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間點到了日本,李諭亦不得不見識,甚至參與到了一場在日本別開生麵的大論戰:


    以梁啟超為代表的改良派vs以章太炎、胡漢民、汪兆銘等一眾大佬為代表的革命派。


    梁啟超的陣地是他的《新民叢報》,革命派的陣地則是剛剛成立的《民報》。


    正好日俄戰爭的勝利同樣大大震撼了所有在日留學生以及旅日華人,大家圍繞著中國未來的走向展開了曠世大論戰。


    實話說,論知名度,革命派這一大幫子人雖然也很厲害,但目前他們加起來知名度也比不上梁啟超,所以與梁啟超論戰反而可以提高革命派的知名度。


    李諭猜測他們肯定有這樣的想法,巴不得和梁啟超打一場筆戰。打不過也無妨,反正自己的革命思想能夠宣揚出去。


    《民報》剛剛發表了三民主義,接著又提出了六個辦報方針:顛覆清政府;建立共和;土地收為國有;維持世界和平;中日聯合;以及爭取世界各國支持或者讚成中國的革命事業。


    其實這六條還是在深化三民主義。


    而梁啟超哪,本來也有點革命思想了,但去了趟美國被康有為一頓臭罵後,隻能遵從師命繼續堅持改良,甚至說過:嗚唿,共和共和……吾與汝長別矣!


    今年初梁啟超發了兩篇長文《開明專製論》以及《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後來合二為一,就是《中國存亡大問題》。


    這篇文章刊印了上萬冊,在日本廣為散發。主旨就是竭力反對革命,而是應當先實行“開明專製”,然後再實行君主立憲。


    革命派在迎迴“民國第一噴子”,上噴慈禧、下噴孫文、以後還要噴老蔣的戰鬥力爆棚的章太炎後,終於有實力可以和梁啟超正麵對線。


    革命派這邊能出的人很多;改良派雖然人也不少,但其他人基本隻能負責守家,梁啟超一個人守三路。


    《民報》的發文,言簡意賅,直擊靈魂:第一,要革命,推翻滿清;第二,要實行共和;第三,廢除封建土地所有製。


    看到《民報》來勢洶洶,梁啟超不敢怠慢,親自提筆撰文迴擊:


    “吾認為不必要革命。因為中國並不存在民族歧視與壓迫;舉國人民,在法律上本已平等。光緒皇帝是聖主,隻要實現立憲,就可改變中國之狀況,逐步使國家富強。


    “既然立憲之後,滿漢可平等,則無需革命。且中國民智未開,貿然鼓動革命,隻會引起暴民騷動,殺人盈野,甚至招致帝國列強之幹涉,那將會亡國滅種!


    “……”


    一家酒館中,章太炎找來李諭喝點小酒。


    李諭剛剛在東京帝國大學完成了一場演講,贏得了很多師生的讚揚,一時之間日本的各大報紙都在宣揚李諭獲得諾貝爾獎一事。


    甚至報紙上還提出了“日本國在軍事上戰勝白人,而李諭則在科學之道戰勝白人”等等論調。


    總之現在李諭在日本國同樣頗受歡迎。


    歐美並沒有滿足日本在戰勝俄國後的條約,日本感覺自己在國際上仍然被歐美所孤立,小心髒備受打擊,隻能迴頭繼續拉攏清廷。


    現在李諭的知名度可以說已經與梁啟超不相上下,隻不過兩人所在的領域不同。


    章太炎當然知道李諭的能耐,所以把他拉了過來。


    酒館中在座的還有胡漢民、汪兆銘、宋教仁、陶成章等。


    李諭見狀笑道:“你們要是開會的話,我改天再來。”


    章太炎連忙把他拉過來坐下:“你可不能走,這麽好的酒,要是沒有你,就少了一半風味。”


    李諭說:“在座都是同盟會成員,我一個外人,恐怕會讓你們不方便。”


    “怎麽可能不方便?”章太炎指著在座的人問道,“你們方不方便?”


    胡漢民等人立刻說:“方便,方便!”


    “你看吧!”章太炎說,“他們都方便!而且我們就是希望有你這種既開明又是局外之人來參詳顧問,並不是讓你入會。”


    宋教仁則說:“中山先生說過,你在美國時已經與紐約的洪門大佬司徒美堂結為兄弟,我們不會難為先生。”


    李諭說:“好吧,我就在這坐著品嚐美酒,聽你們聊天。”


    章太炎笑道:“這就對了!快嚐嚐,這是我專門從上海帶來的,比日本人的清酒有勁多了!”


    章太炎先帶著喝了一圈酒後,才拿出了梁啟超的文章,說道:“梁公的筆力還是一如既往地犀利,雖然他的理論漏洞百出,但似乎也不是那麽好駁斥。你們認為如何迴擊?”


    宋教仁說:“簡單,我們可以列舉的論據太多。就說他所支持的滿清朝廷,迴顧這兩百多年,滿漢之間隻有相屠之史、而無相友之跡,哪有什麽種族平等?就算要和平相處,也不能讓滿人繼續高高在上,這是畸形的製度。”


    汪兆銘說:“我同意漁父的話,滿人根本不是我民族之一員,仇滿排滿是漢人天職!”


    “我也同意,”胡漢民則說,“但我需要補充一點,如果我們要革命,梁公所擔心的西洋列強幹涉不得不關注。所以革命需要克製,使之成為有秩序的革命,而不能像當年義和拳一般野蠻排外,我們要善守國際法,排滿而不排外。隻有這樣,列強才可能保持局外中立,不會幹涉革命。”


    “漢民補充得很好!”章太炎說,“我們要達到讓洋人局外中立的目的,自己必須足夠文明開化,凡是清廷和列強所定的條約、債務都可以按照國際法承擔下來。”


    眾人一致迴道:“太炎先生所言極是。”


    李諭喝了一口熱茶,心想,他們的總體思想沒什麽大問題,不過細節上如何處理就是難事了,畢竟這些人一點權力都沒有。


    章太炎又說:“還有,梁公所提革命流血這點,我們如何反駁?”


    汪兆銘胸有成竹地說:“革命自然要流血,就算英吉利國與日本國所謂‘和平革命’的國家,也免不了殺人流血。”


    既然叫革命派,大家對這一點當然早就有了共識,宋教仁說:“就算不革命,每年被滿族統治者殘殺的同胞又何止百萬?他梁啟超怎麽說?”


    章太炎點點頭:“不錯的論點,死於苛捐雜稅之人更不可勝數。”


    章太炎是這些人裏筆力最好的,在紙上寫道:“革命不免與殺人流血固然矣,然不革命則殺人流血之禍可以免乎?”


    章太炎此時才問向李諭:“疏才兄弟,你認為我們所說可有紕漏?”


    李諭放下茶杯:“小弟不才,不敢多言。但也有一個小小的疑問,諸君如何舉行革命?兵從何處來,將從何處找?”


    章太炎說:“此的確是關鍵之事,但我們所想是應先將理念捋清,將來才可繼續考慮行動。”


    李諭歎道:“希望不要重蹈當年戊戌之覆轍。”


    次日,文章發出後,還沒等大家緩口氣,當天梁啟超就又在《新民叢報》發表了關於君主立憲更合適的文章。


    梁啟超寫道:


    “中國之國情,必然不可施行共和政體,因為國人尚且民智未逮,沒有做共和之國民的資格,更沒有實行民主共和之條件。


    “而如欲開民智,則需清廷當下推行教育之舉措。


    “中國如實行共和,必將造成階級爭奪,天下大亂。最終之結果,將是人民不得不將權力全都交由一人。


    “所以,革命絕非能得共和,而反以得專製!


    “與其共和,不如君主立憲;與其君主立憲,又不如開明專製!”


    這一點上,章太炎等人迴擊得很快,而且非常直截了當:


    “開民智,可以革命開明智,如此才可徹徹底底。如果寄希望於清政府,隻能是緣木求魚,一無所得!因清政府之所做,無一不是愚弄百姓。至於梁公所提之權力會集於一人,更是錯誤延伸,因為這並不是革命之路,反而是專製之路。”


    兩邊針鋒相對。


    看得出,章太炎這邊人多勢眾,論點更加全麵且無懈可擊。


    而梁啟超隻能靠自己,但他的腦子轉得卻足夠快,筆杆子一豎,就開始繼續駁斥:


    “諸位如果想要改變封建土地製度,可曾想到過程會遇到何種阻力,這將不止來自清廷,更有各地土豪地主。如果煽動土地收歸國有,將會煽動無數流氓、賭徒、光棍、大盜、小偷、乞丐等一眾人荼毒一方。


    “因此,敢有言以社會革命與政治革命共行者,其人即黃帝之逆子,中國之罪人也,四萬萬人共誅之可也!


    “中國自秦以來,貴族即已消滅,及至本朝,根株愈益淨。借此之故,舉國無階級之可言!”


    梁啟超的意思是想要把土地革命這種社會性質的革命與推翻滿清這種政治革命區分開。


    但明眼人看得出,此時梁啟超的論點已經有些前後矛盾。


    不過梁啟超就是梁啟超,又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引經論典,中西雜糅,把自己歐美之行時的所見所聞也都寫了進去,總之幾乎全都圓了迴來。


    章太炎他們不甘示弱,繼續反擊:


    “社會革命的原因在於社會經濟組織不完全;中國雖然不像歐美般貧富懸隔,但仍存在貧富之分,仍埋藏第二次革命的伏線。


    “為使中國將來免受第二次革命之慘禍,社會革命當與政治革命並行,以防出現法國巴黎公社此種暴民革命。


    “而社會革命的主要就是平均地權、土地國有!


    “未來實現民生主義的社會,將是富者愈富,貧者亦富!無有不平之階級!……”


    李諭這幾天都在看報,兩邊爭得不亦樂乎。


    但實際上革命派很多論點至少此時看還是過於樂觀了,有點理想化。


    不過李諭當然清楚,革命派必須要足夠理想化,不然就不是革命派了,這就是偉大之處。


    章太炎這些人的很多論點與後世教科書已經有不少重合點,能在清末昏暗的社會下看到未來的曙光,很不簡單。


    兩邊討論這個層次,革命派已經漸漸占了上風。


    不過梁啟超並沒有認輸,他還在堅持,隻是肉眼可見的是支持革命派的人越來越多。


    梁啟超有些無奈,給遠在國外的康有為發去了電報,報告這邊的情況,同時尋求康老師的指點。


    此時的康有為正在瑞典,他聽說李諭在斯德哥爾摩買了一處小島後,大胡子一吹,也買了一個島。


    他甚至登上李諭的小島看了看,頓時十分鄙夷:“不愧是黃毛小兒,根本不按建築之精髓。竟以砂石興建洋人之建築,毫無情調,毫無情調!可惜這麽好的小島景色。”


    康有為豪擲三萬瑞典法郎,在自己所買島上開始興建中式園林。


    不過瑞典哪裏去找懂得中式園林的人,康有為隻能親力親為參與到設計與建造中。


    好在瑞典這邊景色宜人,各種草木、怪石找起來難度不大。


    康有為用英文指揮著幾個工人:“no!no!no!putithere!yeah!”


    他的女兒康同璧走過來說:“父親,有電報。”


    康有為沒有迴頭,說道:“保皇會最新的捐款單?他們動作還挺快。”


    康同璧說:“不是從美洲發來的,是梁啟超。”


    “梁啟超?”康有為停下手上的指揮工作,轉過身拿起電報,“他有什麽事。”


    康同璧說:“似乎是受到了日本一眾革命派的圍攻。據說在南洋的孫文以及黃興都加入了論戰,梁先生頗為吃力,他來電報向父親詢問對策。”


    康有為看過電報,知道了日本的情況。但他這幾年一直在研究如何掙錢和享受生活,哪有閑工夫管這些“小事”。


    康有為沉默了片刻,對康同璧說:“給啟超迴電報,就說困難的時候,多想想衣帶詔,想想光緒皇帝對我們的恩情,到時自然才如泉湧。區區革命派,何足掛齒!”


    康同璧還想再問問有什麽具體點的嘛,康有為直接揮了揮手:“直接發吧……哎!no,youarewrong!lookme!”


    康有為繼續埋頭在了自己的新莊園建設中。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