江,朕決定派胡非去,傳朕旨意,召胡非進宮!”
朱元璋思索了一下,沉聲說道。
“是!”
龐玉海愣了一下,不過還是立即答應了一聲,接著便迅速派人前往錦衣衛衛所。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再一次拿起了那封拜帖,嘴角閃過了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
…
東宮。
大殿之中。
太子朱標與韓國公李善長相對而坐,正在下棋。
“聽說九安侯最新研製的麻將近日在京師城中紅火的很啊,年節將至,百姓們閑來無事時總是三五成群的打著麻將,愜意的很啊。”
“不過麻將需要四個人才可以,不像這五子棋,兩人足以,要想玩幾把,還得湊夠人數才行。”
李善長一邊端詳著棋局,一邊笑著說道。
可是朱標卻並沒有迴應,手中捏著一枚棋子,似乎已經走神。
“太子殿下有心事?”
李善長注意到了朱標的神情,愣了一下,遲疑著問道。
“聽說倭國使團已經到了京都衛,馬上就要進京了。”
朱標迴過神來,看了一眼李善長,無奈的笑了笑,緩緩說道。
聽了朱標的話,李善長立刻便明白了朱標心中所想。
“老臣也聽說了,倭國使團進京,看樣子陛下心中又該不快了,幸好他們最多七到十日便會離開。”
“往年他們進京的時候,總是會得罪一大批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巴不得他們趕緊離開京師。”
李善長搖了搖頭,苦笑著說道。
“今年的東南沿海,倭寇似乎更加橫行無忌,父皇的心中,一定早就對倭國的置若罔聞而心中不快了。”
朱標點著頭附和道。
“倭國如今已經分裂為南北兩朝,恐怕沿海一帶的倭寇之中,不乏北朝浪人混跡其中,所以南朝一直以來才會以各種理由推脫。”
“南朝的懷良親王雖然一直主張與我大明修好,可是對倭寇的治理卻一直未盡全力,這也是陛下為何不喜倭國來京師朝貢的原因。”
李善長遲疑了一下,若有所思的說道。
“恐怕這段看似友好的關係,早晚有一日會被橫行的倭寇切斷,到那時,不知道會是什麽樣的結果。”
朱標點了點頭,緩緩說道。
“太子殿下不必擔心,即便如此,身居島國的他們,根本無法對我大明造成威脅,恐怕到時候受損的隻有他們。”
李善長看了一眼朱標,耐心的安慰道。
“但願如此吧。”
朱標歎了口氣,一邊說著,一邊緩緩落下一子。
李善長也沒有再說什麽,認真的跟朱標下起了棋。
...
宮門之外。
錦衣衛衛所。
指揮使職所之中。
胡非坐在椅子上,正在看著一份全國境內養濟院建造情況的匯總。
正在這時,腳步聲傳來,裴傑出現在了門口。
“指揮使大人,宮裏來人了。”
裴傑行了一禮,恭敬地說道。
聽了裴傑的話,胡非挑了挑眉毛,露出了一絲疑惑。
“讓他進來吧。”
胡非頓了一下之後,淡淡的說道。
“是。”
裴傑答應了一聲,衝著外麵招了招手。
很快,一名小太監快步走進了職所之中。
“見過九安侯!”
小太監剛一走入,便恭敬地行了一禮。
“何事?”
胡非點了點頭,淡淡的問道。
“迴稟九安侯,陛下口諭,召九安侯進宮覲見。”
小太監拱著手,恭敬地說道。
“公公可知道陛下找我具體所為何事?”
胡非猶豫了一下,緩緩問道。
“迴九安侯的話,似乎與倭國使團有關。”
小太監遲疑著,緩緩答道。
聽到小太監的迴答,胡非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前兩日才聽胡惟庸說起過倭國使團已經進入大明境內,沒想到這麽快就抵達了京師。
當時胡惟庸就提醒過他,對於倭國使團,能避則避,可是如今朱元璋突然因為此事召見,讓胡非的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看來這倭國使團,他想避也避不了了。
“知道了,你且前行一步,本座隨後即到。”
胡非點了點頭,淡淡的說道。
小太監答應了一聲,行了一禮,緩緩離開。
胡非遲疑了一下,叮囑了裴傑兩句,起身離開了錦衣衛衛所,直入皇宮。
...
皇宮。
養心殿。
朱元璋眉頭微皺,在大殿之中來迴踱著步子。
正在這時,龐玉海快步走入。
“啟稟陛下,九安侯到了。”
龐玉海一邊拱手行禮,一邊恭敬的說道。
“快讓他進來。”
朱元璋眼前一亮,急忙說道。
龐玉海答應了一聲,快步退下。
很快,胡非便漫不經心的走了進來。
“兒臣參見父皇!”
胡非走到近前,恭敬地行了一禮。
“免禮平身。”
朱元璋點了點頭,一邊抬手示意胡非起身,一邊重新坐迴了坐榻之上。
胡非緩緩起身,瞟了一眼麵色稍顯凝重的朱元璋,心中立刻明白了一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