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這段時間就開始忙了,混沌理論之所以一直到20世紀中期才出現,其實也是因為早期計算能力太差,很難模擬計算各種複雜的係統。


    好在李諭有個計算器,雖然按起來麻煩點,但也比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洛倫茲(不是洛倫茲力的那個洛倫茲,是氣象學家)用的好多了。


    而且他也不需要引入過多計算,主要還是一些理論上的東西要寫出來。


    李諭寫數學論文雖然不是強項,不過混沌理論用到的數學並沒有過於複雜,都是他能夠掌握的。


    就比如開篇提到了“分形”的概念。


    分形早在十來年前,就有幾位數學家摸到了門檻。


    最出名的一個是瑞典數學家科赫,他提出的“科赫雪花”很出名。


    就是以一個等邊三角形每條邊的中間三分之一部分為底邊,向外再做等邊三角形。


    然後無限進行下去。可以理解為套娃,無限重複套娃。


    如果原本的等邊三角形周長是1,顯然形成的科赫雪花的周長就是(4/3)的n次方,明顯是個無限大的數。


    但非常反直覺的是:它的周長無限長,麵積卻有限。


    隻需要畫一個比之大一點點的圓,就可以把它罩住。


    實際上它的麵積確實是收斂的,可以求出來。


    如此形成的科赫雪花一點都不“圓潤”,處處紮手。用數學語言說:雖然它是連續的,但是處處不可微。


    同樣的理論還有湍流領域大老理查森曾經提出的“海岸線悖論”。如果你用精度越高的尺子去測量比如英國的海岸線,測出來的周長就越長。


    如果你用無限長的尺子去測量,英國海岸線的周長就會是無限長。


    雖然反直覺,也有點反物理,但是在數學上,就是這樣的。


    另一個比較出名的就是希爾伯特十年前提出的“希爾伯特曲線”:把一個正方形分成四個小正方形,然後用一條曲線遍布每個小正方形。


    如果小正方繼續細分為四個,無限循環下去,曲線就會充斥整個正方形。


    如此一來,本來隻是條一維的曲線就有了麵積。


    也挺反直覺,線竟然有了麵積。


    李諭對這些內容還是比較熟的,隻是數學推導的過程廢了好多時間。


    這天中午,李諭吃過飯,王伯看到李諭拿著一個小黑盒子在曬太陽,好奇道:“先生,您拿的是什麽?”


    李諭看了看手裏的計算器,笑道:“你在外麵可千萬不要亂說,它是這座宅子的鎮宅之寶。”


    “寶貝?”王伯訝道。


    “對的,大寶貝!但是千萬不能讓人知道,不然就不靈了。”李諭說。


    王伯使勁點頭:“放心,老爺,我肯定不會泄露一點出去。”


    “嗯,那就好!”李諭叫過來趙謙:“走,我們出門。”


    趙謙現在清閑了許多,立刻抄起人力車:“先生,咱去哪?”


    “大英使館。”


    李諭在濮蘭德的辦公室找到他,先給了他兩篇新聞稿,都是關於一些常規的科學普及內容,反正這些新聞也會在國內刊發。


    濮蘭德高興道:“李諭先生,我就喜歡看你寫的內容。我敢說,單論科學文章一項,整個亞細亞都沒有人比你寫得好。”


    李諭說:“記者先生真是說笑。還有件事,今天來是想問問你如何購置一台電報機。”


    濮蘭德主業之一就是搞新聞,這方麵肯定問他最了解,他說道:“那你來得真是時候,公使夫人一個月前也曾問及此事。”


    “公使夫人?武田夫人?”李諭問。


    “沒錯。前段時間日本國在朝鮮布置了上百個電報局,購進了大批電報機,公使夫人想著可以和國內更快聯係,於是托大使的關係購入了幾台。”濮蘭德道。


    日本在甲午戰爭中,就深受電報的益處。


    幾年間再次大力修建電報局,已經達到了2000餘個!並且在朝鮮半島的釜山、仁川、漢城(後來叫首爾)大力修建新電報局。


    至於用途嘛,當然是如今日俄關係緊張,馬上爆發大戰。


    日本對電報和鐵路的重視程度很高,雖然目前日本還無法自行製造,但是已經通過官營的郵政蒸汽公司及民間的三菱公司大量采購了英美電報機。


    而且是那種不惜血本的買,訂單甚至大大超過了實際需要。


    本來日本是想把觸手同時伸向滿洲地區,在奉天(今沉陽)、哈爾濱、大連等地繼續建設電報線路,不過俄國感覺到了日本野心,於是拚命阻撓,所以目前朝鮮半島有不少閑置電報機。


    當然嘍,俄毛本身也是狼子野心。


    三菱集團說到底是商人集團,如此多電報機放在仁川,收不迴成本也不是辦法,於是四處尋找買家。


    英國駐大清公使薩道義的夫人武田兼是日本人,正好想到可以有個電報機同國內更加便利地聯絡,聽到這個消息自然不會放過。


    李諭冷笑一聲:“日本和俄國看樣子都快要忍不住了。”


    濮蘭德問:“什麽忍不住了?”


    “當然是戰爭。”李諭無奈道,“而且還是在我們中國的領土上的戰爭。”


    濮蘭德哈哈大笑:“開什麽玩笑?如果用你們中國話說,就算是給日本熊心豹子膽,日本國也不敢惹一個歐洲大國。雖然俄國僅僅是個歐洲偏於落後的國家,但也不是區區日本能惹得起。”


    濮蘭德是個英國人,打心眼裏還是認為整個東方在國力上都是偏弱。即便日本剛剛打贏了甲午戰爭,但是他在清國這麽多年,深知清國底細,輸了戰爭確實是因為弱。


    但俄國就不一樣了,無論如何也是一隻兇猛的北極熊,日本撐破天就是一隻野豬。


    野豬見了熊,哪有打贏的道理?


    這是目前整個世界普遍的想法。


    李諭說:“日本現在可是後麵有著你們英日同盟,又在一定程度上占著距離近的便利,說不定它就敢。”


    “不不不!”濮蘭德大搖其頭,“雖然我們大英日不落帝國站在日本一方,也斷然不會相信日本敢動手,更別提贏不贏的問題。”


    “好吧,靜觀其變。”李諭也不想過多談論這個問題,終究是阻止不了的事情,還不如想想自己該做什麽。


    濮蘭德顯然也沒興趣繼續談論日本和俄國的問題,因為在他看來,根本就是完全不需要考慮的事情,他問道:“李諭先生如果想要購置電報機,正好今晚可以參加一個由武田夫人組織的晚會,三菱會社的人也會參加。”


    李諭隻能同意,畢竟現在想找個買電報機的渠道還真不容易。


    李諭又問了一句:“如果買來電報機,線路如何接入?”


    濮蘭德拍著胸脯道:“我們也有電報局,線路你不用擔心,但是定期要給大清電報局及報社繳納費用,具體看每個月發出的電報數量及發往的地區。”


    李諭點點頭:“我明白了。”


    想想也確實有點無奈,通信對於一個國家何其重要,現在竟然發電報還要給英國人交錢。


    不過也沒辦法,現在日本也是如此,畢竟設備和專利都在英美國家手裏。


    已經過世的李鴻章都明白,不是任何一個工業領域都可以隨意引進外資,鐵路、礦山、通信、銀行等都要緊緊握在自己手裏。


    所以國內的電報線路確實都是大清自己建設,這一點上,其實李鴻章還要比日本人強一些,日本現在的電報線路基本都是英美公司營建。


    但也並沒有進一步去研究通信的深層原理。


    總之,發國內電報要交錢給大清的電報局,但如果想發越洋電報,收費的自然就是英美電報局,而且價格相當的高。


    晚上,李諭如約來到英國公使夫人的晚會,剛進門就看到了裕庚夫婦,以及小女兒裕容齡。


    李諭上前打招唿,“沒想到公使先生也參加晚會。”


    裕庚道:“說來也巧,英國公使館的人員來邀請法國公使夫人參加晚會,我們正與法國參讚一同喝下午茶,聽到你也要去,自然想湊湊熱鬧。”


    裕庚在法國當了多年公使,現在很多同法國的交涉,還會交給他辦理。


    李諭的出場引起了一點小轟動,法國公使夫人艾洛蒂向武田夫人問道:“那個中國人就是李諭?”


    武田夫人是見過李諭的,點頭道:“沒錯,就是他。”


    艾洛蒂輕唿一聲:“真是不得了,他在我們國家可是受到過總統的接見,難以置信,你竟然可以邀請到他。”


    這些公使夫人們也喜歡攀比,平日裏閑得很,誰家晚會辦得如何都是第二天的談資。


    武田夫人略帶驕傲道:“他現在可是科學圈的一個大紅人。”


    艾洛蒂輕輕走到李諭跟前,“先生你好,我是法國公使夫人艾洛蒂。”


    “夫人您好。”李諭以法國的吻手禮迴敬。


    “我知曉你的事跡,甚至還曾在巴黎大學演講,真是了不起。”艾洛蒂說。


    “謝夫人誇獎。”


    其他幾國公使夫人也對李諭很感興趣,現在的北京城,除了那些達官顯貴,恐怕最有名氣的就是李諭。


    但今天的主角可不是他,一名年輕人咳嗽了幾下,“尊敬的先生們女士們,容我岩崎小彌太為大家隆重介紹幾款我們三菱公司的產品。”


    岩崎這個姓李諭聽過,三菱集團的創始人叫做岩崎彌太郎,聽名字眼前這個隻有20歲出頭的日本人是其兒子。


    岩崎小彌太14年後確實也繼承了三菱集團,成為第四任總裁。


    岩崎小彌太道:“首先,自然是感謝武田夫人的盛情邀請,讓我可以出席如此隆重的晚會。為此,我特意帶來了我們公司最新采購於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及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電報機。”


    如今的日本公司真是見縫插針,逮著機會就要推銷自己的產品。


    武田夫人對美國的產品最感興趣:“我要美國的一台。”


    岩崎小彌太說:“武田夫人好眼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電報機傳輸損耗是很小的。”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即當年的貝爾電話公司,它後來的簡稱是at&a;t,相信很多用過有鎖蘋果手機的人很了解。


    現在老美是商業大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賺戰爭財,推出的很多產品的確價格要比歐美便宜,品質也不差。


    另外幾名參讚迅速買走了剩下的美國電報機。


    李諭笑道:“看來我要選擇西門子這台了。”


    岩崎小彌太非常善於推銷,他說:“偉大的科學家,德國製造對於您來說,更顯嚴謹精神。”


    這是李諭和三菱集團的第一次接觸,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李諭現在並沒有接觸到工業,但當他出手時,不管是三菱還是三井、住友、安田,都將會迎來顫抖的時代。


    這也是他對於自己的保護,不單單是如今大清的工業土壤ph值太低,根本不合適太早的工業生產。還有這幫日本四大財閥的虎視眈眈,一旦對你動手,將是滅頂之災,並且可以斷定大清根本不會采取任何有效行動去保護本國工商業集團。


    李諭問道:“這台電報機多少錢?”


    岩崎小彌太說:“作價365銀元。”


    李諭道:“你取得數字倒是吉利。”


    岩崎小彌太說:“寓意乃是恭祝客戶日日發財。”


    “好,我買下了。”李諭說。


    岩崎小彌太立刻一個九十度的鞠躬:“感謝您的支持。”


    今天三菱集團帶來的也不止電報機,還有數箱麒麟啤酒,這在大清絕對是稀罕東西。


    現在除了哈爾濱人,恐怕全中國人都沒有喝過啤酒。


    岩崎小彌太雄心勃勃道:“我們三菱會社有信心在大清建立啤酒廠,與俄羅斯人那難以下咽的啤酒正麵競爭!”


    聽了小彌太的話李諭就想起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


    不過算算時間,青島啤酒廠也快建立了,最好想想辦法讓他們趕在前麵才行。


    雖然青島啤酒廠最初也是外資,不過就日本人那尿性,他們可不會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在中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