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那艘插著英國國旗的船,張德彝說:“這次我去英國,其中一項任務就是同他們商議簽訂《保工章程》。”


    李諭道:“保工章程?”


    張德彝說:“對!總不能讓他們一直被當做奴隸,最少應該成為簽訂契約的契約勞工。”


    就現在清廷的國際影響力,李諭真不太指望這能做到什麽,不過他還是問道:“你真認為英國人會有所謂的契約精神?”


    張德彝苦笑一下:“他們終究是文明的國家,而且我也不會提出過分的要求,畢竟我們無法阻止勞工輸入。但我認為《保工章程》至少應該做出諸如中國派駐出領事在金礦,保護工人權益;以及雇主不能責打勞工的條款。而且應當宣明輸入華工隻是作為恢複生產的‘臨時權宜之計“,契約期滿即迴不得延遲。”


    作為一名外交人員,張德彝能做這些已經是極限。


    李諭卻說:“他們不可能允許我們的領事進駐金礦。而且,如果無法對具體權益做出保證,還是會任人宰割。”


    張德彝無奈道:“後續有了《保工章程》,出於道德與文明的製約,我想他們多少會保護我們的勞工。”


    李諭說的都是後世勞動法最基本的思想,不過顯然張德彝也做不到那些。


    事實上,雖然張德彝簽下的《中英會訂保工章程》的確並沒有任何出賣本國權利的條款,但是對於工時、工資、夥食醫療等具體條件並沒有規定。


    這些都是另外約定在金礦給華工的契約合同中,也就是由用工一方自行決定。


    如此一來,使得張德彝提出的保護意見和《保工章程》必然成了一紙空文。


    “文明”?


    嗬嗬,從來不是張嘴說說就能真對你文明。


    張德彝作為一個外交場上的人,當然也明白這些道理,不過既然南非是英國殖民地,他又是駐英國大使,隻能盡可能爭取。


    一個半殖民地國家的外交官,關於英國另一個殖民地的事,又能幹預多少。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


    李諭與張德彝的輪船緩緩駛離港口,岸上的勞工們漸漸消失在了視線之中。


    不過遠離了英國帶來的無奈,緊接著又是另一樁令人揪心的無奈。


    天津到大連的輪渡很短,基本都是在渤海灣裏的航行。


    等他們到達火車站時,上麵卻是一行俄文字,音譯過來是達裏尼站,也就是最早的大連站。


    現在的達裏尼站僅僅隻是一些木頭房子,顯得蠻簡陋。


    張德彝隨行人員中有懂俄語的,他們拿著俄羅斯駐清國大使館開出的“通關文牒”,順利登上了火車。


    如今的東三省在俄國的扶持下,已經開始慢慢崛起近代工業。


    所有人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而對於國家來說,恐怕就是要想富,先修鐵路。


    如今的東三省,已經有了一橫一豎呈“t”字型的兩條大動脈,也就是所謂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滿洲支線”。


    一豎就是從大連經由沉陽、長春一直到哈爾濱。


    一橫則是從東邊的綏芬河-哈爾濱-齊齊哈爾-滿洲裏,然後繼續向西接到西伯利亞大鐵路主幹線的赤塔站。


    看得出來,哈爾濱是樞紐。


    實際上哈爾濱這座城市真正開始發展起來也是因為這條鐵路,1898年6月9日,第一批來自海參崴的鐵路建設人員進駐“田家燒鍋屯”,這一天,也被視為哈爾濱市的誕生之日。


    建城之始,同時作為鐵路樞紐的秦家崗火車站便是今日的哈爾濱火車站。


    掌管著滿洲鐵路錢袋子的華俄道勝銀行哈爾濱分行就在今哈爾濱南崗區紅軍街77號。


    此時火車上並沒有什麽人,也是始發站的緣故,不過後續也不會上多少人。


    但要是從俄羅斯發過來的列車,人員物資就是滿滿的。


    張德彝坐在包廂中,說道:“還是在陸地上讓人踏實!沒想到才四五年時間,如此長的鐵路就能夠完工,俄國之強令人膽寒。”


    現在所有人都震驚於俄羅斯的速度,堪稱這個時代的基建狂魔。


    不過張德彝當然不知道以後誰才是真正的基建狂魔。


    李諭道:“他們當然要快,因為俄國現在根本目的就是想占據東北。而且,你看看外麵的工人,都是中國人。”


    “滿洲支線”名義上是中俄合資,中國人出了一半的錢和全部的勞動力,但鐵路修成後完全控製在了俄國人手中。


    張德彝眉頭一皺:“這個問題的確讓人頭痛,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


    李諭歎了口氣:“何止是難,而且有些鬼怪恐怕還要不請自來,列強們眼中可都盯著東北這塊大肥肉哪。”


    “滿洲支線”自然不得不說“中俄密約”。


    1896年5月尼古拉二世加冕,以此為契機,清廷派遣李鴻章出使俄國。


    為了體現對中國的重視,沙皇親自接見了李鴻章,殷勤款待。最終雙方在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後的會談上開始了真正的秘密外交。


    當時的大清剛剛經曆甲午戰敗,一切防禦重點皆轉向日本,朝野上下皆恨日、恐日。地方督撫、封疆大吏劉坤一就說,中國的諸多禍患中,“惟日本之患為急”。


    而新任沙皇尼古拉二世,覺得俄國國際形象太差,不能再用強盜式的手段強迫外國達到目的,必須采取“靠外交手段就能夠實現,而不會引起國際反響”的高超手段。


    所謂上兵伐謀,沙俄便趁此機會對李鴻章展開了一連串精心謀劃的外交訛詐。


    沙俄深知清廷對日本的恐懼,於是提出了“中俄聯合防日”的構想。


    當時清廷巴不得找個列強評評理,之前指望的英國在戰爭期間作壁上觀,讓清廷甚為失望,現在沙俄放出餌,清廷當然難以不上鉤。


    不過沙俄給出的條件就是,想要聯合,就要讓他們修鐵路!


    這才是“中俄密約”的核心。


    俄國的目的當然就是想要通過鐵路進一步控製東北,甚至進一步占領東北。


    李鴻章當然也不傻,他十分害怕條約簽訂、鐵路修成後俄國會以鐵路為骨幹侵略東北,所以在條約上寫明:“惟此項接造鐵路之事,不得借端侵占中國土地,亦不得有礙大清國大皇帝應有權利”。


    沙俄也反複承諾:“斷不侵占尺寸地”。


    紙麵上寫得挺好的,不過一紙條約僅僅是個不靠譜的承諾,如果強國之間,當然有保障。但是強國對一個弱國,還是剛剛戰敗的國家,哪會講國際法,後續的八國聯軍侵華就是現世報。


    此外就是關於李鴻章受賄了,當時的華俄道勝銀行一共撥出三百萬盧布作為活動經費。


    坊間盛傳沙俄為了急於促成李鴻章簽字,給了他三百萬盧布中的一百七十萬作為賄賂。


    實際上是謠傳。


    這個謠傳說的還煞有介事,說是出自什麽《沙俄財政部檔桉匯編》,但實在有點扯了,不可能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財政部會給你出個“匯編”。


    李鴻章好歹也是當時清廷政壇一等一的人物,雖然他的確很貪,經手這麽多事,說他一點沒貪根本沒人信。


    但以他一個混跡官場幾十年的老油條而言,他受賄,還是留下紙麵證據的受賄,可能嗎?


    而且密約簽完之後,李鴻章就繼續去美國了。


    之所以很多人懷疑他受賄,一切還是因為《中俄密約》簽的太快了,並且俄國獲益太明顯了。


    《中俄密約》僅僅是在莫斯科的李鴻章與北京通了幾次電文後,慈禧和光緒就同意了李簽字。


    這在凡事推諉,拖遝冗長的清廷而言,快得簡直離譜,讓人感覺匪夷所思。


    實際上,在密約簽訂後,清政府別提多高興了……在北京舉行的換約儀式上,翁同龢等要臣均出席,而且“舉杯慶祝”,互贈禮品。


    畢竟對他們而言,“聯俄製日”是既定政策。


    當然,政策是政策。而清政府在國際上的外交手腕就太差了,和慈禧的政治智慧一樣撲朔迷離。


    鐵路與俄國國內的軌距一致,為5英尺(1524毫米)寬軌,並非中國采用的1425毫米標準軌,目的昭然若揭。


    如果看過《媽囧》的應該記得這趟國際列車,二十一世紀時,從北京出發的k3列車,隻需要一周就可以到莫斯科。


    但現在火車的速度,卻要兩周。


    李諭透過車窗,時不時還可以看到中國的築路工人以及俄國的監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