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振也沒想到這一點,畢竟出使名單已經由總理衙門定好了。


    “醇王爺何出此言?”


    載灃說:“現在李諭在歐洲已經有了名望,尤其是在英吉利國。正好你就是去英吉利國,就我看,洋人都重視懂這些學問的,多少也能提點咱們的顏麵。”


    載振想了想說:“此言有理,現在太後也知曉李諭,他的西學造詣沒有問題,也會說洋話,再合適不過。我今天迴去就上奏太後,請旨帶上李諭。”


    李諭在旁邊都蒙了,怎麽一來二去自己也要被帶過去了。


    不過想想也好,老在皇城呆著太悶了,出去走走還是不錯的,並且算了算京師大學堂的開學要到10月中下旬,時間上也來得及。


    慈禧看到載振的奏折後,立刻答應,並下懿旨強調:“此行固為典禮所關,亦藉以恢擴見聞、增長學識”。


    載振拿著慈禧的懿旨,笑嗬嗬地找到李諭,“有李教習陪同,真是太好了!”


    現在已經臨近出國時間,載振帶著李諭在總理衙門見到了出使的使團,陣容還挺強大:


    梁誠,參議官直隸候補道,二品銜。梁誠的功績不小,但是容易被人忽視,其實就是他在擔任駐美國公使期間敦促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減免了部分庚子賠款,而這部分錢有不少後來直接用作建設了清華大學!


    楊來昭,二品銜、記名道。


    黃開甲,二品銜、候選道。他是晚清首批留美幼童之一。是中國較早參加世博會的人,與詹天佑並稱為“北詹南黃”。


    汪大燮,參讚官,四品銜、外務部員外郎。後來做到了北洋政府的國務總理,也是個不得了的人物。


    唐文治,四品銜、外務部主事。唐文治後來投身教育,現在的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以及蘇州大學的前身最早都是由他創立。


    此外還有幾名翻譯,比如陶大均:中國第一代的日語翻譯,還在同文館當過日語教習;


    劉式訓,法文翻譯,後來做到了民國外交部次長,也擔任過西南交通大學的校長。


    吳應科,第二批留美幼童之一;


    潘斯熾,第四批留美幼童之一。


    總之這一波人裏麵絕對是人才濟濟,規格相當高,而且他們現在都有官銜,最低的也是一個五品銜。


    因而其中有幾人突然聽說來個新人,並且毫無功名,頗有微詞。


    楊來昭是二品官,對李諭說道:“閣下可有什麽建樹?本次出使英吉利國非同凡響,沒點本事是不行的。”


    載振卻先發了聲,他笑道:“諸位眼前的這位叫做李諭,不僅通曉西學,而且會說英語、德語、日語,不知他的本事夠不夠?”


    此話一出,所有人立刻鎮住了。別說通曉西學了,單單會說三國外語都不得了,使團裏的翻譯基本也就隻會一種外語,頓時幾位翻譯有點人人自危感:剛才還以為多了個新人,沒想到這小子一個頂三!自己反而有點多餘。


    唯獨法語翻譯劉式訓不太擔心:好在他不會法語!


    其實李諭本來也想學一下的,但他淺嚐輒止後就發出了袁華的那一聲慘唿:“太難了!”


    見所有人默不作聲,載振繼續說:“這次出使希望大家同心協力,不辱朝廷使命。”


    梁誠在美國已經做過好幾年參讚,他也是早期的留美幼童之一,湊過來對李諭說:“李諭先生,久仰久仰,我曾在報上見過介紹先生的文章,據說英國的皇家學會都對閣下讚譽有加。”


    李諭拱了拱手,迴道:“梁先生謬讚。”


    梁誠在美國呆了很長時間,眼界比尋常人開闊不少,深知做西學的難度,說道:“絕非謬讚,本人在美多年,也僅僅是學明白了一門語言,對於科學一途,僅僅知曉皮毛,但本人深知西洋諸國的強大,亦是源於政法與科學。”


    李諭說:“梁先生能在外交場上遊刃有餘,已經是聰敏異常,咱們涉及的領域不同而已。”


    黃開甲在旁邊笑道:“小兄弟不用和他客氣,義衷(梁誠的字)在美國時連三角函數的三條邊都分不清。前些日子還曾經找我討要你寫的論文,被我阻止了,真是令人笑掉大牙,一個數學物理都不及格的人竟然要看專業論文。”


    黃開甲是第一批留美幼童,梁誠是第四批,有那麽點學長的味道在裏麵。


    第一批留美幼童有120人,隻有50人考上了美國的大學,而且黃開甲考進的還是耶魯大學,絕對是個晚清高材生。


    梁誠笑道:“鬥南兄(黃開甲的字)不要揭我短了。在下自小不通數字,能做明白幾道公式題都已經謝天謝地。”


    黃開甲不依不饒:“你還說哪,要不是我給你輔導兩個月,你連二次方程的公式都做不明白,還怎麽考上美國中學。”


    留美幼童在美國是從小學或者中學開始上起,至於中文學科則是由從國內一起帶過去的經史老師教授。


    梁誠開玩笑道:“鬥南兄要是還對在下不服氣,咱們繼續球場上再見真章。”


    梁誠以前在美國讀書時瘋狂熱愛上了棒球,還參加過不少比賽拿過獎項。


    黃開甲眼角一抽:“得得得,你當初扔過來的球砸我臉上,腫了五六天!”


    汪大燮和他們都不一樣,此前並沒有出過國,向李諭問道:“不知閣下是否曾踏足西洋?”


    李諭坦誠說:“本人隻是從租界的洋人處了解過西方,和諸位還是差得遠了。”


    汪大燮讚道:“閣下可以坐於國內而知天下事,真有諸葛孔明般的經天緯地之才。”


    李諭連忙謙虛道:“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現在沒有互聯網,不出國的人真的很難了解國外,乃至整個世界。即便是留洋者,其實也是難以全麵認知各個領域,不過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而且汪大燮絕非泛泛之輩,他之所以能夠作為唯獨沒有出過國的人也能加入使團,也是因為他外交方麵的確才能出眾。《辛醜條約》簽訂時,俄國曾想趁機占領東三省,正是汪大燮痛陳利害,阻止了清政府的妥協。所以這次總理衙門也是有意栽培栽培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