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棠撇了撇嘴,還偉人呢?
她又發了一條:“你別激動,好好控製情緒,仔細工作不能再出錯了,你的工資可沒什麽再降低的幅度了。算了,我不刺激你了,我去睡覺了,晚安。”
詹明江死死捏著手機,不知道過了多久,實驗室出來個穿著白大褂的研究員,大聲道:“詹博,225的瓶子還沒送來嗎?等著用,你再催催!”
“來了!”詹明江高聲應道:“我剛才在做入庫跟出庫記錄,馬上就來。”
他把手機放到兜裏,起身推著早上送來的四大箱細胞培養瓶,往實驗室去了。
第354章 她能讓我少奮鬥20年
顧棠的二年級非常順利,依舊是能蓋住所有費用的全額獎學金。
實驗也在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往前推進,中間小有挫折,但是總體來說實驗結果是正麵的,而且可重複的。
同時她原先的同事們也偶爾給她更新一下國內的消息。
逸源投創的大樓裏又到了2家公司,接著又搬進來兩家,不過沒有一家做成的。
顧棠現在對風投的盈利模式也比較了解了,第一就是做成之後上市,不過按照逸源投創這種小規模的投資,基本上一家不超過500萬的投資,他們的目的不是上市,而是被大公司收購。
下來就是詹博,他依舊堅持在庫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據認識他的人說,原話是這樣的“他已經被生活的重擔和異樣的眼光壓彎了高貴的頭顱跟不太結實的肩膀”。
從這個就能聽出來,他前後幹過兩家公司,沒什麽人喜歡他。
顧棠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也添了不少磚瓦。
分子生物學實驗不好做,這可不是光有意誌堅定就能出結果的領域。
所以每當顧棠實驗進展緩慢,找來找去找不到靶點的時候,也會給詹明江發個消息。
“你最近好不好啊?做庫管,還是不牽扯供貨商和迴扣的庫管,應該沒有什麽機會犯錯了吧?你還是個博士,應該是有機會高升的?”
“也許等你們公司發展壯大,再多建幾個生物實驗室,你手下就又能有幫手了,加油好好幹!我看好你!”
“要是實在撐不住,不如出國做個博後,這樣迴去就又是一條好漢了。要我幫你聯係嗎?我現在英語可好了,他們都說除了用詞語法太過正式,跟母語係沒什麽區別了。”
詹明江一開始還迴消息的,後來發現說不過顧棠,而且也沒她這麽好的心態,他就不迴消息了。
這讓顧棠的樂趣降低不少,不過既然詹明江沒把她拉黑,就證明她發過去的消息這人依舊會看。顧棠就還當詹明江是垃圾桶,實驗不順利就發個消息刺激他一下。
轉臉過來,研究就會很順利了呢~
不知道是因為詹明江不想離開這個繁華大都市,還是他沒勇氣出國讀博,還是被顧棠刺激的壞掉了,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庫管這個崗位上幹出一番大視野。
總之他是一直沒走,一直就這麽做了下去。
最後就是龔麗珊跟唐辰這一對了。
唐辰早就離開園區了,而且就算是他以前的公司,也沒有跟他關係走得特別近的人,所有的消息都是從龔麗珊嘴裏說出來的。
園區裏的人其實都挺關心這一對的,畢竟唐辰都四十了,連個孩子都沒有,這可不符合一般人對男性的認知。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話,“嫁入”豪門不趕緊生個孩子,怎麽能穩住地位呢?
“他挺好的,他還說不著急要孩子,還說我的性子都沒定下來,還跟個小孩子一樣讓人哄的,不著急。”
“而且有了孩子,再怎麽請保姆請育兒嫂上早教班,他說還是得有父母在身邊的,他想跟我多去幾個地方。”
“他說現在科技發達了,產前檢查好好做著不會有問題的,他還說他年紀雖然已經挺大的了,但是不抽煙不酗酒,隻偶爾喝兩杯,也會注意鍛煉身體,再等兩年要孩子也是一樣的。”
“我們這個冬天打算去東南亞度假,他說那邊適合白本護照頭一次出國,等蓋上兩個章,就可以去發達一點的國家了。”
“對,一起去,我家裏跟我大伯家裏一起去。我大伯還想讓他教教我堂哥,看能不能讓他做點正事兒。”
做分子生物學相關實驗是比較無趣的,基本上是一天天的重複。
到了第三年快過完的時候,又有個跟顧棠一起入學,一起上過動物倫理課,但是不同老板手下的在讀博士生崩潰了。
他在實驗室嚎啕大哭,痛罵分子生物學是大坑,還說自己就是個廢物,根本不配上學。
順便還把養果蠅的碟子打碎了,整個房間就真群魔亂舞了。
這事兒不少見,但是直接在實驗室就崩潰的也不多,跟他同實驗室的同學貼心的幫他關上了門,等他在裏頭調整情緒。
過了一周,顧棠她們開seminar的時候,哈德利教授把這事兒當典型案例講了。
“他做的是神經係統病變相關課題,果蠅是研究神經係統的模式生物之一。”
這個顧棠見識過的,而且果蠅還特別好養,就是那種周五離開實驗室沒蓋好蓋子,周一能收獲一房間飛飛飛小可愛的生物。
“他在一個某蛋白的突變株上發現該神經係統病變的現象,下來就該去研究上下遊的基因調控了。”
下頭坐著的幾個人都在點頭,迄今為止一切思路都很正常。
“但是根據最近的實驗結果,他發現他觀察到的神經係統病變不是由於蛋白突產生的,而是因為基因背景導致的。”
下頭一陣倒抽冷氣的聲音,這代表什麽,這一群分子生物學的在讀博士們可再明白不過了。
縱然是見多了的哈德利教授,聲音不免也有點沉痛,“這個病變是個巧合,也就是說,當同源染色體換成了另一個基因背景來源,病變消失了。”
去年才入學的博士生小聲問道:“他、他研究了幾年?”
“三年。”
又是一片抽氣的聲音,“換我也得崩潰。”
“換我怕是連吃了果蠅的心都有了。”
“……我應該不會吃果蠅。”
哈德利教授等大家稍微談論幾句之後道:“我想說,這三年的時間,其實並不是一無所獲的。他還學到了研究問題的一般思路,學會了怎麽研究上下遊的調控,學會了操作儀器,學會了各種實驗的方法,那麽等他調整過來換一個方向,未來的路會走得更順利。”
怎麽說呢,這話雖然是政治正確,但是也不是那麽好調整的。
像時間、金錢這種都算是外物了,對自信心的打擊那才是致命打擊。
好在這人意誌消沉三個月,在聖誕節前調整過來了,投入了新的領域。
不過說實話,顧棠覺得他新選的領域也挺坑的。
他這次把視線投入了毛細胞上。
毛細胞相當於機械波感受器,不可再生,一旦受損就會表現在聽力受損上,甚至導致耳聾。
平常他們做實驗的細胞基本兩種,一種是可以無限傳代養下去的永生化細胞,一種就是現取的原代細胞,隻能培養有限的次數。
毛細胞是個無數人前仆後繼,但是出成果的很少的領域。
顧棠吃飯的時候聽過隔壁的人閑聊,據說是隻要能做出永生化的細胞株,也是一個教授到手。
就……希望他這次能順利。
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快的到了顧棠的博士五年級,她的主體實驗基本完成,現在主要是一邊寫論文,一邊重複關鍵性的數據。
她跟哈德利教授匯報的時候,還得了教授一個白眼。
“真的,你看看你的項目,你五年能做完第一步已經是進展神速了,你還想上小鼠?做恆河猴?”
顧棠道:“那我再做一輪博士後?至少把小鼠做完吧,我這已經開始準備了。”
想顧棠這種成績,又是在本校做的博士,想讀博後一點問題都沒有。
等她論文寫得差不多了,交給哈德利教授審核,教授看著她的初稿也不免有些恍惚。
“你以hotair為中心,一共找到了27個相關因子,其中有17個都在這一條通路上,另外10個參與間接調控。其中20個是前人已經發現的,有七個是你自己找到的……”
哈德利教授摘下眼鏡,揉了揉鼻梁,聲音低沉,問道:“你知道——你得再準備一個ppt了,正式一點,這篇文章發出去,學校一定會收到不少會議申請的。我們得主持一個正式的會議了。”
哈德利教授放下手頭的事情,花了整整兩周時間幫她詳細潤色了整篇論文,然後通過他自己的渠道寄了出去,還專門標注了開創性研究。
一般來說,想要發表在高端期刊上,等上一年半載的絕對符合常理。
甚至等到望眼欲穿之後收到一封寫著“the_quality_is_poor”的拒絕迴信也不是什麽新鮮事。
不過顧棠這一篇論文寄出去不過一周就有了迴應,迴信還寫得很客氣。
他們的專業主編正在審核,文章的質量非常高,會安排在首頁最醒目的位置,另外如果可以的話,預計在下下期的尖端分子生物學期刊上發表,信裏甚至還詢問了會不會耽誤顧棠的安排,他們其實也是可以調整版麵,這期就發表的。
根據他們時間,這期實體期刊應該是已經排好版了。
顧棠倒是不著急,她做博後的事情已經定了下來,所以她的迴複也挺客氣,相信對方的專業安排。
大概一個月之後,尖端分子生物的網站首頁上,就出現了顧棠的文章。
還是在最上方單獨出了個連接,標題還起得挺不符合“客觀冷靜”科學家人設的。
hotair!最具潛力的rna藥物新靶點!
點進去就是顧棠那本排版打印出來整整67頁的文獻,而且還不包括後頭的引用部分。
顧棠一戰成名!
她的郵箱多了各種郵件,有想挖她的,也有想尋求合作的,甚至還有人問她招不招學生的。
也有風投來詢問她是否有合作意向,開始就給她20%的股份。更多的是藥物研發企業,可以給她提供優厚的資金和支持,希望她能加入他們的行列。
顧棠一一都拒絕了,模板迴複:
“感謝您的關心與支持,我目前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到科研上,另外目前的結果隻是一小部分,希望您能繼續關注我的研究,更希望今後有機會合作。”
雖然是模板群發,不過她也暗示了她還有更好的東西沒拿出來,所以這迴信雖然說是拒絕,但是所以人都把她放到了優質潛力合作夥伴庫。
到了十月份,顧棠的文獻發表已經三月有餘,足夠感興趣的人看完並且重複一部分重要數據了。
學校開了正式的報告會,為了表示尊重,還給相關領域的教授們發了請柬。
顧棠打扮的精神幹練,站在了講台上,看著下頭烏央烏央一大片各色人頭,一點都不緊張。
她打開了ppt,“關於整個實驗的具體數據和操作,我相信大家已經研究過了,還有不少人應該已經重複了其中個別較為重要的實驗。我今天想講的,主要是研究的思路,還有個別因子的發現過程。”
這個也算是哈德利教授給她提的意見。
文獻大家肯定都看過的,看過四五遍的也不在少數,更多人關心的是思路,是怎麽確定靶點跟方向的,是怎麽分析數據結果,從諸多候選因子中找出真正相關的那一個。
台下幾乎所有人都在等著,不過這裏頭還有個熟人,他除了等待,還有點不敢相信。
這人就是顧棠原來公司的老板,齊總。
當然他現在的身份是齊教授。
她又發了一條:“你別激動,好好控製情緒,仔細工作不能再出錯了,你的工資可沒什麽再降低的幅度了。算了,我不刺激你了,我去睡覺了,晚安。”
詹明江死死捏著手機,不知道過了多久,實驗室出來個穿著白大褂的研究員,大聲道:“詹博,225的瓶子還沒送來嗎?等著用,你再催催!”
“來了!”詹明江高聲應道:“我剛才在做入庫跟出庫記錄,馬上就來。”
他把手機放到兜裏,起身推著早上送來的四大箱細胞培養瓶,往實驗室去了。
第354章 她能讓我少奮鬥20年
顧棠的二年級非常順利,依舊是能蓋住所有費用的全額獎學金。
實驗也在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往前推進,中間小有挫折,但是總體來說實驗結果是正麵的,而且可重複的。
同時她原先的同事們也偶爾給她更新一下國內的消息。
逸源投創的大樓裏又到了2家公司,接著又搬進來兩家,不過沒有一家做成的。
顧棠現在對風投的盈利模式也比較了解了,第一就是做成之後上市,不過按照逸源投創這種小規模的投資,基本上一家不超過500萬的投資,他們的目的不是上市,而是被大公司收購。
下來就是詹博,他依舊堅持在庫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據認識他的人說,原話是這樣的“他已經被生活的重擔和異樣的眼光壓彎了高貴的頭顱跟不太結實的肩膀”。
從這個就能聽出來,他前後幹過兩家公司,沒什麽人喜歡他。
顧棠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也添了不少磚瓦。
分子生物學實驗不好做,這可不是光有意誌堅定就能出結果的領域。
所以每當顧棠實驗進展緩慢,找來找去找不到靶點的時候,也會給詹明江發個消息。
“你最近好不好啊?做庫管,還是不牽扯供貨商和迴扣的庫管,應該沒有什麽機會犯錯了吧?你還是個博士,應該是有機會高升的?”
“也許等你們公司發展壯大,再多建幾個生物實驗室,你手下就又能有幫手了,加油好好幹!我看好你!”
“要是實在撐不住,不如出國做個博後,這樣迴去就又是一條好漢了。要我幫你聯係嗎?我現在英語可好了,他們都說除了用詞語法太過正式,跟母語係沒什麽區別了。”
詹明江一開始還迴消息的,後來發現說不過顧棠,而且也沒她這麽好的心態,他就不迴消息了。
這讓顧棠的樂趣降低不少,不過既然詹明江沒把她拉黑,就證明她發過去的消息這人依舊會看。顧棠就還當詹明江是垃圾桶,實驗不順利就發個消息刺激他一下。
轉臉過來,研究就會很順利了呢~
不知道是因為詹明江不想離開這個繁華大都市,還是他沒勇氣出國讀博,還是被顧棠刺激的壞掉了,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庫管這個崗位上幹出一番大視野。
總之他是一直沒走,一直就這麽做了下去。
最後就是龔麗珊跟唐辰這一對了。
唐辰早就離開園區了,而且就算是他以前的公司,也沒有跟他關係走得特別近的人,所有的消息都是從龔麗珊嘴裏說出來的。
園區裏的人其實都挺關心這一對的,畢竟唐辰都四十了,連個孩子都沒有,這可不符合一般人對男性的認知。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話,“嫁入”豪門不趕緊生個孩子,怎麽能穩住地位呢?
“他挺好的,他還說不著急要孩子,還說我的性子都沒定下來,還跟個小孩子一樣讓人哄的,不著急。”
“而且有了孩子,再怎麽請保姆請育兒嫂上早教班,他說還是得有父母在身邊的,他想跟我多去幾個地方。”
“他說現在科技發達了,產前檢查好好做著不會有問題的,他還說他年紀雖然已經挺大的了,但是不抽煙不酗酒,隻偶爾喝兩杯,也會注意鍛煉身體,再等兩年要孩子也是一樣的。”
“我們這個冬天打算去東南亞度假,他說那邊適合白本護照頭一次出國,等蓋上兩個章,就可以去發達一點的國家了。”
“對,一起去,我家裏跟我大伯家裏一起去。我大伯還想讓他教教我堂哥,看能不能讓他做點正事兒。”
做分子生物學相關實驗是比較無趣的,基本上是一天天的重複。
到了第三年快過完的時候,又有個跟顧棠一起入學,一起上過動物倫理課,但是不同老板手下的在讀博士生崩潰了。
他在實驗室嚎啕大哭,痛罵分子生物學是大坑,還說自己就是個廢物,根本不配上學。
順便還把養果蠅的碟子打碎了,整個房間就真群魔亂舞了。
這事兒不少見,但是直接在實驗室就崩潰的也不多,跟他同實驗室的同學貼心的幫他關上了門,等他在裏頭調整情緒。
過了一周,顧棠她們開seminar的時候,哈德利教授把這事兒當典型案例講了。
“他做的是神經係統病變相關課題,果蠅是研究神經係統的模式生物之一。”
這個顧棠見識過的,而且果蠅還特別好養,就是那種周五離開實驗室沒蓋好蓋子,周一能收獲一房間飛飛飛小可愛的生物。
“他在一個某蛋白的突變株上發現該神經係統病變的現象,下來就該去研究上下遊的基因調控了。”
下頭坐著的幾個人都在點頭,迄今為止一切思路都很正常。
“但是根據最近的實驗結果,他發現他觀察到的神經係統病變不是由於蛋白突產生的,而是因為基因背景導致的。”
下頭一陣倒抽冷氣的聲音,這代表什麽,這一群分子生物學的在讀博士們可再明白不過了。
縱然是見多了的哈德利教授,聲音不免也有點沉痛,“這個病變是個巧合,也就是說,當同源染色體換成了另一個基因背景來源,病變消失了。”
去年才入學的博士生小聲問道:“他、他研究了幾年?”
“三年。”
又是一片抽氣的聲音,“換我也得崩潰。”
“換我怕是連吃了果蠅的心都有了。”
“……我應該不會吃果蠅。”
哈德利教授等大家稍微談論幾句之後道:“我想說,這三年的時間,其實並不是一無所獲的。他還學到了研究問題的一般思路,學會了怎麽研究上下遊的調控,學會了操作儀器,學會了各種實驗的方法,那麽等他調整過來換一個方向,未來的路會走得更順利。”
怎麽說呢,這話雖然是政治正確,但是也不是那麽好調整的。
像時間、金錢這種都算是外物了,對自信心的打擊那才是致命打擊。
好在這人意誌消沉三個月,在聖誕節前調整過來了,投入了新的領域。
不過說實話,顧棠覺得他新選的領域也挺坑的。
他這次把視線投入了毛細胞上。
毛細胞相當於機械波感受器,不可再生,一旦受損就會表現在聽力受損上,甚至導致耳聾。
平常他們做實驗的細胞基本兩種,一種是可以無限傳代養下去的永生化細胞,一種就是現取的原代細胞,隻能培養有限的次數。
毛細胞是個無數人前仆後繼,但是出成果的很少的領域。
顧棠吃飯的時候聽過隔壁的人閑聊,據說是隻要能做出永生化的細胞株,也是一個教授到手。
就……希望他這次能順利。
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快的到了顧棠的博士五年級,她的主體實驗基本完成,現在主要是一邊寫論文,一邊重複關鍵性的數據。
她跟哈德利教授匯報的時候,還得了教授一個白眼。
“真的,你看看你的項目,你五年能做完第一步已經是進展神速了,你還想上小鼠?做恆河猴?”
顧棠道:“那我再做一輪博士後?至少把小鼠做完吧,我這已經開始準備了。”
想顧棠這種成績,又是在本校做的博士,想讀博後一點問題都沒有。
等她論文寫得差不多了,交給哈德利教授審核,教授看著她的初稿也不免有些恍惚。
“你以hotair為中心,一共找到了27個相關因子,其中有17個都在這一條通路上,另外10個參與間接調控。其中20個是前人已經發現的,有七個是你自己找到的……”
哈德利教授摘下眼鏡,揉了揉鼻梁,聲音低沉,問道:“你知道——你得再準備一個ppt了,正式一點,這篇文章發出去,學校一定會收到不少會議申請的。我們得主持一個正式的會議了。”
哈德利教授放下手頭的事情,花了整整兩周時間幫她詳細潤色了整篇論文,然後通過他自己的渠道寄了出去,還專門標注了開創性研究。
一般來說,想要發表在高端期刊上,等上一年半載的絕對符合常理。
甚至等到望眼欲穿之後收到一封寫著“the_quality_is_poor”的拒絕迴信也不是什麽新鮮事。
不過顧棠這一篇論文寄出去不過一周就有了迴應,迴信還寫得很客氣。
他們的專業主編正在審核,文章的質量非常高,會安排在首頁最醒目的位置,另外如果可以的話,預計在下下期的尖端分子生物學期刊上發表,信裏甚至還詢問了會不會耽誤顧棠的安排,他們其實也是可以調整版麵,這期就發表的。
根據他們時間,這期實體期刊應該是已經排好版了。
顧棠倒是不著急,她做博後的事情已經定了下來,所以她的迴複也挺客氣,相信對方的專業安排。
大概一個月之後,尖端分子生物的網站首頁上,就出現了顧棠的文章。
還是在最上方單獨出了個連接,標題還起得挺不符合“客觀冷靜”科學家人設的。
hotair!最具潛力的rna藥物新靶點!
點進去就是顧棠那本排版打印出來整整67頁的文獻,而且還不包括後頭的引用部分。
顧棠一戰成名!
她的郵箱多了各種郵件,有想挖她的,也有想尋求合作的,甚至還有人問她招不招學生的。
也有風投來詢問她是否有合作意向,開始就給她20%的股份。更多的是藥物研發企業,可以給她提供優厚的資金和支持,希望她能加入他們的行列。
顧棠一一都拒絕了,模板迴複:
“感謝您的關心與支持,我目前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到科研上,另外目前的結果隻是一小部分,希望您能繼續關注我的研究,更希望今後有機會合作。”
雖然是模板群發,不過她也暗示了她還有更好的東西沒拿出來,所以這迴信雖然說是拒絕,但是所以人都把她放到了優質潛力合作夥伴庫。
到了十月份,顧棠的文獻發表已經三月有餘,足夠感興趣的人看完並且重複一部分重要數據了。
學校開了正式的報告會,為了表示尊重,還給相關領域的教授們發了請柬。
顧棠打扮的精神幹練,站在了講台上,看著下頭烏央烏央一大片各色人頭,一點都不緊張。
她打開了ppt,“關於整個實驗的具體數據和操作,我相信大家已經研究過了,還有不少人應該已經重複了其中個別較為重要的實驗。我今天想講的,主要是研究的思路,還有個別因子的發現過程。”
這個也算是哈德利教授給她提的意見。
文獻大家肯定都看過的,看過四五遍的也不在少數,更多人關心的是思路,是怎麽確定靶點跟方向的,是怎麽分析數據結果,從諸多候選因子中找出真正相關的那一個。
台下幾乎所有人都在等著,不過這裏頭還有個熟人,他除了等待,還有點不敢相信。
這人就是顧棠原來公司的老板,齊總。
當然他現在的身份是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