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必多禮。”卻不想一向待他甚為客氣的嬴渠梁隻是擺了擺手,淡淡的迴了一聲,並不再出言。
而嬴渠梁不說話,宋病己也不知該說什麽,這兩人就這麽安靜的站在屋子當中,卻是相對無言,氣氛一時靜得有些詭秘。
“先生…”良久,嬴渠梁終究是輕喚了宋病己一聲,長歎了一口氣,看向宋病己的眸子裏散發出一縷異色。然而話還未出口,卻變成了一聲長長得歎息。
“病己在,秦公有話但講無妨。”宋病己垂頭拱手,輕聲說道。
嬴渠梁努了努嘴,黑瘦的臉上閃過一絲踟躕,他忽然轉過身去,背對著宋病己,仿佛下了很大的決心般,斬釘截鐵的一字一句開口道:“先生請速速離秦!”
“離秦?”即便是知道嬴渠梁今日專程到櫟邑客棧,是有什麽話要對自己說,但是宋病己怎麽也想不到嬴渠梁竟是來勸說自己離開秦國的。
“秦公何出此言?”宋病己臉色大變,顫聲問道,“是否病己…”
“先生勿擾,寡人勸說先生離秦,非先生之故,隻是…”嬴渠梁轉過身,目光直視宋病己,開口道,“隻是魏國大軍壓境,我大秦如今危如累卵,實在不願拖累先生。”
“魏軍壓境?”宋病己越發的吃驚了,在他的印象裏,三家分晉後的魏國和秦國之間的關係基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其一是文侯變法後的魏國強勢期,積弱已久的秦國被打得節節敗退,盡失河西之地;其二則是秦獻公嬴師隰流亡數十年後迴國即位,經過短暫的和平後秦國便傾國之力向魏國發起了瘋狂的反撲,意圖奪迴河西,然而其間雖有少許勝利,卻攻勢始終被占據守勢的魏國死死遏製,並沒有獲取太多的實地;其三是少梁之戰後,秦魏兩國簽訂密約,秦國以部分土地換取了長時間的和平,魏國將注意力主要轉向同為晉國一脈的韓、趙兩國以及東方大國齊國,也給了秦國變法圖強足夠的時間;最後則是商鞅變法後。國力逐漸強盛起來的秦國展開了對山東六國咄咄逼人的攻勢,而函穀關外的魏國自然是首當其衝的一個國家,被打得節節敗退,一直到滅亡,幾無還手之力。
而如今秦國變法尚未開啟,和平了多年的的魏國如何會舉大軍進犯?宋病己一時想不通其中的關節,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病己敢問,魏國大軍何日將至?”雖然一直沒有聽聞櫟陽城流傳魏軍要進犯秦國的訊息,當然這幾日他也沒機會聽到這些流言,但是既然是從嬴渠梁這個秦國國君口裏說出來的事情,那宋病己根本不用懷疑這個消息的真假,所以他隻關心魏軍究竟什麽時候開始攻秦。
“按探子迴報,應該是月內,合計八萬之眾。”嬴渠梁閉目說道,“以先生之能,大可到他國出將入相,無須在秦國空耗時光…”
“秦公如此所言,豈非是將我宋病己視做貪生怕死之輩?”宋病己微蹙起眉,截問道。
“寡人絕無此意,隻是為先生不值而已。”贏渠梁喟歎道,“想我巍巍大秦,竟是容不下一位名士,如何不讓寡人痛心疾首。”
聞言,宋病己也不禁微微動容,如今魏國大軍叩邊,秦國的確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也難怪贏渠梁會如此慨歎。隻是宋病己從未承認過自己是個所謂的名士,何況如今他也已經失去了對未來天下大勢的前瞻和預見,對於名士的這個名號,更是受之有愧,不禁抱拳說道:“秦公謬讚了,宋病己何德何能,擔起秦公口中‘名士’之言。”
“前些時日,都是勞煩先生為寡人說故事。若是先生不嫌棄,今日便由寡人為先生說兩個小故事,可否?”卻不想,贏渠梁忽然收斂起臉上的表情,肅然道。
“秦公但說無妨。”宋病己不知道贏渠梁為何會突然轉換話題,微微一愣,開口應道。
“寡人這第一個故事便叫做秦人尋馬。”贏渠梁話音剛落,宋病己便是臉色微變,連忙垂下頭去,“昔年我秦國積弱,東有強晉阻秦人東出之路,西有諸戎屢屢犯境,彼時秦公雖有大誌,然苦無賢才良臣輔佐,一日秦公召見名士伯樂問其可有擅長相馬的人推薦,伯樂便舉薦了一位名叫九方皋的相馬者。秦公命九方皋遍尋千裏馬,數月後,九方皋遣人對秦公說尋得一匹黃色的母馬,是為千裏良駒。秦公聞言大喜,遣使者親自去查驗,結果使者迴報說九方皋尋到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公大怒,召見伯樂說:你推薦的人連馬的雌雄、顏色都不分辨不清,如何算得上是會相馬?卻不想伯樂卻是歎曰:九方皋他所觀察的是馬的天賦的內在素質,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記了它的粗糙之處;明悉它的內部,而忘記了它的外表。九方皋隻看見所需要看見的,看不見他所不需要看見的;隻視察他所需要視察的,而遺漏了他所不需要觀察的。像九方皋這樣的相馬,包含著比相馬本身價值更高的道理。果不其然,等待九方皋將馬送迴秦國,確實是一匹天下難得一見的寶馬。(注)”
“秦公說的可是穆公遣九方皋相馬的故事。”宋病己沉吟片刻,輕聲說道。這個故事他隱約有些印象,在前世也曾經聽過,依稀記得與秦穆公有關,而剛才見贏渠梁話語裏提到這個“秦公”之時言語中帶著的敬仰之色,便知道自己果然沒有記錯。
注:語出自《列子·說符》篇,原文為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彌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而嬴渠梁不說話,宋病己也不知該說什麽,這兩人就這麽安靜的站在屋子當中,卻是相對無言,氣氛一時靜得有些詭秘。
“先生…”良久,嬴渠梁終究是輕喚了宋病己一聲,長歎了一口氣,看向宋病己的眸子裏散發出一縷異色。然而話還未出口,卻變成了一聲長長得歎息。
“病己在,秦公有話但講無妨。”宋病己垂頭拱手,輕聲說道。
嬴渠梁努了努嘴,黑瘦的臉上閃過一絲踟躕,他忽然轉過身去,背對著宋病己,仿佛下了很大的決心般,斬釘截鐵的一字一句開口道:“先生請速速離秦!”
“離秦?”即便是知道嬴渠梁今日專程到櫟邑客棧,是有什麽話要對自己說,但是宋病己怎麽也想不到嬴渠梁竟是來勸說自己離開秦國的。
“秦公何出此言?”宋病己臉色大變,顫聲問道,“是否病己…”
“先生勿擾,寡人勸說先生離秦,非先生之故,隻是…”嬴渠梁轉過身,目光直視宋病己,開口道,“隻是魏國大軍壓境,我大秦如今危如累卵,實在不願拖累先生。”
“魏軍壓境?”宋病己越發的吃驚了,在他的印象裏,三家分晉後的魏國和秦國之間的關係基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其一是文侯變法後的魏國強勢期,積弱已久的秦國被打得節節敗退,盡失河西之地;其二則是秦獻公嬴師隰流亡數十年後迴國即位,經過短暫的和平後秦國便傾國之力向魏國發起了瘋狂的反撲,意圖奪迴河西,然而其間雖有少許勝利,卻攻勢始終被占據守勢的魏國死死遏製,並沒有獲取太多的實地;其三是少梁之戰後,秦魏兩國簽訂密約,秦國以部分土地換取了長時間的和平,魏國將注意力主要轉向同為晉國一脈的韓、趙兩國以及東方大國齊國,也給了秦國變法圖強足夠的時間;最後則是商鞅變法後。國力逐漸強盛起來的秦國展開了對山東六國咄咄逼人的攻勢,而函穀關外的魏國自然是首當其衝的一個國家,被打得節節敗退,一直到滅亡,幾無還手之力。
而如今秦國變法尚未開啟,和平了多年的的魏國如何會舉大軍進犯?宋病己一時想不通其中的關節,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病己敢問,魏國大軍何日將至?”雖然一直沒有聽聞櫟陽城流傳魏軍要進犯秦國的訊息,當然這幾日他也沒機會聽到這些流言,但是既然是從嬴渠梁這個秦國國君口裏說出來的事情,那宋病己根本不用懷疑這個消息的真假,所以他隻關心魏軍究竟什麽時候開始攻秦。
“按探子迴報,應該是月內,合計八萬之眾。”嬴渠梁閉目說道,“以先生之能,大可到他國出將入相,無須在秦國空耗時光…”
“秦公如此所言,豈非是將我宋病己視做貪生怕死之輩?”宋病己微蹙起眉,截問道。
“寡人絕無此意,隻是為先生不值而已。”贏渠梁喟歎道,“想我巍巍大秦,竟是容不下一位名士,如何不讓寡人痛心疾首。”
聞言,宋病己也不禁微微動容,如今魏國大軍叩邊,秦國的確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也難怪贏渠梁會如此慨歎。隻是宋病己從未承認過自己是個所謂的名士,何況如今他也已經失去了對未來天下大勢的前瞻和預見,對於名士的這個名號,更是受之有愧,不禁抱拳說道:“秦公謬讚了,宋病己何德何能,擔起秦公口中‘名士’之言。”
“前些時日,都是勞煩先生為寡人說故事。若是先生不嫌棄,今日便由寡人為先生說兩個小故事,可否?”卻不想,贏渠梁忽然收斂起臉上的表情,肅然道。
“秦公但說無妨。”宋病己不知道贏渠梁為何會突然轉換話題,微微一愣,開口應道。
“寡人這第一個故事便叫做秦人尋馬。”贏渠梁話音剛落,宋病己便是臉色微變,連忙垂下頭去,“昔年我秦國積弱,東有強晉阻秦人東出之路,西有諸戎屢屢犯境,彼時秦公雖有大誌,然苦無賢才良臣輔佐,一日秦公召見名士伯樂問其可有擅長相馬的人推薦,伯樂便舉薦了一位名叫九方皋的相馬者。秦公命九方皋遍尋千裏馬,數月後,九方皋遣人對秦公說尋得一匹黃色的母馬,是為千裏良駒。秦公聞言大喜,遣使者親自去查驗,結果使者迴報說九方皋尋到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公大怒,召見伯樂說:你推薦的人連馬的雌雄、顏色都不分辨不清,如何算得上是會相馬?卻不想伯樂卻是歎曰:九方皋他所觀察的是馬的天賦的內在素質,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記了它的粗糙之處;明悉它的內部,而忘記了它的外表。九方皋隻看見所需要看見的,看不見他所不需要看見的;隻視察他所需要視察的,而遺漏了他所不需要觀察的。像九方皋這樣的相馬,包含著比相馬本身價值更高的道理。果不其然,等待九方皋將馬送迴秦國,確實是一匹天下難得一見的寶馬。(注)”
“秦公說的可是穆公遣九方皋相馬的故事。”宋病己沉吟片刻,輕聲說道。這個故事他隱約有些印象,在前世也曾經聽過,依稀記得與秦穆公有關,而剛才見贏渠梁話語裏提到這個“秦公”之時言語中帶著的敬仰之色,便知道自己果然沒有記錯。
注:語出自《列子·說符》篇,原文為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彌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