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教者,始金天眷中道士蕭抱珍,傳太一三元法籙之術,因名其教曰太一。四傳而至蕭輔道。世祖在潛邸聞其名,命史天澤召至和林,賜對稱旨,留居宮邸。以老,請授弟子李居壽掌其教事。至元十一年,建太一宮於兩京,命居壽居之,領祠事,且禋祀六丁,以繼太保劉秉忠之術。十三年,賜太一掌教宗師印。十六年十月辛醜,月直元辰,敕居壽祠醮,奏赤章於天,凡五晝夜。事畢,居壽請間曰:“皇太子春秋鼎盛,宜參預國政。”且又因典瑞董文忠以為言,世祖喜曰:“行將及之。”其後詔太子參決朝政,庶事皆先啟後聞者,蓋居壽為之先也。


    列傳第九十方技(工藝附)


    自昔帝王勃興,雖星曆醫卜方術異能之士,莫不過絕於人,類非後來所及,蓋天運也。元有中土,巨公異人,身兼數器者,皆應期而出,相與立法創製,開物成務,以輔成大業,亦雲盛哉。若道流釋子,所挾多方,事適逢時,既皆別為之傳。其他以術數言事輒驗,及以醫著效,被光寵者甚眾。舊史多闕弗錄,今取其事跡可見者,為《方技篇》。而以工藝貴顯,亦附見焉。


    田忠良,字正卿,其先平陽趙城人,金亡,徙中山。忠良好學,通儒家、雜家言。嚐識太保劉秉忠於微時。秉忠薦於世祖,遣使召至,帝視其狀貌步趨,顧謂侍臣曰:“是雖以陰陽家進,必將為國用。”俄指西序第二人謂忠良曰:“彼手中握何物?”忠良對曰:“雞卵也。”果然。帝喜,又曰:“朕有事縈心,汝試占之。”對曰:“以臣術推之,當是一名僧病耳。“帝曰:“然,國師也。”遂遣左侍儀奉禦也先乃送忠良司天台,給筆劄,令秉忠試星曆、遁甲諸書。秉忠奏曰:“所試皆通,司天諸生鮮有及者。”詔官之司天。帝曰:“朕用兵江南,困於襄樊,累年不決,奈何?”忠良對曰:“在酉年矣。”


    至元十一年,阿裏海牙奏請率十萬眾渡江,朝議難之,帝密問曰:“汝試筮之,濟否?”忠良對曰:“濟。”帝獵於柳林,禦幄殿,侍臣甚眾,顧忠良曰:“今拜一大將取江南,朕心已定,果何人耶?”忠良環視左右,目一人,對曰:“是偉丈夫,可屬大事。”帝笑曰:“此伯顏也,為西王旭烈兀使,朕以其才留用之,汝識朕心。”賜鈔五百貫、衣一襲。七月十五日夜,白氣貫三台,帝問何祥,忠良對曰:“三公其死乎!”未幾,太保劉秉忠卒。八月,帝出獵,駐輦召忠良曰:“朕有所遺,汝知何物,還可複得否?”對曰:“其數珠乎?明日,二十裏外人當有得而來獻者。”已而果然。帝喜,賜以貂裘。十月,有旨問忠良:“南征將士能渡江否?勞師費財,朕甚憂之。”忠良奏曰:“明年正月當奏捷矣。”


    十二年正月,師取鄂州,丞相伯顏遣使來獻宋寶,有玉香爐,輟以賜忠良,及金織文十匹。二月,帝不豫,召忠良謂曰:“或言朕今歲不嘉,汝術雲何?”忠良對曰:“聖體行自安矣。”三月,帝疾愈,賜銀五百兩、衣材三十匹。五月,車駕清暑上都,遣使來召曰:“叛者浸入山陵,久而不去,汝與和禮霍孫率眾往視之。”既至,山陵如故,俄而叛兵大至,圍之三匝,三日不解。忠良引眾夜歸,敵殊不覺,和禮霍孫以為神,白其事於帝,賜黃金十兩。八月,以海都為邊患,遣皇子北平王那木罕、丞相安童征之,忠良奏曰:“不吉,將有叛者。”帝不悅。十二月,諸王昔裏吉劫皇子、丞相以入海都,帝召忠良曰:“朕幾信讒言罪汝,今如汝言,汝祀神致禱,雖黃金朕所不吝。”忠良對曰:“無事於神,皇子未年當還。”後果然。十四年八月,車駕駐隆興北,忠良奏曰:“昔裏吉之叛,以安童之食不彼及也。今宿衛之士,日食一瓜,豈能充饑,竊有怨言矣。”帝怒,笞主膳二人,俾均其食。十五年三月,汴梁河清三百裏,帝曰:“憲宗生,河清;朕生,河又清;今河又清,何耶?”忠良對曰:“應在皇太子宮矣。”帝語符寶郎董文忠曰:“是不妄言,殆有征也。”


    十八年,特命為太常丞。少府為諸王昌童建宅於太廟南,忠良往仆其柱,少府奏之,帝問忠良,對曰:“太廟前豈諸王建宅所耶?”帝曰:“卿言是也。”又奏曰:“太廟前無馳道,非禮也。”即敕中書辟道。國製,十月上吉,有事於太廟。或請牲不用牛,忠良奏曰:“梁武帝用麵為犧牲,後如何耶?”從之。遷太常少卿。二十年,將征日本國,召忠良擇日出師,忠良奏曰:“僻陋海隅,何足勞天戈。”不聽。二十四年,請建太社於朝右,建郊壇於國南。俄兼引進使。二十九年,遷太常卿。


    大德元年,遷昭文館大學士、中奉大夫,兼太常太卿。十一年,成宗崩,阿忽台等持異謀,將以皇後教,祔成宗於廟。忠良爭曰:“嗣皇帝祔先帝於廟,禮也;皇後教,非製也。”阿忽台等怒曰:“製自天降耶?汝不畏死,敢沮大事!”忠良竟不從。既而仁宗以太弟奉皇太後至自懷州,潛與密謀誅阿忽台等。武宗即位,進榮祿大夫、大司徒,賜銀印。仁宗即位,又進光祿大夫,領太常禮儀院事。延祐四年正月卒,年七十五。贈推忠守正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趙國公,諡忠獻。


    子天澤,翰林侍講學士、嘉議大夫、知製誥兼修國史。


    靳德進,其先潞州人,後徙大名。祖璿,業儒。父祥,師事陵川郝溫,兼善星曆。金末兵亂,與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訪得之,舐其目,百日複明,人稱其孝。國初,玉出幹劉敏行省於燕,辟祥置幕下,佩以金符。時籓帥得擅生殺,無辜者多賴祥以免。贈集賢大學士,諡安靖。


    德進為人材辨,幼讀書,能通大義,父歿,益自刻勵,尤精於星曆之學。世祖命太保秉忠選太史官屬,德進以選授天文、星曆、卜筮三科管勾,凡交蝕躔次、六氣侵沴,所言休咎輒應。時因天象以進規諫,多所裨益。累遷秘書監,掌司天事。從征叛王乃顏,揆度日時,率中機會。諸將欲剿絕其黨,德進獨陳天道好生,請緩師以待其降。俄奏言:“叛始由惑於妖言,遂謀不軌,宜括天下術士,設陰陽教官,使訓學者,仍歲貢有成者一人。”帝從之,遂著為令。


    成宗以皇孫撫軍北邊,帝遣使授皇太子寶,德進預在行,凡攻戰取勝,皆豫克期日,無不驗者。亦間言事得失,多所裨益。成宗即位,曆陳世祖進賢納諫、諮詢治亂之原,帝嘉納之。授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領司天台事,賜金帶宴服。都城以荻苫廩,或請以瓦易之,帝以問德進,對曰:“若是役驟興,物必踴貴,民力重困,臣愚未見其可。”議遂寢。敕中書自今凡集議政事,必使德進預焉。所建明多見於施行。尋以病丐閑。仁宗時在東宮,特令中書加官以留之。會車駕自上京還,召見白海行宮,授資德大夫、中書右丞,議通政院事。仁宗即位,命領太史院事,力辭不允。以疾卒於位。贈推誠讚治功臣、榮祿大夫、大司徒、柱國、魏國公,諡文穆。子泰,工部侍郎。


    張康,字汝安,號明遠,潭州湘潭人。祖安厚,父世英。康早孤力學,旁通術數。宋呂文德、江萬裏、留夢炎皆推重之,辟置幕下。宋亡,隱衡山。至元十四年,世祖遣中丞崔彧祀南嶽,就訪隱逸。彧兄湖南行省參政崔斌言康隱衡山,學通天文地理。彧還,具以聞,遣使召康,與斌偕至京師。十五年夏四月,至上都見帝,親試所學,大驗,授著作佐郎,仍以內嬪鬆夫人qi之。凡召對,禮遇殊厚,唿以明遠而不名。嚐麵諭:凡有所問,使極言之。


    十八年,康上奏:“歲壬午,太一理艮宮,主大將客、參將囚,直符治事,正屬燕分。明年春,京城當有盜兵,事幹將相。”十九年三月,盜果起京師,殺阿合馬等。帝欲征日本,命康以太一推之,康奏曰:“南國甫定,民力未蘇,且今年太一無算,舉兵不利。”從之。嚐賜太史院錢,分千貫以與康,不受,眾服其廉。久之,乞歸田裏,優詔不許,遷奉直大夫、秘書監丞。年六十五卒。子天祐。


    李杲,字明之,鎮人也,世以貲雄鄉裏。杲幼歲好醫藥,時易人張元素以醫名燕趙間,杲捐千金從之學,不數年,盡傳其業。家既富厚,無事於技,操有餘以自重,人不敢以醫名之。大夫士或病其資性高謇,少所降屈,非危急之疾,不敢謁也。其學於傷寒、癰疽、眼目病為尤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濂等 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濂等 編並收藏元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