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三十、府一、州二,屬州二十六,屬縣一百四十三。本省陸站一百八十處,水站八十二處。


    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


    杭州路,上。


    唐初為杭州,後改餘杭郡,又仍為杭州。五代錢鏐據兩浙,號吳越國。宋高宗南渡,都之,為臨安府。元至元十三年,平江南,立兩浙都督府,又改為安撫司。十五年,改為杭州路總管府。二十一年,自揚州遷江淮行省來治於杭,改曰江浙行省。本路戶三十六萬八百五十,口一百八十三萬四千七百一十。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數。


    領司二、縣八、州一。


    左、右錄事司。宋高宗建炎三年,遷都杭州,設九廂。元至元十四年,分為四隅錄事司。泰定二年,並為左右二錄事司。


    縣八


    錢塘,上。


    仁和,上。與錢塘分治城下。


    餘杭,中。


    臨安,中。


    新城,中。


    富陽,中。


    於潛,中。


    昌化。中。


    州一


    海寧州,中。


    唐以來為鹽官縣。元元貞元年,以戶口繁多,升為鹽官州。是年,升江南平陽等縣為州,以戶為差,戶至四萬五萬者為下州,五萬至十萬者為中州。凡為中州者二十八,下州者十五。


    泰定四年,海圮鹽官。天曆二年,改海寧州。海寧東南皆濱巨海,自唐、宋常有水患,大德、延祐間亦嚐被其害。泰定四年春,其害尤甚,命都水少監張仲仁往治之,沿海三十餘裏下石囤四十四萬三千三百有奇,木櫃四百七十餘,工役萬人。文宗即位,水勢始平,乃罷役,故改曰海寧雲。


    湖州路,上。


    唐改吳興郡,又改湖州。宋改安吉州。至元十三年,升湖州路。戶二十五萬四千三百四十五。抄籍戶口數闕,用至順錢糧數。


    領司一、縣五、州一。


    錄事司。舊設東西南北四廂。至元十三年,立總督四廂。十四年,改錄事司。


    縣五


    烏程,上。


    歸安,上。與烏程皆為倚郭。


    安吉,中。


    德清,下。


    武康。中。


    州一


    長興州,中。[]


    唐為綏州,又更名雉州,又為長城縣。硃梁改曰長興。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為州。


    嘉興路,上。


    唐為嘉興縣。石晉置秀州。宋為嘉禾郡,又升嘉興府。戶四十二萬六千六百五十六,口二百二十四萬五千七百四十二。領司一、縣一、州二。


    錄事司。舊置廂官,元初改為兵馬司。至元十四年,置錄事司。


    縣一


    嘉興。上。倚郭。


    州二


    海鹽州,中。


    唐為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崇德州,中。


    石晉置,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平江路,上。


    唐初為蘇州,又改吳郡,又仍為蘇州。宋為平江府。元至元十三年升平江路。戶四十六萬六千一百五十八,口二百四十三萬三千七百。領司一、縣二、州四。


    錄事司。


    縣二


    吳縣,上。


    長洲。上。與吳縣並為倚郭。


    州四


    昆山州,中。


    唐以來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常熟州,中。


    唐以來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吳江州,中。


    唐以來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嘉定州,中。


    本昆山縣地,宋置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常州路,上。


    唐初為常州,又改晉陵郡,又複為常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升為路。戶二十萬九千七百三十二,口一百二萬一十一。領司一、縣二、州二。


    錄事司。


    縣二


    晉陵,中。倚郭。


    武進。中。倚郭。


    州二


    宜興州,中。


    唐義興縣。宋改義為宜。元至元十五年,升宜興府。二十年,仍為縣。二十一年,複升為府,仍置宜興縣以隸之。元貞元年,府縣俱廢,止立宜興州。


    無錫州,中。


    唐無錫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鎮江路,下。


    唐潤州,又改丹陽郡,又為鎮海軍。宋為鎮江府。元至元十三年,升為鎮江路。戶一十萬三千三百一十五,口六十二萬三千六百四十四。領司一、縣三。


    錄事司。


    縣三


    丹徒,中。倚郭。


    丹陽,中。


    金壇。中。


    建德路,上。


    唐睦州,又為嚴州,又改新定郡。宋為建德軍,又為遂安軍,後升建德府。元至元十三年,改建德府安撫司。十四年,改建德路。戶一十萬三千四百八十一,口五十萬四千二百六十四。領司一、縣六。


    錄事司。


    縣六


    建德,中。倚郭。


    淳安,中。


    遂安,下。


    桐廬,中。


    分水,中。


    壽昌。中。


    鬆江府,唐為蘇州屬邑。宋為秀州屬邑。元至元十四年,升為華亭府。十五年,改鬆江府,仍置華亭縣以隸之。戶一十六萬三千九百三十一。至順錢糧數。


    領縣二:


    華亭,上。倚郭。


    上海。上。本華亭縣地,至元二十七年,以戶口繁多,置上海縣,屬鬆江府。


    江陰州,上。


    唐初為暨州,後為江陰縣,隸常州。宋為軍。元至元十二年,依舊置軍,行安撫司事。十四年,升為江陰路總管府,今降為江陰州。戶五萬三千八百二十一,口三十萬一百七十七。


    浙東道宣慰司都元帥府元治婺州,大德六年移治慶元。


    慶元路,上。


    唐為鄞州,又為明州,又為餘姚郡。宋升慶元府。元至元十三年,改置宣慰司。十四年,改為慶元路總管府。戶二十四萬一千四百五十七,口五十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三。領司一、縣四、州二。


    錄事司。


    縣四


    鄞縣,上。倚郭。


    象山,中。


    慈溪,中。


    定海。中。


    州二


    奉化州,下。


    唐析鄮縣地置奉化縣,隸明州。元元貞元年,升為奉化州,隸慶元。


    昌國州,下。


    宋置昌國縣。元至元十四年,升為州,仍置昌國縣以隸之。後止立昌國州,隸慶元。


    衢州路,上。


    本太末地,唐析婺州之西境置衢州,又改信安郡,又改為衢州。元至元十三年,改衢州路總管府。戶一十萬八千五百六十七,口五十四萬三千六百六十。領司一、縣五。


    錄事司。


    縣五


    西安,中。倚郭。


    龍遊,上。


    江山,下。


    常山,下。宋改信安,今複舊名。


    開化。中。


    浙東海右道肅政廉訪司


    婺州路,上。


    唐初為婺州,又改東陽郡。宋為保寧軍。元至元十三年,改婺州路。戶二十二萬一千一百一十八,口一百七萬七千五百四十。領司一、縣六、州一。


    錄事司。


    縣六


    金華,上。倚郭。


    東陽,上。


    義烏,上。


    永康,中。


    武義,中。


    浦江。中。


    州一


    蘭溪州,下。


    本金華之西部三河戍,唐析置蘭溪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紹興路,上。


    唐初為越州,又改會稽郡,又仍為越州。宋為紹興府。元至元十三年,改紹興路。戶一十五萬一千二百三十四,口五十二萬一千五百八十八。領司一、縣六、州二。


    錄事司。


    縣六


    山陰,上。


    會稽,中。與山陰俱倚郭。有會稽山為南鎮。


    上虞,上。


    蕭山,中。


    嵊縣,上。


    新昌。中。


    州二


    餘姚州,下。


    唐餘姚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諸暨州,下。


    宋諸暨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溫州路,上。


    唐初為東嘉州,又改永嘉郡,又為溫州。宋升瑞安府。元至元十三年,置溫州路。戶一十八萬七千四百三,口四十九萬七千八百四十八。領司一、縣二、州二。


    錄事司。


    縣二


    永嘉,上。倚郭。


    樂清。下。


    州二


    瑞安州,下。


    唐瑞安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平陽州,下。


    唐平陽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台州路,上。


    唐初為海州,複改台州,又改臨海郡,又為德化軍,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台州路總管府。戶一十九萬六千四百一十五,口一百萬三千八百三十三。領司一、縣四、州一。


    錄事司。


    縣四


    臨海,上。倚郭。


    仙居,上。


    寧海,上。


    天台。中。


    州一


    黃岩州,下。


    唐為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處州路,上。


    唐初為括州,又改縉雲郡,又為處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立處州路總管府。戶一十三萬二千七百五十四,口四十九萬三千六百九十二。領司一、縣七。


    錄事司。


    縣七


    麗水,中。倚郭。


    龍泉,中。


    鬆陽,中。


    遂昌,中。


    青田,中。


    縉雲,中。


    慶元。中。


    江東建康道肅政廉訪司


    寧國路,上。


    唐為宣州,又為宣城郡,又升寧國軍。宋升寧國府。元至元十四年,升寧國路總管府。戶二十三萬二千五百三十八,口一百一十六萬二千六百九十。領司一、縣六。


    錄事司。舊立四廂,元至元十四年,廢四廂創立。


    縣六


    宣城,上。倚郭。


    南陵,中。


    涇縣,中。


    寧國,中。


    旌德,中。


    太平。中。


    徽州路,上。


    唐歙州。宋改徽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徽州路。戶一十五萬七千四百七十一,口八十二萬四千三百四。領司一、縣五、州一。


    錄事司。舊設四廂,至元十四年改置。


    縣五


    歙縣,上。倚郭。


    休寧,中。


    祈門,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濂等 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濂等 編並收藏元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