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治元年正月乙酉,始命於太廟垣西北建大次殿。丙戌,始以四孟月時享,親祀太室。禮成,坐大次謂群臣曰:“朕纘承祖宗丕緒,夙夜祗栗,無以報稱,歲惟四祀,使人代之,不能至如在之誠,實所未安。自今以始,歲必親祀,以終朕身。”五月,中書省臣言:“以廟製事,集禦史台、翰林院、太常院臣議。謹按前代廟室,多寡不同。晉則兄弟同為一室,正室增為十四間,東西各一間。唐九廟,後增為十一室。宋增室至十八,東西夾室各一間,以藏祧主。今太廟雖分八室,然兄弟為世,止六世而已。世祖所建前廟後寢,往歲寢殿災。請以今殿為寢,別作前廟十五間,中三間通為一室,以奉太祖神主,餘以次為室,庶幾情文得宜。謹上太常廟製。”製曰:“善,期以來歲營之。”


    二年春正月丁醜,始陳鹵簿,親享太廟。三月二十三日,以新作太廟正殿,夏秋二祭權止。秋八月丙辰,太皇太後崩,太常院官奏:“國哀以日易月,旬有二日外,乃舉祀事。有司以十月戊辰,有事於太廟,取聖裁。”製曰:“太廟禮不可廢,迎香去樂可也。”又言:“太廟興工未畢,有妨陳宮縣樂,請止用登歌。”從之。


    三年春三月戊申,祔昭獻元聖皇後於順宗室。夏四月六日,上都分省參議速速,以都堂旨,太廟夾室未有製度,再約台院等官議定。博士議曰:“按《爾雅》曰‘室有東西廂曰廟’,《注》:‘夾室前堂。’同禮曰‘西夾南向’,《注》曰‘西廂夾室’。此東西夾室之正文也。賈公彥曰:‘室有東西廂曰廟,其夾皆在序。’是則夾者,猶今耳房之類也。然其製度,則未之聞。東晉太廟正室一十六間,東西儲各一間,共十有八。所謂儲者,非夾室與?唐貞觀故事,遷廟之主,藏於夾室西壁,南北三間。又宋哲宗亦嚐於東夾室奉安,後雖增建一室,其夾室仍舊。是唐、宋夾室,與諸室製度無大異也。五帝不相沿樂,三王不相襲禮。今廟製皆不合古,權宜一時。宜取今廟一十五間,南北六間,東西兩頭二間,準唐南北三間之製,壘至棟為三間,壁以紅泥,以準東西序,南向為門,如今室戶之製,虛前以準廂,所謂夾室前堂也。雖未盡合於古,於今事為宜。”六月,上都中書省以聞,製若曰“可”。壬申,敕以太廟前殿十有五間,東西二間為夾室,南向。秋七月辛卯,太廟落成。俄,國有大故,晉王即皇帝位。十二月戊辰,追尊皇考晉王為皇帝,廟號顯宗,皇妣晉王妃為皇後。庚午,盜入太廟,失仁宗及慈聖皇後神主。壬申,重作仁廟二金主。丙午,禦史趙成慶言:“太廟失神主,乃古今莫大之變。由太常禮官不恭厥職,宜正其罪,以謝宗廟,以安神靈。”製命中書定罪。


    泰定元年春正月甲午,奉安仁宗及慈聖皇後二神主。丁醜,禦史宋本、趙成慶、李嘉賓言:“太廟失神主,已得旨,命中書定太常失守之罪。中書以為事在太廟署令,而太常官屬居位如故。昔唐陵廟皆隸宗正。盜斫景陵門戟架,既貶陵令丞,而宗正卿亦皆貶黜。且神門戟架比之太廟神主,孰為輕重?宜定其罪名,顯示黜罰,以懲不恪。”不報。


    先是,博士劉致建議曰:


    竊以禮莫大於宗廟。宗廟者,天下國家之本,禮樂刑政之所自出也。唐、虞、三代而下,靡不由之。聖元龍興朔陲,積德累功,百有餘年,而宗廟未有一定之製。(.好看的小說)方聖天子繼統之初,定一代不刊之典,為萬世法程,正在今日。


    周製,天子七廟,三昭三穆,昭處於東,穆處於西,所以別父子親疏之序,而使不亂也。聖朝取唐、宋之製,定為九世,遂以舊廟八室而為六世,昭穆不分,父子並坐,不合《禮經》。新廟之製,一十五間,東西二間為夾室,太祖室既居中,則唐、宋之製不可依,惟當以昭穆列之。父為昭,子為穆,則睿宗當居太祖之東,為昭之第一世,世祖居西,為穆之第一世。裕宗居東,為昭之第二世。兄弟共為一世,則成宗、順宗、顯宗三室皆當居西,為穆之第二世。武宗、仁宗二室皆當居東,為昭之第三世。英宗居西,為穆之第三世。昭之後居左,穆之後居右,西以左為上,東以右為上也。苟或如此,則昭穆分明,秩然有序,不違《禮經》,可為萬世法。


    若以累朝定製,依室次於新廟遷安,則顯宗躋順宗之上,順宗躋成宗之上。以禮言之,春秋閔公無子,庶兄僖公代立,其子文公遂躋僖公於閔公之上,史稱逆祀。及定公正其序,書曰“從祀先公”。然僖公猶是有位之君,尚不可居故君之上,況未嚐正位者乎?


    國家雖曰以右為尊,然古人所尚,或左或右,初無定製。古人右社稷而左宗廟,國家宗廟亦居東方。豈有建宗廟之方位既依《禮經》,而宗廟之昭穆反不應《禮經》乎?且如今朝賀或祭祀,宰相獻官分班而立,居西則尚左,居東則尚右。及行禮就位,則西者複尚右,東者複尚左矣。至職居博士,宗廟之事所宜建明,然事大體重,宜從使院移書集議取旨。


    四月辛巳,中書省臣言:“世祖皇帝始建太廟。太祖皇帝居中南向,睿宗、世祖、裕宗神主以次祔西室,順宗、成宗、武宗、仁宗以次祔東室。邇者集賢、翰林、太常諸臣言,國朝建太廟遵古製,古尚左,今尊者居右為少屈,非所以示後世。太祖皇帝居中南向,宜奉睿宗皇帝神主祔左一室,世祖祔右一室,裕宗祔睿宗室之左。顯宗、順宗、成宗兄弟也,以次祔世祖室之右,武宗、仁宗亦兄弟也,以祔裕宗室之左,英宗祔成宗室之右。臣等以其議近是,謹繪室次為圖以獻,惟陛下裁擇。”從之。五月戊戌,祔顯宗、英宗凡十室。


    四年夏四月辛未,盜入太廟,失武宗神位及祭器。壬申,重作武宗金主及祭器。甲午,奉安武宗神主。天曆元年冬十月丁亥,毀顯宗室。重改至元之六年六月,詔毀文宗室。其宗廟之事,本末因革,大概如此。


    凡大祭祀,尤貴馬湩。將有事,敕太仆寺挏馬官,奉尚飲者革囊盛送焉。其馬牲既與三牲同登於俎,而割奠之饌,複與籩豆俱設。將奠牲盤酹馬湩,則蒙古太祝升詣第一座,唿帝後神諱,以致祭年月日數、牲齊品物,致其祝語。以次詣列室,皆如之。禮畢,則以割奠之餘,撒於南欞星門外,名曰拋撒茶飯。蓋以國禮行事,尤其所重也。始至元初,金大祝魏友諒者仕於朝,詣中書言太常寺奉祀宗廟禮不備者數事。禮部移太常考前代典禮,以勘友諒所言,皆非是,由是禮官代有討論。割奠之禮,初惟太常卿設之。桑哥為初獻,乃有三獻等官同設之儀。博士議曰:“凡陳設祭品、實樽罍等事,獻官皆不與也,獨此親設之,然後再升殿,恐非誠愨專一之道。且大禮使等官,尤非其職。”大樂署長言:“割奠之禮,宜別撰樂章。”博士議曰:“三獻之禮,實依古製。若割肉,奠葡萄酒、馬湩,別撰樂章,是又成一獻也。”又議:“燔膋膟與今燒飯禮合,不可廢。形鹽、糗餌、粉糍、裛食、糝食非古。雷鼓、路鼓,與播鞀之製不同。攝祀大禮使終夕堅立,無其義。”知禮者皆有取於其言。英宗之初,博士又言:“今冬祭即烝也。天子親稞太室,功臣宜配享。”事亦弗果行。


    廟製:至元十七年,新作於大都。前廟後寢。正殿東西七間,南北五間,內分七室。殿陛二成三階,中曰泰階,西曰西階,東曰阼階。寢殿東西五間,南北三間。環以宮城,四隅重屋,號角樓。正南、正東、正西宮門三,門各五門,皆號神門。殿下道直東西神門曰橫街,直南門曰通街,甓之。通街兩旁井二,皆覆以亭。宮城外,繚以崇垣。饌幕殿七間,在宮城南門之東,南向。齊班五間,在宮城之東南,西向。省饌殿一間,在宮城東門少北,南向。初獻齋室在宮城之東,東垣門內少北,西向。其南為亞終獻、司徒、大禮使、助奠、七祀獻官等齋室,皆西向。雅樂庫在宮城西南,東向。法物庫、儀鸞庫在宮城之東北,皆南向。都監局在其東少南,西向。東垣之內,環築牆垣為別院。內神廚局五間,在北,南向。井在神廚之東北,有亭。酒庫三間,在井亭南,西向。祠祭局三間,對神廚局,北向。院門西向。百官廚五間,在神廚院南,西向。宮城之南,複為門,與中神門相值,左右連屋六十餘間,東掩齊班,西值雅樂庫,為諸執事齋房。築崇墉以環其外,東西南開欞星門三,門外馳道,抵齊化門之通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濂等 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濂等 編並收藏元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