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便是洪武十六年正月初一了。


    這一天,朱老板會在金鑾殿上舉行元旦大朝會,接受文武百官,藩國使節的朝賀。


    而且洪武元年九月,朱老板便定下正旦朝會儀,與登極略相仿……也就是說元旦大朝的規格極高,與皇帝登基大典差不多,可謂隆重至極。


    與此同時,各地的藩王亦會在各自藩國王宮的銀安殿內,各自舉行正旦朝會。屆時全省文武、王府屬官都要身著朝服隆重出席,禮儀與皇宮的正旦大朝頗類,當然要按照禮製酌降一等。


    這還是朱楨頭一迴舉行元旦朝會呢,去年他雖然也在昆明,但當時他還沒有滇王的頭銜,隻是以楚王兼海王的身份,擔任征南軍的監軍。


    名不正言不順,雲南還未靖,他當然不會搞什麽朝會,給那些言官讀書人編排自己的機會。


    但今年不同了,他已經是正經的滇王,而且是節製全省文武,代表朝廷統治西南的實權王爺。


    於情於理都必須要舉行隆重的朝會,來向全省的土官土民宣告——雲南已經歸於大明的王化了!


    ~~


    其實朱楨還好,他從生下來就參加大朝會。哪怕打記事兒那會兒算起,也已經參加超過十迴了。完全是輕車熟路,不會手足無措。


    手足無措的是籌備朝會的官員。在雲南的文武有一個算一個,都沒有在禮部或者鴻臚寺幹過的,從來就沒有這方麵的經驗,隻能比照著《儀注》,依著過往參加朝會時的記憶來了。


    可具體負責會場布置的王府長史羅貫中,壓根連大明的紫禁城都沒進去過,更別說參加朝會了。讓兩位布政使怎能不捏把汗?


    唯恐他不懂規矩鬧出笑話,這天才剛寅時,潘原明就來到王府,想幫著羅老師指揮一下,以免會場布置徹底荒腔走板。


    但到了銀安殿前時,他卻發現自己多慮了,隻見羅老師坐在太師椅上指揮若定,太監官吏分成十幾組,各司其職、忙而不亂,甚至可謂井井有條……


    有的在殿前月台上,設立王爺的銀台王座、明扇鹵簿。


    有的在丹陛兩側擺放演奏中和韶樂的各種樂器。那些箏啊笙啊編鍾啊,看著都讓人頭暈,羅貫中竟知道每一樣的擺放位置……


    此外,還有各種警戒的、擎旗的、持鞭的侍衛、太監,都各有司職,站位絲毫不能出錯。


    還有負責豢養大型動物的象房宦官,也要把它們洗刷幹淨,披金掛甲,屆時牽到殿前廣場上列隊,以壯聲威。


    雲南這地方什麽都缺,但各種珍稀動物應有盡有,殿下又好這口,所以去歲土司們足足進獻了八頭大象、十隻熊貓,還有十六頭犀牛……


    潘原明進來時,正碰上太監們牽著大象犀牛熊貓在走過場,好讓動物們提前熟悉環境……


    看著那些跟房子一般的大象,邁著沉重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的從眼前過去,潘元明一陣提心吊膽,唯恐這些大牲口突然發狂,一腳把自己踩成肉餅。


    羅貫中卻泰然自若的指揮著宦官們走位站位,還指導他們讓大象先朝東北跪拜,然後再跪拜王座……


    看的潘原明嘖嘖稱奇,卻又不解問道:“我看皇宮朝會上的大象,好像都是不跪拜的?”


    “他們那是不會馴象。”羅貫中淡淡道:“隻能免了這一步而已……”


    “那倒是,咱雲南就是不缺馴象高手。”潘元明笑道。


    “大象跪拜的同時,還要伸長了鼻子鳴叫,不過王爺還沒起床,這把就先免了吧。”羅貫中又道。


    把個潘原明聽得一愣一愣,不禁佩服的五體投地。“本官真是有眼不識泰山,白擔心了一場。沒想到羅先生這麽懂禮儀……”


    “嗬嗬,沒有人比老朽更懂禮儀了。”羅貫中推了推眼鏡,驕傲的仰起頭。


    “那是,羅先生當個禮部尚書都沒問題。”潘原明一半恭維一般佩服道。


    他心說王爺身邊果然不養閑人啊……一個從來沒參加過朝會的人,光靠一本薄薄的《儀注》,就能把一場最隆重的朝會,準備的分毫不差。


    潘原明卻不知道,人家羅貫中隻是沒參加過朱老板的朝會,但張老板的朝會他可沒少參加,甚至還主持籌備過幾迴,自然駕輕就熟了。


    而且越是懂行,他就越清楚,根本沒人能把一場禮儀如此繁雜的朝會,所有細節都把握的分毫不差。


    甚至就算同一個人來籌備兩場同樣規格的朝會,也絕對無法做到一模一樣。


    所以隻要大差不差,看上去像那麽迴事兒就行。至於細節處,就算有出入,又有誰能看出來呢?


    關鍵是要有強大的自信,讓所有人都相信你是最懂的。這樣就算發覺現場跟記憶有偏差,那他也一定會以為是自己記錯了……


    這是羅貫中從老六那裏學來的不二法門,屢試不爽。


    ~~


    一切準備停當時,天已經蒙蒙亮了。


    悠揚的鍾鼓聲過後,朱漆金釘的王宮大門緩緩敞開,傅友德、梅思祖等一幹勳貴重臣,並全省文武、王府屬官,以及雲南土官代表,全都魚貫進了王宮,在殿前廣場上分班立定。


    這次參加朝會的土官中,除了貴州宣慰使奢香,同知劉贖珠外,還有年前來覲見的若幹會來事兒者。


    比如木得、俄陶之流根本就沒迴去,而是一直留在省城等著這天呢。


    這些土官們也都穿著大明的朱色朝服,頭戴梁冠,看上去與流官們別無二致。


    當然,流官中沒有女的,而土官中除了奢香和劉贖珠外,還有好幾位女土司……


    不過都不太好看,所以朱楨將她們跟男土司一視同仁。


    ~~


    卯時,銀台前。


    四名太監分列四方,奮力揮動起丈許長鞭,鳴響了八聲響鞭。寓意藩王代天子統禦八方……


    響鞭還有個作用就是鎮場子。鞭子一響,百官趕緊停下交頭接耳,整理梁冠官袍,昂首挺胸。


    八聲鞭響過後,殿前廣場上已是鴉雀無聲了……


    然後王府典樂所樂師奏起悠揚莊嚴的韶樂。韶樂聲中,冠冕堂皇的楚海滇王殿下隆重登場了。


    朱楨頭戴十二首通天冠,身穿方心曲領絳紗袍,其革帶、劍、佩綬皆與皇太子同。


    在他前方是負責保管親王金印的王府典寶所官員。


    跟一般藩王不同的是,朱楨兄弟們都隻有一枚金印,他卻有三顆金印,分由三名典寶官捧著。


    每一枚金印都代表一個大明親王的身份。三枚,則代表他是大明獨一無二的三親王。


    真正的二人之下,天下第三……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父可敵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父可敵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