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皇上表現出願意認他這個侄子的態度,何昌逸卻不敢以侄子的身份自居。


    “迴稟陛下,蒙您助微臣一家脫困並照顧的恩澤,家父的身體還算健旺,在家中時,他時常與微臣感慨,萬分慶幸是陛下您能承繼大統,使微臣一家能得以活命,微臣還能有此機遇。”


    能得到昔日讓他高不可攀的瑞王如此認可,正寧帝的心中頗為受用,他當年其實很期待瑞王能成事。


    因為在所有的兄弟姐妹中,其他人大多假仁假義,唯有瑞王雖不曾特意關照他,但也不曾欺他,更不曾試圖拿他作筏子,給他本就困窘的生活添負擔。


    而瑞王不關照他,正是他這個一心隻想苟命的皇子所需要的,因為盯著對方的人太多,他消受不起,對方心中肯定也有數。


    “你的父親,真是可惜了,不過隻要你這個得他悉心教導的兒子能有出息,他也能得到些安慰,安心做事吧,朕不會因為叔侄關係特意照顧你什麽,但是朕也不會容許別人欺你,遇到難處,你盡管開口。”


    聽到這話,何昌逸忍不住心中一酸,在這一刻,他真正感受到了來自眼前這位長輩的善意與真誠,也更加能夠領會到他父親的慶幸。


    所以他當即跪下,流著淚嗑頭道,“多謝陛下,昌逸定當不負陛下的栽培之恩!”


    站在一旁的何殊上前扶起何昌逸,將他扶到桌邊坐上,遞上手帕後,又親手為其倒下一杯茶後,坐在旁邊笑吟吟的說道。


    “昌逸堂哥身在逆境,仍能發奮圖強,走到如今這步,實在令孤欽佩,希望你能再接再厲,將來為國為民做更大貢獻,取得更大成就,讓後世人知道,我們大安皇族的子孫,就算沒了宗室身份,依舊是人中龍鳳。”


    情緒已經緩和下來的何昌逸鄭得其事的拱手,“臣定當努力,不負殿下的厚望。”


    正寧帝關心了一下侄子的終身大事,何殊則問了些對方在合城與上京途中的事後,才在內侍的提醒下,結束這場叔侄會麵。


    內侍提醒提皇後那邊已經準備好午飯,叫他們去過用膳,這是提前定下的。


    以他們與何昌逸之間的關係,留頓飯也是應有之義,隻是這次召見何昌逸,若還留飯,會讓何昌逸變得太過引人矚目。


    而當下的何昌逸,並不適合這種關注。


    來到鳳元宮,皇後一臉煩惱的看著正寧帝與何殊。


    “原平那邊總覺得我要害她,根本不願搭理我派去的人,小六她們還沒學會走,就惦記著想飛,看到你們招錄了一批女官,連伴學都走了好幾個,就動了心思,來找我說,她們也想早點當官,結果我派人拿初試的考卷給幾個公主試試,都沒人通過。”


    正寧帝聞言,也是一臉不悅。


    “你直接讓人告訴老四,她要是不聽教,宗室除名、貶為庶人,送去尼姑庵修身養性,讓她自己選一個。”


    聽到正寧帝連這種話都能脫口而出,可見是實在被四公主給耗盡了耐心,何殊對此表示滿意。


    皇後愣了一下,她以為丈夫是想借此嚇唬四公主,隨即表示讚成,她對四公主既沒有耐心,也沒有任何情分可言。


    何殊隨後提起其他公主。


    “幾個小的也就算了,小六、小七、小八她們三個大的,連初試都過不了,可見她們在課業上麵實在是過於懈怠,兒臣認為,可提高對她們的要求,設製更為嚴厲的獎懲措施,父皇意下如何?”


    正寧帝還在為四公主不爭氣的事感到生氣,此刻聽到何殊提及其他公主們的教育問題,態度嚴肅的迴道。


    “皇兒說得對,我們一定要對這些小的嚴加管教,就算沒出息,也不能不學無術、沒腦子,步老四的後塵。”


    在這方麵達成一致意見後,三人才開始用午膳,讓何殊沒有想到的是,本來可以放鬆的一天,竟在下午的時候,突然給她放了個雷,將她難得的悠閑心情給劈得消失無蹤。


    看著江衛功送來的急報,何殊驚怒交加的捶著桌子質問。


    “為何會拖到大爆發時才發現?諸裏府的官員都在幹什麽?當地的醫民署都在幹什麽?”


    每質問一句,何殊都有將那些不幹人事的官員,都給砍一百遍頭的衝動。


    她早就正式下過明文條令,要求各地要時刻警惕傳染性疾病的出現,哪怕隻是遇上疑似病症,也要及時采取隔離治療措施,謹防擴散。


    但凡確定遇上具有傳染性質的疾病,一定要做到及時上報,對所有風險人員,都要盡早采取最有效的隔離治療措施,絕對不可輕忽大意,要安撫好民心,不可消極放棄每一個染病人員的生命。


    第五十七章


    何殊因自身前世的經曆, 對這種傳染性的疾病高度重視,這也是她總惦記著要改善大安醫療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縱觀大安及過往朝代的曆史,也能看出在這個時代爆發各類疫病的頻率頗高,基本是三兩年就會出現一次較為嚴重的大爆發。


    所以官方早已總結出較為成熟的應對經驗與方式, 畢竟疫病最有效的處置與應對方式, 萬變不離其宗, 一直都是那幾種。


    正寧帝登基後,也曾出現過三四次較為嚴重的,都是出現在他剛登基後的那幾年。


    後麵因何殊要求各地都要重視環境衛生, 在大安全境推行公廁,日常注重清理各種穢物, 近三年都沒再出現過。


    之前那幾次因發現的及時, 早做隔離治療,不僅沒有出現大範圍的傳播,所造成的生命損失也極小。


    可是這次,諸山城爆發的疑似瘴疫的疫情, 至今還沒確定病因, 不僅已出現大麵積的傳播,還有往周圍區域擴散的風險。


    當地官員玩忽職守、反應遲鈍, 沒有及時注意到疫情的出現不說,發現形勢已經變得很嚴重後,竟然選擇將一些染疫的普通人隔離到一處,不管他們的生死。


    隻重點集中現有的醫藥資源, 保障一部分染疫官員與士紳的性命,知道一旦事情鬧大, 自己肯定要擔負罪責, 還膽大包天的選擇全力瞞報。


    何殊一看就知道他們是在打什麽主意, 不管普通百姓的死活,隻保障那些有頭臉之人,等到事了之後,合力將這件事敷衍過去。


    畢竟做好防止擴散的工作後,等到染病的都死得差不多了,這波疫情也就過去了,在這個信息傳播效率低下的時代,不難做到這些。


    這也正是最讓何殊感到驚怒的地方,這些人為保自己的官身,選擇漠視百姓生命安危的做法,實在令人發指。


    可是再怎麽惱怒與痛恨,當務之急還是要解決問題,所以何殊隨後努力平複好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開始有條不紊以正寧帝的名義下令。


    在她前世生活的國家,一些舊式傳染性極強,破壞力極大的傳染病,已經銷聲匿跡,所以她並沒有經曆過,也不曾關注這類疾病。


    所以在這種疫病的防治上,隻能依賴現有的醫療水平。


    不過在何殊的印象中,她前世的南方人之所以嗜辣,似乎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用來對抗當地濕熱氣候,防治某些疾病?


    而南方的濕熱環境與多山的地理環境,則是導致相應地區容易出現瘴疫的主要原因?


    船隊早年帶迴的有辣椒種子,雖然時人還吃不慣這種刺激感極強的調料,朝廷下發到各地的種子不算受歡迎,沒有進行廣泛種植。


    但是為了借用交叉種植辣椒可以防治一部分蟲害的特性,近幾年農務司的實驗莊與東宮的莊子都種了不少。


    這幾年下來,存下的辣椒應該不少。


    想到這裏,何殊迅速招來馮立,讓他帶人迅速調集京中現有的辣椒,快速送往諸山一帶,可以煮成辣椒水免費發放。


    除此之外,可用來治療瘴疫的相關藥材,也迅速開始就近調往諸山,負責督查諸山疫情之案的欽差,與擅長治療相關病症的太醫等人,也迅速起程前往諸山。


    高效運轉起來的朝廷效率頗高,加上從京城前往諸山府的道路情況很好,朝廷就近派去接管諸山府的官員與大夫,以及調撥的物資,都抵達得很迅速。


    看到從京中運過去的大批辣椒,當地官員都有些不解,可是朝廷有令,讓他們這些身在疫區,有染疫風險的人都要喝加有辣椒的湯水,再怎麽不適應那辛辣味,他們也得喝。


    由於朝廷在接到消息後的反應迅速,即便已經開始爆發的疫情現已導致上百人喪命,讓人壓力極大。


    但在後來有了充足的藥材供應,染疫之人也能得到大夫們的對症治療後,這場形勢非常嚴峻的疫/情,終於還是成功被控製住。


    經前去支援的太醫與當地大夫確認,服食辣椒對當地人的身體確實很有益處,對預防部分疫病也能起到一定幫助。


    不用朝廷的推廣宣傳,諸山一帶都開始主動向京中來的人要辣椒種子,使得辣椒的種植與食用,從此在大安的西南方向迅速傳開。


    接到諸山府與周圍區域傳迴的好消息,確定這場來勢洶洶的瘴疫沒有再繼續擴散,染疫人員也陸續在痊愈康複,何殊才覺放心。


    雖因發現得較晚,造成的損失很大,為盡快控製與消滅這波疫情,投入的人力與物力代價也大,但結局總算是好的。


    因疫情而喪命的人數沒再持續上升,沒有在周邊區域擴散爆發,就算是那些付出取得了應有的迴報。


    這段時間以來,她一直在努力迴憶前世無意間接觸到的一些片段性知識,其中就包括瘴疫的出現,好像多是源自那些由蚊蟲聚集成群形成的瘴氣。


    瘴氣包括很多種,最致病的就是由蚊蟲組成的這種,說是沾上瘴氣就會沾染到疫病,實則是被那些蚊蟲叮咬後,才會感染疾病。


    想要盡量避免這種瘴疫的出現,隻有盡量設法從源頭上消滅那些蚊蟲,避免那些蚊蟲泛濫。


    所以何殊隨後又下令,讓當地官員與大夫不僅要做好疫情後的防複發工作,還要組織百姓們滅蚊蟲,研究更高效的滅蚊蟲或驅防蚊蟲的方式。


    也正是在此期間,這些人才發現,許多遠看像煙霧,他們也一直當氣體的瘴氣,實則是由密密麻麻的蚊蟲形成。


    這次的瘴疫,再次提醒了何殊,一定要更加強在大安全境的健康衛生安全工作,不僅要在西南區域開展滅蚊蟲工作,還要開展滅鼠工作,讓人養成被老鼠咬到,要及時備案的常識。


    天花的接痘防治研究工作,也是時候要提上日程了。


    這些都是傳染力極強,傳播速度極快,致死率非常高的疫病。


    兩年前因實施稅改方案,在大安全境進行最新人口普查登記時,統計出的人口總數在六千萬左右。


    隨著稅改方案的實施,尤其是人頭稅的取消等惠政,去年的新增人口得到一個突破性的增長,但是再怎麽算,總人加起來也就六千五百萬上下。


    這麽一點人口,實在經不起那種致死率極高的疫病的收割。


    在何殊曾經學過的曆史上,經常用十室九空來形容百姓遭遇洪災、旱災、戰爭與瘟疫後的慘狀。


    當她真正身處這個時代,看到那些距離她很近的記錄時,才能切身感受其中的無奈與悲痛。


    所以何殊在自己當太子後,一直是以一種近乎焦慮的心態,竭盡全力的想要避免那些曆史記載,真切的發生在她的治下。


    可是這個世界終究不是她擅長用代碼設計與編寫的遊戲世界,沒有邏輯可言,充滿了太多的不可控製因素。


    所以疫情會在她毫無預料的情況下,突然爆發,戰爭也會在她不知道的時候突然出現。


    她所能做的,隻有在事後采取積極措施應對,盡量降低損失,要求朝野上下的官員們一定要時刻警惕,並做好預防工作。


    下令嚴懲諸山府的那些不重視普通百姓的生命,為逃避罪責,竟然選擇瞞報的官員的同時,因夏汛將要來臨,她嚴令要求各地務必要仔細檢修堤壩,疏通河道與泄洪渠道。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山地區域也要高度警惕山洪導致的泥石流。


    伴隨每道政令要求的,都附有如何做到早發現危情,該做什麽應對,以及該采取什麽措施盡量降低損失,可謂是十分細致。


    除了這些,何殊每天還要處理其餘政務,連東宮產業都顧不上。


    看到何殊因操心勞累太過,而變得明顯消瘦的身體,正寧帝有些慚愧。


    “這段時間辛苦皇兒了,都怨為父……”


    何殊打斷他的未盡之言,“父皇不必覺得愧疚,您能做我最堅實的後盾,就是對我的最大支持與幫助,人各有所長,我們爺倆這般配合得就挺好。”


    正寧帝聞言,責任感頓時油然而生。


    “皇兒說得是,父皇當然會全力配合與支持你的一切決定。”


    對於何殊而言,正寧帝能一直安靜的從旁配合她的要求,不做些自以為是的主張,能讓她省心省事,就是最大幫助。


    何殊這個太子都這麽忙了,為她充當秘書處的門下省當然是更加忙得腳不沾地。


    不管是沈卓與何昌逸,還是孟青竹等通過大招錄進來的新人,都在忙碌中迅速適應門下省的工作。


    在這裏沒有與正事無關的閑聊,也沒人勾心鬥角,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幹,上官以身作則,承擔得更多。


    何昌逸每每想起,都感到有些恍惚,明明在那個陽光明媚的中午,他還在禦花園的觀景閣中,見到了那位神情悠閑,狀態十分放鬆的皇叔。


    可是從那天的傍晚起,因一場突然傳出的疫情,他們門下省就陷入了高度緊張與繁忙的狀態,那天上午的那次見麵仿佛隻是他的夢。


    先是大批與疫情相關的曆史記錄,處理應對措施,都被翻找出來,需要分門別類的仔細整理成文。


    接著又是各地水利信息,過去多發山洪泥石流的資料整理,除此之外,還有各種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各種資料,或是任職官員的履曆要整理,或是提供一些參考方案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柏山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柏山人並收藏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