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中似有琴聲,若有若無,也不知從何處飄來,能使人身心愉悅。


    僧人放緩了腳步,左右打量。


    看這鬼城中來往的鬼。


    僧人很快發現,這些鬼大多都是年輕或中年的麵容,看麵貌絕對沒有壽終正寢,不由麵露不忍之色,似乎僅僅這樣,也能感同身受。


    忽然有鬼愣愣的看著他,連忙放下手上事情,給他行一大禮。


    “大師……”


    “阿彌陀佛……”


    僧人亦是連忙迴禮。


    可等雙方都直起身來,卻見那隻年輕小鬼已經滿麵淚容,對他問道:“大師您怎麽到這來了?難道您也死了?你這麽高的修行和德行,怎麽這麽年輕就也到這裏來了……”


    小鬼聲音哀泣誠摯。


    “哦……”


    僧人這才明白,是他誤會了。


    隨即連忙向他解釋自己為何來此,是怎麽走到這裏來的,又問及他的姓名,這才知曉,原來是在歸郡大疫中死去的一隻鬼。


    自己當初沒能把他救下來。


    僧人反倒心生內疚,與他執手相談,餘光瞄見棗紅馬停在遠處,女童就坐在馬背上玩著毒蛇等他,這才辭別小鬼,跟隨三花娘娘走過去。


    依然一邊走一邊打量。


    僧人有一顆明珠般的心,亦有一雙明珠般的眼睛,靈魂在他眼中變得澄澈,似乎能看清他們生前的苦難與死時的不甘。


    慢慢走近了那根石柱。


    僧人在上邊看到了熟悉的身影,扭頭一看,又見不遠處有女子在專注撫琴,不知是人是鬼,當他走過,琴聲也不曾停歇。因為這琴聲,漆黑枯燥的人間鬼城似乎也增色不少,莫說高台上的人,就是鬼城中的鬼,也因此安寧平和了許多。


    馬兒停在石柱下不走了。


    小女童則踏上了懸浮的石階,又停住腳步迴過頭來看他。


    僧人自是立馬跟上去。


    身後兩隻大鬼似乎已經明悟過來,這匹棗紅馬,就是自己曾在言州擦肩而過的那匹棗紅馬,這位三花娘娘,便是自己曾在言州聽說的那隻被神仙高人帶在身邊的三花貓,而此時高台上坐的那位姓宋的道長,自然便是那位在禾州以山鎮水、還雪原於禾原的神仙高人。


    當年自己差一點就落在了他手中。


    誰曾想到,自己從言州跑到了豐州,幾千裏路,竟主動跑到了他麵前來。


    “兩位將軍……”


    僧人的聲音打斷了他們思緒,抬頭望去見僧人就在前邊等他們,對他們說道:“若是不願上去,就在這裏等著貧僧吧。”


    “怎可如此?”


    “然也!”


    兩名大鬼鼓起勇氣跟了上去。


    懸階穩固,繞山而上。


    坐在石柱高台上的道人睜開了眼,身後跪坐的侍女也偏過了頭,好奇的打量著他們,三花娘娘則已跑了過去,把手中捏的毒蛇遞向道人:


    “道士,三花娘娘給你帶了一條蛇。”


    “除了蛇呢?”


    “還有一隻蟬。”


    小女童又伸出另一隻手,將手一攤,手心白裏透紅,捏著一隻蟬。


    “還有呢?”


    “還有幾朵山麻菇。”


    小女童又從懷裏掏出蘑菇。


    道人很耐心的等待著她,見她從懷裏掏出幾朵雞樅菌來。


    三花娘娘在開源節流這方麵果然是有天賦的,從來沒人教過她她竟也知曉雞樅菌在土裏還有很長一截,拿出的雞樅菌都挖了很深。


    “多謝三花娘娘。”


    “不客氣!”


    小女童這才轉過身,看了眼因為走得慢、才剛從高台邊緣冒出一顆光頭的僧人,又迴頭看道人:“三花娘娘還給你帶了一個和尚。”


    “多謝三花娘娘。”


    “蟬和蛇呢?”


    “今日有貴客來,是一位僧人,也是我們的老朋友,僧人不喜殺生,不如就當作它們運氣好,把它們放了吧。”


    “……”


    三花娘娘麵露不舍,但也覺得有道理。


    不知如何決定,隻見得她撿起菌子,帶著蟬和蛇離開了此地。


    便隻剩道人與侍女、僧人和兩隻大鬼。


    道人僧人一坐一站,互相對視,一如當年在禾州歸郡。


    “阿彌陀佛,宋道長,好久不見。”


    “大師,在下等伱許久了。”


    “道長知道貧僧會來?”


    “豐州聚集天下冤魂怨鬼,大師遲早會來這裏,年初地震,江河改道,想來也有災情。大師行走天下,修行修心,就如蔡神醫一樣,哪裏有苦難大師就會去哪裏,所以猜想,若是有緣,大概會在這裏與大師相遇。”宋遊平靜的對他說,“若等不到,便去尋訪大師。”


    “此前地震與江河改道又是怎麽迴事?”


    “大師請坐下來談。”


    “好。”


    僧人便坐了下來,又迴身指了指身後兩名大鬼,對宋遊說:“這是貧僧在路上遇見的兩位鬼將,皆是北邊戰將,戰死化成,貧僧曾向他們問起過道長行走北方的事情,聽說還差點與道友有一段緣分。”


    “末將封元思,人送外號,封大耳。”


    “末將昌建義。”


    兩名鬼將忐忑的拱手,隨即又說:“我們曾一時糊塗,犯下錯事,當初在言州遠安城,聽聞仙師將至,畏懼仙師責罰,於是趁夜而逃……”


    “聽說兩位將軍是隨鬼差來到豐州,本已做好在豐州鬼城自首認罰的準備,結果從鬼差的言行態度中覺察到,懲罰可能會格外的重,因而趁夜逃脫了鬼差的束縛,隨後便一直在豐州躲藏。”一度法師也說道,“後來與貧僧相遇,得貧僧感化,便一路護送貧僧來到此地。”


    僧人聲音落地,兩名鬼將對視一眼,不願僧人為難,立馬雙膝跪地。


    “我等認錯認罰。”


    “二位將軍皆是守家衛國的將士,怎可輕易跪下,快快請起。就算犯了錯要受罰,也是鬼城府衙的事了。”宋遊抬了抬手,“說起來,在下與兩位將軍差一點的緣分,還不止一次。”


    “哦?”


    “兩位將軍被鬼差帶至豐州,逃跑那夜說不定兩位將軍逃得晚點,便遇上在下了。”


    “這……”


    “逃了也好,若沒逃掉,二位如今定是魂飛魄散了。”


    兩名鬼將更害怕了,互相對視。


    倒是前邊的僧人出言問道:“可是與此前地龍翻身、江河改道有關?”


    “龍是有的,隻是不是地龍,乃是鼉龍。”


    “願聞其詳。”


    “當朝國師心懷不軌,為達私欲,大肆焚燒陰魂,致使他們在烈焰中煎熬致死。滿天神佛隻關心陰間地府職位香火願力,不關心這個。當今皇帝為死後成為陰間鬼帝而長存,加劇北方戰爭,甚至暗中資敵,以造就更多怨恨。越州大妖為尋出路,相助國師,引地震斷江河,與我相鬥。”


    宋遊用很平靜的語氣,一口氣概述完了大致原因,卻是引得兩名鬼將與僧人皆睜大了眼睛。


    “原先國師建造的業山鬼城被毀,在下隻好留在此處,重建人間鬼城。陰間地府將要依托人間鬼城凝聚而成,滿天神佛皆有所圖謀,在下也隻好暫時留在此處,直到鬼城步入正軌。”


    兩名鬼將的眼睛睜得更大了。


    宋遊平靜的看著他們,倒也沒有立馬便對一度法師說什麽,隻是說道:“在下要在這裏建造人間鬼城,不能輕易走開,也不能招待大師,不過卻可以請幾位陰官帶大師在這裏逛逛,四處走走看看,為大師詳細介紹一下這座鬼城的來曆與製度。”


    說著頓了一下,補充一句:“不知大師一路走來發現沒有,此處鬼魂,多未得善終。”


    “這是為何?”


    “雖然天道演變,成鬼變得容易了,可相對來說,還是枉死、橫死、冤死的人更容易成鬼,因為心中執念更重,更不願離去。在下沒有解去他們心結或勸惡鬼向善的本事,大師或許可以試試。”


    “阿彌陀佛……”


    一度法師便站了起來,與他告辭。


    宋遊沒說什麽,很快就閉上了眼睛。


    一度法師品德無上,功德無量,實在無需與他多說什麽,事實便在這鬼城中,他隻要在這鬼城中走一圈,所看見的,自然便是真相。


    宋遊隻請來陰官為他帶路,又請三花娘娘煮一鍋雞樅湯,莫要加蛇,用來招待他。


    ……


    漸漸已到中秋。


    有狐妖侍女的陰陽靈力相助,宋遊的大陣進展相對較快。鬼城中的陰鬼不能察覺到每日細致的變化,唯有過段時間環視四周,才突然發現這座鬼城好像大了不少,好像又大了不少,早已比原先的業山更大了。


    鬼城昏昏暗暗,終日盤坐高台之上,隻做一件事情,實在枯燥。


    可通神的琴藝卻是聽不膩的。


    “中秋了呀……”


    不知不覺,這狐妖竟已撫琴半年。


    “該有一輪明月。”


    說著道人朝天上揮了揮手。


    無聲無息間,好似天門大開,早已變得很遠的“穹頂”上忽然多了一輪圓月,上麵紋路清晰可見,灑下月光沐浴鬼城。


    不知多少陰魂同時抬頭,仰望頭頂。


    撫琴的女子也停下了手上動作,舉頭望去,她與陰鬼一樣,也許久未見過月光了。


    僧人拾階而上,通往石柱高台的路,已經走了一半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本無意成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色茉莉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色茉莉花並收藏我本無意成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