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恩賜點,帶來了每年100億產值,並且理論上這種增幅還是永久性的。


    當然了,要是對應的這些星球的社會環境,出現大動亂,或者出現了大規模的腐敗、製度僵化,那麽還是有可能出現減產。但那就不是兌換選項的問題,而是顧航的統治出了問題。


    該解決什麽就去解決什麽。


    而他手裏的另外五十萬點恩賜,用途就比較複雜了。


    花了二十萬在軍隊訓練上,這將能夠帶來兩千萬合格的兵員。


    現在聯盟的軍隊已經不僅僅是全靠他的兵牌訓練係統來練兵了,相當一部分合格的士兵,是在過去幾年,聯盟陸軍已經建立起來的合格的訓練機製之下,被培訓出來的戰士。


    但那個時間耗費還是比較長,為保證對應部隊的作戰能力,顧航還是需要通過兵牌係統的訓練,來補充一部分合格的t5級士兵的兵員,將一些對應部隊的星界軍標準士兵的比例,拉升到70%、乃至於80%以上。


    這新訓練出來的兩千萬士兵,不會拿來組建新的編製番號。他們都在天馬星區各個星球上的新兵訓練中心內,會被發往各部隊,尤其是各前線部隊,補充到對應的隊伍裏麵去。


    現在,聯盟陸軍出征的部隊裏麵,已經有個別在戰爭之中被打得比較殘的師級單位,被撤迴來休整了。這些部隊,將會優先得到兵員補充。


    當然,為保證前線部隊的作戰兵員充足,撤迴來一個師,聯盟就會發出去一個師,補充到相應的集團軍裏麵去。


    目前,聯盟陸軍的總數已經來到了四億多人的規模,至少編製是這麽個編製。


    這裏包含了18個集團軍群,每個集團軍群都由20個集團軍構成,總計有2200萬人,


    單個集團軍大約有百來萬人,由25個師和旅構成。


    但總的來說,集團軍和集團軍群的規模都不太一樣的。有的集團軍群的軍數量少一些,有的會多一些;每個軍下轄的師和旅的數量,也是不一定的,甚至會在戰爭的期間,會臨時的抽調一些師旅,到需要的地方去。


    而相對之下,師旅以下的編製,就是固定不動的了。


    當前聯盟的師旅級單位情況已經比較複雜了,但大體來說,最常見的是三種編製:


    最多的是大步兵師、普遍四萬四千人左右,會由12個步兵團構成,這是該師的一線戰鬥部隊主力;後麵附帶的8個炮兵營有四百門重炮,步兵團內也下轄自己的火炮支援連,全部裝備的是自行火炮。


    一個師算下來六百門自行火炮是有的。


    那些小的迫擊炮、火箭炮、重爆彈、重型等離子槍、熱熔炸彈投射器之類的玩意兒,就不算進來了,這些武器,一般都是配發到連營級別的。


    外帶一個至少60架風隼構成的空軍中隊。


    這種大步兵師,是聯盟當之無愧的主力,中堅力量,是聯盟之盾和聯盟之錘。突出一個人多,火力猛,打攻堅戰、打防守戰,就靠他們。塹壕一挖,工事一建,任何敵人想要打進來,都得在聯盟重炮之下被轟得焦頭爛額才有機會。


    這樣一個師的總造價,達到了一百三十萬稅幣。


    第二類常見的師旅級單位,就是重裝合成旅。8個重裝合成營加三個坦克營是主力。大量的裝甲車、自行火炮就不說了,其中最主要的主力,是320台雄獅坦克,以及9台獅王坦克,以及同樣有60架的風隼戰機。


    雖然數量上隻有12500人左右,但是龐大的裝甲力量,讓這樣一個重裝合成旅在戰場上幾乎無堅不摧!


    而這樣一個師的造價,也直線飆升到了接近500萬稅幣。


    數量最少的是‘骷髏師’,這樣一個師,其實基本可以理解為步兵師和裝甲師的結合,總人數破六萬,火力更猛、裝甲力量更強,主要就是擔當一個集團軍在某一個方麵的最重點的戰鬥任務。


    而他們跟正常的師旅單位不同的是,士兵之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比例,是t4級;他們的步兵裝備也會革新成大比例的激光槍與電磁步槍。爆彈、等離子、熱熔等各類高階武器的數量,在步兵手裏也會比一般部隊要高得多。


    而這樣一個師的造價,更進一步要飆到900萬稅幣。


    至於第1熄風旅、第2屠獸師、第10特戰旅、第31王牌空降師這四個精英特殊番號的部隊,那更是算不清楚了,裝備和人員配置跟別的師旅級單位都不一樣。


    這就是當下聯盟陸軍的構成情況。


    有數量有正麵火力,靠繁多的大步兵師來撐;有裝甲有攻堅能力,靠重裝旅來撐。


    關鍵戰鬥有骷髏師頂上去,這是精英部隊,拿出去跟任何一個聲譽在外的高級星界軍軍團的精銳比,那不管裝備還是訓練上,都不差什麽。


    隻可惜,聯盟還是不夠富有。‘骷髏師’這種精英部隊,到目前甚至都不能保證每個集團軍都有,甚至每個集團軍群都隻有那麽一兩個。


    但盡管如此,聯盟陸軍仍舊是顧航的驕傲,是聯盟屹立至今的王牌。


    哪怕聯盟已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資源、最多的資金都砸在了海軍建設上,想要迎頭趕上、彎道超車。但就目前而言,陸軍仍舊是聯盟的立國之本。


    大步兵師可以在麵對同等數量的綠皮衝擊之下保證陣地不丟;加上一個重裝合成旅,就能衝垮兩倍甚至三倍數量的綠皮陣地;麵對擁有重型裝備的綠皮精銳,聯盟也有足夠的火力、足夠的裝甲力量去對抗。


    這都是極為難得的。


    甚至,顧航可以拍著胸脯說,整個龍鷹星域之內,都找不出第二支人類的地麵部隊,能夠跟聯盟陸軍相比。


    龍鷹軍團都不行。龍鷹軍團下麵總共有十三個軍團,總人數超十億,是要比聯盟陸軍多很多,但是從裝備上、整體訓練水平上來看,必定不如。


    隻要聯盟在海軍力量方麵迎頭趕上,至少不要拖後腿,那麽聯盟陸軍的強大,就能夠在宇宙戰場上發揮出重大的作用。


    這個‘不拖後腿’的意思是,不用海軍非得打贏海戰,隻要能保證兵力可以正常投送、保證敵人不能肆無忌憚的對己方陸軍進行軌道轟炸,那就夠了。


    這個要求,可比獲取太空的控製權要簡單了很多。


    而隻要達到這種低標準,那麽聯盟的戰鬥力就能夠成倍的發揮出來。


    畢竟,在這冰冷的宇宙之中,虛空裏本身是沒有價值的。最重要的價值,還是在眾多行星上。


    ……


    在二十萬恩賜點數的陸軍建設之外,顧航還投入了十五萬恩賜點數,在人才建設上麵。


    這裏就用得比較雜了。


    學院的進一步建設,花了一筆恩賜點。飛翼星的教育行業已經比較發達了,但是聯盟不可能真靠飛翼星完成所有的教育工作。在怒梟星、在科羅嘉、在法徹斯……相應的學院建設,也都要提上日程。


    還有一些足夠的文職官員的培訓。


    尤其是在進入戰爭時期之後,聯盟啟動了三級動員令。在該動員規模之下,社會大規模的動蕩是不至於的,整個秩序保持得很好,甚至更強一些了。


    但是,維持更強的社會秩序是需要更多的政府統治成本的。同時,在動員令之下,民用生產不說受挫,至少是增長大幅放緩了,這會讓民眾的常規消費和生活水平出現了增長停滯,該問題同樣需要更強力的政府管控和宣傳,才能夠壓得住。


    顧航很警惕在聯盟內,在自己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出現係統性的腐敗滋生。越是在這種關鍵時候,就越是要小心無孔不入的腐敗。


    在他的要求下,一方麵政府體係內要自查自糾,確保不要出現那種‘製度逼得人不得不腐敗’、‘為了上級指標和績效不得不做不對的事情’、‘確保核心目標和具體政策的一致性’、‘確保政府、官員、民眾在目標的一致性’……


    總的來說,就是優秀製度讓人做好事;惡劣的製度讓人不得不做壞事。


    這些都對聯盟政府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要時刻警醒、時刻調整,需要依靠不斷的體製改革來維持體製活力。


    但一切的改革、內部調整,都需要人來執行。


    在人員素質上,常規的教育體係當然是最重要的方麵。但是通過忠嗣學院,來直接培訓關鍵位置上的關鍵人員的忠誠,是對下限的保證。


    先別說製度有沒有問題,首要需確保改革製度、執行製度的人沒問題。沒有後者,前者無從談起。


    而除卻教育基礎、文官培養之外,在人員方麵,顧航還有一筆投入,放在了特殊戰線。


    聯盟對於情報的需求,是隨著體量的擴大,從而變得越來越重了。


    在蘭伯特大法官統轄的律法中心體係,是獨立於聯盟政府的存在。在他下麵,總警署、安全保障總署、廉政總署,這都是有對內的情報功能的機構,隻不過在職能上有一定區分。


    警署負責民眾案件,以治安、維穩工作為主;廉政總署負責政府官員與國有企業的反腐工作;聯盟安全保障總署負責反間諜、反顛覆、監察打擊叛亂分子的工作。


    前兩者不用多講,安全保障總署在聯盟之內的存在感一直不高,但其實暗地裏動作還是不少的。


    聯盟的社會始終很穩定,這不僅在於聯盟獲得了整個天馬星區的統治權之後,民眾的生活水平不降反升、各類的本土勢力要不就被綁上了聯盟的戰車,要不就遭受了鐵拳被打的灰飛煙滅了。


    但不會完全的幹淨。


    總有一些餘孽存在的。例如在黑箭星各個舊王國的保皇黨、科羅嘉殘留的舊黑幫、舊官僚、法徹斯家族的殘留、飛翼星被國有化的舊企業主……以及他們的同情者、支持者們,始終都是存在的。


    他們有的是被鐵拳打了,但是沒打幹淨的;有的是假裝上了聯盟的車,暗地裏還在扶持那些餘孽分子的。


    這些家夥,在明麵上當然不敢跳出來行動。


    跳出來就得死,在聯盟強大的、統一的、嚴密的統治之下,在強大的軍事力量和人民群眾普遍的信任之下,直接的反叛和對抗都是雞蛋碰石頭。


    然而,這並不代表他們心中的仇恨、反抗的意願會完全喪失。


    流言、煽動、搞罷工、私下裏搞武器蠱惑民眾暴動、將個別人的個別悲慘案例(這在六百億的社會中無法避免),包裝成聯盟統治的過錯並私下宣揚……


    諸如此類陰溝裏的手段,其實從來都沒有斷絕過。


    安保總署這些年來的主要工作,就是反這個東西的。


    而對內的情報組織還有塔迪烏斯領導的軍務中心下轄的軍事安全局,也是反間諜、反暴亂的,但更偏向於軍事方麵的;還有憲兵總部,由憲兵政委領導,負責內部軍事紀律;


    政府機構方麵也有內務部,負責政府側的自查自糾,肅反叛徒。


    零零總總,法務中心的三個、軍務中心兩個、政府一個,總計六個有明確的內部監察管理職責的部門,權限各有側重但又相互交叉有重疊,能夠相互監督。


    這些機構,全都需要有偵查和特勤技術的特殊人員,也就是特工類人才。


    而除卻對內的情報組織之外,還有外交部下轄的對外情報局、還有軍務部的軍事情報部、法務中心的中央調查局這三大對外的情報組織。


    軍事方麵的其實都還好,不管隊內還是對外,目前抽調政委、抽調各部隊的特種兵編製部隊作為武力保障,也基本夠用。


    但是非軍事方麵的情報特工,還需要培養,聯盟在這方麵的人員缺口比較大。


    這些人員首要是忠誠度,這主要依靠忠嗣學院的培養,以及顧航10點恩賜一個人的直接訓練兜底來解決的。但技能技巧方麵的培訓,則嚴重依賴聯盟自身的培養,顧航現在的兵種兌換選項裏沒有此類的東西。


    但好在,此類‘工種’,貴精不貴多。


    顧航是沒法在能力上給聯盟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的情報人員兜底,但卻有拔高的手段:英雄激活。


    目前,聯盟六百多億人口之下,可激活的具備英雄潛質的人,已經有數以千萬計了。顧航不可能把這些人全都激活,但是他可以定向激活。


    例如現在需要造船廠的效率提升,那顧航就可以篩選到所有的造船廠工程師裏麵,看到可激活的潛在英雄有多少個,選擇性激活其中的一部分;對於特工類人才也是同理。


    雖然,有可能出現雖然目前此人在做特工,但其實他最大的潛質並不在此。但是,這種概率總歸是不高的,能夠在八大部門嚴格的招聘、培訓、考核之下,成為特工的人,大概率在特工這一項上,是有專項特長的。


    偶爾真要抽歪了,那就歪了吧,反正十點恩賜激活一個潛在英雄,也不貴,貴的是後續升級而已,但也可以讓他們自己累積經驗自己慢慢升。


    總之,在學院建設、特工類人才和艦船工程師的英雄激活上,顧航加起來也花了20萬點恩賜。


    剩下的10萬,他則拿來,準備抽一發10萬檔的科技。


    ————


    4.4k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行星總督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心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心布並收藏從行星總督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