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盧弗阿不是建立一種倉庫,而是兩種。(..tw好看的小說)


    一種用於保障國土的防禦,即指定一係列邊境城鎮和堡壘作為國王的要塞,經常為守軍儲備6個月的給養和2個月的草料,使之有永久性的戰備能夠抗擊敵人的圍攻。


    另一種倉庫,即普通倉庫,更有革命性的意義。


    這些倉庫預定用來保障野戰軍在法國邊境以外發起戰局的需要。兩種倉庫都置於地方長官管轄之下,地方長官的責任就是務使倉庫經常有充足的儲備,在盧弗阿所寫的信件中,很大一部分包含著對地方長官們的告誡,要他們抵製把庫存給養用於日常需要的企圖。


    盧弗阿作為陸軍大臣,同他的前任們一樣,主要是實施監督,而不是作為合同的當事人。他不是直接為國家征購物資,而是同承包商們辦交涉,這不僅因為當時沒有適宜的行政辦事機構,也因為缺少經費。從他的大量信件和備忘錄透露的情況看,他的工作程序大體如下。


    首先,把軍隊人數乘以戰局預計持續天數,一般情況下為180天,由此算出預期的消耗量,然後,記下他打算為每種物資支付的價款,再加上運輸、儲存和分配的費用,即得出總的開銷數。然後,國家同承包商簽訂合同,通常是要求賒欠。


    這一點也許是整個製度中最大的弱點,因為隻要盧弗阿不能按時給承包商付款,他就無力對付他們的侵吞掠奪。


    事實上,此中的弊病一直未能根除,同這項古老的製度共始終。


    在從倉庫向軍營運送給養方麵,盧弗阿沒有什麽創新。成立正規的運輸部隊,是此後很久才能辦到的事情,當時通常仍然是就地征用車輛,有條件時也征用駁船。


    盧弗阿最重要的改革,可能是在分配製度方麵,他第一次把士兵應免費得到每天的基本口糧當作一項原則規定下來,標準的夥食是每天兩磅麵包,有時以硬餅幹代替,這些硬餅幹在一個世紀以後成了拿破侖大軍縱橫馳聘於歐洲大陸的動力。


    根據情況,在基本口糧之外再加上肉類、豆類或其他含蛋白質的食物,這些食物不算在標準夥食之內,有時免費供應,有時按市價之一半或四分之一收費。


    這個被稱為國王的這一恩典,有時普及全軍,有時則僅加之於步兵。盧弗阿雖然關心紀律,但看來並未對給養的消耗實行控製,結果士兵們常常浪費食物,或拿食物換酒喝。


    盧弗阿的改革,據說使得軍隊能有更大的機動自由和更高的運動速度,並且延長了法軍、特別是它的騎兵一年中能夠在戰場停留的時間,這些評價在某種程度上無疑是正確的,完全由盧弗阿組織的第一次戰局就證明了這一點,這也是他最成功的一次戰局,而且,從很多方麵看,標誌著戰爭的一次革命。


    為進行1672年路易十四反對荷蘭人的戰爭,盧弗阿建立了一支也許是自薛西斯入侵歐洲以來最龐大的野戰軍,其兵員來自整個西歐,共12萬人之眾。


    由於從南邊進入荷蘭要受到層層河岸要塞的攔阻,因而決定從東邊穿越蓋爾德蘭發起進攻。軍隊的補給依靠預先設置的一係列倉庫。


    這些倉庫設在法國的盟友科隆選帝侯的領土上,該選帝侯為此指定了他的4座城鎮,即:諾伊斯、凱澤斯威斯、波恩和多斯頓。


    隨後,法國國王派遣了辦事人員進入科隆,他們表麵上是為選帝侯服務,實則進行倉庫物資的儲備。


    在整個戰爭中始終遵循的原則是:隻有在國外無法籌得的物資才從國內前送,在今天這個不前送就是死亡的時代,這樣的原則聽起來是很奇怪的。


    因此,那時隻有火炮需從法國運往戰場,其他一切物資都在國外籌措,火藥和彈藥甚至來自阿姆斯特丹,依靠的是那裏的一個猶太銀行家撒多克的各個可靠的辦事處,同時,法國在國內北部邊界開設的倉庫也儲足了物資。


    戰局於5月9日正式揭幕。提雷納及其23000士兵和30門火炮離開設在沙特列的營地,沿桑布爾河向下遊進軍。


    他一路上奪取了通格列斯和比爾森,來到邁斯特裏齊,並包圍了該城,這時,他同孔代的阿登集團軍會合,這支軍隊是沿墨茲河開來此處的。


    5月19日,聯軍離開列日前往萊茵河,孔代渡過萊茵河,而提雷納留在左岸,兩支軍隊沿兩岸進軍,直到6月11日在艾麥裏奇重新會師。


    6月12日,提雷納渡過萊茵河,至此戰爭才真正開始。法軍僅用一周時間,就到達阿麥斯福特,離艾麥裏奇60英裏,離阿姆斯特丹約20英裏。


    此時,荷蘭人掘開了水壩,由於洪水上漲,戰局突然中止。


    從沙特列到艾麥裏奇,法軍主要是在盟邦領土上行軍,他們不是離倉庫越來越遠,事實上,隨著每日的推進,他們離倉庫越來越近。


    盡管有這些異常有利的條件,軍隊在33天內還是隻走了約220英裏,平均每天不到7英裏,但這已是路易十四所有戰局中機動性最高的一次了,直到抵達敵國領土之後,行軍效能才有所提高。


    當然,這也由於進軍距離短,而且幾乎沒有遇到什麽抵抗,的確,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戰局,但它的成功也許主要在於組織的周密性,而不是有什麽特別高的機動性。


    現在,在談到這種補給製度的局限性時,最重要的是要記住它在當時還是極不完善的,在那個時期,進行戰爭的通常方法,甚至戰爭的目的本身,就是取之於敵。


    盧弗阿自己將這一點寫成了幾句套話,每當他把即將進行的戰爭通知軍需官們時,總是使用這幾句套話:“國王陛下已經聚集一支有相當規模的軍隊……準備進入天主教國王的領土,並取用其資財保障軍需,直到天主教國荷蘭總督屈服於國王陛下的要求為止……軍需官要負責促使西班牙各領地繳納其所應負擔之賦稅。”


    即便在盧弗阿明確表示要避免加重本國地方負擔的時候,飼料也還是要就地取給,但是通常總是沒有地方存放這種寶貨,即便隻是進行一次比較短程的翼側行軍,法國的指揮官們也被告知要依靠沿途所能找到的一切維持軍需。


    為此目的,可以象華倫斯坦那樣,采取任何殘暴手段,包括毀屋抓人,掠奪牲畜和財物。就連在一次戰局的最初階段,盡管軍隊的需要至少有一部分係由國內倉庫保障,但為使軍隊過得更好,其必需的資財,仍須取之於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紫色戰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泰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泰夢並收藏紫色戰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